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04/11 12:53:16瀏覽1859|回應0|推薦14 | |
隨重、隨習、隨念、隨願 佛教認為人過世之後,是依四種原則決定他的去處。一是隨重往生,隨他生前所做善惡諸業中最重大的,先去受報;二是隨習往生,隨他平日最難革除的習氣,而到同類相引的環境中去投生;三是隨念往生,隨亡者命終時的心願所歸,善念則轉生人間、天上,惡念則轉生三惡道中;第四隨願往生,發願學佛則往生佛國淨土,或轉生人間繼續修行。 (學佛修行的人,知道要發願,可以隨願往生,一般沒有學佛的人,不知道發願,就會隨重業往生。)業有重業、輕業,隨重是以重業為往生的第一優先,如果是天上的業重,就會生天,如果地獄業特別重,就會墮入地獄。佛經裡說,下地獄如射箭,一斷氣馬上進入地獄,連中陰身階段都沒有,那是十惡五逆的重業。 其實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也是重業,臨命終時能見到一片金色的光芒,那就是無量光。光中有佛、菩薩,手執金台前來接引,你自然而然登上蓮花,很快就到了極樂世界。有的人在斷氣前就能看到光和佛菩薩等瑞相,有些甚至連家屬也可以看到。 三十年前,台北有一位吳姓醫師,他的父親是前清的宮廷醫師,一生念佛。他父親往生時,全家圍繞床邊念佛,往生時十分安詳。當時他就看到父親房間的牆上放光,整個房間很亮,然後在上面出現佛菩薩像,而且是活生生的,並不是畫的,當場大家都跪了下來。 臨命終時,如果願力很強,心念就與願力相應;如果業力很強,心念就與業力相應;這就是隨願和隨重。 如果沒有重業也沒有發願,就會隨念往生。我們學佛的人雖然知道要發願,而且在往生以前就已經發願,可是如果平常發願不懇切,沒有形成習慣,只有在打佛七或參加共修時跟著大家念,根本不了解什麼叫作發願,那只是種種善根。臨命終時,很容易就忘掉了,與願力不相應,可能連念佛的時間、機會都沒有,到時就是隨臨終的念頭而往生了。 臨終時,如果是非常強烈的貪念,首先可能會生到畜生道,再來是餓鬼道;如果是瞋心很強的人,首先則可能是畜生道,再來是地獄道。因此,死亡時的念頭非常重要。 臨終時的念頭可能與你的習慣有關,此時就是隨習往生。習就是平常的習慣,臨死時,會產生很大的力量,十分可怕。 所以我們平時要養成念阿彌陀佛的習慣,煩惱一出現就念阿彌陀佛,常常保持自己的正念。妄念、邪念、惡念出來,要慚愧、懺悔、念阿彌陀佛,不斷改善自己,這樣與人相處時,自然就會生起慈悲心,並且把所有的人都當成菩薩看,以感恩、感謝的心來對待。此外,還要常常想到四福:知福、惜福、培福、種福;還有四要: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能要該要才可以要、不能要不該要的絕對不要。不然臨終時,還在想這個、那個,不應該要的、不能要的還在要,根本想不起來要念佛。 有人看兒子、媳婦不孝順,不捨得把錢給他們,就把錢鎖在保險箱裡,臨終時還把保險箱的鑰匙緊緊握在手上。這時連身體都已經不能要,還要那個東西做什麼?這就是生前養成守財奴的習慣,所以放不下。 活著時養成各種各樣的習慣,臨終時很麻煩,所以,我們要隨時反省檢討自己的習氣,盡量將它轉變成念佛的心、慈悲的心、布施的心、多結人緣的心、不生煩惱的心,並且常常懺悔、慚愧。一旦養成這種習慣,臨命終時自然而然也會生起慈悲心、慚愧心、懺悔心,即使有瞋恨或貪欲的念頭出現,也會念一句阿彌陀佛。這時就算是已經快到地獄邊緣了,或者是已經進入地獄裡,若還能提起一句佛號,馬上就能離開地獄。念佛就是懺悔,只要有慚愧、懺悔,一定出三塗,也就是不會在三惡道裡,因此我們平常的工夫非常重要。 過去有一個老菩薩,住在農禪寺裡做義工,後來因為身體不好,堅持搬了出去。雖然搬了出去,但還是經常回來做義工。這個菩薩心裡只有佛,當時有人勸他:「你是大陸人,應該去大陸玩一玩、看一看。」他說:「阿彌陀佛!我想去的是西方極樂世界,去大陸又不能幫我到西方,有什麼用?我已經把所有的錢都拿去做功德了。」 有一天,有人通知我們,說他倒在路旁往生了,目前在殯儀館裡。雖然他往生時,沒有機會給他說法,但是像他這樣的一個人,保證往生西方。 因為他在生前就是這麼懇切地相信能到西方、願意到西方,隨願、隨習,當然到西方去了。而且他身後有我們替他念佛、替他做功德,一定能到西方去,不用擔心他會墮落。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