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1/26 12:29:15瀏覽335|回應0|推薦0 | |
狂牛病(Mad Cow Disease)是牛海綿狀腦病(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簡稱BSE)的俗稱。是1986年在英國發現的一種引起牛的神經退行性疾病,1990年才被正式定名為牛海綿狀腦病。 「牛海綿狀腦病」俗稱「狂牛病」,是獸醫人員檢查和解剖發狂(有神經症狀)的牛隻時,發現牛隻的腦部組織呈現海綿狀空洞化,所以稱之為「狂牛病」。牛海綿狀腦病之致病因子,為一種已變性的蛋白質,稱為普立昂(prion)。國外流行病學調查研究顯示,BSE是因將罹病牛隻非供人食用的廢棄部位,製成肉骨粉,再轉為餵養牛隻的高蛋白質飼料,牛隻經由飼料餵養而感染。BSE不會透過空氣傳播,也不會因牛與牛之間的接觸而平行感染。英國首次發現新型庫賈氏病在1996年,英國首次發現新型庫賈氏病的確認個案,雖然目前的流行病學調查資料顯示,人類的新型庫賈氏病(vCJD)與食用感染狂牛病牛肉產品相關,但尚未有直接證據(致病機轉不詳)。由於新型庫賈氏病並不會人傳人,要大規模爆發成疫情不容易。自1996年英國首次發現新型庫賈氏病(vCJD)確認個案,截至2009年10月全球發生過216個病例,主要集中在英國,占全球病例數的72.28%。而台灣經十幾年來的把關,至今尚無人類新型庫賈氏病的病例。 世界動物衛生組織(以下簡稱OIE)確認,引起狂牛病的變異性蛋白普立昂,僅會累積在所有年齡牛隻的扁桃腺,和迴腸末端以及30月齡以上牛隻的腦、眼睛、脊髓、頭顱以及脊柱。因此,上述特定部位被稱為特定風險物質(Specified Risk Materials,簡稱SRMs)。按照OIE規範,去除特定風險物質的牛肉及牛肉產品是安全無虞,可以自由貿易。非屬特定風險物質的牛內臟,依照科學證據顯示,與肌肉一樣,都不含變性蛋白普立昂,因此是安全的。OIE對各個國家狂牛病發生狀況,以及該國執行防範措施的情形分為三個等級,我國與美國均列屬風險已控制國家(ControlledBSE risk)。 |
|
( 知識學習|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