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0/14 12:23:44瀏覽2024|回應0|推薦0 | |
小西園為日據時代的後起之秀,目前是台灣最具號召力的布袋戲班之一,保留了許多難得一見的傳統藝術菁華。其成立於民國二年(西元1913年),父子一脈相傳至今,有近八十多年的歷史。 創始人許天扶十五歲跟著泉州布袋戲藝人貓婆的傳人許金水學藝,三年後出師,在《錦花樓》任頭手。三年後和同在西園軒曲管的王炎共組《小西園》,擔任主演,其正當盛壯之年,多年歷練的純熟演技,戲界稱為「拗堵師」,精於演出「寶塔記」、「天波樓」等籠底戲,並創出「濟公傳」風靡一時,和《宛若真》的盧水土並稱「北管雙絕」。 許王從小就在父親許天扶身邊學藝,十三歲正式成為父親的副手,十五歲則接任主演,廿歲時其父許天扶逝世,正式接掌《小西園》至今。許王擅演各類戲碼,其表演手法細膩、古樸,又能集編、導於一身,功夫不在其父之下,被同行演師及戲迷譽為掌中戲的「戲狀元」,甚有戲迷所組的「椅子會」跟著到處演出,當年所創作的長篇劍俠戲「龍頭金刀俠」造成前所未有的轟動,愈演愈盛,愈罷不能,連演了十二年之久,風靡程度無人能及。 除了演出,《小西園》也致力於栽培後進,研習會講授掌中技藝、舉行布袋戲文物展、錄影製作教材、發行布袋戲劇本、教授專職弟子、參加國內外公演、藝術節演出,從鄉村野台,進入到城市劇院和學術殿堂,更進一步拓展到國際舞台之上,對保存、發揚、推展傳統布袋戲,不遺餘力,冀能將這門技藝傳承下來。 由於對掌中戲的投入與貢獻,《小西園》在民國七十四年榮獲薪傳獎戲曲類團體獎,許王本人於民國七十七年榮獲最高藝術象徵的薪傳獎,並被聘為藝生評選委員之一,誠可謂實至名歸。 有感於傳統布袋戲之細膩精緻日漸式微,在許王先生的策劃下,一九八九年,由其長子許國良成立了「小西園木偶藝術工作室」,用以保存和發揚傳統偶戲藝術,其工作對象以傳統布袋戲為主,兼而涵蓋各類偶戲,初期以保存傳統偶戲之靜態文物和動態表演體系為目標,進而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作創新的工作,賦予古老偶戲藝術新生命。 以靜態文物而言,該工作室蒐藏了許多質感精美之清末民初的古董布袋戲偶、皮影戲偶、傀儡戲偶;同時,並網羅許多優秀的藝師參與製作且創新各類偶戲文物。在動態表演方面,該工作室除希望保存傳統經典戲碼,發行錄影帶加以企業經營外,並希望未來能結和各項資源,創新偶戲之舞台表演藝術。 新莊自古即有一府、二鹿、三新莊、四艋舺之美稱,是大台北盆地開發甚早的城鎮,昔日一條街即有九團布袋戲團,因而享有北管布袋戲巢之美名。在前新莊市長黃林玲玲大力推動下,對老街傳統文化之保存,不遺餘力。冀望能藉由工作室、小西園及展示館的成立與密切配合下,再造新莊「布袋戲藪」之美譽,希望新莊有朝一日能將文化產業化,成為台灣布袋戲文化產業的重鎮之一。 為呈現新莊北管布袋戲巢之盛況風貌,慶祝該團成立八十八週年慶,小西園特選於新莊老街成立小西園戲偶展示館,展現珍貴的戲偶共計一百多尊偶、四十多組戲服、二座戲台、皮影戲偶及傀儡戲偶於全國觀眾面前,其偶戲文化傳承之意義更彌足珍貴。 摘自─新莊市志〈生活篇〉 |
|
( 在地生活|大台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