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光纖之父」高錕 獲諾貝爾物理獎
2009/10/07 10:05:10瀏覽467|回應0|推薦2
「光纖之父」高錕 獲諾貝爾物理獎
「光纖之父」高錕(右)六日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圖為高錕二○○四年獲頒普林斯頓大學榮譽學位時,與妻子黃美芸合影的檔案照。
法新社

華裔學者「光纖之父」高錕和美國科學家鮑伊及史密斯,分別以光纖和電荷耦合元件(CCD)研究,六日獲頒諾貝爾物理學獎。高錕是歷來第六位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華裔科學家。

諾貝爾大會盛讚三位得獎者為「光線之父」,表示「今年的物理學獎,頒給兩項形塑今日網路社會基礎的科學研究。他們創造許多實用的發明,且為科學探險提供新工具」。

本屆物理學獎研究成果在日常處處可見,一九六六年,高錕大膽提出以玻璃取代銅線傳輸訊號,四年後第一條光纖誕生。光纖網路讓資料傳輸在彈指間完成,如今手機通訊、國際電話、有線電視、網際網路傳輸運作,全拜光纖之賜。

七十五歲的高錕是我中研院院士,於上海出生,香港求學,再赴英國深造,擁有英、美國籍。友人透露他去年罹患輕度阿玆海默症,記憶力衰退,可能無法全然體會諾貝爾獎帶來的喜悅。

高錕透過香港中文大學副校長楊綱凱表示「深感榮幸」,說「諾貝爾獎少有表彰應用科學的成就,故我從來沒有想過會獲獎,感到非常驚喜」。高錕還應用了自己的研究成果說「有賴光纖的出現,這個喜訊已於瞬間傳到千里」。

物理學獎另一個得獎研究是電荷耦合元件(CCD),這是數位相機的核心,可說是相機的「電子眼」,能將鮮活影像轉為數位訊號。

一九六九年,史密斯(George E. Smith)和鮑伊(Willard S.Boyle)發明了CCD,可感應光線轉變為電荷,電荷再轉成數位訊號。用數位相機拍下的影像,電子圖檔可永久儲存,因此取代傳統膠卷相機。

史密斯七十九歲,鮑伊八十五歲。鮑伊表示,看到路人拿的數位相機和火星探測器裡有他的研究結晶,便覺十分開心。

高錕將分得獎金一千萬瑞典克朗(約台幣四千六百一十萬元)的一半,另一半由史密斯和鮑伊平分。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cchen&aid=3384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