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到浯島旅遊帶回來好幾包金門貢糖當作伴手禮,當然特別受到大
家的喜愛,而且歡聚在一起大啖這麼甜滋滋的小點心,更覺得是一種滿
不錯的享受;尤其曾經抽到金馬獎到外島服兵役的同事,對於當年品嚐
金門貢糖的記憶,更有一拖拉庫的分享話題,儼然成為一個浯島粉絲那
般其樂融融。
提到大家在一起喝茶、吃貢糖的故事,不禁想起鎮上有一座供奉三山
國王的百年古廟,打從孩提時期就已經是地方上香火鼎盛的廟宇,長輩
們通常把這一座古廟稱為「王爺公」廟。
王爺宮廟的位置在小城鎮人聲鼎沸的菜市場旁邊,當年這一條筆直的
道路,就是鎮上最為繁榮的街道,老一輩的鄉親都會稱之為「大街」或
是「林仔街」而凸顯出民眾在這一帶活動的頻率最高,舉凡搭車外出訪
友,或是到第一菜市場買菜,還是閒暇時候享受逛街之樂趣,抑或在周
遭商店採買日用品等行程,大都會經過這一座王爺公廟,難怪當年先民
會在這一個地方建廟當作信仰中心。
「記得打從小時候開始,我們對於王爺公廟的印象,就是沿著古廟後
面那一條狹窄的街道,找一家點心攤大快朵頤的記憶;當然如此奢侈的
享受,必須是家裡長輩帶我們去品嚐,而且還是偶爾才能吃一次的福氣
呢!」旅居美國的同學F.Wang分享孩提時期之經驗。
此種分享往日情懷的深情記事,確實打進我們的心坎裡,因為在當年
五○年代時只要說:到王爺公廟後面吃點心,那麼就代表是一次美食饗
宴;尤其對於居住於鄉村的孩子而言,更是意味著離開鄉下進城逛街的
高檔享受了。
由於同儕們大都共同擁有這一種記憶,因此成為多年之後重逢的許多
話題之一,當然不僅和我們同樣年紀的朋友是如此,就連我們的父執輩
也有同樣的經驗。
好比長年在外地工作的叔叔,每次回到故鄉休假的時候,通常都會到
王爺公廟後吃一碗麵,然後才心滿意足的回到鄉下的家裡,這一個習慣
一直到了退休之後依然如此;即使後來居住在大都會地區,吃食的花樣
比起鄉下更具有多樣性,而且隨著孩子到國外旅遊,也許品嚐更多異國
餐點,然而他卻一直無法忘懷家鄉王爺公廟的道地小吃記憶,彷彿就是
烙印在心裡深處的鄉愁那般,總是讓他魂牽夢縈而記憶深刻。
「鄉愁」這種感覺很神奇,早期甚至被視為一種生理醫學或是心理症
候群,所以還有一種廣泛的說法稱為「思鄉病」,當然後來這樣歸納醫
學範疇的定義,逐漸被比較具有人文與浪漫的情愫所取代,因而詩人們
紛紛藉由詩篇璀璨的詞藻,來表達對於家鄉的思念與疼惜,我們從很多
古典與現代詩篇當中,大都會看到這些精緻的作品。
回過頭來繼續談到王爺公廟後面的街景記憶,雖然都已經過了好幾十
年,整個小城鎮市容有了不少的改變,許多新闢道路拓寬、雜貨店變成
為超商、平房改建為高樓大廈,然而令人驚訝的是這些簡單的小吃攤,
卻依然代代相傳而繼續營業。
「日前陪老爸到王爺公後面麵攤吃點心,看到他大快朵頤和極其滿足
的表情,對照小方桌上的麵食和小菜,卻覺得口味太重、口感也只是普
通而已啊,真不知道爸爸為何如此念念不忘呢?」有一次堂兄告訴我們
這一個有趣的心情與經驗。
堂兄對於父親在王爺公麵攤的鄉愁眷戀,也許在北部出生的他,無法
體會長輩心中所眷戀濃郁的鄉愁滋味,所以感到父親這種習慣很難以理
解;當然有時候或許是因為時空因素之故,因而沒有辦法全然體會到人
們其實在內心深處,偶爾都會存在著一種極其微妙心理感覺。
無獨有偶日本有一位旅行作家角田光代,在文章裡也提到國外品嚐當
地美食的經驗,她認為有些食材必須配合當地景致和氣氛,吃起來才會
覺得最對味,因此即使是同樣的食物,在不同國家或地區吃起來的感覺
就會不一樣。
「好比酒品飲料就是最為明顯的例子,明明在國外當地覺得喝起來很
棒的酒,一回到自己國家買來喝的時候,就是無法和當時所喝到的口感
相結合,因此老是覺得不太一樣的感覺。」她因此覺得像似希臘著名的
「烏佐」國民酒,那種具有淡淡茴香的清酒飲品,就是摻雜了當地情境
因素之後,才把當下的異國氣氛融入食物和飲料裡面,當然會覺得有所
不同了。
看到這位日本女作家的心得,我們把叔叔找到了王爺公廟後小吃攤品
嚐點心的記憶,也許是因為融入家鄉眷戀的鄉愁心情,所以即使這些食
物的料理與口味不盡然是最好吃的,可是卻可以把它當作一種媒介,也
就是連接鄉愁的記憶與橋樑,然後深深植入在他的心中,因而無論到了
許多遙遠異地的國外,或是經過了多麼久遠的光陰,心中這一塊鄉愁的
替代品永遠不會褪色。
如此一來對於旅居美國的同儕而言,想必她也擁有同樣鄉愁的眷戀心
情,以及存在孩提甜美之記憶,因此分享王爺公廟後小吃攤的往日情懷
的時候,那種濃稠的鄉愁元素就不會難以理解了。
想到這樣的鄉愁情懷,也許俟下一次在她回國的時候,特別安排招待
她去王爺公廟後面,大啖一碗陽春麵和豆腐湯,好讓她填滿一籮筐的鄉
愁,以便帶回去僑居地而得以一嘗宿願呢!
(金門日報副刊106.09.24副刊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