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9/17 22:45:30瀏覽2218|回應0|推薦2 | |
普眾宮崇奉顯靈五帝之沿革
顯靈五帝成道於商末周初,信奉萌發於漢朝,至唐朝始有正式記載,於唐高宗總章二年敕封為---五通候,北宋哲宗天祐年間賜廟額為—靈順,敕封為王,成為朝廷崇祀之正神。 第一位:顯聰昭應靈格廣濟王. 第二位:顯明昭烈靈護廣佑王. 第三位:顯正昭順靈衛廣惠王. 第四位:顯直昭祐靈貺廣澤王. 第五位:顯德昭利靈助廣成王. 明太祖於金陵(即今之南京)即位,昭令釐訂祀典,僅保留十四種廟宇准予祭祀,史稱—金陵十四廟,顯靈五帝即為其一,並明訂『五顯靈順廟—每歲 滿清入關,為免民間藉宗教信仰,發展反清復明力量,藉詞毀廟禁之,在中國北方遂順勢演變為財神廟,易號為:五顯財神、五通財神、五福財神、華光財神等;而中國南方則多改祀為家神家廟,迄清末始再流傳於福建 沿海一帶,並隨先民移墾本島,而流傳崇祀迄今。 顯靈五帝因多次轉化救世,及歷代皇帝賜敕與民間習俗用語不同,故其名諱眾多,諸如:五顯大帝、五福大帝、華光大帝、五福財神大帝、五顯靈官大帝、五顯靈官華光大帝、五聖顯應靈官大帝等…,其名雖異,實則相同。又因聖蹟靈驗,故其傳說甚多,明朝余象斗撰五顯靈官大帝華光天王傳(亦名南遊記),即為其一,其餘野史口傳證例,不勝枚舉。 本宮崇祀顯靈五帝之機緣,肇始歲次丁丑年(八十六年)間,林健彰師兄、黃美玲師姐(現為本宮執事),路經南投北山坑途中,路旁巨石顯現左手托印、右手持劍、面黑三眼、身著翠綠戰袍、神色莊嚴之金身,林、黃兩人初意認為乃—石頭公,遂將巨石請回家中供奉,尊奉為— 石將軍;一百零八天後,巨石再現金身,諭示:「吾乃普陀靈山石,吾在石中五千年,吾犯天條被天罪,吾要助衆化自罪,吾逢貴人來相助,吾降三妖在石中,吾要顯出石中寶,吾要報恩貴人助。」並浮顯一古廟景象,諭示:「陽世本名馬子貞,南訪五帝尋根源。」眾弟子即四處詢問,幾度南下探訪該浮顯之古廟,終於發現已有百餘年歷史之台南五帝廟與顯景之古廟相同,叩門入廟,赫然發現巨石所現金身供奉於殿內,細問廟方,始知為五帝靈官馬元帥,亦即顯靈五帝之二帝公,道教尊為五顯靈官、五顯大帝,佛教尊為華光佛。 歲次戊寅年(八十七年)夏,二帝公諭示:初顯溪旁殿印出。眾弟子依示遍尋無著,默祈二帝公賜助後,忽對一突出沙土之三角形石頭有異常感應,挖出始知為一正方形石塊,石面並有混然天成之古印文,眾弟子即知其為二帝之鎮殿寶印。翌月,二帝降駕,在紙上一長形圖案,並諭示:「鎮殿寶南溪現。」眾弟子依示遍尋多日,欲再參研圖示及字句,卻發現圖、字俱消,恢復為白紙一張,眾弟子仍懷信心,不時在南方溪邊翻找,歲次己卯年(八十八年)中,在水里某不知名之溪邊,忽對一突出沙土之小石有所感應,基於前次尋獲寶印之經驗,遂於挖掘,歷數小時,始挖出長達一公尺之長形巨石,雖與圖示雷同,卻不見其異樣之處,仍帶返家中,未久發生九二一大地震,眾弟子忙於災後重整家園,遺忘此事。 歲次庚辰年(八十九年)初,二帝公降駕諭示,「初顯溪旁、東部海邊、圓形靈石、祛病療傷。」眾弟子依示在二帝公初顯金身之溪旁,並至花蓮海邊,撿拾許多圓形小石,將之敲碎於湯藥中,或研磨成粉置於清水中,供信眾飲用,治癒多人陳年傷病,二帝公名聲逐漸於鄉里廣傳。 歲次辛巳年(九十年)初,二帝公降駕諭示:「鎮殿石寶已出土,宅中閒置二年餘、坐關一百又八日、九天玄機渡眾生。」眾弟子始記起前此尋獲之長形巨石,遂依道法由六名男眾各執香花乙朵連同巨石密封於甕中,俟出關日,仍由六名男眾合持黃綢布圍繞封甕,啟封時自甕中飛出蜜蜂乙隻,繞室周匝飛逝,此際二帝公降駕諭示:「西五宮財神顯世、建廟貴人來現、宣弘道法正人心、濟世救人度眾生。」眾弟子遂倡議組成本宫籌建委員會。 歲次辛巳年九月初五(九十年十月二十一日)召開第一次委員會,並遵奉觀音菩蕯鑾駕諭示指定:主任委員易水師兄等第一屆重要幹部人選。 歲次辛巳年九月二十八日(九十年十一月十三日)欣逢二帝公聖誕千秋,仰承皇媽娘娘鑾駕明示興建臨時宮廟概圖與三方旗(太極、龍、鳳)及九竹方位,並諭示內殿太極圖案旁之對聯:「無極乃和太極同,玄機乃在其變中。」 歲次辛巳年十月十七日(九十年十 歲次辛巳年十一月初二日(九十年十二月十六日)子時,仰承皇媽娘娘鑾駕、二帝公降駕指引本宮三方旗及九竹,依道法定位後,皇媽娘娘並諭示眾弟子應深切領悟:「九天通九宮三界通太界、修正道理來悟得真諦明。」 鑑於眾神佛殷切諭示,本宮為確遵傳道濟世宗旨,除舉辦聖事濟世引渡眾生釋憂解難外,並定期宣揚道法,匡正人心,期使眾生依正道行事,依正法修行。
普眾宮籌建暨管理委員會 謹識
辛巳 年 十一 月 二十 日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