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年輕時,覺得分享時間最珍貴;年長時,覺得分享智慧更重要。
2024/08/03 11:09:01瀏覽36|回應0|推薦0

我們的一生,其實就是一個不斷減少的計時器。以人類平均壽命100歲來計算,一百年1200個月,等於36500天,也就是3萬6千5百天,一百年等於876000小時,即87萬6千小時,換算成分鐘則是52560000分鐘,也就是5千2百56萬分鐘。聽起來這數字很大,然而當我們細算起來,會發現我們真正可以掌握的時間其實並不多。

首先,我們需要扣除掉睡覺的時間。假設每個人每天平均睡眠時間為8小時,那麼100年中我們大約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睡覺,這樣算下來,52560000分鐘除以3等於17520000分鐘,也就是1千7百52萬分鐘。我們一生中的三分之一都在夢鄉中度過,這個數字看似驚人,但這也是我們必須接受的現實。

然而,除了睡覺時間,我們還必須考慮到每天白天浪費的時間。這裡的浪費時間,可以是指我們用在無所事事、低效能工作的時間。假設每天12小時中大約有4小時是被浪費的,也就是三分之一的時間,那麼白天浪費的時間大約是52560000分鐘除以2等於26280000分鐘,再除以3等於8760000分鐘,即8百76萬分鐘。

總結來看,0歲到100歲一生中的晚上睡覺時間大約是17520000分鐘,即1千7百52萬分鐘。白天浪費的時間大約是8760000分鐘,即8百76萬分鐘。將這兩個數字加起來,是17520000加上8760000等於26280000分鐘,也就是2千6百28萬分鐘。

因此,0歲到100歲一生中總共52560000分鐘中,我們實際上活著且有意識地使用的時間只有一半,也就是26280000分鐘,約為2千6百28萬分鐘。這個數字告訴我們,我們應該更加珍惜每一分鐘的時間,因為實際上我們能自由支配的時間並不如想象中的多。

就像蠟燭的火光不如電燈亮一樣,我們應該追求更高效、更有價值的生活方式。蠟燭代表的是過去的生活方式,而電燈則代表著現代科技的進步。我們不應該滿足於現狀,而是要努力成為“電燈”,甚至追求“原子光燈”的境界。這意味著我們應該不斷提升自己的層次和能力,通過學習和實踐,使自己不斷進步。

在這樣的思維下,每一個不同時間下的每一個不同空間的景物都是不同的。以相機快門為例:1/1000秒、1/4000秒、1/8000秒拍攝的照片會有不同的效果。同樣地,以相機拍環景照片為例,微微移動一個方向,再移動另一個方向,然後是第三個方向,最終拍出的照片效果也會有所不同。這告訴我們,在不同的時間和空間中觀察世界,會有不同的視角和發現。

現代科學雖然能夠解釋這些理論,但人類的大腦卻很難觀察到如此微細的現象。根據覺者宗門教育指導,若真的想觀察到如此微細的現象,我們的靈魂需要達到一定的清淨和純正的境界。這意味著我們需要在精神上不斷修煉,才能夠看見更深層次的真理和現象。

年輕時,我們往往覺得時間是最寶貴的資源,因此願意把時間分享給別人的人比願意分享金錢的人更重要。然而,隨著年齡增長,我們會發現人生最重要的資源是智慧的光芒。願意分享智慧的人,比單純分享時間的人更為重要。

在面對人生中的抉擇時,我們讚揚那些犧牲自己保護他人的人,但當自己需要犧牲時,是否能有所取捨?這就需要智慧的引導,讓我們在困難中找到平衡和方向。

要擺脫低層次的滿足感,我們需要高層次的滿足感來替代。世上所有不願放下的慾望,其實都是受到當時大腦價值觀中的“滿足感”所影響。想要放下慾望,最有效的方法是用更高層次的滿足感來替代低層次的滿足感。

當大腦面臨煩悶和壓力時,它會自動尋找能夠平衡壓力的滿足感。因此,如果我們發現自己一直沉迷於某種滿足感,這同時也意味著我們正承受著相應的壓力。讓自己用高層次的滿足感去滿足大腦,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舉例來說,一個喜歡用食物來舒緩壓力的人,可能總是無法控制自己的食慾,這是正常的現象。我們應該觀察自己,找到比食物帶來的滿足感更高的事情來舒緩壓力。同樣地,一個喜歡用性慾來滿足自己的人,總是無法禁慾,這也是正常的。我們需要找到比性慾帶來的滿足感更高的事情來替代。

滿足感的層次可以這樣理解:吃到一般食物的滿足感是5,吃到自己喜歡的食物是10,與一般人的連結是15,與喜歡的人連結是25,擁有名聲和財富是25,成就自我並留下歷史痕跡是25,成為先行者並讓他人取得成就的滿足感則是30。

每個人對於時間長短的定義是不同的,我習慣在做事前先計劃好大概的時間。就好像刷牙一樣,每個人的時間都不同,甚至每個人每個階段的時間也不同。如果不去做,不去思考,永遠也不會知道需要多少時間。

做事有四種層次:做對、做好、做多、做完。我們應該以把對的事做好為目標,至於細節的對或錯,則由自己根據累世累積的經驗來判斷,並以自己的本性為依據,不逾矩地行事。

把人情世故做對做好,放在心上,外在環境可能會影響我們,有時只能做好或做完。但這是人生中的不確定性之一,以後遇到機緣,還是能把事做對做好。事情應該做好而不是僅僅做完,應該做對而不是做多。

鏡子可以反射萬物的不同相貌,我們從不同角度看鏡子,就能看到不同的景象。鏡子沒有動,萬物也沒有動,只是因為我們用不同角度去看,就能看到不同的相貌。

引導事物趨勢的原因有兩種,要分清楚間接影響和直接影響是不同的。急著治標,就要改善間接影響的原因;須要治本,則需改正直接影響的原因。例如,人心的間接影響因素包括法律、禮儀、風俗和習慣;而人心的直接影響因素則包括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宗教教育。



 

( 知識學習語言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3au6m06f06&aid=180872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