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草書1~20筆記
2024/05/25 11:18:59瀏覽47|回應0|推薦0

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草書1筆記

黃簡藝術工作室:七級專題課程─草書課程目錄

草書分為草法和技法,草法是識字的基礎,技法是美觀的基礎。

草法是研究草字大圈的寫法:    章草(急就章)與古隸八分一起發展,故須也瞭解隸書的特點。草法通常解散隸法而來,以「來」字為例,十字勢加三個交爭勢組成,但組橙草字時,為快速簡省原因,將重複的一個交爭勢省略,其餘兩個交爭勢組合,以使轉方式形成飛帶勢,也就是急就章的「來」字,會變成十字勢加飛帶勢‧。    智永的今草則在章草的基礎上,更加省略的將十字勢加飛帶勢,簡化成十字勢加交爭勢。

來字筆勢草法
成字筆勢草法
誠字筆勢草法

重新複習黃簡書法講座-草書課程-1

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草書2筆記

字源網-來

IFrame

二級課程中筆勢:

 

卅:橫豎〤:撇捺〨:豎橫β:順時針ξ:逆時針φ:逆時針ㄅ:順時針ㄋ:順時針ㄌ:撇順時針ㄗ:順時針豎ㄙ:撇橫捺ㄜ:橫逆時針ㄟ:捺ㄠ:撇捺ㄥ:撇橫ㄦ:滾動い:撇捺う:橫順時針か:順時針捺き:橫豎逆時針さ:橫逆時針し:豎逆時針ま:橫順時針り:豎順時針る:橫順時針エ:橫豎ス:橫撇捺タ:撇撇捺チ:撇橫撇テ:橫橫撇ヌ:撇捺刂:豎豎

 

側法,勒法,努法,趯法,策法,掠法,啄法,磔法。策勢,橫勢,側勢,仰勢。努勢,縱勢,裹勢,。

啄勢,掠勢,波勢,磔勢,戈勢,漫游魚,擊石波,柳葉勢,戈法,彎筍勢。右側勢,左側勢,打點勢,四角勢,曲抱勢,兩向勢,翻捺勢,顧左顧右勢,懸膽勢,蝌蚪勢。

側點,合點,連波勢,布棋勢,聯飛勢,烈火勢,懸珠勢。

奮筆勢,豎筆勢,鈎裹勢,鈎努勢。

裹法,努法,袞筆勢,鳳翅勢,蟹腳勢,鳥雛勢,外略勢,蠆尾勢。

鐵圍勢,龍爪勢,羊角勢,交爭勢,鬥鶉勢,蟠龍勢,飛帶勢,石楯勢。

散水勢,流水勢,隔水勢。

顧盼勢,雞頭勢,群鵲勢,馬樁勢。

曲尺勢,犁樑勢,十字勢,挑土勢,橫爻勢,玉函勢,玉鈎勢,蟹爪勢,曲鈎勢。

折釘勢,亠頭勢,冖頭勢,宀頭勢。打鈎勢,斸鈎勢,反引勢,倚戈勢。倚人勢,瞑人勢,立人勢,疊烏勢,屈頭勢,蛇頭勢。節耳勢,阜耳勢,邑耳勢。

向背勢,貫魚勢,竹籜勢柳箕勢,舞鶴勢,獅口勢,駝頭勢,三牽綰。

 

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草書2筆記

足字筆勢草法
下字筆勢草法
涼字筆勢草法
枝字筆勢草法
犢字筆勢草法
夕字筆勢草法

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草書3筆記

.

 

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草書3筆記

足字筆勢草法
下字筆勢草法
涼字筆勢草法
枝字筆勢草法
犢字筆勢草法
夕字筆勢草法

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草書3筆記

.

 

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草書4筆記

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草書5筆記(1)

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草書5筆記(2)

「知」字,左旁為「矢」,右旁為「口」,「矢」字我覺得草法應是瞑人勢加奮筆勢,「口」字是將口簡省豎橫加橫豎,可以是豎筆勢一開半或羊角勢,所以「知」字草法應是瞑人勢加奮筆勢接羊角勢。   王羲之與智永的今草更加省略,將章草的草法簡省成成瞑人勢加奮筆勢轉化成奮筆勢,「口」字維持羊角勢或改為一橫或改為折釘勢,這樣一來,今草的「知」字草法,就變成奮筆勢接冖頭勢或奮筆勢接羊角勢或奮筆勢接鉤裹勢。只要符合草法,就是正確的草字。

列字筆勢草法
知字筆勢草法
多字筆勢草法
與字筆勢草法
生字筆勢草法
平字筆勢草法
牛字筆勢草法
去字筆勢草法

字源網-口
字源網-矢
字源網-知

IFrame

 

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草書5筆記(1)

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草書6筆記(1)

草書省簡手法分為省略、替代、合併...。省略一點或一部件的方式,但不能自由發揮,必須是有依據可以溯源的方式,這就是草書得重新識字的原因。    

例如:「雨」字中央有左右四點,左右各省略一點。    例如「踐」、「淺」字,右部上下兩「戈」可省略一個,然後依據草書使轉方式將「戈」法寫出,接著在與左部的部件使轉裹束成字,視情況或書風又會有轉化成其他筆勢的情況發生。    例如:「朝」字,左部件在甲骨文有四根草,金文省略成兩根草,草書時又省略上方一根草,這些都是有依據可溯源的,日字形在使轉裹束時化為向背勢,日字形在使轉裹束時化為曲鈎勢。    

例如:「師」字,左部件有上下兩室,省略一室,右部是由橫、豎、轉半圈組成,正好是草書的戈法倒筆書。    例如:「馬」字上部件四橫省略中央兩橫,下部件四點聯成一橫,使轉裹束後,從字形上形成奮筆勢加曲鈎勢或是奮筆勢加師口。    例如:「長」字,上部兩橫省略,僅剩一橫,皇象章草將一橫寫成一掠,智永將一橫寫成一啄,下部撇捺交爭勢在古文已有依據已經省略撇剩下捺。

雨字筆勢草法
乏字筆勢草法
都字筆勢草法
堂字筆勢草法
踐字筆勢草法
淺字筆勢草法
來字筆勢草法
師字筆勢草法
朝字筆勢草法
馬字筆勢草法
長字筆勢草法
樂字筆勢草法
藥字筆勢草法
學字筆勢草法
興字筆勢草法
與字筆勢草法
輿字筆勢草法
音字筆勢草法
壽字筆勢草法
寧字筆勢草法

字源網-雨
字源網-朝

.

 

 

IFrame

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草書5筆記(2)

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草書6筆記(1)

草書省簡手法分為省略、替代、合併...。省略一點或一部件的方式,但不能自由發揮,必須是有依據可以溯源的方式,這就是草書得重新識字的原因。  

 例如:「堂」字中央的「口」字,口字有許多省略及替代的方式,省略就不寫口,或用點橫、撇替代口字形。    例如:「樂」字,上部件用橫或撇替代,下部件群鵲勢,整個使轉裹束後,就形成奮筆勢加顧盼勢。    例如:「藥」字,上部的艹字形草書用豎筆勢,下部用同樣方式,就形成豎筆勢加奮筆勢加顧盼勢。      

但不是所有上部都可以用同樣方法替代的,例如:「學」字,上部不能直接用一橫替代,因為會跟「字」這個字混淆,必須另找方法,將上部分為三個部分,每個部分個用一點替代。就形成群鵲倒筆書加飛帶勢,或是連波省點加折釘勢加飛帶勢。  

同樣的也不能所有上部接能分成三個部分,例如「輿」、「興」、「與」,用同樣方式的話會全部都混淆,又再必須另找方法。    例如:「輿」字,上部左方手字形轉化為奮筆勢,中央車字形轉化為三橫一豎,右方手字形轉化為一點。就形成奮筆勢加曲抱勢加雞頭勢。    又草書合併的手法,    例如:「興」字,上部左方手字形轉化為奮筆勢,中央同字形左豎與左手的奮筆勢的一豎合併,右方手字形轉化為一點。就形成章草的寫法,豎筆勢加師口加奮筆勢加師口加雞頭勢。智永將同中間的一橫一口奮筆勢轉化成子字形草書飛帶勢,就形成今草的寫法,豎筆勢加師口加飛帶勢加雞頭勢。    

例如:「與」字,這字的依據勢由六國古文而來的,篆書中上下個兩手,中間「与」表示物品,意思是交付、賜與的意思,六國古文省去上部兩隻手,章草又省去下部左方一隻手,只剩下「与」「屮」,「与」字形用鳥雛勢,「屮」字形用交爭勢,章草就形成鳥雛勢加交爭勢。 智永將交爭勢在使轉裹束時連寫成一豎一橫,與上部轉化形成奮筆勢,這就是「與」字今草寫法的由來。    

例如:「寧」字,中央用點取代,與下方師口形成曲鈎勢,章草就寫成宀頭勢加曲鈎勢。智永將中央的點和下方的師口形成向背勢,今草就寫成宀頭勢加向背勢。


三表示多,古人三個表示多,超過就省略不寫。     例如「音」字,中央羊角勢用一橫取代,音就變成上部有四橫,但寫三橫,下部日字形用草書飛帶勢,整個字就形成奮筆勢加飛帶勢。     例如「壽」字,下部口字形用兩豎替代,寸字形用獅口替代,上部一堆橫畫的部份轉化成奮筆勢。先寫十字形,然後連寫三橫替代。壽字的草書就形成奮筆勢加鉤裹勢的樣子。

字源網-堂
字源網-字

 

IFrame

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草書6筆記(1)

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草書7筆記

例:「淡」字,火字兩點打通成一橫,但單獨火字,不能轉化為一橫,否則就與「大」字混淆。三點水草書寫成隔水勢,上面的火仍是羊角加交爭,下面的火寫成大字形正好是草書戈法。
例:「浮」字,群鵲勢三點打通成一橫,與上方一橫使轉裹束成奮筆勢,下方是草書子字形飛帶勢。使轉裹束後結果就變成隔水勢接奮筆勢接飛帶勢。
例:「帝」字,上部中央羊角兩點打通成一橫,冖字頭與巾左豎有重複路徑,故省略。使轉裹束後結果整個帝寫成奮筆勢接獅口勢接馬樁化勢。
例:「受」字,群鵲勢三點打通成一橫,冖頭勢左豎不寫簡化成折釘勢,又依據隸書「又」字上方需有一橫,「又」字草寫成交爭勢。使轉裹束後結果就變成奮筆勢接交爭勢且上面須有一小圈表示「又」字上方一橫,類似飛帶勢。那結果就變成奮筆勢接飛帶勢。
例:「援」字,群鵲勢三點打通成一橫,變成四橫,三表示多只寫三橫,整個右部變成奮筆勢接飛帶勢。整個字就是馬樁勢接策法接奮筆勢接飛帶勢。
例:「行」字,左方彳簡化成一豎,右方亍使轉裹豎曲鈎勢,今草曲鈎勢再拉成直線簡化成一豎。結果「行」字就變成豎筆勢一開半。

帝字筆勢草法
淡字筆勢草法
浮字筆勢草法
受字筆勢草法
授字筆勢草法
馬字筆勢草法
魚字筆勢草法
點字筆勢草法
然字筆勢草法
為字筆勢草法
南字筆勢草法
通字筆勢草法
過字筆勢草法
女字筆勢草法
姑字筆勢草法
約字筆勢草法
行字筆勢草法
參字筆勢草法

字源網-淡
字源網-浮
字源網-帝
字源網-受
字源網-援
字源網-行

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草書6筆記(2)

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草書7筆記

例:「然」字,左上部是歹字草書寫成飛帶勢,右上部是犬字形寫成火字形中間羊角勢打通簡化成大字形,簡化成草書戈法,下方火字寫成聯點是草書連波勢。    但觀察各書家的使轉裹束取勢不同,會有不同的取勢。因為草書與真書不同,草書是以使轉為形質,點畫會因書家風格習慣使轉不同會有所改變,例如右上部的轉折點不同,會有飛帶勢跟鉤裹勢的區別,左部有交爭勢與豎筆勢的不同(因撇捺形成的交爭勢可以簡化成豎橫的奮筆勢)。下方則可寫成連波勢或是簡化成一短橫,並移到右側奮筆勢(豎筆勢)的下方。所以「然」就有飛帶勢接交爭勢接連波勢,飛帶勢接竪筆勢,鈎裹勢接奮筆勢。
例:「為」字,行書的「為」已經省略上部的手字形,從飛帶勢簡化成交爭勢,草書再省略右部重複的┐┐┐,下方的連波省略為點,經過使轉裹束後組成鈎裹勢(飛帶勢)ゐ。
例:「通」字,右方部件的「甬」字,マ用是上下結構,可轉化為左右結構,形成曲鈎勢ろ接左豎、 右豎、兩橫,左側的「走之」旁寫成蠆尾勢或鳥雛勢。今草再將左豎取消,這樣「為」字草書就形成曲鈎勢ろ接奮筆勢キ接鳥雛勢。
例:「過」字,左上「罓」簡省成一橫,「冂」左豎取消只寫右部┐,「口」簡省成一點,一橫一┐組合成曲鈎勢ろ,這個「通」字草書就形成曲鈎勢加鳥雛勢。
例:「約」字,行書蟠龍勢ㄠ接鈎裹勢接側點。子字形草書寫成飛帶勢接上省簡鈎裹勢直接寫成一半圓弧,這樣「約」字一個飛帶勢完成。
例:「參」字,上部三個星辰,最上方寫成玉函勢厶,下方兩個星辰變成連波勢。今草再將連波勢連成直線,並將撇捺拉直成為橫線,這樣「參」字就變成奮筆勢加顧盼勢。

字源網-然
字源網-為
字源網-通
字源網-用
字源網-過
字源網-約
字源網-參

IFrame

 

 

IFrame

 

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草書6筆記(2)

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草書7筆記

例:「然」字,左上部是歹字草書寫成飛帶勢,右上部是犬字形寫成火字形中間羊角勢打通簡化成大字形,簡化成草書戈法,下方火字寫成聯點是草書連波勢。    但觀察各書家的使轉裹束取勢不同,會有不同的取勢。因為草書與真書不同,草書是以使轉為形質,點畫會因書家風格習慣使轉不同會有所改變,例如右上部的轉折點不同,會有飛帶勢跟鉤裹勢的區別,左部有交爭勢與豎筆勢的不同(因撇捺形成的交爭勢可以簡化成豎橫的奮筆勢)。下方則可寫成連波勢或是簡化成一短橫,並移到右側奮筆勢(豎筆勢)的下方。所以「然」就有飛帶勢接交爭勢接連波勢,飛帶勢接竪筆勢,鈎裹勢接奮筆勢。
例:「為」字,行書的「為」已經省略上部的手字形,從飛帶勢簡化成交爭勢,草書再省略右部重複的┐┐┐,下方的連波省略為點,經過使轉裹束後組成鈎裹勢(飛帶勢)ゐ。
例:「通」字,右方部件的「甬」字,マ用是上下結構,可轉化為左右結構,形成曲鈎勢ろ接左豎、 右豎、兩橫,左側的「走之」旁寫成蠆尾勢或鳥雛勢。今草再將左豎取消,這樣「為」字草書就形成曲鈎勢ろ接奮筆勢キ接鳥雛勢。
例:「過」字,左上「罓」簡省成一橫,「冂」左豎取消只寫右部┐,「口」簡省成一點,一橫一┐組合成曲鈎勢ろ,這個「通」字草書就形成曲鈎勢加鳥雛勢。
例:「約」字,行書蟠龍勢ㄠ接鈎裹勢接側點。子字形草書寫成飛帶勢接上省簡鈎裹勢直接寫成一半圓弧,這樣「約」字一個飛帶勢完成。
例:「參」字,上部三個星辰,最上方寫成玉函勢厶,下方兩個星辰變成連波勢。今草再將連波勢連成直線,並將撇捺拉直成為橫線,這樣「參」字就變成奮筆勢加顧盼勢。

字源網-然
字源網-為
字源網-通
字源網-用
字源網-過
字源網-約
字源網-參

IFrame

 

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草書8筆記

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草書9筆記

.

漢書演化中,從甲骨文到金銘文到六國古文到篆書到隸書到章草到今草到行書到真書,為省簡快速,符合使轉,筆勢結構不斷演化。
三筆寫「口」標準:口字最開始取勢為先橫劃,再豎下左弧,再豎下右弧,後來為快速書寫,符合使轉,橫豎互相換向,豎向口改成橫向口,轉化成先豎劃,再右弧轉角,再橫劃,這就是口字標準取勢,三筆寫「口」。

三筆寫口講完,換講二筆寫口:依照標準取勢,演變第一個化勢(二筆寫「口」的化勢),也就是後來古人講的鐵圍勢,左折右轉鐵圍勢,將第一筆及第三筆先寫成一個豎橫折,再接著寫右弧圓角,也就是二筆寫「口」的化勢。然後又在演變各種二筆寫口形成的第二次化勢。  
例如:豎橫折不寫正,而有點斜角變成類似撇策的筆勢,再接著寫右弧圓角,這樣就是類似後來古人講的玉函化勢。   
例如豎橫折簡化成一點或一短橫,再接著寫右弧圓角,但是這樣不順使轉無法寫成草書(草乖使轉,無法成勢)於是就變成倒著筆勢寫,也就是先寫原本要後寫的右弧圓角豎橫折簡化的一點,這樣就是類似後來古人講的節耳化勢。

二筆寫口講完,換講一筆寫「口」,省略不寫:一筆寫口的方法,必須使用到前面有講到的替代法則,用點、橫、撇、繞一圈替代。或是乾脆省略不寫。因為草書從未有官方的正式規格,所以怎樣寫才是被認可,才不會混淆,只能多觀察多記憶古時書法名家大師的寫法,初學之時,切勿自行創造。因為本來草法在現代就只有學過草法的人才看得懂,若不懂草法使轉自行創造,只會造成無法溝通甚至溝通錯誤的情況發生。

口字筆勢草法
受字筆勢草法
目字筆勢草法
為字筆勢草法
袞字筆勢草法
兄字筆勢草法
吾字筆勢草法
周字筆勢草法
言字筆勢草法
止字筆勢草法
沿字筆勢草法
合字筆勢草法
晉字筆勢草法
雄字筆勢草法
單字筆勢草法
弘字筆勢草法
命字筆勢草法
堂字筆勢草法
棠字筆勢草法
垢字筆勢草法
君字筆勢草法
河字筆勢草法
彫字筆勢草法
享字筆勢草法

 

 

IFrame

 

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草書9筆記

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草書10筆記(1)

口的其它取勢寫法及多個口的寫法。

解散隸法。      皇象「古」字,以草書的豎筆勢加奮筆勢將十字與口字重新組合。      智永「古」字,以草書的奮筆勢加節耳化勢。      口也可寫作兩豎兩橫,兩豎兩橫化為點,可化為就類似群鵲勢。    「口」也可寫作三點,以草書的連波勢寫成。   「口」也可寫作兩點,以草書的鐵圍勢寫成,同時也可以寫羊角勢。
多個口的寫法,兩個口,  例如「回」字,若外圍鐵圍勢,內部羊角勢會容易跟「四」字混淆,草書中易混淆的字通常會加一點以示區別。所以通常內部以飛帶勢組成。  例如「坐」字,上部兩「口」字,可寫成四個點,草字三表示多,超過三則省略,就形成連波勢加挑土勢。
三個口,例如「操」字,三個玉函勢,下方兩個玉函勢省略成點,點化為橫,再跟下方組成奮筆勢。
四個口,例如「器」字,可化為玉函勢,可化為連波勢,可化為羊角勢,可化為玉函勢加奮筆勢。

古字筆勢草法
合吾字筆勢草法
唐字筆勢草法
舌字筆勢草法
然字筆勢草法
昆字筆勢草法
心字筆勢草法
烈字筆勢草法
以字筆勢草法
啓字筆勢草法
紹字筆勢草法
磻字筆勢草法
回字筆勢草法
四字筆勢草法
讓字筆勢草法
坐字筆勢草法
嚴字筆勢草法
呂字筆勢草法
宮字筆勢草法
品字筆勢草法
操字筆勢草法
器字筆勢草法

IFrame

 

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草書10筆記(1)

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草書11筆記

「目」字,草書易與「同」字混淆,目字外框鐵圍勢,同字外框鈎裹勢,草書中「ーロ」常用曲鈎勢或雞頭勢寫成。
「眉」字,節耳勢加鐵圍勢加奮筆勢,鐵圍勢第一筆深入節耳勢室中,表示節耳勢中有筆劃。
「見」字,鐵圍勢加鳳翅勢,鳳翅勢第一筆深入鐵圍勢室中,表示鐵圍勢中有筆劃。
「相」字,草書用戈法寫「木」,畫圓弧中間一點寫「眼睛」,智永使轉寫成戈法加節耳化勢。

目字筆勢草法
同字筆勢草法
眉字筆勢草法
見字筆勢草法
相字筆勢草法
省字筆勢草法
看字筆勢草法
直字筆勢草法
立字筆勢草法
真字筆勢草法

IFrame

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草書10筆記(2)

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草書11筆記

「省」字,上方部件顧盼勢,下方部件或加鐵圍勢,或為豎筆勢,或化向背勢。
「看」字,上方部件「手」字,用草書奮筆勢,下方「目」字,用草書羊角勢。
「直」字,上方部件十字用草書瞑人勢,中央用草書羊角勢,下方部件一橫。
「真」字,下方部件是草書雞頭勢或羊角勢,上部則為豎筆勢。

IFrame

.

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草書11筆記

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草書12筆記(1)

自字筆勢草法
鼻字筆勢草法
臭字筆勢草法
耳字筆勢草法
耶字筆勢草法
聽字筆勢草法
聲字筆勢草法
齒字筆勢草法
牙字筆勢草法

「自」字,指人的鼻子,皇象學漢隸,下部鐵圍,內部奮筆。
「鼻」字,中央田外框鐵圍,內部十字省略,下部豎撇橫組成大字形。

「臭」字,狗鼻曰嗅,上部自字形,下部大字形。

「耳」字,筆順看金文,上部橫豎奮筆,下部橫豎獅口,今草中間省略。
「耶」字,左部寫子字形,但奮筆移位已與其他草書子字旁區分,邑耳曲鈎節耳。
「聽」字,左下部聲符省略,左上部子字形曲鈎連結連寫成曲鈎勢,德右旁用奮筆勢替代上中下各部分。

「聲」字,左上挑土勢,左下蛇頭,右上羊角,省略ㄡ字部件,右下耳字。

「齒」字,依小篆簡化,上部羊角,中外框鐵圍,上齒兩豎筆,下齒與橫連成雞頭勢。
「牙」字,依小篆簡化,ㄈ字奮筆,乄倚人倒筆,獅口加掠。

IFrame

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草書12筆記(1)

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草書13筆記

首字筆勢草法
道字筆勢草法
頁字筆勢草法
領字筆勢草法
順字筆勢草法
頭字筆勢草法
短字筆勢草法
壹字筆勢草法
豆字筆勢草法
登字筆勢草法
豐字筆勢草法
須字筆勢草法
頤字筆勢草法
頓字筆勢草法
「首」字,甲骨文頭上的四根頭髮簡化成現在剩下兩根頭髮,上部是豎筆勢,下部外框一樣簡化成鐵圍內部加一側點,或直接簡化成奮筆勢。
「道」字,首加走之旁,羊角加奮筆勢後再重新組織筆勢。

「頁」字,折釘簡化為一橫,目字依草書簡化方法,下部人交爭勢或交爭勢簡化成豎橫,再與上部組織筆勢。

「領」字,「令」左上部簡化成交爭,「令」左下部組織成鳥雛或直接斸鈎,右部「頁」依草書方式簡化。
「順」字,左部三點水依草書方式簡化,右部「頁」依草書方式簡化。

IFrame

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草書12筆記(2)

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草書13筆記

豆、短、壹、登、頭、頤、頓。

「豆」字,古代的盛器後假借黍物,上部簡化一橫,中央口字使用草書口字簡化法或
化為玉函,羊角,奮筆,下部簡化成豎筆或瞑人。
「短」字,左部使用「矢」字簡化「子」字飛帶勢,右上部雞頭勢,右下部瞑人勢。

「壹」字,上部十字勢,中部奮筆勢,下部鐵圍勢。

「登」字,上部羊角勢加曲鈎勢,下部豆簡化成三橫,奮筆勢。
「頭」字,左部簡化成「豆」草書,左部簡化成「頁」草書。
「頤」字,左部為「正」簡化成金匱勢,左部簡化成「頁」草書。
「頓」字,左部為「屯」簡化成も再簡化為「七」,左部簡化成「頁」草書。

 


IFrame

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草書14筆記

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草書15筆記

骨字筆勢草法
別字筆勢草法
體字筆勢草法
豊字筆勢草法
豐字筆勢草法
骼字筆勢草法
客字筆勢草法
身字筆勢草法
牙字筆勢草法
躬字筆勢草法
軀字筆勢草法

「骨」字,戰國楚簡下部為肉,上部為無肉之骨ㄙㄙ,章草簡化上部玉函勢,中央折釘勢,下部飛帶勢。
「別」字,小篆左旁為骨,右旁為刀,左上半部取口字草化,左下半部取刀字鈎努勢,右半部取刀字隸變獅口勢,今草鈎努勢連結獅口勢,省略重複筆劃。

「體」字,左部骨字草書簡化,依骨字,右部玉器豊(禮),(「豊」、「豐」草書時,簡化字形相同),群鵲倒筆勢加袞筆勢。

「骼」字,左部骨字草書簡化,右上半部飛帶勢,右上半部曲鈎勢,結裹時將飛帶勢捺往下移與曲鈎勢橫結合。
「躬」字,左部身字與骨字相同隸書簡化子字形『(飛帶勢)奮筆勢加鉤裹勢』,弓字在小篆時為脊椎等同呂字,簡化成上下兩個口,在簡化成弓字形。
「軀」字,左部身字草書簡化,區字簡化,上部橫為橫,下部豎折為鳥雛,中央三口連續三橫(中上口為橫,中下兩口為連續兩點又可連結為橫)。

 

 

 

 


IFrame

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草書15筆記

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草書16筆記

心字筆勢草法
必字筆勢草法
想字筆勢草法
思字筆勢草法
念字筆勢草法
口字筆勢草法
曰字筆勢草法
今字筆勢草法
愁字筆勢草法
悲字筆勢草法
非字筆勢草法
兆字筆勢草法
怒字筆勢草法
忿字筆勢草法
分字筆勢草法
介字筆勢草法

「心」字,依小篆方式演化成漢隸,先寫左側點再彎筍勢再羊角勢。
「必」字,「必」篆書與「心」字不同,為分界地碑之義,草書使轉成雞頭勢加袞筆勢,真書為交爭勢加雞頭勢。

「想」字,上部相依草書方式簡化,下部心簡化成一橫。

「思」字,「甶」字頭,上部「甶」字簡化成飛帶勢,下部「心」字簡化成瞑人勢 。
「念」字,上部「今」分為三部分各依草書簡化成不同筆勢,下部「心」字簡化成一橫。
「愁」字,上部秋火各依草書簡化成不同筆勢,下部「心」字簡化成連波勢。

「悲」字,上部「非」依草書簡化成豎筆勢加蠆尾勢加曲鈎勢,下部「心」字簡化成連波勢。
「忿」字,上部「分」依草書簡化成貫魚勢加翻捺,下部心先寫左側點再彎筍勢再羊角勢。

侖、令字部為啥與臨字右部同形?
https://read01.com/zh-tw/d0RBG3m.html#.YZn9dFB-XIU

IFrame

 

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草書6筆記(1)

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草書7筆記

例:「淡」字,火字兩點打通成一橫,但單獨火字,不能轉化為一橫,否則就與「大」字混淆。三點水草書寫成隔水勢,上面的火仍是羊角加交爭,下面的火寫成大字形正好是草書戈法。
例:「浮」字,群鵲勢三點打通成一橫,與上方一橫使轉裹束成奮筆勢,下方是草書子字形飛帶勢。使轉裹束後結果就變成隔水勢接奮筆勢接飛帶勢。
例:「帝」字,上部中央羊角兩點打通成一橫,冖字頭與巾左豎有重複路徑,故省略。使轉裹束後結果整個帝寫成奮筆勢接獅口勢接馬樁化勢。
例:「受」字,群鵲勢三點打通成一橫,冖頭勢左豎不寫簡化成折釘勢,又依據隸書「又」字上方需有一橫,「又」字草寫成交爭勢。使轉裹束後結果就變成奮筆勢接交爭勢且上面須有一小圈表示「又」字上方一橫,類似飛帶勢。那結果就變成奮筆勢接飛帶勢。
例:「援」字,群鵲勢三點打通成一橫,變成四橫,三表示多只寫三橫,整個右部變成奮筆勢接飛帶勢。整個字就是馬樁勢接策法接奮筆勢接飛帶勢。
例:「行」字,左方彳簡化成一豎,右方亍使轉裹豎曲鈎勢,今草曲鈎勢再拉成直線簡化成一豎。結果「行」字就變成豎筆勢一開半。

帝字筆勢草法
淡字筆勢草法
浮字筆勢草法
受字筆勢草法
授字筆勢草法
馬字筆勢草法
魚字筆勢草法
點字筆勢草法
然字筆勢草法
為字筆勢草法
南字筆勢草法
通字筆勢草法
過字筆勢草法
女字筆勢草法
姑字筆勢草法
約字筆勢草法
行字筆勢草法
參字筆勢草法

字源網-淡
字源網-浮
字源網-帝
字源網-受
字源網-援
字源網-行

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草書6筆記(2)

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草書7筆記

例:「然」字,左上部是歹字草書寫成飛帶勢,右上部是犬字形寫成火字形中間羊角勢打通簡化成大字形,簡化成草書戈法,下方火字寫成聯點是草書連波勢。    但觀察各書家的使轉裹束取勢不同,會有不同的取勢。因為草書與真書不同,草書是以使轉為形質,點畫會因書家風格習慣使轉不同會有所改變,例如右上部的轉折點不同,會有飛帶勢跟鉤裹勢的區別,左部有交爭勢與豎筆勢的不同(因撇捺形成的交爭勢可以簡化成豎橫的奮筆勢)。下方則可寫成連波勢或是簡化成一短橫,並移到右側奮筆勢(豎筆勢)的下方。所以「然」就有飛帶勢接交爭勢接連波勢,飛帶勢接竪筆勢,鈎裹勢接奮筆勢。
例:「為」字,行書的「為」已經省略上部的手字形,從飛帶勢簡化成交爭勢,草書再省略右部重複的┐┐┐,下方的連波省略為點,經過使轉裹束後組成鈎裹勢(飛帶勢)ゐ。
例:「通」字,右方部件的「甬」字,マ用是上下結構,可轉化為左右結構,形成曲鈎勢ろ接左豎、 右豎、兩橫,左側的「走之」旁寫成蠆尾勢或鳥雛勢。今草再將左豎取消,這樣「為」字草書就形成曲鈎勢ろ接奮筆勢キ接鳥雛勢。
例:「過」字,左上「罓」簡省成一橫,「冂」左豎取消只寫右部┐,「口」簡省成一點,一橫一┐組合成曲鈎勢ろ,這個「通」字草書就形成曲鈎勢加鳥雛勢。
例:「約」字,行書蟠龍勢ㄠ接鈎裹勢接側點。子字形草書寫成飛帶勢接上省簡鈎裹勢直接寫成一半圓弧,這樣「約」字一個飛帶勢完成。
例:「參」字,上部三個星辰,最上方寫成玉函勢厶,下方兩個星辰變成連波勢。今草再將連波勢連成直線,並將撇捺拉直成為橫線,這樣「參」字就變成奮筆勢加顧盼勢。

字源網-然
字源網-為
字源網-通
字源網-用
字源網-過
字源網-約
字源網-參

IFrame

 

 

IFrame

 

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草書6筆記(2)

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草書7筆記

例:「然」字,左上部是歹字草書寫成飛帶勢,右上部是犬字形寫成火字形中間羊角勢打通簡化成大字形,簡化成草書戈法,下方火字寫成聯點是草書連波勢。    但觀察各書家的使轉裹束取勢不同,會有不同的取勢。因為草書與真書不同,草書是以使轉為形質,點畫會因書家風格習慣使轉不同會有所改變,例如右上部的轉折點不同,會有飛帶勢跟鉤裹勢的區別,左部有交爭勢與豎筆勢的不同(因撇捺形成的交爭勢可以簡化成豎橫的奮筆勢)。下方則可寫成連波勢或是簡化成一短橫,並移到右側奮筆勢(豎筆勢)的下方。所以「然」就有飛帶勢接交爭勢接連波勢,飛帶勢接竪筆勢,鈎裹勢接奮筆勢。
例:「為」字,行書的「為」已經省略上部的手字形,從飛帶勢簡化成交爭勢,草書再省略右部重複的┐┐┐,下方的連波省略為點,經過使轉裹束後組成鈎裹勢(飛帶勢)ゐ。
例:「通」字,右方部件的「甬」字,マ用是上下結構,可轉化為左右結構,形成曲鈎勢ろ接左豎、 右豎、兩橫,左側的「走之」旁寫成蠆尾勢或鳥雛勢。今草再將左豎取消,這樣「為」字草書就形成曲鈎勢ろ接奮筆勢キ接鳥雛勢。
例:「過」字,左上「罓」簡省成一橫,「冂」左豎取消只寫右部┐,「口」簡省成一點,一橫一┐組合成曲鈎勢ろ,這個「通」字草書就形成曲鈎勢加鳥雛勢。
例:「約」字,行書蟠龍勢ㄠ接鈎裹勢接側點。子字形草書寫成飛帶勢接上省簡鈎裹勢直接寫成一半圓弧,這樣「約」字一個飛帶勢完成。
例:「參」字,上部三個星辰,最上方寫成玉函勢厶,下方兩個星辰變成連波勢。今草再將連波勢連成直線,並將撇捺拉直成為橫線,這樣「參」字就變成奮筆勢加顧盼勢。

字源網-然
字源網-為
字源網-通
字源網-用
字源網-過
字源網-約
字源網-參

IFrame

 

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草書8筆記

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草書9筆記

.

漢書演化中,從甲骨文到金銘文到六國古文到篆書到隸書到章草到今草到行書到真書,為省簡快速,符合使轉,筆勢結構不斷演化。
三筆寫「口」標準:口字最開始取勢為先橫劃,再豎下左弧,再豎下右弧,後來為快速書寫,符合使轉,橫豎互相換向,豎向口改成橫向口,轉化成先豎劃,再右弧轉角,再橫劃,這就是口字標準取勢,三筆寫「口」。

三筆寫口講完,換講二筆寫口:依照標準取勢,演變第一個化勢(二筆寫「口」的化勢),也就是後來古人講的鐵圍勢,左折右轉鐵圍勢,將第一筆及第三筆先寫成一個豎橫折,再接著寫右弧圓角,也就是二筆寫「口」的化勢。然後又在演變各種二筆寫口形成的第二次化勢。  
例如:豎橫折不寫正,而有點斜角變成類似撇策的筆勢,再接著寫右弧圓角,這樣就是類似後來古人講的玉函化勢。   
例如豎橫折簡化成一點或一短橫,再接著寫右弧圓角,但是這樣不順使轉無法寫成草書(草乖使轉,無法成勢)於是就變成倒著筆勢寫,也就是先寫原本要後寫的右弧圓角豎橫折簡化的一點,這樣就是類似後來古人講的節耳化勢。

二筆寫口講完,換講一筆寫「口」,省略不寫:一筆寫口的方法,必須使用到前面有講到的替代法則,用點、橫、撇、繞一圈替代。或是乾脆省略不寫。因為草書從未有官方的正式規格,所以怎樣寫才是被認可,才不會混淆,只能多觀察多記憶古時書法名家大師的寫法,初學之時,切勿自行創造。因為本來草法在現代就只有學過草法的人才看得懂,若不懂草法使轉自行創造,只會造成無法溝通甚至溝通錯誤的情況發生。

口字筆勢草法
受字筆勢草法
目字筆勢草法
為字筆勢草法
袞字筆勢草法
兄字筆勢草法
吾字筆勢草法
周字筆勢草法
言字筆勢草法
止字筆勢草法
沿字筆勢草法
合字筆勢草法
晉字筆勢草法
雄字筆勢草法
單字筆勢草法
弘字筆勢草法
命字筆勢草法
堂字筆勢草法
棠字筆勢草法
垢字筆勢草法
君字筆勢草法
河字筆勢草法
彫字筆勢草法
享字筆勢草法

 

 

IFrame

 

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草書9筆記

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草書10筆記(1)

口的其它取勢寫法及多個口的寫法。

解散隸法。      皇象「古」字,以草書的豎筆勢加奮筆勢將十字與口字重新組合。      智永「古」字,以草書的奮筆勢加節耳化勢。      口也可寫作兩豎兩橫,兩豎兩橫化為點,可化為就類似群鵲勢。    「口」也可寫作三點,以草書的連波勢寫成。   「口」也可寫作兩點,以草書的鐵圍勢寫成,同時也可以寫羊角勢。
多個口的寫法,兩個口,  例如「回」字,若外圍鐵圍勢,內部羊角勢會容易跟「四」字混淆,草書中易混淆的字通常會加一點以示區別。所以通常內部以飛帶勢組成。  例如「坐」字,上部兩「口」字,可寫成四個點,草字三表示多,超過三則省略,就形成連波勢加挑土勢。
三個口,例如「操」字,三個玉函勢,下方兩個玉函勢省略成點,點化為橫,再跟下方組成奮筆勢。
四個口,例如「器」字,可化為玉函勢,可化為連波勢,可化為羊角勢,可化為玉函勢加奮筆勢。

古字筆勢草法
合吾字筆勢草法
唐字筆勢草法
舌字筆勢草法
然字筆勢草法
昆字筆勢草法
心字筆勢草法
烈字筆勢草法
以字筆勢草法
啓字筆勢草法
紹字筆勢草法
磻字筆勢草法
回字筆勢草法
四字筆勢草法
讓字筆勢草法
坐字筆勢草法
嚴字筆勢草法
呂字筆勢草法
宮字筆勢草法
品字筆勢草法
操字筆勢草法
器字筆勢草法

IFrame

 

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草書10筆記(1)

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草書11筆記

「目」字,草書易與「同」字混淆,目字外框鐵圍勢,同字外框鈎裹勢,草書中「ーロ」常用曲鈎勢或雞頭勢寫成。
「眉」字,節耳勢加鐵圍勢加奮筆勢,鐵圍勢第一筆深入節耳勢室中,表示節耳勢中有筆劃。
「見」字,鐵圍勢加鳳翅勢,鳳翅勢第一筆深入鐵圍勢室中,表示鐵圍勢中有筆劃。
「相」字,草書用戈法寫「木」,畫圓弧中間一點寫「眼睛」,智永使轉寫成戈法加節耳化勢。

目字筆勢草法
同字筆勢草法
眉字筆勢草法
見字筆勢草法
相字筆勢草法
省字筆勢草法
看字筆勢草法
直字筆勢草法
立字筆勢草法
真字筆勢草法

IFrame

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草書10筆記(2)

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草書11筆記

「省」字,上方部件顧盼勢,下方部件或加鐵圍勢,或為豎筆勢,或化向背勢。
「看」字,上方部件「手」字,用草書奮筆勢,下方「目」字,用草書羊角勢。
「直」字,上方部件十字用草書瞑人勢,中央用草書羊角勢,下方部件一橫。
「真」字,下方部件是草書雞頭勢或羊角勢,上部則為豎筆勢。

IFrame

.

 

 

 

 

 

 

 

 

 

 

 

 

 

 

 

 

 

 

 

 

 



 

( 知識學習語言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3au6m06f06&aid=18065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