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團體殷切期盼的十二年國教,終於在建國百年得到總統馬英九答應埋單,教育部也積極規畫,讓這張支票如期在民國103年兌現。
然而,十二年國教的實施仍有「但書」─大多數免試,仍有三成左右要考試。只剩三成的考試入學名額,是教育部為部分特色學科、特殊產業類科及明星學校,預留的選才管道。但明星學校的招生才是壓力的關鍵。
如何兼顧明星學校為國家培育資優人才的需求,同時又要減輕升學壓力,將是教育部要面對的挑戰。
最大的挑戰,是如何消弭家長及考生對明星學校的迷思?只保留三成的考試名額,並不等於會有七成的國中生乖乖的選擇學區高中就讀。只要「非明星學校不讀」的觀念還根深柢固,至少有三成以上的國中生會在家長或自我期許下,還是要力拚明星高中。
到時候,這三成名額的爭逐,將是一場更激烈的菁英之戰,參加考試的學生及家長,對分數可能更錙銖必較,對考題及考試的公平性,會用更高倍的放大鏡來檢視。試問:升學壓力真的減輕了嗎?
十二年國教的推動,其實是啟動台灣教育思維的寧靜革命,需要規畫的不只是學費、學區、考試等細節問題,家長的明星學校情結沒有解開,所謂減輕升學壓力,只是個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