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9/07 09:01:53瀏覽861|回應0|推薦0 | |
優活健康網 2012年9月6日 上午11:17 最新研究發現,治療高血壓,使用單一複方製劑,可有效降壓,還能降低尿蛋白與腎臟損傷、及改善心室肥大等效果。此外,對有高血壓及冠心症之病患是否血壓降得越低越好呢?在INVEST研究中,針對22576位有冠心症及高血壓之病患給予降血壓藥物治療,結果發現收縮壓<120mmHg或舒張壓<70 mmHg則危險性越高,因此,對有高血壓及冠心症之病患,並非血壓降得越低越好,將血壓維持在120~140/70~90mmHg是最理想的目標。 另外,也有文獻提到降壓藥給予時間與心血管事件有相當的關係,在一個前瞻及隨機性研究「是否睡前服用一種以上降壓藥比只在白天給予降壓藥物其心血管危險性降低得較多」?研究顯示:睡前服用一種以上降壓藥物患者之存活率較高。對某些早上6點到10點血壓較高之患者,將部份降壓藥安排在睡前服用,對其24小時的血壓控制特別有效。 目前強調首選藥物的降壓觀念已經過時,因為大多數的患者都需要兩種以上的藥物來控制血壓,而現今合併錠劑使用,可以讓病患擁有更加的順從性,減少藥物數量,更可有效的控制高血壓。對有高血壓及冠心症之病患,並非血壓降得越低越好,最理想是將血壓維持在120~140/70~90mmHg;而且將部份降壓藥安排在睡前服用,對高血壓患者之存活率將會有相當的幫助。 【大紀元2003年7月8日訊】由于高血壓病人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個體差异,病情、病程、臟器損害程度和并發症各不相同,所以,應當根据病人的具體情況,特別是夜間血壓變化情況,決定如何服用降壓藥。 一般來說,由于人體“生物鐘”的作用,正常人群和絕大部分高血壓病人,在一天24小時當中血壓的波動很大。人在入睡后,机體大部分組織器官處于休息狀態,新陳代謝減慢,血壓也相應降低,入睡后2小時血壓可比白天降低20%左右,夜間2~3時血壓降到一天中的最低點,至凌晨血壓又呈現上升趨勢,上午8~9時達到高峰,以后又逐漸下降,至下午4~6時達到另一峰值。在一天24小時中,血壓的曲線波動呈“雙峰一谷”的長柄勺形狀,這种現象与中老年人在夜間腦血栓和上午心肌梗死發病率高有關。像這种在夜間(晚22時至次日6時)血壓較白晝下降大于10%的高血壓變化類型,稱為勺型。這种類型的高血壓病人在夜間的确不宜服用降壓藥物。如果這种病人在睡前服用降壓藥,那么2小時后也正是藥物的高效期,這樣就可能導致血壓更大幅度的下降,影響心、腦、腎等重要臟器的供血,使血流緩慢,腦組織供血不足,血液中的某些凝血物質如血小板、纖維蛋白等也極易黏附在血管內膜上,聚積成凝塊。特別是老年人伴有動脈粥樣硬化時,血管內膜粗糙,則更易形成血栓,阻塞腦血管而發生缺血性腦中風。而血壓大幅度下降,也常引起心肌供血不足,易誘發心絞痛和心肌梗死。對于這類病人,每天的末次降壓藥應安排在睡前3~4小時服用。 事物總是一分為二的。有一部分高血壓患者在夜間血壓不降或下降幅度極小,稱為非勺型,特別是有心臟、腎臟等器官損害的人,血壓的晝夜波動幅度減少或消失,他們在夜間血壓持續升高,使心、腦血管長期處于過度負荷狀態,如果在夜間不服用降壓藥物,高血壓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就容易引起慢性損害,甚至導致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的發生。像這類夜間血壓過高的患者,當然應該在晚上服用降壓藥物。 有醫學研究人員采用24小時血壓監測和磁共振檢查,發現夜間血壓不下降或僅有輕微下降的病人,發生中風的危險性明顯增高,而且如果發生中風,其腦損害會更為嚴重。反之,腦損害嚴重的病人,其夜間血壓下降很少,僅比白晝血壓降低了0.5%~3.3%。 絕大多數高血壓病人都是在白天測量血壓,很少有人在夜間測量血壓,有的病人甚至從未在夜間量過血壓。為了檢出中風的高危患者,高血壓病人測一測夜間血壓是很有必要的,如果測得的夜間血壓居高不下,應當咨詢專科醫生,在他們的指導下,夜間堅持服用降壓藥。 所以,對于高血壓病人來說,夜間能否服用降壓藥物不能一概而論。由于高血壓病人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個體差异,加上存在著病情、病程、臟器損害程度和并發症的不同,所以,應當根据病人的具體情況,特別是夜間血壓變化情況,決定如何服用降壓藥。@(http://www.dajiyuan.com)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