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揭開能量水的奧秘
2010/12/25 12:25:43瀏覽2578|回應0|推薦1
大家都知道,生命體具有自主意識、信息交換和遺傳的特點,而現代科學也承認水是『生命之源』,因此『水與信息的關係』自然應該是生命科學的重要研究內容。
             
在1988年國際著名期刊《自然》中刊登了一篇由法國本佛列斯特(Benvenisfe)醫學博士為首,由義大利、加拿大、以色列和法國等13位科學界聯名發表的論文,此研究提出了一個重要的假說,即水可能具有記憶藥物生化信息的能力。1973年物理學諾貝爾獎得主,劍橋大學教授約瑟夫森(BrianJosephson)也表示支援這個理論,並在《新科學家》雜誌上提出結構化的水可能具有「分子記憶」的論點。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瓊納斯博士(W.Jonas)在其1996年出版的著作中也明確地指出,藥物信息可能通過儲存在某特定結構的水中而達到治療作用。日本醫學博士江本勝先生對水也作了一項神奇的試驗。這個試驗通過對沒有污染的天然水說不同的話,播放不同的音樂,拍攝到122張前所未見的水結晶照片,再次證明水具有複製、記憶、感受和傳達資訊的能力。科學家們發表的種種實驗結果,都在在的顯示水有攜帶、記憶信息的能力,本期特別企劃將由現代科技與古代醫學角度,帶您深入探討信息能量水的奧秘。 
  
靈水真的能治病嗎?

文/陳金龍

坊間一些神壇廟宇中,我們常會看到譏乩童在幫人治病,煞有其事、口中唸唸有詞,然後畫一張符籙交給患者,指示在幾時幾刻取一杯開水,然後將符籙燒化入水喝之即可病癒,有時候病就真的好了。暫且不論他是巧合也罷或真的也罷,總有人信他,也有更多人嗤之以鼻。其實符水治病在中國已行之千年,如以科學邏輯的角度來檢視它,也並非全然迷信,客觀地以包容審慎的態度來理解分析;或許它真有那麼幾分道理!

古時道士的學習養成是用一輩子的時間在做,它是一種修行,也是他生命的全部。在追求永生的過程,舉凡山醫命卜相、天文地理等都必須涉獵精通,他們透過對草藥的理解而做出各種不同治病功能的符紙,書寫的墨石也是以具有各總不同藥理的礦石來製作,即使符水也會指定某一口井水、或某一條河水或某一節氣的雨水,它們都含有各種不同的頻率能量及礦物質,再透過儀式中的口訣(特定頻率的聲波)及儀軌(氣場擾動;調整人體磁場),接著指定患者在某一時辰(人體新陳代謝心肝脾肺腎的歸經時辰)將符紙燒化入水(熱能化學變化)接著把它喝掉或處理患部,其實我們看到整個過程並不輸給現代醫學,它的醫療過程還包括了現代醫學經常忽略的信仰醫療及波動醫療。我曾經帶一位外國友人遊台灣,他告訴我:「你們台灣是全世界整合醫學最發達的地方。」我問為甚麼?他說:「你們有全球最進步的現代醫療院所,你們還有全球密度最高的傳統信仰醫療神壇。」我苦笑以對,或許他在揶揄迷信落伍,也或許他在正面讚美,應該兩者都有吧?

水的信息說
   
海洋佔整個地球表面的72%,而人體的水份也佔人體的70%左右。整個海洋的變化對地球有絕大部份的影響,同樣地,水對人體的影響也是全面的:它在有形的成份提供給人體所必須的礦物質;無形的部份,因為水有極性記憶的特性,因此它也是提供給人體各種大自然的信息。

水能提供信息,200多年來一直爭議不斷,主要癥結在於工業革命以來,人們習於用物質科學的感觀推論來量化它,這種方法要取得信息並予量化當然存在瑕疵。

從200多年前德國醫生漢尼曼發明同類療法(Homeopafhy/Like Cure Like),一種類似中醫以毒攻毒的方式,經200多年的經驗累積及改良,將藥物放入純水中不斷地稀釋,當稀釋的次數愈多藥效愈大,但如以現代實證科學的方法來檢視藥水內的成份時,水份內的成份已稀釋到完全檢測不出來。

像這種信息治病的方法,目前已普及到全球的自然醫學界,連英國皇室也使用,有些貧窮或受到西方列強排擠的第三世界國家,因缺乏現代醫療資源,必須透過同類療法來補足醫療缺口,諸如印度及古巴等,所以它也是一種窮人醫學。

信息水的研究

目前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科學家,發表有關於水的信息、記憶理論,顯示現今科學已越來越重視「水與信息的關係」研究。

1988年世界著名期刊「自然」雜誌刊出一篇以法國醫學博士Benvenisfe班弗尼斯特為首;由法國、義大利、加拿大、以色列共13位科學家聯名發表的論文,表示水具有記憶藥物生化信息的能力。自然雜誌社的主編John Maddox並不認為這篇顛覆性的論文是正確的,刊登出來旨在引起公共探討,後來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fy London College)依據自然雜誌發表,重覆做了這個實驗並沒有成功,但全球同類療法醫界仍深信不疑。之後;歐洲貝爾法斯特大學Madelene Ennis 也加入研究,試圖證明Benvenisf的發現是錯的,希望證明順勢醫學和水的記憶是偽科學。他聯合義大利、法國、比利時、荷蘭四個國家的獨立實驗室,並由布魯塞爾盧萬天主教大學的M.Roberfroid主持,結果證明Benvenisfe是對的,最後恩尼斯被迫讓步聲明:「實驗結果讓我不得不放下懷疑,並開始探尋合理因素來解釋我們的發現」。                                                     
                                                                                    
1996年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Complemenfary and Alfernafive Medicine Cenfer in fhe Unifed  Sfafe主任Jonas、WB在他出版的Healing wifh Homeopafhy書中對水的藥物信息具有治療作用,也以混沌理論來做為「水的記憶」的可能提出說明。混沌理論有一個觀念是:「一個變數的極小改變有可能會使一個系統跳躍到另一種完全不同型式的活動中,就像微小的風向變化就會強烈的影響到溫度和降雨量的天氣型態,依這種思考模式,同類療法可以視為是一個以小變數來改變疾病的症狀模式。」                                                                            
                                                                                    
1997年時,諾貝爾物理學獎1973年得主英國劍橋大學Brian David Josephson約瑟夫森博士也在「新科學家」雜誌發表文章,明確表示序化的水具有「分子記憶」的功能。                
                                                                                    
1999年為了進一步驗證水有信息記憶力也有療癒力,由法國、英國、比利時、義大利、紐西蘭五國科學家在四個不同國家的實驗室,同時進行全盲實驗,看多次振盪稀釋後的組胺水能否有效抑制抗體誘發人體嗜鹼性細胞的降解,最後由另一組不參加實驗的其他國家的統計專家來計算分析,最後的報告是四個實驗室結果全部相同!都可有效抑制。                             
                                                                                   
2001年兩位在韓國做研究的德籍專家Shashadhar Samal and Kurf E. Geckeler發現水中的物質經多次振盪稀釋到一定程度時,被稀釋成的粒子(Parficle)在水中會違反熱力學第二定律,反而逆向凝集「自行組織團化」,甚至反向擴大5-10倍。被測試的物質包括有機物,無機物及生命物質DNA等,隨後他們把這篇研究(Unexpecfed Solufe Aggregafion in Wafer on Dilufion稀釋水中反常的溶質聚集)發表在英國Chemical Communicafions(2001)化學通訊期刊上,結果引起全球極大震撼,並相當程度平反了對法國Benvenisfe的嘲諷,證實他對水中信息記憶力及療癒力理論的可信性。    
                                                                                    
2002年陳國鎮教授在台灣第四屆國際生物能信息醫學大會上,發表從物理學的角度看同類療法製劑在純水中多次稀釋後為何會增強信息記憶力及療癒力的理論支援,並認為可以用數學演算模式來證明。                                                                          
                                                                                    
水與信息的關係
 
自然界一切物質的組合,均由最基本單元「原子」開始,目前科學界發現的原子種類有116種(地球原有92種),之後由這些原子來不同搭配組成不同的分子團(好比2個H加1個O等於1個水分子),再由各種不同的分子團組成大千世界中各種物質,包括有生命的和無生命的。因為每一顆原子均由原子核和核外不同電子數量的電子群在旋繞而形成不斷泳動的電子群之狀態波,再形成不同分子團電子群的狀態波,最後是各種物質電子群的狀態波,由於組合不同,這些電子群所形成的電磁場顯現了各種不同的波長、頻率,這正是各種物質的物性以及生物體的生命活動特徵。

以水分子團(Wafer Clusfer)為例,兩個氫與一個氧共價,氫的電子跑到氧的軌道上去,於是在氧這一邊多了兩個電子形成負電荷,而在氫的軌道這邊少了電子而形成正電荷,因此每一粒水分子我們可以把它看做像錄影帶上每一顆極細小的磁鐵般具有磁化的記憶功能,當藥物的分子團進入水體後,它的電子群的狀態波(信息波)就會和水分子團電子群的狀態波產生物理上所謂「波的干涉現象」和「波的交互作用」,經過震盪能量的介入,每一粒分子團彼此間不斷地碰撞、摩擦,使得「波」的能量由低頻升到高頻,提升整個藥水信息波的強度(wafer message pofency)。接著以稀釋純化法。透過不斷地震盪、稀釋過濾,使藥物中分子團只留下最多的那一組,最後整個純水的水分子團全部只複製到這一個信息(同類療法界稱此為極微小定律),此一信息水進入到人體後,它的電子群狀態波和人體電子群狀態波也一樣產生「波的干涉和交互作用」,並找到相應的器官組織或病毒、細菌的頻段(準相位匹配原理)形成同步共振,經由信息波高頻能量產生共振滅菌及體波調整等作用。

中國明朝李時珍在他著作的「本草綱目」中,將治病的水分兩大部:天水和地水,天水就是雨水、雪水,這是從地表蒸發到上空冷凝再掉下來的水,是一種準蒸餾水,宇宙引力線和地球磁力線在特定的時空下對它造成「波的干涉和交互作用」,再加上雷電的升頻作用,它所搭載的大自然信息全面地影響著所有的蒼生。例如書中談到春天要來時的第一場雷雨,有幫助治療不孕症的功能。
    
全球各地,特別是火山帶溫泉區發現很多可以治病的是泉水,這些主要強調的是它的礦物質含量對人的功效,李時珍稱這種叫「地水」,但有另一種水不屬於天水,也不屬於地水,它叫「聖水」,礦物質並不是最大重點,它所攜帶的信息才是!水就像人具有生命一樣,結構上有靈體也有肉體,肉體是有形的物質;而靈體則是無形的靈能,主宰著指揮、思考和驅動的力量。宗教聖地是幾千年來眾人聚集用善念祈福、懺悔、包容大愛,集體意識能交融的地方,在這裏信息場的波動頻率不複雜,因此複製到水裏的信息比較清楚,很多宗教儀式有灑聖水受洗、淨身驅病或敬神禮佛祈福,姑且信也好不信也好,畢竟科學和宗教很難交集,或許信之則靈;不信則不靈,真正的結果有待更多科學家投入研究,盼能及早求得真理。 
 
最古老的良藥 - 水

文/吳怡芳

這世界上有所謂的能量水、功能水嗎?從古至今,有不少人在探討此一問題。有人深信不疑,亦有人嗤之以鼻。但翻閱古書至今日的科學研究期刊,再對照現今的宗教儀式、另類醫療,則逐漸證明水的記憶力是存在的。
 
水,是最古老的良藥。早從漢唐之先賢張仲景所著的《傷寒雜病論》、孫思邈所著的《千金方》和陸羽所著的《茶經》中,都提到調製藥劑與泡茶所選擇的水,對藥性和茶香味發揮有很大的影響。明代之名醫李時珍也在《本草綱目》中,總結了水在自然和人體運行的作用。

水是廉價的藥

古人認為,天是一,地是二,水生於天,谷(穀)成於地,所以要以水與谷(穀)食為主,再以菜餚佐之。水與谷之間,水滋陽而谷滋陰,所以水最重要。古代名醫李時珍在《本草綱目》巨著中,就提出了「水療」的概念,他把水列於全書藥物的一部,並說明水在自然和人體運行的作用。他在書中提到:「水者坎之象,上則為雨露霜雪,下則為海河泉井」、「蓋水為萬化之源,土為萬化之母。飲資於水,食資於土,飲食者,人之命脈也,而營衛賴之。故曰,水去則營竭,谷去則衛亡。」由此可知早在明代,人們就注意到水與健康的密切關係了。在《本草綱目》裡記載的1800多種藥物中,最廉價的藥莫過於水了,由於水的廉價,因此在民間常常被廣用來治病。在《本草綱目》的「水篇」中就提到:「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水補。水,百藥之王。」由此可見,古代即有「生命寓於水」的遠見,水的保健與醫療作用,多麼受老祖先的重視!
 
每一個水分子都有它的信息波動頻率,而人體中的水就占70%左右,因此水對人體的影響是息息相關的。奧地利著名的諾貝爾得主物理學家薛定諤曾提出:「生命的基本問題就是波動頻率的問題。」生物體的波動頻率控制著生物的物質、能量代謝以及生長發育,只要人體內電磁場平衡不被打亂,即便是粗茶淡飯的營養也能勝過山珍海味,因為人體內電磁波動頻率支配人體對各種營養的吸收及體內的一切化學反應,所以人體電磁場平衡就很容易獲得營養平衡。而水中能藏有波動信息,如果在生活中能用對水,自然就容易讓人體電磁場獲得平衡。古時候的人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已朦朧地意識到喝天然好水的重要,因而總結出「水補勝於食補」的經驗,反而現代的人卻忘記了好水對健康的重要性。我們看到目前「食療」和「藥膳」已是中外普遍接受的預防與治療慢性病的「治本」之道,可是卻普遍沒有重視到「水補」、「水療」和「水為藥」的概念,實在非常可惜。

時空不同,水亦不同

水看起來透明無色,似乎很簡單,但是其內含的學問卻很大。早在七百多年前,雖然那時不能像現在一樣以科學的儀器來檢測水是否具有記憶,但卻已有針對不同時令、不同空間而有不同功效的水研究紀錄。於是,從古至今,關於水的故事,可以講一個專題、一個系列。有人取「早晨第一次打起的井華水「五月五日午時的神水」、「立春時間的雨水」,有人取梅林中花瓣上的雪化水後以罐貯於地下,來年烹茶,有人取長江中峽之水,有人取揚子江中水,然而每一種水都有不同的故事、不同的傳說。

時令不同,功能不同的自然信息水
 
自天上降下的雨,扣除現今的污染不說,是否全都相同?用容器盛起的雨水,一年四季都是透明無色的,一般人肉眼實在看不出來其功能差異。蘇軾在《論雨井水》一文中說:「時雨降,多置器廣庭中,所得甘滑不可名,以潑茶煮藥,皆美而有益。」不過,李時珍認為,由於天地氣候的相互影響關係,一年二十四節氣,水味變化即會不同。立春、清明二節貯水最好,謂之神水;寒露、冬至、大寒、小寒四節之水,同功於雪水;小滿、芒種、白露三節之水有毒……等,由此可知雖然每一個水分子都有它的信息波動頻率,而人體中的水就占70%左右,因此水對人體的影響是息息相關的,奧地利著名的諾貝爾得主物理學家薛定諤曾提出:「生命的基本問題就是波動頻率的問題。」生物體的波動頻率控制著生物的物質、能量代謝以及生長發育,只要人體內電磁場平衡不被打亂,即便是粗茶淡飯的營養也能勝過山珍海味,因為人體內電磁波動頻率支配人體對各種營養的吸收及體內的一切化學反應,所以人體電磁平衡就容易獲得營養平衡。而水中能藏有波動信息,如果在生活是同樣地區的水,但因時令的不同,其所包含的信息與不同的功能,卻很令人讚嘆! 
 
《本草綱目》指出:「時珍曰,一年二十四節氣,一節主半月,水之氣味,隨時變遷, 此乃天地之氣候相感,又非疆域之限也。」由此可知古代名醫李時珍就特別注意水的「節氣」與「時辰」。首先,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引用漢代劉熙的《釋名》,對於「臘雪」所下的註解是:「雪, 洗也。洗除瘴癘蟲蝗也。凡花五出,雪花六出,陰之成數也。用水浸五穀 種,則耐旱,不生蟲。灑幾席間,則蠅自去。淹藏一切果食,不蛀蠹。」其 後李時珍又提出:「臘雪甘冷無毒,解一切毒,治天行時氣瘟疫、小兒熱癇狂啼、大人丹石發動、酒後暴熱。黃疸仍小溫服之。藏器洗目退赤;煎 茶煮粥,解熱止渴。」                                            
                                                                    
同是雪水,同是雨水,季節之別,水性便不同。大自然是神奇的造物主,「道法自然」,選水而飲應遵循自然的法則。
   
由此看出臘雪能驅蠅去蟲,且十年不壞,但春雪卻沒這個能力,所以「自然」真的很奇妙,同樣的雪卻因為下的時間不同,功能竟有如此大的差異。他也認為「立春雨」有「資發化生萬物的作用」、「宜煎煮發散表邪和補中益氣的藥物」;而小暑逢壬之間的「梅雨」,可用來「洗瘡疥,除瘢痕」;至於立冬後十天到小雪這期間的雨水,他命名為「液雨」,亦稱之為「藥雨」,有「百蟲飲此將伏蟄」的功效。五月五日午時的「午時水」,李時珍轉引《金門記》:「五月五日午時有雨,急伐竹竿,中必有神水,瀝取為藥。」故又稱為「神水」,具有「清熱化痰,定精安神」的作用,且「宜浸造諸風,脾胃虛損諸丹丸散及藥酒。」李時珍還主張收集柏葉、菖蒲、韭菜和百花草尖上的露水,闡述其「陰盛則露凝為霜,霜能殺物,而露能滋物,性隨時異也。」所以他認為甘露能消渴、明目、養容、延年。
    
因此由各種古書記載水的不同性質,可以看出同樣來源的水,卻因為時令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屬性功能,就好比每個出生的人,都有不同的個性,但是可能從星座(出生時令)分類,能大致歸類其個性一樣,真的非常奧妙。

◎  空間不同,功能不同的自然信息水
    
我們都知道,經緯度、海拔、地質等,皆會影響氣候、農作物或生物的生長屬性及種類,當然水的性質也會因為所在的空間不同,而攜帶不同的信息或保有不同的能量。
    
《名醫別錄》指出在竹籬和空樹穴中的水,稱為「上池水」,可以「祛邪氣,消惡毒,洗諸瘡」。管子說:「齊地的水,泉水呈青白色,齊地的人體質強勁,終身無頭痛之證。」而在長白山西麓、松花江上游的撫松、敦化交界處有一條清水河,清水河附近有一處神奇之水,被當地百姓稱為「藥水」或「藥泉」。傳說有清朝未年和民初時期,老百姓生活困難,有病無錢醫治,便到藥泉取水飲用,喝了此水比後,便可大病變小,小病變無了。於是乎,一傳十、十傳百,群眾們紛紛前往取水。其他還有很多相關紀錄如應劭《漢官儀》曰:「酒泉城下有金泉,泉味如酒,故曰酒泉。」;《白虎通》曰:「醴泉者,美泉也。狀如醴酒,可以養老。」;《淮南子》曰:「崑崙四水者,帝之神泉,以和百藥,以潤萬物。」;《抱朴子》曰:「崑崙及蓬萊其上鳥獸飲玉泉,皆長生不死。」;《廣志》曰:「新城縣有冷泉,泉冷如水,在湖縣有鹽泉,煮則為鹽;有醴泉,用之愈疾。」…等,紀錄各種不同水性的故事。
      
唐朝張又新在《煎茶水記》中也記載了陸羽鑒水的故事,書中記載,揚子江中冷水(於江蘇鎮江)為天下第一泉。在唐朝時,湖州刺史李季卿在維揚遇到陸羽,因仰慕陸羽善茶,所以派了一個可靠的軍士去中冷泉取水。待軍士取水回來後,陸羽以杓揚水,發現是臨岸之水,而非中冷泉水。軍士百般舉證,說此水就是中冷泉,陸羽不發一語,便讓軍士把水倒出來。倒了一半,陸羽喊停,又用杓揚水後說,這才是中冷泉水。軍士這才驚恐伏罪,說出了實情,原來,因風大浪急,在回程中泉水請傾出了一半,軍士害怕回來不能交差,於是在船臨岸邊時又往罐中加了些臨岸江水。其實軍士說了實話沒什麼令人驚奇的,最讓人驚奇的是陸羽能從罐水裡鑒別出不同的水質來。看起來相同的水卻因為所存在的位置不同,其功效作用卻大大的不同,可見水的選擇還是必須有一門學問的。

◎  水是最好的記憶體

由各種證明可顯示,水是最好的記憶體,它能因為節氣時令不同而改變其微妙的性質,也會因為所在空間的不同,而衍生出各種不同的水性。從古書中零星的記載及科學家透過研究水的結晶體變化,在在證明水會記錄各式各樣的信息,包括怒罵或讚美也會讓水產生截然不同的變化。〈註:參考江本勝《生命的答案,水知道》、《幸福的真義,水知道》等書〉
      
然而水來自於宇宙,它存在於地球,穿梭在山河大地之間,其存在於地球的時間比任何生命體都要久遠!因此我們取用的任何一種水,其中也貯存著亙古以來的無數信息與記憶的變化。
      
因此,我們不能對水有信息之說妄下是非之論,因為我們對水的特性知之甚少,便不能因為現在的科學還未解開水的奧妙之謎,而妄自駁斥。若人們能夠更虛心觀察更唯物的細節,其中奧妙,將來或許有人能夠解開。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rjobik&aid=473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