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g.udn.com.tw/upfiles/B_WR/wrjobik/PSN_PHOTO/832/f_10601832_1.jpg)
文/溫嬪容
老祖宗認為「天一生水」,中國五行(水、木、火、土、金)把水排第一位,古時西方把水列為四元素(土、水、氣、火)之一,佛教四大元素(地、水、火、風)也有水。中國傳統對水更以神格化的象徵稱之「龍王」,祭拜龍王祈雨是農家傳統習俗,凡有水域、水源之處皆蓋有龍王廟。
人體70%是水,大腦中75%是水,人吃的食物70%是水,尿液中93%是水,人類所生的疾病70 %與水有關,人能1星期不吃食物,卻不能1星期不喝水,人若失去20%的水,生命便無法維持,因此水和空氣同樣是人生存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喝水掌握好時機
1. 長時間在高溫戶外、泠氣房:水分流失快,要隨時注意補充水分。
2. 游泳、泡湯、飲酒後:代謝加速使水分易流失,宜適量分段進水,或事先喝水。
3. 飯前半小時:消化前的暖身運動,有助減肥效果。如果飯後馬上喝水,會沖淡胃液,影響消化,建議飯後半小時再喝水。
4. 運動後半小時:中醫認為汗為心液,運動後大量出汗,立即喝水會增加心臟負擔;運動前先喝水,可增加排汗和皮脂的分泌,使皮膚潤澤光滑。
5. 睡前:睡前喝少量的水可充分滲透到細胞內,晨起較不易口乾,皮膚變得柔潤,也能降低血液濃稠度、尿液濃度預防結石,但腎氣弱、夜尿2~3次者,勿在睡前喝水。
6. 早晨起床:睡眠時失水約350 ml,起床後空腹喝1杯15~20℃的溫水,含活性生物,刺激腸胃,把前日累積的消化物代謝出去,使腸道健壯與預防便秘。清晨是心血管疾病的好發時刻,喝水可以促進血液循環,降低血液濃稠度,水中加點蜂蜜,營養、潤腸又有美容效果。
正確控制喝水量
1. 未滿6個月的嬰兒,因其腎臟仍未成熟,母奶及配方奶都有水分,不宜再喝水。
2. 理想的喝水方式,是小口慢慢喝,每次不超過100ml,每小時進水超過1L,會導致低納血症、血壓降低、脹氣。
3. 激烈運動後大量喝水,會稀釋電解質引起頭痛、噁心、嘔吐、水中毒、抽筋等症狀,喉部也常感覺有物梗,易致久咳不癒。
4. 人體每次可接受的最大吸水量約250ml,一次大量喝水,細胞來不及吸收,也無法送到身體各組織器官,全隨尿液排出,過度排尿傷腎氣,易患腰酸。
5. 一天的喝水量每人不同,過多易水中毒,需依體質、所處環境、所做工作和身體狀況作調整。當口水唾液過多、眼胞浮腫、手指脹、腳趾腫、夜尿2~6次、1小時小便2次以上、一喝水就小便、尿色透明量多、口乾渴喝水卻不解渴、身體總覺得沉重、頭似戴鋼盔、嗜睡等,是水液代謝出狀況,脾濕、腎氣虛寒或心臟無力,要減少水攝取量。
喝水宜忌與叮嚀
1. 少喝瓶裝水:含聚酯材質的塑膠瓶經日曬或裝入溫度過高的水會釋放雙酚A,長久飲用易致免疫系統失常、幼童提早發育、發胖。
2. 勿以果汁飲料代替水:碳酸飲料會加速鈣質與維他命B的排泄,含糖飲料使血糖升高又利尿,造成身體缺水;續喝1瓶汽水,1/3的免疫系統會暫時癱瘓。
3. 清晨喝水勿加鹽:清晨的喝水量勿超過300ml,勿喝加鹽的水,鹽水雖可除宿便,但腎氣差、腎功能不全者不宜;清晨是血壓升高的高峰,鹽水易使血壓升高,高血壓者不宜。
4. 勿喝冰水:冰水造成血管收縮,吸收率下降;運動時喝冰水易抽筋與筋骨酸痛;夏天喝冰水熱氣散發不出去易中暑、產生濕疹等皮膚病;喝冰水易使細胞產生突發性攣縮,引起內分泌失調、月經紊亂。(本文作者為明慧中醫診所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