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12/25 23:03:21瀏覽1445|回應0|推薦18 | |
記者劉科汝/桃園報導 本報桃園記者鄧榮坤今年以「蓋斑鬥魚」榮獲二○○七年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主辦的科普獎,日前在行政院國科會接受表揚,由對氣功及人體潛能有深入研究的台灣大學校長李嗣涔親自頒發獎座鼓勵,肯定他在白話科學寫作上的努力。 鄧榮坤得獎的作品「蓋斑鬥魚」,探討「離開了水的魚,活不了」的迷惑,而蓋斑鬥魚離開了水,也有機會活下去,而且還活得好好的,因為蓋斑鬥魚有一個輔助呼吸器官──迷器! 鄧榮坤說,由於有了「迷器」,蓋斑鬥魚的生命力就遠比其牠魚強韌多了。從字面上很難解釋迷器。因為迷器很不起眼,不注意看,還真不容易發現,牠是由第一鰓弧的二皮演化而成的袋狀黏膜組織,構造就像迷宮一樣複雜而稱之;因為迷器內含有豐富的微血管,所以,蓋斑鬥魚藉由迷器,可以使血液內的二氧化碳透過迷器上的微血管,釋放至空氣中,同時使空氣中新鮮的氧氣,再利用微血管交換至血液中,進而循環至全身,以供代謝之用,所以,迷器的功能類似陸生動物的肺,扮演一個維持生命的重要角色! 鄧榮坤曾經榮獲國軍文藝金像獎、青溪金環獎與台灣省省政新聞報導獎、聯合報小說獎、教育部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台灣省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寫作範圍橫跨散文、小說、新詩與兒童文學,著作甚多,除了客家話順口溜、客家歌謠與俚語、台灣新客家人、生趣客家話、客家話的智慧等客家文史書籍外,不久前,在臺灣商務印書館出版了五本文藝選集,分別為一隊火把向紫禁城移動、逆向飛行、臺北咖啡、乙未,第三十二首、螃蟹海岸;目前開闢了一個專屬文字耕耘的「鄧榮坤文字舖」部落格,邀您一起分享文字耕耘與閱讀的樂趣。 (選錄自 96-12-25國防部青年日報) |
|
( 在地生活|桃竹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