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木頭|你願意嗎? -《賞識你的孩子》
2009/12/23 02:51:00瀏覽1773|回應37|推薦172

 

文:木頭    圖:取自網路

 

在瀏覽書房的書單時,看到這本書《賞識你的孩子》,勾起我一段回憶。

我得到這本書是一個機緣,而這一個機緣成就了另一段機緣,這是一個很長的故事,希望你有耐心看完。

那年我還在上班,那是一個高科技研發單位,週遭的同事大部份都有很高的學歷。(看到這裏,或許你會不以為然,但是請你原諒,我有提起這一點之必要。)

經常在工作之餘,聽到同事們談起孩子的教育,不外是如何辛苦的陪孩子做功課,老師如何不好,要想盡辦法給孩子換老師(注意嘍!是把老師換掉,不是讓自己的孩子轉到別班),積極的參加孩子學校的家長會,干預老師的教學方案。孩子功課不好,就焦慮,原因是:父母都是博士,孩子的功課怎麼可以差。孩子排名退後,就緊盯著做課外練習題,原因是:隔壁辦公室的某同事的兒子擠上第一名。

我們都是多年的老同事,一開始我會說出自己的看法,但是到了後來,我都儘量避開,因為無能為力。同事笑我是最悠閒的媽咪,因為那時的我,從不盯孩子做功課,有一天我突然心血來潮問我那個唸小學的兒子,我怎麼從沒看過你寫功課,他說:『晚上有很多好看的卡通,還想陪媽咪打電動,所以我上課很認真,老師教的我都聽得懂,而且一回到家就把作業先做完了』。當然也常會因為貪玩,就得自己挑燈把功課作完。因為我告訴過他功課沒做完,先去睡覺也無所謂,但如果被老師處罰那是自己的責任。當然,他後來的功課一直都差強人意,不是頂好,但也不會太差。因為他說他有比讀書更快樂的事要做。

還記得,女兒唸的是我們單位的附設幼稚園,同事都勸我不要讓孩子讀那所幼稚園,因為那裏當時只教孩子玩,不教孩子算算術,也不教孩子寫ㄅㄆㄇ。(問題是,這就是我送她去的原因。當然,過幾年後又因為這些家長的壓力,不得不開始教這些)。當我的女兒在『玩』勞作的時候,其他同齡的孩子都已學會了算術和ㄅㄆㄇ。

當她回到學區唸小學的時候,有一天她放學後告訴我:『我第一次算術小考90分,第二次80今天考60分,那下一次是不是會不及格。』,我問了她原因,原來是同學都會了,所以老師不教。

於是我們就跑到書店,讓她挑了一副撲克牌,然後每天陪她玩一下,一開始先隨意玩配對,找出一樣大的。再來比大小、然後開始玩接龍、最後才玩撿紅點(可以同時有個位數加法和減法的概念)、直到玩21點(可以有10進位的概念)。當然這花了一段時間,這期間當她拿著50分的考卷回來的時候,我們大笑著,我說:『妳好厲害,被妳猜中了,果然是不及格。』,我是真心的覺得她很厲害,自己發現問題大條了,而且知道原因在哪裏。當然,經過我們一起玩樂式的學習,她很快就跟上進度了。

像這樣的我,看到同事們為了孩子功課勞心勞力的時候,其實是憂心的,為她們也為了這個社會。我們一直在批評國內的教育,但這真的是一種惡性循環,倒底是該先有放鬆的父母,還是等政府先制訂出一套完美的制度,父母才能放鬆。

尤其在學校中會站出來影響老師教學的,大部份都是這些受過【高等】教育(其實很多都沒修過教育學分)的父母,如果這些父母的觀念不是正確的話呢?會把教育和我們的孩子帶到哪裏去呢?

說回正題,有一天,我拿到一本書,是一位同事轉送給我的(我很對不起這位同事,我完全想不起這位同事是誰。)她告訴我:『妳一定會有興趣。』,這本書就是『賞識你的孩子』(作者:周弘)。當時,這類的書不像現在這麼多。周弘他付出了很多的心力在孩子的身上,但是我在意的並不是怎麼做,而是賞識的這個概念。看完後我的心情很激動,彷彿看見黑暗的天空露出一點睹光。這本書當初發行的並不是一般出版社的銷售管道,書店買不到,而是某個單位(我忘了,而且我自己手邊也沒有留下這本書)推廣助印的。於是我跑到我們的附設郵局,用一個月的薪水,助印了1000本,並麻煩他們寄300本給我,其餘的請印行單位隨緣贈送。

當郵局的行員打電話告知書已寄達時,我拿回50本放在我自己辦公大樓的影印間,隨緣贈閱。其餘的書,我就以隱名上員工留言網站,告知贈書事宜,並請郵局行員幫忙送給前來索取的其他單位同事。當然這些書半天就索取一空,因為我們的員工數大約是5000人左右。)

或許,看到這裏,你會認為我何必鉅細靡遺的解釋這麼多。因為當時我的能力有限,在我的心中我希望機緣不只到這樣就完結。於是,我上網留言的時候,我委請取書的同仁,在看完書的時候,與其留在書架上惹灰塵,不如再轉送出去。這樣一來,這300本書的價值,就不再只是300本,或許會變成600本,也可能變成6000本。

在這個社會的森林中我不是一棵大樹,只是一株樹蔭底下的小草,那麼我寧願自己是一株不起眼的蒲公英。當微風輕拂,小小的種子飄落的地方,就會種下一顆小小的希望。

看到這裏,你願意當這一陣微風嗎,把希望傳出去,這一次傳送的不是一本書,只有一個很簡單的概念,『賞識我們的孩子』,只需把這顆種子埋在大家的心中,不需要特別的教戰手冊,不需要施行細則,當孩子惹惱我們的時候,我們想起埋下的這個種子,用另一個角度來看看這個孩子,讓這種子慢慢的發芽。有一天,當我們能夠真正的發自內心賞識我們的孩子的時候,這會是一個希望,一個給『我們的孩子(廣義的)』快樂成長的希望。你願意嗎?

 

以前的我不會想要把這些事說出來,總覺得這些事默默的做就好,
但到了 udn 我的心有很大的改變,如果我能夠把心中的感動說出來,
或許會影響到一個人,或兩個人,希望不就是這樣一絲一縷織就出來的嗎?

 


  我知道,很多好朋友看到這裡,
  心中會有一個很大的問號,
  但是,請放在心裡就好,
  生命中有些事情太重,重到無法去碰觸,
  所以請放在心中就好,感謝您。

  不過,可以知道我已經是 LKK 了,這我不會否認的。(笑)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ooden675&aid=3614137

 回應文章 頁/共 4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花姑娘.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
2010/04/29 00:02

因為..........住的近啦 ...


花姑娘.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願意
2010/04/28 14:44

木頭......

是溫暖的微風

讓人想柔柔的擁抱......

木頭...發呆ing(wooden675) 於 2010-04-28 15:05 回覆:
哈...妳怎麼又跑來了....(笑)
中午休息不睡午覺

老女王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我的想法和您一樣
2010/01/04 12:55
寫格子是因為
想要把心中的感動分享給更多一點人
哪怕一開始只有一個, 兩個....

有人說我太雞婆了
這世界需要更多雞婆的人才會更美好...
木頭...發呆ing(wooden675) 於 2010-01-13 00:26 回覆:
現在的社會,需要多散佈一點感動,謝謝您

愛的移動城堡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在愛裡相遇
2010/01/03 16:06

我們與孩子都在愛裡相遇

木頭...發呆ing(wooden675) 於 2010-01-13 00:27 回覆:
是的,希望所有的孩子都在愛裡成長.

螞蟻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100%
2010/01/03 00:18
我完全同意妳的說法!
木頭...發呆ing(wooden675) 於 2010-01-13 00:27 回覆:
我知道 (笑)

Zoe L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願所有的父母都能如此
2010/01/01 22:52
願台灣所有的父母都能像妳一樣的開明.

幾乎所有的父母都求好心切. 怕自己的孩子比不過人家.
許多孩子從開始上幼稚園.小學起就開始承受學習壓力.
一直到上大學. 每年的競爭壓力有增無減.
曾在一篇部落格文章" 小一的家庭作業" 中讀到.
一個小學一年級的孩子. 每天晚上寫家庭作業到十點.十一點鐘.
只為了怕孩子輸在起跑點. 很不可思議.

原文參考:
http://blog.udn.com/jtsailu/2590286


木頭...發呆ing(wooden675) 於 2010-01-13 00:32 回覆:
就是怕孩子輸在起跑點這個觀念害了大家
大人惶恐,小孩累.

老女王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我也看過
2009/12/31 15:24
蠻喜愛那本書的
相信偉大的父愛母愛可以讓世上的愛流傳下去
木頭...發呆ing(wooden675) 於 2010-01-13 00:30 回覆:
剛看到那本書真是非常驚訝,就這麼簡單的關念
我們還在尋找什麼呢?

摩登莎拉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good
2009/12/26 10:21

我覺得妳作的很好,觀念也很正確

木頭...發呆ing(wooden675) 於 2010-01-13 00:30 回覆:

蒐藏有夢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祝福
2009/12/25 23:55

吉祥

如意

木頭...發呆ing(wooden675) 於 2010-01-13 00:29 回覆:
謝謝您

老查居士新書4-明月依然在心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晚安
2009/12/25 23:06

吉祥

祝聖誕節愉快

來年一切順心如意

氣溫下降了

注意保暖


<鏡煙湖>
山水田園詩
詠物懷人詩
佛宗禪理詩
抒情憶愛詩
鏡煙湖的世界,沒有亂耳的絲竹,亦無勞形的案牘,只有不愧對美好時光的詩,靜靜相伴……
頁/共 4 頁  回應文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