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美是一種信仰
2010/12/12 20:12:20瀏覽343|回應0|推薦31

我是沒有勳章的人。送你一句我多年前寫的詩句──我已看盡繁華,捨此身外,別無他想……

【聯合報╱蔣勳】

美感在生活中如何養成?

請問蔣勳先生:

您對於美的定義為何?美學作為一種學術或學習,您如何看待這門藝術之學?您曾經提到台灣發展科技產品,競爭力的關鍵是需要有美感,請問在生活中如何養成?您喜歡修行(修煉),對於您的生活或創作有哪些提升與幫助?對於一位創作者而言,內心是否應有信仰或穩定價值觀的扶持?對於台灣的文創美學發展,您有什麼看法或建議?

謝謝您,祝平安快樂。(李建緯)

●在大學教課,「美學」有特定的範圍。我已經離開大學,「美學」對我不再是學術或理論,黑格爾或康德的美學自有學者在做研究。我所關心的或許更是一種心境,一種生活態度,一種生命的品格。莊子說「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似乎他也不認為「美」是一種繁難的學術,「美」是可以如拈花微笑,心心相印,不需要語言,也不需要文字。

美本來就在生活中,六朝鍾嶸有《詩品》,謝赫有《畫品》,《世說新語》有品評人物的「品藻篇」。「品」成為文學藝術品鑑的美學依據。「品」可以從「下下品」上求到「上上品」。「品」是三個「口」,一個「口」是飢餓時用來吃飽飯的,三個「口」就有更多味覺層次上的講究。「美」是味覺、嗅覺、觸覺、視覺、聽覺感知能力的全面開發。視網膜上可以反映出的色彩多達兩千種,然而現實生活中,我們如果只是粗淺分出藍色綠色紅色黃色,其實是視覺競爭力的貧乏。企業產品長期沒有視覺競爭力,連冷色系的月白與暖色系的米白都無法辨認其間差異,自然談不到創立「品牌」,也談不到國際競爭力。

體制教育失去了感覺的培養,無法用嗅覺分辨氣味,無法豐富觸覺上的記憶,文創產業只是空洞口號。年輕人手中拿著可以touch的各種產品,他們的觸覺被開發了,也被滿足了。

用手去感覺一朵花的綻放,用腳掌去感覺一片退潮的沙灘,用嗅覺找回土地在夏日午後雷陣雨裡翻騰起來的故鄉的氣味,聆聽去世的父親停留在空氣中不肯散去的聲音的頻率──是的,美不是理論,美,是一種信仰。

2010.12.12  聯合副刊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illiey1&aid=469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