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佛說佛醫經
2006/10/08 20:24:07瀏覽411|回應0|推薦2

佛說佛醫經          吳天竺沙門竺律炎共支越譯

人身中本有四病。一者地。二者水。三者火。四者風。風增氣起。火增熱起。水增寒起。土增力盛。本從是四病。起四百四病。土屬身。水屬口。火屬眼。風屬耳。火少寒多目冥。

正月二月三月寒多。四月五月六月風多。七月八月九月熱多。十月十一月十二月。有風有寒。何以故。春寒多。以萬物皆生。為寒出故寒多。何以故夏風多。以萬物榮華陰陽合聚故風多。何以故秋熱多。以萬物成熟故熱多。何以故冬有風有寒。以萬物終亡熱去故有風寒。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得臥。何以故風多故身放。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正月二月不得臥。何以故寒多故身縮。

春三月有寒。不得食麥豆。宜食粳米醍醐諸熱物。夏三月有風。不得食芋豆麥。宜食粳米乳酪。秋三月有熱。不得食粳米醍醐。宜食細米糗蜜稻黍。冬三月有風寒。陽興陰合。宜食粳米胡豆羹醍醐。有時臥風起有時滅。有時臥火起有時滅。有寒起有時滅。

人得病有十因緣。一者久坐不飯。二者食無貸。三者憂愁。四者疲極。五者婬泆。六者瞋恚。七者忍大便。八者忍小便。九者制上風。十者制下風。從是十因緣生病。

佛言。有九因緣。命未當盡為橫盡。一不應飯為飯。二為不量飯。三為不習飯。四為不出生。五為止熟。六為不持戒。七為近惡知識。八為入里不時不如法行。九為可避不避。如是九因緣。人命為橫盡。不應飯為飯。謂不可意飯。亦謂不隨四時食。亦為以飯復飯。是為不應飯為飯。不量飯者。謂不知節度多食過足。是為不量飯。不習飯者。謂不時食。若至他郡國。不知俗宜飯食未習。不稍稍飯。是為不習飯。不出生者。謂飯物未消復上飯。若服藥吐下不盡便食來。是為不出生。止熟者。謂大便小便來時不即時行。噫吐下風來時制。是為止熟。不持戒者。謂犯五戒。現世間盜。犯他人婦女者。便入縣官。或刻或死。或得棓榜壓死。若餓死。或得脫外從怨家得首死。或驚怖憂愁死。是為不持戒。近惡知識者。謂他人作惡便來及人。何以故。不離惡知識故。惡人不計當坐之。是為近惡知識。入里不知時不如法行者。謂晨暮行。亦有魍魎諍鬪者。若有長吏追捕而不避。若入他家舍。妄視不可視。妄聽不可聽。妄犯不可犯。妄念不可念。是為入不知時不如法行。可避不避者。謂弊牛馬狾狗蚖蛇虫。水火坑阱。犇車馳馬。拔刀醉人惡人。亦若干。是為可避不避。如是九因緣。

人命未盡為盡。黠人當識。是當避是已避得兩福。一者得長壽。及得聞道好語。亦得久行道。佛言。有四飯。一為子飯。二為三百矛斫飯。三為皮革虫生出飯。四為災飯。子飯者。謂人貪味食肉時。便自校計念。是肉皆我前世時。父母兄弟妻子親屬。亦從是不得脫生死。已得是意便止貪。是為子飯。三百矛斫飯者。謂飯隨味念復念其殃。無有數能不念味便得脫。又矛斫人為亡身。已生念復念有若干受苦。為三百矛斫飯。皮革虫生出飯者。謂人念味。亦一切萬物憂家中事。便穿人意。意作萬端為出去。是為皮革虫生飯。災飯者。謂一生死行皆為災飯。如火燒萬物。人所行皆當來惱身。劇火焚萬物故言災。所以言飯者。謂人所可意念人。故言飯也。

人食肉譬如食其子。諸畜生皆為我作父母兄弟妻子。不可數。亦有六因緣。不得食肉。一者莫自殺。二者莫教殺。三者莫與殺同心。四者見殺。五者聞殺。六者疑為我故殺。無是六意得食肉。不食者有六疑。人能不食肉者。得不驚怖福。

佛言。食多有五罪。一者多睡眠。二者多病。三者多婬。四者不能諷誦經。五者多著世間。何以故。人貪婬人知色味。瞋恚知橫至味。癡人知飯食味。律經說。人貪味味復味得生不得美味。佛言。一食者為欲斷生死亦隨貪不能行道。為得天眼自知所從來生去至何所。人不念死多食。常念婦人。皆墮百四十惡。中天皆用飯故。犯十惡後生便失人形。墮畜生中。既得作人。飢渴血出。瞋恚傍生於愛內生於貪。佛說有大福。自飢以飯與人。令人得命。是為大福。

後生饒飲食乏瞋恚。亦無所施施亦不得。但意恣貪婬。亦無所施。但得意恣。非我所有。一錢以上。不得取故。作貪欲空自苦作罪。道人不有憂愁。憂隨怒愁隨貪。

我輩有死歲。有死月。有死日。有死時。亦不知亦不畏。亦不行道。亦不持戒。東走西走。憂銅憂鐵。憂田宅奴婢。但益人惱增人苦。為種畜生習。佛言。人治生。譬如蜂作蜜。採取眾華。勤苦積日已成。人便攻取去。唐自苦不得自給。

人求是念是憂有憂無飢渴勤苦。合聚財物。未死憂五家分。或水火盜賊縣官病痛。多不如意。己死他人得之。身當得其罪。毒痛不可言。五分者。一者火分。二者水分。三者盜賊分。四者縣官分。五者貧昆弟分。何為無憂所有。人不計是五分憂。苦劇不棄。是憂苦有萬端。結在腹中。離道遠法。人法生賈作。得利不當喜。不得利亦不當憂。是皆前世宿命所致。人有貪貪便不得利。正使得一天下財物。亦不能猛自用之。亦不隨人去。但益人結。但有苦惱。但種後世緣因。緣因如火。如火無所不燒。我輩不覺。是黠不敢妄搖。知為增苦種罪。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endypiano&aid=482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