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05/25 20:03:22瀏覽700|回應0|推薦0 | |
中心新村訪談記錄 受訪對象: 劉阿嬤 出生年份: 1937年 受訪時間: 2019-05-06 下午3點 受訪地點: 自宅
2011年,臺北市政府將北投中心新村登錄為歷史聚落, 而加以維護保存。 所謂”眷村”就是”軍眷住宅”,是指三軍、憲兵與其他類種官兵與眷屬所居住的眷舍。
大家對眷村的刻板印象通常是: 一群外省藉專職家庭主婦在家相夫教子, 閒來無事就串串門子, 打打麻將, 一起罵罵孩子, 煮煮家鄉味互相分享; 軍人爸爸工作地點不固定, 經常調來調去, 常年不在家; 但接受訪問的劉阿嬤有不一樣的”中心新村”的眷村故事。
阿嬤一點也不會打麻將, 最多會玩一點四色牌, 也忙的幾乎沒機會玩。中心新村很多外省軍人, 但以本省藉太太居多, 打麻將的只是極少數的外省藉太太。 鄰居和睦相處, 通常門戶是不上鎖的。 大家可以隨意拉開門, 直入鄰居家串門子, 也沒遭過小偷。
劉阿公阿嬤是本省藉彰化人, 民國39年結婚後來到北投中心新村居住。 阿公是職業軍人, 起源為親戚有人在三總北投醫院當X光檢驗師, 幫他介紹並通過考試進去工作, 職司水電。 中心新村居民, 大都是在三總工作的職業軍人, 但並非全部都是精神科醫護或檢驗人員, 像他們家隔鄰也是司機。
每位軍職員工都能享有配給中心新村房子居住。 一開始的房子是從末開發的山中叢林開墾而來, 自己蓋的兩間小屋, 不必申請也沒有權狀; 後約於民國53年蔣宋美齡來到中心新村視察, 因應村民要求蓋了新屋。 在阿嬤的第三個孩子誔生時期, 便住在由公家配給, 直到遷村的這間房子, 自己蓋的舊屋就被拆掉作廢。
當時的新屋共分三種: 2房, 1房, 和無房。以家裏人口多寡分配, 劉阿公阿嬤擁有4個孩子, 所以配給最大間的2房。
後來幫大女兒帶2個小孩時, 房子便不夠住, 依規定不能租用村內住宅, 便仿效其他鄰居, 擴張加蓋。 因前院小, 後院大, 於是利用後院空地, 並拆掉廚房廁所, 加蓋了2樓鐵皮屋, 這才解決一家老小的居住問題。
其實鐵皮屋散熱較快, 大家都晚上才回家, 所以並不會很熱。反而石棉瓦會吸熱不易散, 還不如鐵皮屋理想。
辛苦的年代, 因為阿公是“脹不會肥餓不會死”的職業軍人, 所以阿嬤一直幫著在工作賺錢養家。 到後來幫大女兒帶2個小孩時, 不但沒停下工作, 因大女兒上班時間是下午1:00開始, 於是阿嬤便清早6點出門去工作, 而且是身兼3份勞力工: 1份每天打掃, 1份星期135打掃, 1份是幫人做午餐。 下午回家接手女兒帶小孩, 等女婿下班回來再接手, 阿嬤就煮飯作家事。 因常年工作過勞的結果, 阿嬤一直腰痛, 到現在走路都得彎著腰, 即便戴護腰也改善有限。
後眷村老舊, 面臨都更問題, 終於1996年,由立法院通過配合眷村改建的《國軍老舊眷村改建條例》法源, 配合政府政策撤村, 搬到政府新蓋復興崗附近的國宅居住。
賢慧的阿嬤一生相夫教子從不懈怠。本省藉的職業軍人阿公, 也是很大男人主義, 工作24小時一天, 休假一天, 從不幫忙家務。民國39年剛結婚時, 公婆也從彰化北上, 和小姑, 大伯的女兒, 還有的南部親戚來北部顧田, 都一起來住他家, 阿嬤那時得煮十多人份量的食物, 過渡時期一堆人擠兩個睡房。
軍人薪餉相當少,政府有補貼些日用品的米、麵粉、沙拉油、媒等生活所需, 後因家庭計劃施行, 雖有4個孩子, 但只有2個孩子有補助。 三軍總醫院有經幾度遷移; 中心新村後來也有住宅賣給外人居住, 據阿嬤所知, 就有基隆人買居住權到此定居, 後來也配給到新的國宅。
中心新村號稱是唯一有溫泉的眷村, 後來溫泉浴室也因沒人願付高昂水費, 而擱置成歷史擺設建物。
大家可能不知溫泉水費很貴。阿嬤的兒子, 在溫泉路買一間溫泉小屋, 給阿嬤泡溫泉療養身體, 開始時水費2個月900, 後來變每月3600, 去年3月開始漲價成每月6200。孝順又有成就的兒子照付給阿嬤使用, 只求方便、乾淨, 阿嬤經常會去泡溫泉。
說溫泉區電器易壞, 其實也不盡然。阿嬤家冷氣都用20幾年, 古早味的大同電扇到現在也還能用。
原本村民屋子很小, 都使用外面的公廁。 隨著時代進步政府德政, 大家自家都擴建, 並有現代化衛浴設備。 原本的公廁就用鐵皮屋, 蓋了活動中心。 後來鐵皮屋年久失修, 損壞不堪使用只好拆掉, 又變成村民的露天電影院。
舊村時有蟲蚊鳥獸出没。 有時在大院中看到蛇, 但找來消防隊, 蛇就跑的無影無踪了。
因整村蓋滿房子, 所以村內是禁止停車的, 要停在新民國中附近巷弄。也因此家長們可以放心的放任孩子們, 自由自在的在屋外奔跑嘻戲, 確保安全無虞。
阿嬤的中心新村舊宅地址是46巷25號處, 之前是51號。 中心新村登錄為歷史聚落, 要活化使用。 辦活動時, 有人說要叫攝影機來幫阿嬤照像, 可愛的阿嬤謙稱自己不好看而拒絶。她也不喜歡照了像被到處貼, 要維護肖像權。
阿嬤生活如倒吃甘蔗, 得享後福。兒女孫輩們都孝順而有成就, 時刻都陪伴在身旁。他們的第二代, 年輕人們自己奮鬥都有買房。 感謝政府德政, 阿嬤居住在新建的國宅裏很舒適。
誠摯的祝福阿嬤福如東海, 壽比南山, 腰痛趕快好。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