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2012年6月26日在威海舉行全中國首映式
---課程第二單元2-3
《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主题曲歌词
当海风吹过,你已经走远,记忆里那是一个秋天
当明月升起,你已经走远,银光里留下一片深蓝
泪水从每一张脸上洒落
心里的疼要一百年
任长发飞扬
滚滚云烟
追寻你,我要扬起风帆
随浪花漂去
波涛万里
难忘的,还是那片深蓝
評價
此片不僅絕大多數該做的基礎考證與細節沒做到,且許多重要關鍵情節與內容嚴重偏離扭曲史實,甚至為特定政治目的(片中一再鋪陳當時根本不存在的釣魚島議題)而刻意捏造夾帶虛構錯置歷史事件,此外尚有許多前後矛盾不一的烏龍狀況。此片除宣揚教條式的愛國主義及民族主義外,全片在各構面上皆乏善可陳,專業評價甚差。
與史實的歧異
電影中絕大多情節與內容與歷史事實完全不符,不該犯的基本海軍及歷史知識亦錯誤百出。例如釣魚島爭端本是1972年開始的;曾母暗沙是1935年命名的;定遠回國是在《中法新約》簽訂之後。[5]
- 1.關於長崎事件。在《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戰》中,鄧世昌隨北洋艦隊前往長崎,遭遇「長崎事件」。而在歷史上,鄧世昌當時並未隨北洋艦隊前往長崎,更沒有被捲入到「長崎事件」當中。在《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戰》中對長崎事件的經過亦作了美化處理——史實本為中國水兵在妓院酗酒尋釁滋事引起,但影片中卻改為日方警察和市民因民族主義情緒因挑起排華的事件。
-
-
鄧世昌銅像
- 2.關於琅威理的辭職。在《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戰》中,琅威理因為在「長崎事件」中準備指揮「定遠」艦對日開火時遭到劉步蟾的制止而憤然辭職。而在歷史上,琅威理是在「長崎事件」發生後4年,也就是1890年,因「定遠」艦管帶劉步蟾忽然降下提督旗換升總兵旗(史稱「撤旗事件」)而憤然辭職。
-
- 3.關於高陞號。在《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戰》中,日艦吉野在豐島海戰中發射魚雷將運載着清朝士兵的英國商船高陞號擊沉。而在歷史上,擊沉高陞號的日艦應是東鄉平八郎指揮的浪速艦,而非「吉野艦」。
-
- 4.關於廣乙號。在《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戰》中,「廣乙」艦在豐島海戰中靠近日艦「吉野」試圖進行魚雷攻擊,結果被日艦集中火力擊沉。而在歷史上,「廣乙」僅是被日艦擊成重傷,退出戰鬥後在朝鮮十八島附近擱淺,管帶林國祥為避免軍艦落入日本之手,遂下令將「廣乙」艦焚毀。
- 5.在《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戰》中,經遠號先於致遠號被圍攻沉沒。史實中致遠號沉沒後,經遠號仍在戰鬥中未沉。
- 6.在《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戰》中,坪井航三1894年甲午海戰時仍是大佐,但史實上他在1890年時已是海軍少將,甲午海戰後因功晉升為海軍中將。
- 7.在《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戰》中,旁白說明中國參戰的船艦為12艘船艦,史實上中國參戰軍艦超過14艘。
- 8.在《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戰》中,北洋艦隊在黃海海戰發現日艦時各艦管帶聚在定遠上會商,但實際上這是不可能發生的事。
- 9.在《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戰》中,黃海海戰時北洋艦隊由致遠艦首先發現日艦,但史實中是日本艦隊先發現北洋艦隊,七分鐘後才由北洋艦隊鎮遠艦桅樓上的哨兵發現日本艦隊。
-
- 10.在《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戰》中,北洋艦隊在接獲平壤陷落後消息後出發,但史實中平壤是在北洋艦隊出發後當日下午才陷落。
- 11.在《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戰》中,有慶祝慈禧太后六十大壽的橋段,但史實中慈禧的60歲生日未舉辦慶典,只是在寧壽宮中黯然渡過的。
- 12.在《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戰》中,影片旁白在片尾處說了這麼一句話:「60年後,中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以三千五百萬人的犧牲戰勝日本,……」事實上,從1895年《馬關條約》的簽訂至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間隔時間只有50年。
- 13.在《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戰》中,劉步蟾、東鄉平八郎、林泰曾、方伯謙、葉祖珪等人在英國皇家海軍學院(Royal Naval College, Greenwich)獲得優等成績。實際上劉步蟾從未進入任何英國海事院校就學,僅在英艦實習約一年。而東鄉平八郎留英時就讀的是訓練商船駕駛人員的泰晤士航海訓練學院((Thames Nautical Training College),故與劉步蟾非同學。實際上林泰曾也從未進入任何英國海事院校就學,僅在上艦實習。曾就讀英國皇家海軍學院的僅有方伯謙及葉祖珪。在史實上,福州船政學堂第一批中國留英學生十二人中僅嚴復、方伯謙、何心川、林永升、葉祖珪、薩鎮冰六人通過英國格林威治皇家海軍學院入學考試並進入就讀,後上艦見習。而劉步蟾、林泰曾、蔣超英三人未參加入學考試,黃建勳、林穎啟、江懋祉三人雖有參加入學考試,但未獲入學資格,此六人僅上艦見習。
- 14.在《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戰》中,東鄉平八郎、伊東祐亨、坪井航三等三日本人出現在英國皇家海軍學院,在史實上,東鄉平八郎未就讀此校,伊東祐亨亦未就讀此校,坪井航三則為留學美國就讀哥倫比亞大學。
- 15.在《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戰》中,天演論在一八九三年甲午海戰前已鄧世昌已獲得此書,但史實中此書是一八九五年嚴復才譯成,一八九八年方出版。
- 16.在《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戰》中,日本天皇御前會議所用地圖,竟以中國為地圖中心,而日本卻連自己的國名都沒有標示(但朝鮮KOREA卻有標示),中國領土上標示之「清國」字體竟然為簡體字,而英文卻為"CHINESE EMPIRE"。
- 17.在《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戰》中,1886年 煙台大閱兵中出現報名及畢業學校的各管帶及大副大多與史實不合,且在史料中多位在此時點根本尚未升任現職,且部份船艦尚在建造中未在當時北洋水師的編制內。
- 18.在《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戰》中,1886年伊藤博文接待北洋水師,在史實中並沒有。
- 19.在《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戰》中,女主角可自由登艦進出,但事實上在那個時代海內中外,除客運船隻外,女性登船是禁忌,尤其是軍艦。
-
- 20.在《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戰》中之女主角(劉步蟾之小妹)為虛擬人物,在史實中並不存在。
- 21.在《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戰》中,中日雙方在春帆樓中之對話中現東北三省,但此一名詞是在1907年東北設省後才出現的。
- 22.在《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戰》中,有三艘魚雷艇衝出港灣逃亡,在清軍及日軍炮火轟擊下,全部被擊沈,其中在黃海海戰以三枚魚雷攻擊日艦西京丸的魚雷艇(福龍)管帶(蔡廷幹)落水游泳登岸,遇馳援陸路援軍,向其謊稱北洋水師以覆滅,劉公島已失。在史實中,北洋艦隊全部的魚雷艇十三艘分別從西、北兩處突圍衝出港外(清軍當然不會開炮轟擊),遇日艦追擊但未被全部擊沉,其中福龍及捷順等艦被日軍俘虜,福龍艇管帶蔡廷幹受傷被日軍俘虜,後被押送至大阪囚禁,落水登岸遇馳援陸軍的是左隊一號艇之管帶王平。
- 23 最為致命的錯誤在於馮小寧公開稱這部電影的目的在於「向觀眾講述當年日本是怎麼一步步竊取釣魚島的」[6],而釣魚島議題是1970年代開始的,當時並沒有釣魚島爭端之說。
***資料取材自網路 以及唯基百科 若侵權 通知即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