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約瑟夫·史迪威Joseph Warren Stilwell一個散佈"抗戰無望論"吃裡扒外的盟軍貨色---七七抗戰紀念文系列23
2012/07/15 10:10:44瀏覽1513|回應0|推薦11

***

約瑟夫·史迪威Joseph Warren Stilwell

 

一個散佈"抗戰無望論"

 

     吃裡扒外的盟軍貨色

 

---七七抗戰紀念文系列23

 

 

約瑟夫·華倫·史迪威Joseph Warren Stilwell

 

188331919461012),美國軍人,陸軍四星上將,曾經在二次大戰期間駐中國接近三年,任駐華美軍司令,盟軍中國戰區參謀長。後因與委員長蔣中正關係破裂而離任。

初年

 

史迪威在佛羅里達州出生,1904西點軍校畢業。之後曾在菲律賓服役及於西點任教,亦曾於美國最高國防學院,「指揮及參謀學院」就讀。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赴歐,任第四集團軍情報官,獲傑出服務勳章。1919年任北京美軍語言教官,學習中文。19261929期間任駐天津美軍第十五步兵團營長及參謀(當時之代理團長為馬歇爾),19351939任駐華大使館軍事參贊。

 

二次大戰

 

19391940於第二步兵師內任職,19401941在加州訓練第七步兵師。日本偷襲珍珠港後中國向軸心國宣戰。美國於1942委派史迪威(原先華府屬意由一次世界大戰的猛將段瀾(Hugh Drum)中將,出任中國戰區參謀長)赴中國戰時首都重慶,任同盟國「中國、緬甸、印度戰區」總參謀長(最高司令為蔣介石),兼任駐華美軍司令,美國總統特使。

 

史迪威本身並無統兵作戰的經歷與能力,只在中國擔任過長期的軍事外交工作。他對於中國的內戰與派系鬥爭,有著政客般的高度個人興趣,他對於蔣介石能夠擊敗群雄,取得中國最高領導人的地位,一直有著極大的成見與負面的評價。當中日全面戰爭爆發之後,史迪威就是一直散播中國抗日「無望論」的西方軍事專家,假如依照史迪威權威的預測,中國早就該向日本投降十次了。

 

但是中國卻能在蔣介石領導之下,單獨抵抗日軍五年,因而讓史迪威的中國軍事權威專家之名譽掃地。此次他能夠出任中國戰區參謀長,當然有機會讓蔣介石背腹受敵,並且運用影響力,扶植自己看好的軍方將領如馮玉祥李宗仁白崇禧等人,希望這些人有朝一日可以在中國當權,對中國的赤化與左傾的勢力,有著極大的同情與支援,積極企圖協助中國全面赤化。

 

馬歇爾堅決主張,盟國對於中國戰區的任何支援,都一定排在最後的順位之下,史迪威當時的主要任務為確保對中國的物資供應。當時國民政府對外交通為日軍封鎖,只剩滇緬公路仍然通行。然而日軍向英國宣戰後迅速攻佔新加坡、馬來西亞,然後轉而攻擊緬甸,緬甸形勢可危。中國應要求於1942初派出遠征軍進入緬甸,由史迪威指揮。由於英軍迅速潰退,且因史迪威無實戰經驗,忽視中國統帥部的提醒,未能將主力移往密支那、片馬鞏固後路,以至於中國遠征軍在後路受日軍攻破後陷入包圍,至始使中國遠征軍四處流散,少部份順利後撤入印度(如38師,師長:孫立人),另外大部份經原始森林,承受重大損失後返回中國或遺流在緬甸。

 

緬甸陷落後,中國在陸地及海上運輸線被切斷,所有運輸只能由印度經駝峰由空運進行。史迪威希望能再次打通經緬甸之交通,一雪前恥。史迪威將從緬甸撤到印度的兩師中國軍隊(新38師及新22師)在印度進行訓練,並改換美軍裝備,編成之軍隊即為「新一軍」。另一方面以空運至中國雲南之美械裝備中國軍隊二十個師,以及由美軍顧問加以訓練;預備從兩面夾攻收服緬北。

 

與國民政府之間之衝突

I have waited long for vengeance,
At last I’ve had my chance.
I’ve looked the Peanut in the eye
And kicked him in the pants.

The old harpoon was ready
With aim and timing true,
I sank it to the handle,
And stung him through and through.

The little bastard shivered,
And lost the power of speech.
His face turned green and quivered
As he struggled not to screech.

For all weary battles,
For all my hours of woe,
At last I've had my innings
And laid the Peanut low.

I know I've still to suffer,
And run a weary race,
But oh! the blessed pleasure!
I've wrecked the Peanut's face.

為報仇我等了很久,
我終於有機會。
盯著花生他的眼
往他褲子踹一腳。

舊魚叉已準備好了
目的和時機準確,
刺他深到把手為止,
又一次又一次蜇他。

這小混蛋發抖,
也失去了說話的能力。
他臉色又變綠又顫抖
掙扎著不肯出聲。

為我所有疲倦的戰鬥,
為我所有疾苦的時間,
終於輪到我擊球
讓花生他躺下。

我知道我還得受苦,
繼續受累受委屈,
可是————感覺好快樂!
我把花生他臉給破壞。

— 史迪威1944年寫的一首關於蔣中正的詩

 

 

 

史迪威個人的個性孤傲,對於一切都有一種莫名的自大狂與刻薄、挑剔的心態,給予他個人根深蒂固的成見,他根本鄙視蔣介石的為人與一切的作為(其實史迪威對於任何人物都帶有極強極強的成見,這很可能是來自史氏內心的自卑感),蔣介石越是勝利與成功,史迪威就越加的憤恨與不滿。他從來不肯踏實地履行戰區參謀長的職責,要受蔣介石指揮,更是他根本不能接受的事。史迪威稱蔣介石是「花生米」、羅斯福是「橡皮腿」,它也無法與英國的東南亞戰區最高指揮官蒙巴頓以及英軍將領相處,與陳納德更是幾乎是勢同水火。

 

自從史迪威從緬北敗退,即開始與蔣中正關係逐漸不和,史迪威在言論與日記中替蔣中正取了個「Peanut」(笨蛋、沒用的小人物。直譯是「花生米」)的綽號,還說蔣是中國第二個「葉名琛」,甚至將黃山的蔣中正行館稱為「Berchtesgaden」(希特勒山莊)。也曾批評羅斯福幼稚愛幻想、把美國陸軍當成後娘生的看待,令羅斯福十分不滿,但在馬歇爾毫無保留的支持下,其地位並未動搖。

 

1942初史迪威指揮遠征軍時,發現原來中國將領仍然受蔣中正直接命令,感到十分不滿。首次征緬失敗後,蔣中正對再次派兵入緬向日反攻抱遲疑態度。蔣中正認為中國軍隊訓練及裝備不足,而美國並無按原來計劃數量運輸補給予中國;加上英國撤回原定從海上支持進攻的計劃,因此認為再次攻緬並無把握,對史迪威再三催促仍未為所動。同時又多番提出要求美國增加援助數量。史迪威則認為蔣中正對抗日消極,貪得無厭,加上其他原因,對其十分輕視。另外史迪威對國民黨的無能及腐敗深感到厭惡,一度建議美國完全終止援助實際上從42-44年,駝峰航線運來的物資百分之98都是用於14航空隊及在華美軍

 

史迪威對共產黨卻懷有相當好感,認為共產黨是真正有能力抗日的力量,而共產主義者不過是土地改革者,他認為赤色份子是革命份子,而革命是美國的傳統,所以美國必須支持中國共產黨的革命。曾建議將部份美援給予延安。蔣中正1943起曾兩次要求美國撤換史迪威,但因為馬歇爾在美國的反對而未能成事。[來源請求]

蔣中正、宋美齡與史迪威

 

史迪威公路

 

1943中緬印戰區劃分為中國戰區及東南亞戰區,蒙巴頓為東南亞戰區司令,史迪威為副司令。194312月起,史迪威親自指揮中國駐印軍及麥利爾突擊隊反攻緬北,最終於19448月收服緬北交通重鎮密支那。而由印度利多,經緬北密支那到中國雲南的中印公路亦於19451月建成,並被命名為史迪威公路。

 

 

 

 

被撤回國

 

由於史迪威根本就不願成為蔣介石的副手,總是自以為是美國總統的代表,負責「監督」中國抗戰。從史迪威就任中國戰區參謀長之後,整個中國戰區就成為雙頭馬車的領導,中國戰區內部的「鬥爭」比對日軍的作戰,還要熱鬧。而原本團結一致對日作戰的各個派系,因聽聞到內鬥的訊號,而又開始私下運作了。各派系一方面設法保存實力,一方面不斷大「告洋狀」,鬧的中國抗日陣營出現嚴重的內部分裂,使得羅斯福感到非常煩惱與困惑。史迪威這樣的做法,正是體察到馬歇爾的心意所在,有了史迪威第一手的「辱華」報告,馬歇爾就非常容易說服羅斯福,中國是無用的盟國,只要口頭敷衍蔣介石就好,根本不必實際支援中國戰區作戰,更別提裝備中國的作戰能力了。

 

        史迪威與蔣中正的關係最終發展成勢成水火。1944年春季以後,日軍在華發動「一號作戰」打通大陸橋,國軍在西南、河北大潰敗。美國總統羅斯福對中國形勢表示憂慮,加上史、蔣二人長期不和,於是特意派出副總統華萊士到中國親自了解情況。華萊士到華後對國民政府的統治能力給予很低的評價,但同意史迪威成為兩國交往的障礙。8月中,羅斯福再三提出蔣中正將中國大陸之軍隊交予史迪威指揮,為此特意將史迪威晉升為上將。羅斯福一度以接近命令的口吻向蔣提出要求,史迪威得悉後,親自將該份電報交予蔣中正,之後在他的日記中記下快慰之感。蔣中正回覆羅斯福,倘若要將指揮權交予史迪威,寧願不惜脫離盟國獨自抗日。最終羅斯福權衡下在194410月18下達命令撤換史迪威,其職務由魏德邁接手。

 

        史迪威回國後,先後任美軍第十軍團司令,及第六軍團司令。194610月12現役中因胃癌在舊金山病逝,他死前曾表示:此生不能與朱德並肩作戰為憾[3]

 

***轉載自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若侵權  通知即拆***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ang32488&aid=6627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