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星文與盧溝橋的第一聲抗日槍響
---WW 2 / 七七抗戰紀念文系列7
七十年前的七月七日,日本軍閥藉口軍事演習的日兵失蹤,硬要強占中國軍隊營區,當時駐守北平市宛平縣的國軍團長吉星文堅不退讓,遂打出蘆溝橋事變的第一槍,中日之間大戰全面爆發,掀起了長達八年的抗日戰爭,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第一戰!
據大陸媒體報道,盧溝橋事變廣為人知,但鮮有人知道吉星文其人其事。事實上,在
盧溝橋事變中,是他
下令:“堅守陣地,堅決回擊,堅持抗戰到底”,
從而打響了全民族抗戰的第一槍。
報道說,今天的年輕一代,對於吉星文其人,恐怕知之者甚少。他是位英雄人物,但也是位悲劇人物。說他是英雄,是因為在1937年7月7日爆發的盧溝橋事變中,他作為堅守宛平的駐軍團長,曾奮起抗日,為了保衛盧溝橋,保衛中華民族的尊嚴,身先士卒,浴血奮戰,在抗戰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常言道:將門出虎子。吉星文是抗日名將吉鴻昌的侄子。1934年11月24日,吉鴻昌在北平英勇就義,吉星文感到悲憤交加。盧溝橋保衛戰表明,吉星文不愧是吉鴻昌的後代。
當時,吉星文是宋哲元任軍長的二十九軍所屬第一一零旅(旅長是名將何基灃)第二一九團團長,駐守宛平。事變發生的次日下午,吉星文嚴正拒絕了日軍限令於當晚7時前投降的通牒,奮起反抗,下令官兵:“堅守陣地,堅決回擊,堅持抗戰到底。”
在吉星文的指揮下,守衛盧溝橋上的一連戰士,與日軍發生激烈戰鬥,英勇慘烈。一位青年戰士,用大刀砍死砍傷日軍13人,自己壯烈殉國。守衛大橋北面的一連戰士,奮不顧身,殊死戰鬥,最後全連僅剩下4人,其余都為國捐軀了。
從11日起,日軍以大炮猛烈轟擊宛平縣城及附近一帶,吉星文亦負傷,但他仍繼續指揮戰鬥,並指揮城內居民向城外安全地帶疏散。當日軍的迫擊炮彈落在發放賑糧的人群周圍時,吉星文大喊:“趕快散開!隱蔽!”與百姓生死與共。惟其如此,日軍對吉星文恨之入骨。他們提出所謂停戰會商的條件之一,就是撤換盧溝橋守軍,並指名道姓,要“接替吉團防務”。這當然被我方斷然拒絕。7月30日晚,吉星文團官兵揮淚告別宛平父老,撤退到長辛店,盧溝橋旋即淪陷。
但是,保衛盧溝橋的壯舉,揭開了中國抗日戰爭的序幕,吉星文也從此英名遠播,作為抗日英雄,受到人們的讚頌。戲劇大師田漢曾專門寫了話劇《保衛盧溝橋》,在各地上演,其中的吉星文團長,是用真名實姓出現在舞台上的。當人們看到北平學生跪在吉星文面前,痛哭失聲地要他保衛盧溝橋,他被感動得熱淚盈眶,當即表示要誓死抵抗日軍,下令戰士開槍回擊時,無不為之動容。吉星文也就更加名震華夏。莊嚴的歷史是有情的。
但是,歷史有情也無情。隨著鬥轉星移,歲月無聲逐逝波,在保衛盧溝橋的20余年後,1958年,炮彈擊中了金門守軍的司令部
當年的抗日英雄,竟這樣永別人寰,對他個人來說,不能不是個悲劇。其中的歷史教訓,是值得人們回味的。
***本文改寫自網路文章***
不容青史盡成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