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阿茲海默症與攝護腺癌
2013/04/19 16:22:59瀏覽108|回應0|推薦0

人們去醫院檢驗自己是否得了重大疾病,但是人們往往不能接受檢驗的結果,得了癌症或是其他的不治之症,人們承受的壓力不是孫大偉先生那麼釋懷,只是快要畢業了那麼輕鬆。

 

二十一世紀的大敵,老年人口急遽增加,其中老年失智的情況日益嚴重,死亡本身反而不是最大的威脅,老人失智帶給家庭個人社會政府重大衝擊,甚至影響社會的運作。美國的醫療界希望透過先進的技術、試驗找出阿茲海默症發生的原因,徹底解決這個惱人的疾病。同樣的,早在80年代,美國醫界採用PSA檢驗方式,檢查中老年男人罹患攝護腺癌的檢率,PSA是一種檢驗血液的方法,對病人而言,過程不痛苦或麻煩,但是檢驗結果與實際真正有癌症的事實有差距。是醫學病理檢驗先天的不足,仍然是目前較有效的檢驗工具,對病人而言,是否採信或接受這樣的醫學檢驗成了議題。

 

阿茲海默症目前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如果診斷檢驗出是高危險群,無疑宣判一個人的死刑,只是時間的問題。人們會死是遲早的事,被診斷為高危險的人們是否應被告知,成了醫生的困境。更多的資訊,更可靠的統計數字,即使是一項統計上的風險評估,是否該老老實實的告訴高風險因子的人們?有數字顯示,母親如果罹患阿茲海默症的人,他們就是高危險群的潛在阿茲海默病人,現代醫學可以在有任何症狀的數十年前即預測這樣的高危險群,是福是禍?

 

一般人是否可以承受這樣的預測?知道自己是高危險群時,他們會做什麼?醫師該告訴他們是高危險群嗎?許多人得知這樣的檢驗結果,會去購買長期看顧保險,注重維他命的補充,也許增加自己的運動量,讓腦部的血液流動更頻繁,使自己變得更有活力,尤其是增加好的膽固醇,當然這是一種正面的激勵。

 

如果在家庭裡有父母或血親罹患了阿茲海默症,人們一定非常擔心自己也是高危險群的一份子,所以醫學界開始研究對這些高危險群的人坦白實情,告訴他們檢驗的結果,是否造成他們沮喪或有自殺的念頭?研究結果發現並沒有這樣的現象。這種現象和過去人們常被篩選是否有前列腺癌的情況不同,阿茲海默症是無法有效治療的病症,但是攝護腺癌是醫生非常喜歡動刀的疾病。男性老年人幾乎都有攝護腺腫大的困擾,由於台灣的男人攝護腺癌的發生率比西方男人來得低,用早期診斷攝護腺特定抗原檢查為標準,所謂PSA值在10以上者,罹患的機率大於50%,但是實際切片以後證實為癌症者僅有16%。這種PSA檢查頗富盛名,當時美國紐約市市長朱里安尼,這位既風流又勇敢的市長曾被檢驗出有攝護腺癌,他曾大聲要求每個男人都做PSA檢驗。但是數據顯示做過PSA檢驗篩選的人和沒做過的人,死亡率是一樣的,也就是說做過的人並不會因為做過而減少其死亡的機率。人們又說檢查無傷並無損失,這種說法未必正確,為呈陽性反應且最後證實並無癌症的比率甚高。看前面的衛生署的統計數字可知,PSA介於420之間者,真正切片後證實為攝護腺癌的僅16%,但是一般數據認為PSA超過4即有20%~30%的攝護腺癌的機率,但是16%遠低於30%的原先估算,所以很可能有一半的人PSA值高於4,只是空緊張、焦慮而已。

 

有人會問給了這麼多數字想要傳達什麼樣的訊息,想要大家了解有些篩選未必是必要的,不一定能降低死亡率,只是增加大家的憂慮。雖然科學、醫學愈來愈發達,病理檢驗的技術愈來愈精密、正確,它仍然是一種統計學上的理論與事實之間的印證而已,許多科學、醫學的資訊並不一定會發生其該有的效果,過多的資訊有時反而帶給醫生、病人困擾,病理學是一門專門學問,並非所有醫師都夠資格判斷複雜的症狀,從阿茲海默症到攝護腺癌,做為一個病人要有一些基本的概念,否則就只有早點購買長期看顧保險一途。

 

 

 

 

 

( 不分類不分類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112950&aid=7521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