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3/21 09:45:57瀏覽18|回應0|推薦0 | |
故事的開始是奈津子
的母親打電話給奈津子,除了對她照顧孩子的方式指手畫腳、說三道四,還指責她老是做這個不對、做那個也不對……奈津子只能一邊照顧不到四個月大的嬰兒,一邊忍受著母親的蠻橫。掛上了電話後,她捧著小手小腳,親吻著小臉蛋,發誓她永遠不會如此這般對待孩子,並在心裡為孩子祈求「壞事永遠不要來」。 而紗英則是陷入了極想生育孩子卻又無法如願的困境,反而因為操之過急,讓先生備感壓力,甚至令先生另覓感情出口,導致兩人的婚姻出現了危機。這段文字的描寫頗為精采: 話說回來,臺灣的生育率是全世界第三低的(僅次於澳門及新加坡),我不明白是因為這世界的壞事太多,太多人選擇不讓孩子去面對,還是因為我們自覺能力不足(低薪、無車、無房),無法為孩子承擔任何臨頭而來的壞事呢? (摘自本書第一章) 工商時報【本報訊】 浮上心頭的只有這般實際的失望,還有因為每月僅有一次的排卵日被糟蹋而感到怒氣,紗英感到無處可宣洩的憤恨,同時同情起丈夫。 為什麼偏偏就在這一天呢?既然有精液射進那女人的身體,為什麼不給我 呢? 她一直以為,大志有外遇她會感到更絕望。曾經誓言要長相廝守的對象背叛自己令人悲哀,有了其他女人更是不可原諒,照理說應該會更傷心欲絕。但 仔細想想,至少換其他日子也好啊。 可憐的大志。內心有個自己冷靜思考,難怪大志想逃離我。連自己也不懂,為什麼會想要小孩到這種程度。 就是這樣的兩個女人,她們將彼此的心交給了對方,也把扭轉命運的鑰匙從此交了出去,一起義無反顧地走上這滿布荊棘的 路。 我相信大多數的父母都希望能給孩子最好的,但他們卻常常忽略所謂「最好的」,可能只是自己的偏頗判斷,在上一代給的錨定效應下,你的孩子可能也活在你的陰影之中,而你卻絲毫不自知。 這個故事的主角是兩個女人──柏木奈津子和庵原紗英,兩個互相需要、互為慰藉的女人。 所有的生育都是一種製造,沒有子代會完全複製親代。親代對於子代的影響,除了基因以外,教養方式、生活環境、同儕效應等等,都會以無法量化且混沌不明的樣貌在子代身上呈現。然而上一代怎麼養育我們,我們卻往往會反映在養育下一代上。曾被父母嚴厲管教的人可能會崇尚自由奔放的管教方式;幼時曾被要求學會十八般武藝的人可能希望孩子能快樂遊玩,健康長大就好;長大過程總是孤伶伶一個人的,可能會想盡辦法陪伴自己的孩子;只能說這個反映,通常都是矯枉過正的。7F1A33CB26FB5331 |
|
( 心情隨筆|愛戀物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