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1/17 20:14:08瀏覽483|回應0|推薦3 | |
書籍:《有鼻有眼怎會不美?文字人的形相學》,王礽福著,基道出版社
《有鼻有眼怎會不美?文字人的形相學》是一位資深編輯所寫的書,內容與閱讀、文字有關。自以為對這方面瞭解夠多了,畢竟在基督教文字工作界裡也打滾十年,沒想到這本書仍帶來許多啟發。 我們文字工作者(尤其是基督教界),工作時數長,薪水少,稿費低,是普遍的事實。不過,做得很開心,可以用句台語的話來形容:「愛上了,就慘死」,很少人會離開轉行。但因為經濟能力有限,所以再怎麼愛書的我,買書可是很小心翼翼的。遇到書房有折扣優惠,才斗膽大量掃書。平日,多半在書店裡,捧著來電的書,站著用力掃文,盡量克制自己買書的衝動。 不過,這本書推翻我那勤儉持家的陋見。怎樣買書最划算?作者王礽福提出就是「想買就買,甭想價錢」。當然,這可能是編輯人的片面煽惑詞,但高明厲害之處,在於他提出一個我沒想過的道理。 他說,「想買」的衝動,與「想看」的衝動成正比,衝動越大,愈能排除萬難,爭取勝利,把書看完;否則衝動過後,心如止水,無欲無求,不看也罷。人們對一本書的閱讀興趣,其實是有「賞味期限」的,過了期,則翻一頁如千金重。所以一定要乘興而買,在盡興前讀罷。 我才恍然大悟,原來,那種買書的「一時衝動」,竟是這麼可貴!而我那招站著看書的省錢法,其實並沒有帶來什麼好處。因為在時間限制下猛讀硬灌,又不能在書籍上亂寫塗鴉,眉批或附和贊同、或批駁反對的意見,便難以細細賞析吸收該書的精髓,多是走馬看花,浮雲掠影過去。 另外,王礽福對時下流行的這種說法,「文字人,理性比感性強;圖象族,感性比理性強」,予以有力的駁斥。 他認為閱讀不止形塑理性,同樣也可以形塑感性。因為閱讀的對象,不是只有理論著作,更大多數是文采風流的文學作品。這些詞彙豐富,情感細膩,更有助於開拓情感的廣度與深度。 他舉金庸的《神鵰俠侶》為例。裡頭一個名詞「黯然銷魂」,原是來自文選‧江淹‧別賦:「黯然銷魂者,惟別而已矣。」對於別賦,一般人可能體會還沒那麼多,但透過武俠故事,讀者便能刻骨銘心地感受到,楊過對於與小龍女的隔離分別,那種心神沮喪、好像失去了魂魄般墜入地獄的痛苦。 「黯然銷魂」這幾個字,在閱讀的過程中,化入內心,待有朝一日,當類似生離死別的景況,發生在自己身上,就能為之定位,不會發生表達不出來那種情緒,而有「非筆墨所能形容」之憾恨。 人生何其深邃迂迴多元,影像無法如同文字那般能細膩地捕捉住情感的精微之處。當然,他很同意聲光的感性比書寫出的感性,與人較為「強烈」的感覺,但要說到「深度」,聲光是遠遠不及文字。 腦神經科學家洪蘭也指出:「閱讀時,神經迴路活化的程度比看電視來得深。原因在隅,閱讀時,我們會主動搜索信息,遇到語意不明、模稜兩可的詞彙……我們的眼睛會立刻回歸到前面讀過的句子,尋找文意脈絡解讀這個雙意詞在文中真正的含意。因此,閱讀時,我們大腦其實在不斷地進行深層分析。」 說起來,我對於信仰、對於人生的體悟,也多是在閱讀與寫作過程中,經驗到許多意想不到的恩典與更新。不能說閱讀與寫作讓自己,在深度思維上勝過其他不閱讀不寫作的人;但卻可以確定,恆常性的閱讀與寫作習慣,讓現在的自己勝過過去零星閱讀、偶爾寫作的舊自己。 不管你是否是文字人,這本書會帶著我們以更多角度,挖掘到自己從未想過閱讀所帶來的好處以及各樣樂趣,讓你不得不愛上文字。 |
|
( 創作|文學賞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