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轉譯醫學與個人化醫療
2009/09/28 10:24:35瀏覽434|回應0|推薦3
       偶然得知這一場演講的存在,便興沖沖地報名參加了。這是中研院主辦的吳大猷院長講座,由某知名醫院院長主講,講題:轉譯醫學與個人化醫療。聽眾範圍是高中生以上及一般民眾,我想以目前的外表混入高中生行列,應該是輕而易舉的一件事!不出所料,進入講廳就遇到一位學妹搭訕,結果,讓學妹尷尬了一會兒!
       轉譯醫學,根據講師的說法:是由醫師將臨床經驗提供給實驗室做研究,然後再將研究發現回饋於醫療的過程。所以就這個出發點,他不斷的鼓勵年輕學子加入綜合型醫師科學家的行列。而個人化醫療,講師則是接二連三的呈現他在肺癌上的研究成果,再三強調制度及技術的重要,希望獲得民眾的支持,但我想其益處似乎不是立即見效,因此台下的反應相對也就不熱絡了,反倒是大家對於肺癌的治療津津樂道,甚至問到「電療可以燒掉多大的腫瘤?」久遠的名詞和細微的問題讓我佩服這位老先生的認真態度!
        聽完這一場演講,大家爭相詢問關於癌症醫療的問題,反倒是一位被尊稱為老師的老先生提出一個觀點,才使這場講座有更深遠的意義,他說:「個人化醫療medical medicine不能只著重於治療,應該是medical healthcare才對,預防勝於治療!」一句話的重量勝於一個小時的滔滔不絕。後來才知道,在場的聽眾來自社會各個階層,若是病人家屬會想多了解病情發展和治療方法,若是研究人員會對於研究理念及合作方式有所疑問,甚至有站在臨床第一線的醫生想領教多一點的經驗,而懵懂的高中生,大概對於新概念的東西感到莫名的興奮吧!
        至於我,本身所了解的東西就沒有很多,當講師一提出“個人化醫療”的推動時,心想:這不是基本臨床所應具備的嗎?每個病人體質不同,同樣的病開的處方不一定會相同呀!後來才發現這種診治的方式多出現在小診所及中醫診所,至於醫院幾乎很難看見,這也許就是院長會站在講台上的原因之一吧!
( 心情隨筆校園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vianh1912&aid=3357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