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11/16 12:17:43瀏覽14642|回應0|推薦4 | |
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 少見但殺傷力強!解密難纏的膽管癌 諮詢/張毓廷(臺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臺大醫學院內科助理教授) 撰稿/邱玉珍 在所有癌症中,民眾對膽管癌較陌生,醫界對它的致病機制也不太清楚,手上握有的治療武器相當有限,又被稱為「孤兒癌」。不過,近來醫界以光動力療法嘗試治療,可延長患者生命,帶來一線希望。 膽管癌雖是少見的癌症,但因此病過世的名人不少,54歲的日本女星川島直美今年9月就因此病逝。今年7月中,日本任天堂社長巖田聰也因為膽管癌去世,享年55歲。更早之前,香港知名藝人「肥肥」沈殿霞,也是因為罹患膽管癌,多次進出醫院,於2008年病逝;2001年和信集團少東、前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之子辜啟允也因膽管癌去世,得年50歲.... 與其他癌症比起來,膽管癌在國內外都相當少見。根據統計,西方國家的發生率約每10萬人1至2人;東方國家稍微多一點,每10萬人口約2至3人。儘管罹患者不多,但膽管癌的殺傷力卻很大,讓人對此病的神祕面紗格外好奇。 膽管負責運送膽汁 膽管到底位於那裡?在人體裡扮演什麼功能?人說「肝膽相照」,肝和膽確實關係緊密。膽管是一個管狀構造,位於肝臟與十二指腸間,如同地下水道一樣,肝臟每天所製造的膽汁,須透過膽管通道輸送到十二指腸,幫助消化,分解脂肪。 膽管常出現的疾病可分為良性、惡性。良性的膽管疾病包括先天膽管異常、膽管結石合併急性膽管炎、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等;良性的疾病都可以治療,但惡性的膽管癌除非可以開刀清除乾淨,不然存活率相當低,5年存活率只有20%。 致病原因仍不清楚 膽管癌是一種從膽管上皮細胞長出的惡性腫瘤,與B型或C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細胞癌不同。好發於中老年人,男性略多於女性。 醫界至今仍不清楚膽管癌的致病機轉,比較確定的是,曾有肝內膽管結石、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或感染過中華肝吸蟲的病人,罹患膽管癌機率較一般人高。中華肝吸蟲是東南亞國家常見的寄生蟲,更是膽管癌的重要禍首,特別是泰國膽管癌的發生率相當高。 但國內膽管癌的患者大都不是因為上述原因引起。有研究發現B、C型肝炎病毒感染也是膽管癌的危險因子之一,所以有人建議把B、C型肝炎病毒列入危險因子,但尚未成為醫界定論。 膽管癌難早期發現 膽管癌依位置、型態有不同的分類。依位置分,膽管癌分為肝內膽管癌、肝門部(肝外)膽管癌、膽囊癌。臺大醫院臨床觀察,國內膽管癌患者最常見是肝外膽管癌(肝門部膽管癌),肝內膽管癌的患者相對較少。 膽管癌依型態分,有一種是癌細胞沿著膽管壁浸潤管壁;有一種是癌細胞形成一顆一顆腫瘤;另一種則是腫瘤長在膽管內。肝外膽管癌常屬於浸潤型,所以很難經由影像檢查揪出,很多患者都是因為膽管阻塞出現黃疸求診,或是其他原因檢查才被發現。發現時大多已經晚期,只有30%的病患有機會使用外科手術治療。 形成一顆一顆腫瘤的肝內膽管癌比較有機會可以經由超音波檢查早期被發現。透過超音波等影像學檢查,可以明確清楚地發現,肝臟內有一顆一顆腫瘤,但也常被誤以為是肝癌。 初期症狀不明顯 膽管有左右兩邊,即使左邊膽管出現嚴重阻塞,右邊膽管還可以正常運作,通常不會出現黃疸症狀,所以大部分膽管癌初期症狀不明顯,除非是長在肝門或總膽管附近的膽管癌,會因總膽管阻塞而出現皮膚黃、眼白變黃及茶褐色尿液等黃疸症狀,或是左右兩邊膽管嚴重阻塞,膽汁無法輸送到腸道,才會出現黃疸。當患者因黃疸、腹痛、食欲不振或體重減輕等求醫時,往往已到晚期,兩邊膽管都已經被癌細胞入侵了,以致預後不佳。 開刀是首選 光動力療法可延長生命 開刀是膽管癌患者的首選,若能幸運切除腫瘤,並維持膽汁順利從肝內膽管排出,可增加存活率。無法開刀的病患則考慮用化學藥物或放射線治療,但多以症狀舒緩以及提升生活品質為目的。如果經濟狀況許可,可以自費做光動力療法,光動力療法目前被運於口腔癌、肺癌、食道癌,主要原理是把藥物先送到腫瘤處,再透過光照活化藥物,進而殲滅癌細胞。在治療膽管癌上,光動力療法有不錯的效果,但缺點是費用過於昂貴,光是藥費就高達數十萬元左右。至目前為止,臺大醫院也只有兩例膽管癌的患者用此一療法。光動力療法跟化療一樣,必須多次療程才能達到療效。國外研究發現,使用光動力療法可增加病患的存活期,從100多天延長到200多天。雖可提高存活率,但藥物有光敏感性的問題,所以患者在治療期間須避光,不然會產生皮膚起水泡或潰爛的現象。 最怕膽管阻塞反覆感染 膽管癌的病人最大的致命傷是膽管阻塞,膽管就像地下水道,一旦阻塞就會發臭、長細菌,膽管也一樣,必須保持暢通無阻,才能把膽汁輸送至十二指腸;一旦膽道阻塞,就會出現黃疸、細菌感染、急性膽管炎甚至敗血性休克。多數膽管癌的患者都因為膽管反覆感染發炎而住院,使用抗生素造成抗藥性,最後面臨無藥可醫而撒手人寰。 而疏通膽道最好的方法就是放支架引流,膽道置放支架的概念跟心臟血管支架一樣,主要目的就是打通渠道,讓膽汁順利輸出。支架健保雖有給付,但健保給付的塑膠支架,約3個月就可能再度塞住;另一種金屬膽道支架,平均可以保持膽道暢通半年以上,但健保不給付須自費使用。積極引流可以減少感染發炎的次數,延長病患的生命。 面對無法開刀的膽管癌,目前醫界並沒有很好的治療藥物,民眾也很難透過症狀或是血液、影像檢查及早揪出病灶。在沒有好的篩檢工具的情況下,建議肝內膽管有結石、反覆膽管發炎、有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疾病病患等,應該定期以非侵入性檢查追蹤,有必要再進行膽管攝影術確認。 Q & A Q :可以透過抽血檢驗CA19-9來得知是否罹患膽管癌嗎? A :膽管癌很難早期發現,即使透過抽血檢驗血液中的腫瘤標記CA19-9或CEA,正確率不高,也就是說指數偏高也不代表罹癌,低也不代表沒有問題。 坦白說,膽管癌並沒有很好的篩檢工具,只有肝內膽管癌有機會透過腹部超音波早期發現;肝外膽管癌即使透過核磁共振、電腦斷層等影像檢查,都很難早期診斷。 Q :膽管癌在未確診前,可能會跟哪些疾病混淆? A :膽管癌未確診前,肝內膽管癌較容被誤認為是肝癌,它長在肝臟裡面,看起來跟肝腫瘤非常類似。肝外膽管癌大都是沿著管壁嵌入,管道阻塞變狹窄後,影像上看不到明顯腫瘤在那裡,很難跟良性膽道狹窄疾病作區別。 [病友經驗分享] 參加篩檢發現異常 黃小姐戰勝肝內膽管癌20年! 54年次的黃小姐從事外貿工作,20年前她參加本會在臺大醫院舉辦的第一場免費肝病篩檢活動,意外揪出了這個一般來說不易發現的癌症。雖然一度也感到灰心,但她勇於治療,不亂嘗試偏方,成功戰勝極為惡性的肝內膽管癌。 撰稿╱黃靜宜 20年前,我在報紙上看到肝基會舉辦免費腹部超音波篩檢的消息,文章提到B肝是肝癌的高危險群,因為我有B肝,就決定去檢查。記得那天我還拉著弟弟一起去,參加的人潮大排長龍,因為天氣很熱,我一度想放棄了,幸好我弟弟一直勸我,既然都來了就要做檢查,才堅持下去。 輪到我時,幫我照超音波的李宣書醫師謹慎地告知:肝臟有陰影,請我到門診進一步檢查。那時候我還搞不清楚狀況,後來到臺大醫院做一系列檢查,證實了肝臟有4公分的腫瘤,疑似肝癌的機率很高,於是安排我住院。這時候我才感到晴天霹靂,非常震驚,心想自己那時才30歲,這麼年輕就得這種病,老天爺怎麼對我那麼不公平!那時覺得自己大概只剩一、兩年的生命,常常想著想著就嚎啕大哭起來。 開刀那一天我記得很清楚,是「7月14日週五」, 因為對我來講,那是生死大事。外科醫師把我的左肝及膽囊整個切除,手術後的病理報告證實是「肝內膽管癌」,醫師有安慰我說「切得很乾淨」,不過,我還是很擔心,整個人籠罩在癌症不曉得何時會復發的陰影中。有次鼓起勇氣問醫師:「我還能活多久?」醫師委婉地說:「這很難講」,但也安慰我說,只要不亂吃偏方,保持正常作息,就不用太擔心。 但我是個很容易擔心的人,所以每一次的回診追蹤對我來說是很大的壓力,深怕又會聽到不好的消息。那段時間除了家人朋友的支持,肝基會出版的刊物常有病友的現身說法,也給我很大的鼓勵,「看到很多病友還是活得很好,就像把我從谷底拉起來一般」,漸漸地我感覺自己不那麼憂鬱了。 剛開完刀那3、4年,因為割掉膽囊,吃到稍微油的食物就會一直想上廁所,現在已經都恢復正常飲食。原本每3個月要回診,後來改成半年一次,一直到現在我都乖乖追蹤,癌細胞沒有再復發過。 後來我上網查才知道,肝內膽管癌其實是蠻惡性的癌症,愈看愈害怕,但一方面也覺得自己很幸運,當年一時興起去排隊篩檢,竟意外救了自己一命。所以我也常勸身邊的親朋好友,一定要了解自己有沒有B、C肝,然後定期去檢查。成功抗癌20年,我想我應該就是最好的正面案例! |
|
( 知識學習|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