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12/16 00:48:01瀏覽82|回應0|推薦3 | |
恐懼的重量 情緒暴力的影響,不會亞於肢體暴力, 內心創傷往往比肉體的創傷更難癒合。 她是在恐懼中成長的孩子。她真的好怕好怕自己的媽媽。 她如果做錯事,母親會用最尖酸惡毒的話大聲咒罵她,即使是在公眾場合。 有時候母親生起氣來不罵人,也不說話,卻是一種讓她戰慄的沉默。母親會在家裡甩門、摔盤子,光是母親重重踏在地板上的腳步聲,就能讓她頭皮發麻。 她的母親很少動手。記憶中母親甩過她兩次巴掌,一次是在家族聚會的場合、一次是導師來家庭訪問的時候──都是打給別人看的。 若有人誇獎她,母親總會瞄她一眼,大聲地反駁:「我這個女兒才沒那麼好呢!她其實又笨又懶惰!」 很多事情,直到她長大後,才能了解。 母親罵她、打她,是為她好,是在教導她。她並不懷疑母親對她的愛。雖然她都明白了,可是,她還是很害怕。 她始終沒有察覺的是,母親的嚴厲,讓她成為一個一輩子都在討好別人的人。 讀書時,她為了討好同學,硬是去看她一點都沒有興趣的言情小說,只為了和大家有共通的話題,但是在同儕中,她卻始終只被當成跟班;進入職場,她為了討好同事,什麼事都不敢拒絕,結果別人沒有把她視作兩肋插刀的好夥伴,只把她定位成好欺負的軟柿子。 後來,她愛上一個人,卻也再度陷入恐懼的深淵。她好怕自己不小心得罪他,更怕明明已經得罪他了,自己卻沒有發現。 所以,對於那個男孩的一切,她都照單全收。男孩想做什麼愛做什麼,她從來不敢表達意見,因為她不想讓他生氣。 但是,儘管她覺得自己卑微得像隻狗,男孩還是離開了。 她終究無法使他滿意,如同她永遠無法讓母親滿意一樣。 又過了許多年,她才又愛上一個人。 有一天,他們相約看電影,女孩卻不小心睡過了頭。她趕到戲院門口時,電影已經開演,只剩男孩獨自站在門口。 看到他,她一面連連道歉,一面緊張得哭了。她好怕他會生氣、好怕他會破口大罵、好怕他會轉頭就走…… 可是,這一切都沒有發生。男孩擦掉她的眼淚,握住她的手,微笑地說:「跟我在一起,妳再也不必害怕。」 她的眼淚依然流個不停。不過,人生第一次,她流下的眼淚不是出於恐懼,而是因為喜悅。 ——————-§愛的箴言§—————————— 這是一個朋友與我分享的真實故事。她說,她一輩子都在克服童年時的恐懼感,直到她當時的男友(現在的丈夫)出現,她才感覺自己終於慢慢地從恐懼中被「拯救」出來。 聽到她童年的故事,我也忍不住紅了眼眶。 後來,每次我走在路上、坐在捷運裡,看到那些不顧孩子已露出難堪的神色,仍大聲斥責孩子,甚至動手動腳拉扯孩子的家長,我都好想跑上前去,告訴他們這個故事,並且告訴他們:「你將永遠無法預料,你現在的教養方式,將對孩子帶來多嚴重的影響。」 如果我們成年人都不能接受被當眾羞辱,如果我們成年人都不能接受過於情緒化的責罵,那麼,我們憑什麼覺得孩子可以接受? 當然,孩子年紀還小,必然需要家長教導是非對錯,我也絕對不贊成那種「放牛吃草」式的父母。只是,管教的時候,可不可以更柔軟一點、更有同理心一點,同時兼顧禮貌(難道,家長就不應該也對孩子保持禮貌嗎)? 我相信每個家長想教給孩子的,是禮貌、是規矩、是自動自發,而不是恐懼。 「童年陰影」未必是肢體的暴力,更時常是心理的暴力。而內心的創傷,往往比肉體的創傷更難以癒合。 作者:黃 桐 辦公室的逃兵,現為自由作家,勤於筆耕,冷靜的外表下包藏一顆赤子之心。 好奇卻不博學,好讀書但不求甚解,以五柳先生為偶像自勉。 |
|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