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認識憂鬱症及其輔導
2009/07/03 23:12:27瀏覽1115|回應0|推薦1

根據台灣流行病學研究報告,本地的「憂鬱症」年盛行率約在25%之間,女性的發病率約為男性的2倍。而根據董氏基金會調查顯示,七年級生每5人就有1人憂鬱情緒傾向偏高,尤其家庭的支持力愈低,憂鬱程度就愈高。一旦家中有人罹患「憂鬱症」,便會給家庭帶來許多的不安和痛苦,根據醫學研究發現,自殺者身前多有憂鬱問題,所以,了解「憂鬱症」,應該是現代社會中應有的認知。

本文採用文獻評析的方法,旨在探討有關「憂鬱症」的成因、出現的症狀、以及治療的方式等,惟論證之進行,囿於時間、人力、物力及資源的限制,對於…(研究範圍以外的東西)等,並不作深入的探討。研究結果發現,透過醫生的治療和家庭、師長、朋友的支持與協助,以及改變自我認知思考的方式,「憂鬱症」是可以痊癒的。

關鍵詞:憂鬱症、治療、協助、輔導

 

前言

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將癌症、愛滋病、憂鬱症並列為本世紀三大疾病,並且更進一步發出警訊,認為在2020年憂鬱症將成為人類疾病負擔最重的第二位,僅次於心臟血管疾病,因此,世界先進各國早已推動其防治工作。

1980年代末期,美國食物藥品管理局(FDA)批准了「百憂解」抗憂鬱劑,為憂鬱症的治療推進一大步,但是,當全球紛紛引進「百憂解」時,日本這個國家卻遲遲未見引進,其原因是日本人有很親密而且強有力的家庭支持結構,所以極少有人罹患「憂鬱症」。其實,得到「憂鬱症」和得到其他的病症一樣,是可以治療、甚至痊癒的,而不同的是,「憂鬱症」患者更需要別人的支持、接納與鼓勵。

我國的教育措施,在以前是把身心障礙的學生集中在特殊教育學校的環境中實施,但目前推動的「融合教育」,則是身心障礙學生回歸到普通班學習,如此,不但拉近了身心障礙學生和一般學生的距離,同時也讓雙方提早學習互動、相處的技巧,以利將來進入社會後,有更好的適應能力。

患有「憂鬱症」的學生係屬於特殊教育中情緒障礙者,他們無法自主地適度控制自己的情緒,以致於常和學校的同學、師長們產生衝突或造成誤會,所以,學校師長必須比教育一般學生對其應有更多的尊重和接納,尤其不該視其為麻煩,甚至於加以排斥,相反的,應該發揮同儕的力量加以協助,在扶助的過程中,可以體驗生命的價值與意義,此也正是生命教育中愛己愛人的實現。

我們從事教育工作者,比一般人有更多的愛心是必要的,但是,要具備「有能力的愛」才更能真正地幫助身心障礙的學生,因此,面對「憂鬱症」學生的存在,其相關知識我們是不應該忽略的。

 

案例

阿宏(假名)剛升上高三,開學才一個月,訓導處的缺曠統計一下子躍升為34節,第一次定期考查成績為全班第23名,這對於一向名列前矛,鮮少缺曠紀錄的他,的確是非常異常的現象。輔導老師約談了他,阿宏疲憊的眼神、乾涸的雙唇,顯得了無生氣,他緩慢的回答著老師的問題,答案卻十分貧乏,「很煩」、「覺得很煩」等字眼一直重複地出現,他睡得很不好,早上爬不起來,也不想吃東西。他說:開學前,爸爸要求他一定要考上國立科技大學才要給他念,不然就別想升學了。他認為萬一考不上豈不是前功盡棄,那還努力幹嘛?就這樣,他和高一、高二時的成績相比是一落千丈,就連和同學們的接觸也變少了。

瞭解阿宏的背景,他的母親在他8歲時因產後憂鬱症自殺,是阿宏發現並求救的。他的叔叔有兩個女兒,一個是去年自殺成功,一個則目前服藥(憂鬱症)中。他的父親53歲,是輕度肢障,以開計程車為業,家中還有奶奶87歲,爺爺90歲。阿宏說奶奶很嘮叨,而且煮的東西很難吃,他一直都是吃外面的,想吃什麼就吃什麼,很多年了。爸爸常常為了錢的事和爺爺吵架,之前更是每天吵,煩死人了,而他也看不起爸爸是開計程車的。

阿宏的價值觀不正確,需要進一步澄清;在家庭溝通上也有問題,要進一步輔導;但目前最迫切的,輔導老師認為是阿宏身上的「憂鬱症」。

父親帶阿宏去看醫生,事後父親對輔導老師輕描淡寫的說:沒什麼啦!醫生開了一些安眠藥給他吃。輔導老師看到藥袋上清清楚楚的寫著:抗焦慮藥,輔導老師是心裡有數的,叮嚀阿宏一定要按時吃藥,不要忘了吃或隨意停藥。

四星期過去了,阿宏每週固定獨自回診,檢查藥量,大部分是有吃的,但是,學校的缺曠紀錄及上課情形並沒有改善多少,輔導老師看在眼裡實在著急,究竟阿宏是否得了憂鬱症?目前的吃藥治療是否正確?阿宏的父親無法面對,輔導老師也多麼希望他不是。於是,就約了阿宏的父親帶著阿宏,來到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由榮總青少年精神科主任陳映雪醫師當面諮詢診斷。在談了一個多小時後,陳醫生告訴輔導老師,阿宏得了憂鬱症是無庸置疑的。

阿宏仍繼續吃藥,他的在校表現時好時壞,有時可以看到他的些許笑容,但也常一天、兩天的沒來,服藥後,他的表現並沒有太大的進步。十二月中旬,有一天,一大早阿宏的父親帶著他來到輔導室,阿宏乾涸的雙唇、紅紅的鼻子、腫腫的眼睛,臉上呈現「哭過」的烙痕,他垂頭喪氣地,而他父親卻氣急敗壞地告訴輔導老師,阿宏是多麼的不聽話、晚上不睡覺,還沉迷「網咖」…,阿宏只是在一旁默默地流淚。

日子在陰晴不定中依然流逝,就要放寒假了,輔導老師聯絡了阿宏的小姑姑,希望姑姑能協助阿宏在寒假中的生活秩序,藉由表兄妹的引導,能帶他多多走出戶外。但是,寒假結束開學時,阿宏的情形似乎更加惡化了,他極力地想放棄學業,他已經沒有吃藥了,因為和父親嘔氣,父親也不給他錢看醫生,連小姑姑也說阿宏自己答應的事都做不到,姑姑、姑丈對他好好說也沒有用。阿宏在他們眼中,他們覺得他是「玩瘋了」、「不聽話」,對於他罹患「憂鬱症」還是懷疑的。

三月初,輔導老師聯絡上阿宏一位在國中老師退休的大姑姑,大姑姑決定阿宏再接受一次鑑定,在馬偕醫院一連串的心理測驗、解釋、診斷後,確定阿宏為「重度憂鬱、復發」,時已四月中旬。

五月中旬畢業考後,阿宏即將結束高職階段的學業,因為「基本學力測驗」考不好,希望明年重考以便得以繼續升學,而眼前最重要的是如何協助其離校後,仍能維持某種程度的生活規律與動能,因此,輔導老師將其轉介到「勵馨基金會」,期待阿宏能繼續接受輔導與協助。

文獻探討

一、認識「憂鬱症」

(一)憂鬱症傾向的五大徵兆

1.覺得身體疲勞虛弱、無力:患者常常覺得疲倦,尤其是無法起床,躺在床上的時間很多,不是不想起來,而是起不來。

2.覺得很煩 :說不出理由,也沒有什麼事,就是覺得很煩。

3.覺得身體不舒服:比如頭痛、胸痛、心悸、腸胃不適…等。

4.覺得心情不好:覺得不快樂,覺得人生失去目標、失去奮鬥的動力,即使以前認為有趣的,現在也覺得無趣極了,甚至否定人生存在的價值,對很多事情都覺得沒什麼意義。

5.睡不好:睡眠品質差,無法入睡,或即使入睡,也無法熟睡,會常常覺得沒睡飽,因此,精神很差。

以上五大徵兆的產生,只要是已經影響到其生活功能,比如像上述個案的「阿宏」,他缺曠太多、食慾差、精神不好、覺得很煩等,這些都已嚴重影響其學習成就,便是疑似「憂鬱症」患者明顯的判斷依據。

(二)何謂憂鬱症

憂鬱症的病因可分為兩大類,分別是:

1.內因性:家族遺傳體質。

2.外因性:外來的壓力、藥物的使用等,例如長期服用治高血壓藥、治胃潰瘍藥;或者是長期服用眩暈藥突然停藥,也會引發憂鬱症。

憂鬱症是患者腦部血清張力素分泌不夠,影響細胞活性所致,且依部位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症狀,如:失眠、性功能、腸胃不好…等,比如在下視丘,就會引發暴食症。而一般人常依出現之病症至該科別就醫,如性功能方面就看泌尿科,以致常造成「瞎子摸象」的情形,所以不容易醫好。

A.憂鬱症的患者通常有下列症狀:

1.憂鬱情緒。

2.失去興趣和快樂感。

3.活力減退,導致疲倦增加與活動減少:只要稍微做事,即有明顯的疲倦,是常見的現象。

B.而其他普遍的症狀,則包括:

1.集中力與注意力的減低。

2.自尊心與自信的減少。

3.罪惡感與無用感的意念(輕度憂鬱發作就會存在)。

4.對未來黯淡與悲觀的看法。

5.自傷或自殺的意念或行為。

6.睡眠障礙。

7.食慾減低或暴食。

(三)憂鬱嚴重程度的評估

根據「精神與行為障礙之分類診斷指引」中規定,評估憂鬱症嚴重程度的標準如表1所示:

 

1  評估憂鬱症嚴重程度的標準

                   

A.普通症狀

B.其他症狀

       

輕度鬱症

2

2

 

中度鬱症

2

3

 

無精神病性症狀之重度鬱症發作

3

4

 

精神病性症狀之重度鬱症發作

 

 

 

資料來源:精神與行為障礙之分類診斷指引

 

由表1中顯示,憂鬱症依其嚴重程度共分為輕度鬱症(係指合於上列A.普通症狀中之2項及B. 其他症狀中有2項者)、中度鬱症(係指合於上列A. 普通症狀中之2項及B. 其他症狀中有3項者)、無精神病性症狀之重度鬱症發作(係指合於上列A. 普通症狀中之3項及B. 其他症狀中有4項者)、以及精神病性症狀之重度鬱症發作等四種。

(四)憂鬱症的病程

根據美國的統計資料,憂鬱症好發於女性,終生盛行率高達15%。初期的憂鬱症患者,未接受治療的憂鬱期約613個月會緩解,但約有1117%的憂鬱症病人會以自殺終結其一生,如果再加上酗酒或嗑藥,尤其更為必然,而且憂鬱症容易有慢性化與復發的傾向,所以,憂鬱症的防治工作,在美、澳等先進地區,已經是屬於國家級的作為。

(五)憂鬱症的治療

1.身體治療:

  1)藥物治療

憂鬱症患者施以藥物治療,7080%的病人可獲改善,但服藥初期至少要2星期以上才有藥效,而且不可隨意停藥,應至少持續服用612星期,若是成效穩定,也要再持續服用46個月才可考慮是否停藥,以防復發。而停藥後的復發機率分別為:第一次60%,第二次70%,第三次90%,若不幸第三次復發,則需終生接受治療。

「百憂解」是目前最有名的治療藥,但憂鬱症的藥物治療並不是只用「百憂解」就全部搞定,應一併討論處理其他的問題,所以常需配合其他輔助藥物使用,如:抗焦慮藥、安眠藥、情緒穩定劑、抗精神病藥…等。

藥物治療最常見的副作用為:腸胃方面、噁心、便秘、頭暈或影響性功能(造成早洩、延遲射精、冷感),通常以降低劑量再慢慢增加的方式來改善,因此,服藥初期應與醫師充分討論,對於藥物的副作用可作適當的調整。

2)電痙攣治療

是以麻醉加上電擊,造成病人抽筋之治療方式,患者約經68次即可獲改善。電痙攣治療原則上每天都可做,但做好20分鐘內會影響記憶,而事實上並沒有影響。一般以一週做3次較多。

2.心理治療

1)動力心理治療與精神分析。

2)短期心理治療。

3)人際治療。

4)認知行為治療。

5)婚姻與家族治療。

6)團體治療。

3.急性期治療原則

1)提供有效的心理治療

輕度或中度的憂鬱,可依病人意願,單獨接受心理治療或合併治療。

2)要不要使用藥物?

A.輕度憂鬱:可依病人意願,作為單獨治療。

B.中度至重度憂鬱:除接受電痙攣病人可以不使用藥物外,可和心理治療合併或單獨使用。

C.精神病性憂鬱:以精神病藥物與抗鬱藥或電痙攣治療合併使用。

3)是否要同時接受藥物與心理治療?

A.輕度憂鬱:可依病人意願,或依病史經驗,當病人單獨治療反應不佳,或順從性不佳時,應合併使用。

B.中度至重度憂鬱:若病人有重要的社會心理因素,如:人際問題、人格違常,以及順從性不佳時,應合併使用。

4)是否接受電痙攣治療?

A.慢性、中度至重度憂鬱患者皆可使用。

B.嚴重憂鬱:可依病人意願、已出現精神性症狀、先前曾接受電痙攣治療反應良好、需要迅速產生療效或病人無法忍受藥物副作用等因素使用。

二、如何協助「憂鬱症」患者

(一)分辨是「憂鬱情緒」或「憂鬱症」

           每個人都會有心情不好的時候,心情不好常與壓力有關,這些壓力可能與「人」(同事、朋友、情人、同學)的紛爭有關,或與「事」(考試、工作、失戀、身體有病等)有關,也可能是並沒有明顯的壓力事件,但卻莫名其妙的感到心情低落。當有明確的壓力造成心情低落,並且會隨著時間而心情逐漸變好,而心情不好的「程度」與「持續的時間」與週遭有相同際遇的人相似,則表示這只是一般的「憂鬱情緒」,也就是所謂的「鬱卒」的狀態,但如果是與週遭有相同壓力的人比較,「鬱卒」的程度明顯地較強烈,或心情低落的時間連續持續兩個星期以上都沒有好轉,且漸漸明顯影響其社交功能或功課、工作等,這樣就很可能是得到「憂鬱症」了。

根據調查,台灣民眾有九成聽過憂鬱症,但六成以上不了解什麼是憂鬱症。同時,疑似憂鬱症的患者,有七成未尋求就醫,有六成則選擇其他科別就醫,可能原因是:不敢踏進精神科。上述個案的父親,雖然帶個案就診,也是因無法面對而蹉跎醫治。這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二)家長的支持

1.放鬆自己、同理孩子

家長面對得到憂鬱症的孩子,自己的心情要先放鬆,要保持冷靜的態度,以「同理心」去瞭解孩子的感受和問題。

2.配合學校的輔導措施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uulee&aid=31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