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11.13 中國時報 作者:金忠孝,國防醫學院副教授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幼年期身高較高、腿較長的小孩,長大後罹患各種疾病的機率較低,父母應注重幼兒的營養,為孩子打好健康的基礎。
工商繁忙的社會,許多父母在孩子年幼時過度注重於個人事業,因此常忽略了孩子的營養,為人父母者常認為「等孩子大些再好好補身體」,然而事實是,決定孩子一生健康的因素,主要是幼年時的營養狀況。
最近芬蘭地區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在以三萬一千位成人所做的流行病學調查中顯示,身高較高的人在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肺炎及精神疾病的發生率上都較低。追究其原因,原來是成年時的身高和年幼時期的營養條件有很大的相關性,幼年時期若能注重營養而長得較高,使身高較家族中的人高五公分,則未來得到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肺炎及精神疾病的機會都減少百分之十;身高若較家族中的人高十公分,則未來得到各種疾病的機會都減少百分之二十,依此類推。
談到營養狀況和身高間的關係,人類的平均身高在近五十年內男性及女性都長高了十公分。若僅以遺傳因素來看,人類身高不可能在短短五十年內增加十公分,所以近五十年來人類營養狀況的大幅改善,是使人類長高十公分的主要原因。
一項以英國地區三千名孩童,經過了近五十年所做的研究顯示,孩童在八歲前腿的長度和未來的健康有很大的影響。將年齡小於八歲的孩童依腿的長短分成五組,腿長最長的一組在未來五十年中得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是腿長最短那組的七分之一。而身體的長度(身高減掉腿長)則和未來的疾病發生率間沒有相關性。
有趣的是,類似的研究測量八歲以上孩童腿的長度,則無法顯示腿的長短和疾病間的關係,這可能是因為八歲以上的孩童離青春期較近,青春期的快速成長使腿長的變異性增大,因此不易顯示出和疾病的相關性。
為何身高較高及腿長者少得心血管疾病呢?一般來說,兒童期的營養決定了未來生長的速率,這些營養之所以影響人的身高,最主要是增加腿長,而非增加身體的長度。兒童期的營養及是否有疾病皆會明顯的影響腿長,也會影響日後疾病的發生率,所以可以很準確的以八歲前兒童的腿長來預測未來心血管疾病及其他疾病的發生率。
另外,也有研究顯示,長腿者及身高較高者的冠狀動脈直徑較大,因此可以充份供應心臟血流,不易產生冠狀動脈阻塞性疾病。在臨床研究中也證實,長腿者的血中膽固醇濃度及血壓較低。
平常忙碌的父母,仍應花點時間注重幼兒的營養,避免讓幼兒以零食、糖果做為主食。平日多喝牛奶補充骨骼生長所需的鈣質,在看著孩子長高長壯的同時,也同時掌握了孩子一生的健康。
●嬰幼兒階段的營養,決定孩子的一生!
中國老一輩有所謂"三歲定終身"的說法,事實上一點也不假。這階段的孩子成長快得驚人,身高、體重有顯著的變化。週歲的寶寶,不僅體重比初生時增加了2倍,身高同時也增加了l/2。根據行政院衛生署"每日營養素建議攝取量"顯示,一歲大的幼兒在各種營養素的需要量上應達二十歲成人的1.6一2倍以上(以單位體重比較)。此外另一項實驗也證實,一個週歲的孩子,一小時的活動量與體力、遠超過一個橄欖球員。因此從小為孩子打下良好的營養基礎,是孩子學習和成長的原動力,也是每個父母對孩子期望最實際的支持。
●孩子的營養攝取有不均衡完整的現象,甚至包括鈣和維他命c也有不足
根據馬偕醫院小兒科李宏昌醫師,針對國內近三百名二歲半以下幼兒所做的調查顯示,台北地區三個月至二歲半的嬰幼兒,普遍有總熱量攝取不足的情形發生(僅達建議值的70%~77%),這點會造成寶寶的生長上的遲緩。此外1~2歲半的幼兒在維他命D、E、B1、B6及鐵、鋅、銅…甚至連最熟悉的維他命C和鈣也有不足的現象。
根據日本厚生省的建議,日常飲食均衡完整的原則是每天至少吃30種不同的食物。生活愈富裕,步調也愈快,三餐的調理也日益困難。所以兒童飲食營養不均衡之問題日益嚴重。
●為什麼"營養均衡完整"是很重要的?
營養均衡完整是寶寶健康及發育的必要基礎。如果沒有均衡完整的營養,而只重視某種單一的營養素是不夠的。因為營養素在身體內,是要靠互動關係,才能有效被吸收利用。例如骨骼、牙齒的成長需要鈣,但鈣的吸收又受磷和脂肪吸收的影響。另一方面,乳糖和葡萄糖聚合物可以促進鈣的吸收,吸收之後的鈣,必須有維他命D才能在骨骼中沉積。所以,唯有透過均衡完整的攝取,才能讓營養素發揮最大的效用,充份補充孩子身體所需。
●孩子腦部與視網膜的發育,需要DHA
根據醫學文獻報導,人體組織中,DHA在視網膜及大腦皮質內,佔有很高的含量比率,顯示DHA在腦部及視網膜的功能上,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
寶寶腦部的發育,在嬰幼兒階段迅速成長,四歲腦部重量已達成人的80%,七歲時完全發育成熟,腦部的發育,需要DHA。
●鋅(ZINC),與學習及行為表現有關
鋅的攝取不足,會影響幼兒的發育。醫學研究報告指出,鋅與學習及行為表現有關。此外,挑食的孩童,因胃口不佳而造成發育遲緩時,應該聯想到鋅的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