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金管會:不會把業者都當掉~ RBC--學生的程度差 ?
2008/06/06 16:24:11瀏覽905|回應0|推薦1
                學生的程度差 ?


學生的程度差
有幾層意義

一種是學生資質差
須從基本教起
不能期待以進度的程度教授和考核

一種可能是
老師的考核工具
與實際所教授內容有落差
考不出學生的日常學習能力

再有可能是配分和計分等內容配置
有問題等

當過老師的人都知道
如果當學生考的分數
全都不如預期時
老師,學校或許也會為面子好看
照顧一下裡子而在計分上動手腳
即使是教育單位
也會帶頭錯誤示範
上樑不正下樑歪

用手段將分數調高
不就是將標準降低
例如
全部先加個60分
從60分往上加考分
保證及格

原來是評鑑學生
也是評鑑老師教學成效的工具和標準
事後被調來調去
表示球員 裁判
甚至計分標準都出問題

若整個制度出問題
參與制度中的成員也都不遵守規則
無法
也就無天
制度設計有名無實
被糟蹋了

制度是否成為佔著毛坑不拉屎者
占據茅坑位子圖利的工具?
RBC 是中外衡量金融事業單位
經營
管理
營利等
是否健全的一套衡量工具
中外皆有
但台灣的RBC評鑑內容本屬寬鬆


如以保險業而言
便一再因應國內保險業者
將客戶保費挪作大股東炒作房地產等事業
這些利得
也和保戶無關
都屬大股東等之資產

RBC具有指標性的意義
若可因人設事
改來改去
不能納入計算的
也調整成可計入現金資本中!

如保險公司將錢拿去投資國內和國際的房地產
賺錢了
錢不必分保戶
虧錢時
說這與財務無關
要調整的是RBC?
政府和評鑑制度
要隨跟隨業者經營盈或虧走嗎?

房地產
並非現金
卻都可灌水計入
低價高估
不是嗎?

濫竽充數的結果
這種RBC搬到國際上
難道不會丟盡台灣人的臉?

如美國優良的保險公司
RBC 能達200% 是基本及格
超過1000% 的公司不少

台灣官商聯手
能如此操弄金融評鑑工具
無怪乎難與國際接軌
沒有國際競爭力?!
 
RBC放寬 保險業海外投資鬆口氣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4/4372675.shtml

國壽、新壽今年大幅增資,外界將矛頭指向金管會實施的資本適足率(RBC)新制。據了解,金管會已重新研議,決定計算RBC的K值維持每年微幅上調,但「不同幣別採不同風險係數」的計畫將喊停。

依金管會原來的規劃,「不同幣別採不同風險係數」規定將於年底實施。業者認為,此舉將提高保險業避險成本,甚至必須因而重新調整資產配置。金管會決定暫緩實施該規定後,保險業國外投資避險成本可望維持在較低水準。

不過,即使上述規定喊停,保險業仍難逃增資命運。金管會官員表示,這一波保險業增資,是因為大環境變化,尤其是新台幣升值所致,跟RBC新規定的關係不大。

據了解,保險事業發展中心已經把RBC的檢討報告送交金管會。保發中心認為,K值仍應該每年微調,但國外投資如何計算風險係數,有必要再商榷,不必急於在年底開辦。

金管會委員會近期將討論此議題,並於確定後對外公布。

國壽日前宣布將大幅增資150億元,新壽今年初也已率先增資100億元,富邦、台壽等業者也表示要增資。被外界視為「資優生」的壽險公司相繼宣布要增資,很多人認為,是金管會推出的RBC新制太嚴格。

金管會今年新推出的RBC制度,主要將計算RBC的K值(今年為0.42)分五年從0.4調高到0.5,以與國際接軌。K值調升,保險公司必須計提的自有資本便將增加,財務較弱的業者將產生增資壓力。此外,金管會規定,保險公司投資國外不同區域、幣別,必須適用不同的風險係數,以反映真正的投資風險。

金管會表示,新制實施之前便已試算K值從0.4提高到0.42的影響,對業者應該不會有太大衝擊。至於國外投資風險係數改變,對業界的衝擊較大,因此當時決定給業者一年的緩衝期,從今年底才開始實施。

保險業者則認為,國外投資相當複雜,金管會只用幣別區分不同風險,卻沒考慮同一幣別的股票和債券也有不同風險。據了解,業界反映相關意見後,金管會正評估是否暫緩實施國外投資風險係數計算方式。

【2008/06/06 經濟日報

金管會:不會把業者都當掉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4/4372679.shtml

金管會委員張士傑昨(5)日表示,這波保險業增資不是因為財務問題,而是為了要擴大營運,外界把RBC當作箭靶並不公平,「金管會不會把所有公司都當掉」。

張士傑是設計保險業RBC新制的靈魂人物之一。他說,推動RBC制度改革,主要希望保險業更重視風險控管,增加財務健全性,確保保戶權益,並和國際接軌。沒想到,RBC新制卻招來規範過嚴的批評。

業者認為,金管會推動RBC,只想到和國外採用同一標準,卻沒考慮業者實務面可否承受,連資優的保險公司都必須因此增資,更別說中後段班的保險公司。「整個產業的公司都要增資,這樣是公司有問題還是制度有問題,」業者說。

張士傑解釋,國壽、新壽今年增資絕不是財務有問題,而是為了擴充業務,例如要提高國外投資比重等,才辦理增資。這和中後段班的保險公司因為財務問題增資的情況完全不同。

過去幾年國壽很少增資,今年卻一口氣要增資150億元,張士傑說,國壽業務愈來愈大,資本額多放一點也很合理。他認為,國壽過去幾年共繳交490億元獲利給金控母公司,這次母公司增資國壽20億元(每股75元),相較於國壽前幾年上繳的金額,增資金額其實並不算大。

張士傑表示,今年RBC實施的新政策只有調整K值,連國外投資風險係數調整都還沒開始,對業者自有資本的影響很有限。

張士傑認為,今年初以來,很多壽險公司陸續宣布要增資,主要是受匯損影響,這是總體經濟因素造成的,並非金管會可以解決。

張士傑強調,金管會不可能訂一個制度,把整個產業搞死。事實上,台灣對保險業的資本適足率要求,還比國際寬鬆。

此外,針對業者建議,保險業國外投資花很多錢作匯率避險,建議以「提存匯損準備金」的方式取代避險,張士傑表示,這樣的做法不夠透明。

【2008/06/06 經濟日報

( 時事評論財經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ufyliren&aid=1936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