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3/01 11:37:58瀏覽40|回應0|推薦0 | |
我相信有很多人因為金錢上的問題很困擾 往往呢有些人向高利貸地下錢莊借錢害了不少人.. 因此我分享了一些合法的借錢管道 if (typeof (ONEAD) !== "undefined") { }); 要減少國立大學數目至少有三種途徑:其一是整併,但必須是門當戶對,以免問題叢生。其二是直接關掉一些學校,但因牽涉到眾多學生、教師的權益,困難度相當高。其三則是將部分國立大學移交地方。在民國61年版及71年版的《大學法》第2條都明訂「大學分為國立、省(市)立及私立。」82年版的《大學法》第3條修改文字為「大學分為國立、省(市)立、縣(市)立及私立。」換言之,縣市亦可設立大學。94年版的《大學法》除第4條修改「省(市)立」為「直轄市立」外,第9條更進一步將地方大學校長的遴選及聘任權授予地方。可見法上明明鼓勵大學由市或縣辦理,但實際上台灣目前只有兩所非國立的公立大學,其中之一且是「空中大學」。何以致此?可歸結為兩個原因:一是教育部過分「勇於任事」,二是地方政府教育經費拮据,無餘力兼 顧高等教育。筆者建議,未來可將至少半數的國立大學改為市立或縣立。教育部在「新世代高教藍圖」裡也擬將大學分為五種類型,其中「區域創新整合大學」類型用於實踐一縣市一大學,期望能結合當地政府的資源,協助地區發展。平心而論,與其讓教育部結合當地政府辦大學,還不如將大學直接交予地方政府來得有效。論者或會說,地方財政不足以負擔。但相信只要教育當局放手,各市、縣政府自然會爭取地方的民間資源全力以赴,各發展其特色。而當國立大學數目大幅減少時,其水準也可望提升。豈不兩全其美?以台灣人口與世界各地相較,公立大學的數目當以少於30所為宜。因此仍有必要進行良性的整併,與前述「下放」雙管齊下。但此事應從「整合」為「正規的大學系統」開始著手。(作者為東吳大學名譽教授、前台北市立教育大學校長)(中國時報) ONEAD.cmd = ONEAD.cmd || []; if (typeof (ONEAD) !== "undefined") { ONEAD.cmd = ONEAD.cmd || []; ONEAD.cmd.push(function () { ONEAD_slot('div-inread-ad', 'inread'); }); } ONEAD.cmd.push(funct ion () { ONEAD_slot('div-mobile-inread', 'mobile-inread'); 70年前的台灣,人口約600萬,只有1所國立大學及3所省立大學,沒有私立大學。發展迄今,台灣人口2300多萬,增長不到4倍,但已擁有49所國立大學及2所市立大學、90幾所私立大學,大學數目大幅度增長,堪稱舉世獨步。然而國立大學太多,成為中央政府財政沉重的負擔;又由於僧多粥少,使得國立大學在國際上的競爭力持續削弱。加上又逢少子化斷層,因此教育當局的對策是鼓勵整併,甚至有在5年內整併50所大學的宏圖,也因此近期國立大學各種招親、待嫁的呼聲此起彼落。 }
0970A98BE0D49ADB |
|
( 休閒生活|音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