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12/14 07:01:08瀏覽83|回應0|推薦0 | |
±915.3中國地理考古學
正題名:山海經考古 副題名︰夏朝起源與先越文化研究 作者:黃懿陸 出版:民族出版社 本書論證《山海經》即《洛書》、《雉經(鳥經) 》,為《周易》的一部分,並與良渚文化相關。 書名:《圖說山海經》十八篇 解說:王紅旗 繪圖:孫曉琴 出版:上海辭書出版社 尖端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本書注意《山海經》山川名物考證、力求 復原4200年前《禹貢》時期情況。山川每 釋以今地,名物則說以民俗角度。重繪山 海彩圖,尤以帝禹山河復原圖為重點。 正題名:神州的發現 副題名:《山海經》地理考 版次:2006年修訂本 作者:扶永發 出版:雲南人民出版社 本書全面考證《山海經》記述的地理與雲南山水的關係,運用現 代地理學、地圖學知識,採用“以水定山”之法,加以實地考察 。提出《山海經》為記載五帝時代真相的寶典,是根據《山海經 圖》此一地圖而作。商初以後的中原在今河南,夏末以前的中原 在今滇西。商初有過一次民族大遷徙,由滇西向四面八方擴散。 書名:《山海經考釋》十八卷 傳注:東晉 郭璞 考釋:郭世謙 出版:天津古籍出版社 本書認為《山海經》為四部不同時代及作者,對同一基本地域所作 的地理記載,依時間次序分別為:《海外四經》(商代和先周時期 )、《海內四經》(先周至周初)、《五臧山經》(西周至春秋前 期)、《荒經》(春秋至戰國前期)。前三部分記載楚人遷徙的歷 史,《荒經》則是秦人整理《海外四經》、《海內四經》祖本而成 的別本。西漢時期,四部分各自流傳,不相隸屬,不知何人將前三 部分合併,劉歆據以校書;由於《海內東經》闕佚過多,另外將蒐 集到的半部《水經》殘簡編入。後來劉歆再次校書時,又將《荒經 》附入,《山海經》遂有十三篇及十八篇之別。其後《山海經》文 字有所增減變異,郭璞注解以後,篇目頗有調整,經注亦稍混淆, 增加解讀難度。顧頡剛以《山海經》為想像地理,非也。郭氏考釋 本書,以研究地理為主,採用七種考證方法,兼及神話與傳說。 書名:《山海經新釋之山經略解》五卷 略解:孫見坤 出版:新世界出版社 本書認為《山經》成書於春秋晚期的楚國,為全國性 地理書。解釋者以歷史地理學角度,引用大量書證箋 注《山經》。嘗試剔除經文流傳過程中竄入的內容。 書名:《詩地理考校注》六卷 輯錄:南宋 王應麟 校注:張保見 出版:四川大學出版社 王氏「網羅遺文古事,傅以諸儒之說」,凡涉於《詩》中川谷地名者 ,薈萃成編,欲以此「稽風俗之薄厚,見政化之盛衰,感發善心而得 性情之正」。以案而不斷,周中孚譏為「博而寡要,勞而少功」;四 庫館臣則許其「兼采異文」,「徵引實為該洽」,著錄於《薈要》。 書名:晉國地名考 作者:馬保春 出版:學苑出版社 本書收錄約四百五十個地名,進行或文獻的、 或考古學的、或古文字資料的分析和考證。 書名:《史記地名考》三十四卷并《總目》一卷、《索引》 作者:民國 錢穆 出版:九州出版社 本書大體依照《史記》原有篇目編定,亦有會通各篇變例 編列者。《三家注》所涉《史記》地名亦一一附注。體裁 別出,辭簡義盡,《史記》全書逐一地名已考訂無遺。 書名:《通鑑地理通釋校注》十四卷 通釋:南宋 王應麟 校注:張保見 出版:四川大學出版社 王氏「以《通鑑》所載地名,異同沿革,最為糾紛,而險要阨 塞所在,其措置得失,亦足為有國者成敗之鑒,因各為條例, 釐定成編」。其中徵引浩博,分析詳明,尤於歷朝攻防形勢、 關防要地致意再三,開歷代疆域政區沿革和歷史軍事地理研究 之先河,四庫館臣以為有功於史學。唐、宋文獻之闕略,亦可 由是書略為校輯。胡三省、顧祖禹、閻若璩諸人皆受其影響。 書名:中國地理大發現 主編:胡阿祥、彭安玉 出版:山東畫報出版社 在具體內容的選擇上,本書不拘泥于傳統概念, 將古往今來因政治、軍事、外交、宗教、迷信以 及科學考察、學術研究等原因所導致的中國人對 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認識與發現,都納入了“ 中國地理大發現”的範疇。新中國建國以來的歷 次地理考察和發現,是本書介紹的重點內容。 915亞洲地理及游記 書名:法顯傳校注 作者:東晉 釋法顯 校注:章巽 補注:徐文堪、芮傳明 出版:北京中華書局 漢、魏佛經傳譯,多賴胡僧,或篇章不備,或轉譯失真, 釋教正法未彰於中土,有識比丘因是陸續西行求法。史傳 所載百餘年間求法僧徒十餘人,唯釋法顯陸去海還,留學 天竺,攜經以歸,成就最大。《法顯傳》即其自述求法十 五年所歷各國風土人情,影響《大唐西域記》之成書。 書名:《大唐西域記校注》十二卷 作者:唐 釋玄奘、釋辯機 校注:季羨林 等 出版:北京中華書局 初,玄奘覽《十七地論》,惑佛性有無,乃於貞觀初年西行 求法,欲習《瑜伽師地論》全本。五年之間,通習經典五十 部,號「三藏法師」,大、小乘眾皆尊奉之。貞觀十九年回 國,開譯場,譯佛經,并述十餘年間經歷百三十餘國見聞。 書名:《釋迦方志》二卷 作者:唐 釋道宣 印行:上海古籍出版社 本書記述釋迦牟尼誕生地和教説流布地的佛教史跡 ,史料價值很高。其〈遺跡篇〉乃《大唐西域記》 節本,可與今本《西域記》勘校異同,補其不足。 書名:《唐大和上東征傳.日本考》六卷并《附錄》 出版:北京中華書局 《唐大和上東征傳》一卷,日本 真人元開 撰,汪向榮 校注 《日本考》五卷,明 李言恭、郝杰 撰,汪向榮、嚴大中 校注 《唐大和上東征傳》記述鑒真和尚東渡日本之事。 《日本考》系統地記述了日本的歷史、地理、物產、 器用、風俗、語言、文學、娛樂等各方面的情況。 書名:開澎進士蔡廷蘭與《海南雜著》 作者:高啟進、陳益源、陳英俊 出版:澎湖縣文化局 《海南雜著》,清末開澎進士越南行紀也。當時學者頗重 其書,刊行多次,抄者亦夥;流行海外,有俄、法、日、 越四種譯本。今人考其生平,步其行跡,校其撰著。 書名:蔡廷蘭及其海南雜著 作者:陳益源 出版:里仁書局 陳氏既與高啟進、陳英俊合撰《開澎進士蔡廷蘭 與《海南雜著》》一書已,所據《海南雜著》乃 清刊本。後陳氏獲其越南抄本,於是重為校錄, 并邀請越南研究員將之譯注為現代越文。 書名:列國志 越南 作者:徐紹麗、利國、張訓常 出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本書介紹越南的國土與人民、歷史演變 、政治與國家機構、軍事、經濟革新與 發展、對外關係、教育科技與文化等。 書名:越南概況 作者:陳繼章、蘭強、徐方宇 出版:世界圖書(廣東)出版公司 本教材擬用于越南語本科階段高年級教學,以拓寬 對越南的全面認識。此外,到越南投資、經商、旅 遊或者對越南感興趣的讀者也可以作為參考書。 ++920++.1列傳 書名:黃帝 作者:民國 錢穆 出版:三民書局 本書是錢氏所撰通俗歷史故事讀物,敘述黃帝、堯、舜 、禹、湯、文、武、周公八位民族偉人的生平事蹟。 書名:《列女傳補注》八卷,《校正》一卷 作者:前漢 劉向 補注:清 王照圓 印行: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本書現存的本子是七卷,各卷種類相從,每卷十五人,共一百五人 ,每一卷的後面都有頌。書後有《續列女傳》一卷,相傳是東漢班 昭所增加,收列女二十人。賢貞孽嬖皆具,以著禍福榮辱之效,是 非得失之分。本書創立了重視婦女歷史地位的先例。東漢六朝注者 數家,率皆佚失,唯東漢班昭《注》尚存數條見於《史記正義》、 《選注》所引。王氏釋劉向此書,於是乃謙稱補班昭之《注》焉。 書名:《唐才子傳校箋》五冊 作者:元 辛文房 校箋:傅璇琮 等 出版:北京中華書局 世傳詩之始興,在于唐虞之世。至李唐建國,經濟繁 榮、詩體完備、帝王偏好、試以取士,是以詩歌極盛 ,詩家輩出。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 會吟。」其影響深遠,至有孫洙編書,欲驗其說矣。 辛氏「遐想高情,身服斯道,究其梗概行藏,散見錯 出,使覽於述作,尚昧音容;洽彼姓名,未辨機軸, 嘗切病之。」故為李唐詩人小傳,兼及五代,近四百 家,依時為次,詳舉登科。雖頗有紕缪遺漏,然文筆 可觀,敘述詳明。亞聖有言:「頌其詩,讀其書,不 知其人,可乎?」辛氏此書,實有論世尚友之美。 《唐才子傳》成書百餘載,失傳于中土,刊行于日本 ,滿清中期傳回全本。《校箋》索源、匡訂、補闕, 嚴謹緻密。 書名:《漢學師承記箋釋》八卷,《附錄》四卷,《全書綜合索引》四卷 編纂:清 江藩 箋釋:漆永祥 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 本書闡述清代漢學派學者之師承,經學之源流。取 材當時碑誌傳狀、學者著述,貫徹述而不作之旨, 重加編纂。凡正傳四十人,附傳十七人,又附六十 一人。雖以門戶之見,於史料頗有曲解、改竄,然 以當時人記當時事,是以所敘多有可信之處。 書名:《兩漢三國學案》十一卷 作者:民國 唐晏 印行:北京中華書局 本書以經為綱,因經分類立傳。取材廣泛, 結構謹嚴;表彰今文經學,借尊經以明道。 於兩漢三國時期經學傳授特色有所反映。 書名:《宋元學案》百卷,《卷首》一卷 作者:明 黃宗羲 續成:清 黃百家 補修:清 全祖望 印行:北京中華書局 本書收錄範圍廣,著作選錄多,史料 考證精。注意各家宗旨,詳析源流傳 承。於清代學風之丕變,頗著功績。 書名:《明儒學案》六十二卷 作者:明 黃宗羲 印行:北京中華書局 本書列舉十七學案,大致依據時間先後及學術傳承 ,而以王守仁心學發展為主線。每一學案均分案序 ,傳和語錄三部分。諸儒源流分合之故,敘述頗詳 。為中國首部學術史專著,開創學案體史書體裁。 書名:《高僧傳合集》一百八十四卷并《人名索引》 作者:蕭梁 釋慧皎 等 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 本書收入歷代僧尼傳記八種,為目前最完備最實用的僧尼傳記資料總集。 書名:《高僧傳》十四卷并《索引》三種 作者:蕭梁 釋慧皎 校注:湯用彤 出版:北京中華書局 本書記東漢永平十年至南朝梁天監十八年,著名 南北僧人二百五十七人事蹟,附見二百三十九人 ,析為十科。根據載籍至八十餘種,務求信實, 一反舊同時僧傳空疏之弊。以義例甄著,文詞婉 約,是故後之作高僧傳者,均繼其成規焉。 書名:《比丘尼傳校註》四卷 作者:蕭梁 釋寶唱 校注:王孺童 出版:北京中華書局 本書錄晉、宋、齊、梁四朝比丘尼六十五人 ,為之立傳。對研究南北朝時期佛教發展史 及政治文化社會風俗,具有較高的價值。 正題名:魏晉南北朝釋家傳記研究 副題名:釋寶唱與《比丘尼傳》 作者:劉颻 出版:岳麓書社 本書探討釋寶唱的生平與著述、《比丘尼傳 》的成書原因、史料來源、流傳及影響。 書名:臺灣人物誌 作者:王詩琅 出版:海峽學術出版社 本書採錄臺灣人物言行足資垂範者,為 之小傳。自明末以至日據,以類相從。 書名:臺灣人物表論 作者:王詩琅 出版:海峽學術出版社 本書仿歷代正史表例,制為十七表,記臺灣 主要職官、科第人物簡歷。其中人物多出《 臺灣人物誌》之外。又撰人物專論十四篇。 書名:臺灣歷史人物小傳:明清時期 版次:中華民國九十年十二月增訂再版 編印:國家圖書館特藏組 出版:國家圖書館 本書收錄乙未割臺前臺灣人物傳記資料,以《重修臺灣省通志‧卷九》 為基礎,並參考三十七種書籍,凡收一千三百零六人。除本土出生者外 ,尚包括與臺灣相關之清代官員、日本與荷蘭殖民者及其他外籍人士, 多詳其在臺事蹟。傳文以簡略為要,不作價值判斷。 書名:臺灣歷史人物小傳:日據時期 版次:中華民國九十一年十二月初版 編印:國家圖書館特藏組 出版:國家圖書館 本書為《臺灣歷史人物小傳:明清時期》之續編。以日據時代人物為主 ,參考書籍約一百七十種、期刊十六種,凡收五百零二人。除本土出生 者外,尚包括與臺灣相關之日本文武官吏及其他人士,多詳其在臺事蹟 。傳文以簡略為要,不作價值判斷。 ++920++.2逸事 書名:世說新語校箋論文集 作者:楊勇 出版:正文書局 本書集楊勇《世說新語》論文六篇及《世說新語》相關書評 十一篇。附《世說新語校箋修訂本》補正、刊誤等六種表。 正題名:常言道 副題名︰近代以來最重要的話語錄 作者:余世存 出版:新世界出版社 本書採錄晚清以來歷史人物的奇聞軼事, 仿傚《世說新語》體例,分為三十三類。 ++920++.3雜錄 書名:《殷本紀》訂補與商史人物徵 作者:韓江蘇、江林昌 出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本書從《殷本紀》切入,辨析文獻史料的真偽,考核商代信史成分 ,結合甲骨文金文材料,研究殷先公遠世、先公近世及商王世系、 殷王室結構,訂補《殷本紀》史事,增補甲骨文中商史人物傳。 書名:孔門弟子志行考述 作者:蔡仁厚 出版:臺灣商務印書館 太史公為孔子撰〈世家〉,稱其弟子凡三千,《論語》所載, 僅得三十人焉,其餘或惟知姓名年歲,而無從稽考者為眾。三 十子之徒率皆狂簡有大志,性格面目各自互異,而均服膺仲尼 ,從而學之者何也?三十五甲子間,孔門弟子人格長期封存者 又何也? 想要上接孔門的德慧生命,必須先瞭解孔門弟子的生命人格與 性情志行。長期以來,關於孔門弟子考之類的乾冷篇章,多未 觸及此處,或語焉不詳。作者遂以《論語》為據,考述孔門弟 子的生平行誼,期能儘量重現孔門弟子的人格世界,並希冀藉 此重塑當代的人格型範。 書名:《四書人物》二十八卷 作者:仇德哉 出版:臺灣商務印書館 本書列舉三百五十人,各為小傳,大抵依《四書》章節 出現先後為次。於人物背景、學術師承,多有闡發。 書名:《中國古代名人生卒‧歷史大事年譜》十一卷并〈人名筆畫索引〉、〈人名拼音索引〉 作者:清 吳榮光 校注:陳垣 出版: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本書係表譜式歷代名人生卒與大事紀年,起自漢高祖劉邦 元年,迄於清道光二十三年。首列干支紀年,次為帝王年 號紀年,三為重大歷史事件,最後乃生卒於該年之名人。 書名:《歷代名人生卒錄》八卷并〈人名筆畫索引〉、〈人名拼音索引〉 作者:清 錢保塘 印行: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本書專記人物卒年及年壽,所收人物起自上古,迄於清代光緒二 十年,取之有據,依照史傳、名人文集、碑傳表志原書記載遞錄 。比之同類其他諸書,本書所包容的時限最長,網羅最為宏富。 書名:歷代名人年里碑傳總表 版次:1965年臺一版 作者:民國 姜亮夫 出版:臺灣商務印書館 本書乃合錢大昕《疑年錄》及五家名人生卒續作 ,省其考訂之語,列之為表,總約萬二千餘人, 以卒年民國二十五年上半年為下限。在臺重版, 增補近六百人,以卒年民國五十三年底為下限。 ++920++.41姓譜 書名:《元和姓纂》十卷并《索引》二種 版本:光緒六年金陵書局翻刻嘉慶七年刊本 作者:唐 林寶 校記:岑仲勉 整理:郁賢皓、陶敏 出版:北京中華書局 本書詳載唐代族姓世系及人物,於古姓氏書頗多徵引。 以皇族李氏為首,再按四聲韻部分繫姓氏。原書久已失 傳,清乾隆間纂修《四庫全書》時從《永樂大典》輯出 ,加以補闕,復經數學者先後校勘,得姓氏1232個。 書名:《古今姓氏書辯證》四十卷,《附錄》六種及《索引》 作者:南宋 鄧名世 印行:江西人民出版社 鄧氏以前代姓氏書多有「穿鑿訛謬」,「因陋就誣,不可以訓」, 乃「專取《左氏》、《國語》為主,而參以五經子史之文」,唐、 宋史實錄取尤多。得姓氏二千有餘,依韻編次。辯證諸姓氏書之誤 ,頗見精當,朱熹、王應麟諸大儒往往推重。是書於明代亡佚,清 四庫館臣自《永樂大典》輯出,重加編次,得姓3033,非完璧矣。 錢熙祚為之校勘,并得其宋版殘卷,世人遂可藉以略窺鄧書原貌。 書名:中華姓氏大典 作者:巫聲惠 出版:河北人民出版社 本書收錄文獻可徵姓氏凡6985,采用部首編排。每個單姓均 加注現代漢語拼音,並依《廣韻》加注切音、四聲、韻部; 二字及以上姓氏一般僅注現代漢語拼音。以唐宋以來姓書和 富於姓氏內容的字書、韻書、方志為主,並摘錄古今文獻有 關姓氏資料作為補充。作者辨析、綜述文字附以按語。 書名:中國姓氏大辭典 作者:袁義達、邱家儒 出版:江西人民出版社 本書收錄姓氏23813個,依筆畫數、筆順排序。每 個姓均加注現代漢語拼音及英文拼法。參考古今姓 氏文獻1475種,以民國以來資料為主。知有此姓, 雖無從考源亦錄。敘述不求詳備,以簡要為主。 正題名:中國姓氏起源探討 副題名:從無姓氏到有姓氏 作者:陳樹三、郭宴春 出版:上海三聯書店 本書自圖騰崇拜的無姓氏時代,討論動植物及其他 類型崇拜;進而討論文字開始的有姓氏時代,將姓 氏歸納為五類。分析異姓雜居的七項歷史背景,炎 帝姜族、黃帝姬族的概況及分支姓氏,歷代開國皇 帝姓氏派系。選取一百零五姓為例,介紹其文字演 變;選取一百零四姓為例,探索其得姓根源。 書名:先秦姓氏制度考索 作者:張淑一 出版:福建人民出版社 本書討論姓氏起源,先秦姓氏概貌、制度及其變 革、應用規則。統計先秦古漢姓可考者三十四, 少數民族族姓十五。附錄《春秋經》、《左傳》 、《國語》女名一百二十六,族氏六百七十餘。 書名:北朝胡姓考 版次:2007年7月修訂本 作者:姚薇元 出版:北京中華書局 本書除考證《魏書‧官氏志》所載118個胡姓外 ,還考證不見於《魏書‧官氏志》的75個胡姓, 蒐錄範圍自漢迄唐。更正了一些姓氏書的錯誤, 填補了我國史學領域胡人姓氏問題研究的空白, 可供魏晉南北朝隋唐史和民族史研究參考。 書名:姓氏探源 作者:陳道同 出版:秀威資訊 本書收集姓氏約二千五百個,部分單姓編排為四言韻語。除區 分單姓、複姓及三個字以上的姓外,部分單姓加以分類解說。 書名:千家姓 作者:程應璉 出版:江西人民出版社 本書收集單字姓至四字姓凡二千五百多個,簡述其來源,部分姓氏 介紹其趣聞、郡望今址、起源地、名人錄。書末附有部首檢姓表。 書名:新編千家姓 作者:油坊主人 出版: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 本書收單姓2004個,複姓90個,編為七 言韻語312句,每個姓氏均加以說明。 書名:寶典千家姓 作者:徐海粟 出版:海天出版社 本書輯錄《現代漢語詞典》1983年版所收姓氏,音序排 列。選取當代使用的近一千個姓氏,編輯為二百多個歷 史典故,演繹為四言韻文,按內容分為十類加以解說。 按音序收錄一千五百多個姓氏,對這些姓氏加以說明。 書名:中華千家姓 作者:陳文宮 出版:花城出版社 本書共收古今常用和生僻單字至四字姓氏5103個,其中單字 姓3370個。將2582個單字姓按四言韻語編排,並巧妙地融入 時事歷史知識。所有單字姓按108個目錄,以部首或字形相近 編排在一起。根據現有素材對約1000多個姓追蹤了總源頭。 正題名:中國人名研究 副題名:中國人名研究領域的開山之作 作者:馬來西亞 蕭遙天 出版:新世界出版社 本書除探討歷代命名的法則外,名、字、 號與文字學、家族、社會、思想、宗教等 領域之間的關係也有涉及。 正題名:中外命名藝術 副題名:464種實用起名理論及方法 作者:潘文國 出版:新世界出版社 本書在充分研究眾多成功命名基礎上,總結出464 種起名方法,並抽繹出一個關于命名藝術研究的理 論體系和命名藝術演進的歷史敘述。除傳統的人名 、地名以外,還最早研究了商業命名的方法。 書名:中華起名寶典 作者:凌云子、于竟玲 出版:中國文史出版社 本書根據《易經》384爻和81數理,選出適用 於起名的單字700餘,雙字詞匯10000餘。字詞 筆畫以《漢語大字典》繁體正楷為準,各個字 詞均加以詞意解說。編排《百家姓》內各姓氏 起名筆畫合理數理表與可行性用詞表。 書名:中國百姓取名辭典 作者:李志更 出版:大象出版社 本書所收人名約一萬餘個,一律以我國古籍記載為準,上限 自先秦,下限至晚清。內容包括人名、時代、籍里、字號、 室號、文獻資料出處等。不但可以了解古人取名的特點、藝 術,取名的規律,對今天取名也有相當實用的參考意義。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