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12/14 06:56:33瀏覽76|回應0|推薦1 | |
911.3世界上古史政治區域之沿革
書名:泰晤士世界歷史 主編:不列顛 RICHARD OVERY 中譯:毛昭晰 等 出版:新世紀出版社 本書超過600張地圖及130多篇文字論述,1000多條歷史名詞解釋 ,并附有世界歷史大事年表和索引的龐大內容貫穿其中,以動人 的細節,逐篇、逐個洲展示了人類社會在各個時代的歷史全貌。 書名:世界歷史地圖集 版次:2003年4月第一版第二次印刷 主編:張芝聯、劉學榮 出版:中國地圖出版社 本書上起原始社會,下迄中國於2002年 12月對外關係的發展,製圖二百四十餘 幅,其中包括中國史地圖三十餘幅。 911++.5中國政治區域之沿革 書名:《輿地志輯注》十八卷并《附錄》三種 原作:陳 顧野王 輯注:顧恒一、顧德明、顧久雄 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 本書集漢魏以降二百多家地理書之大成,為全國性地理總志,代表南 朝地學發展的最高成就,唐宋類書多有引錄,影響《元和郡縣圖志》 以下唐宋地理總志及方志編纂。原書已佚,清王謨有輯本,遺漏甚多 ,且有誤輯。顧氏重輯此書,得七百一十條,視王輯頗加倍焉。 書名:《北齊地理志》五卷 作者:施和金 出版:北京中華書局 施氏詳考文獻相關資料,闡述北齊郡縣 行政區劃、興廢沿革,並注出今地。 書名:《北周地理志》十卷并《附錄》三種 作者:王仲犖 出版:北京中華書局 王氏詳考文獻相關資料,闡述北周郡縣 行政區劃、興廢沿革,並注出今地。 書名:《括地志新輯》六卷 原編:唐 李泰 新輯:王恢 出版:世界書局 書名:《括地志輯校》四卷并《地名索引》 原編:唐 李泰 輯校:賀次君 出版:北京中華書局 本書按當時的都督府區劃和州縣建置,博採經傳地志 ,旁求故志舊聞。張守節注《史記》,多所徵引;《 元和郡體志》、《太平寰宇記》頗見依傍。原書於南 宋時散佚,清孫星衍始為輯錄,學者以為未能盡善。 書名:《元和郡縣圖志》三十四卷,《闕卷逸文》三卷 作者:唐 李吉甫 補輯:清 繆荃孫 印行:北京中華書局 李氏以貞觀十道為綱領,元和四十七鎮配之,欲辨州 域之疆理,并及攻守利害。博採漢、魏以來諸家地記 ,務求詳今而徵實。所述州縣建置隸屬,多可訂正兩 《唐書‧地理志》。原有圖,後佚,文字亦稍亡闕。 書名:《讀史方輿紀要》百三十卷,《輿圖要覽》四卷 作者:明 顧祖禹 印行:北京中華書局 堯末夏初,史官述大禹治水功績,作《禹貢》,地理之 書於是始興。其後歷朝疆界屢變、州域迭更,職方、廣 輿之屬寖盛矣。然求其能經世致用,蓋無有焉。顧氏此 作,萃一生心血,先備論歷代州域形勢;次列明代兩京 十三司建置、山川、城邑;又記川瀆異同、天文分野; 末附《輿圖要覽》。詳於「古今戰守攻取之要」,景物 名勝皆略不言。駁正前人訛謬,必求信而有徵。老氏云 :「不出戶,知天下」,此書是已! 書名:中國疆域沿革史 作者:顧頡剛、史念海 出版:北京商務印書館 本書略述自夏朝起,迄於中華民國時期的疆域沿革 。記述簡練明晰,整理歷代疆域之州郡尤見功夫。 書名:簡明中國歷史地圖集 版次:1991年10月第一版 主編:譚其驤 出版:中國地圖出版社 本書是《中國歷史地圖集(八冊本) 》的縮編本。全書共三十六幅圖, 配以約七萬字的圖說及地名索引。 書名:中國史稿地圖集 版次:上冊1996年第2版,下冊1990年第1版 主編:郭沫若 出版:中國地圖出版社 本書為郭沫若主編《中國史稿》的輔助讀物。繪製大圖 、小圖共191幅,起原始社會遺址,迄鴉片戰爭前夕。 ±912中國地圖;中國市街圖 書名:中國地圖集 版次:2004年12月版 主編:杜秀榮、唐建軍 編製出版:中國地圖出版社 本書介紹中華人民共和國現今23省、7自治區及4直轄市的地 理行政概況。先敘述有關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自然環境、社會 、人文和經濟的宏觀分布;再繪製省區普通地理圖、地區擴 大圖和主要城市圖。文字說明簡述各省區自然地理、社會經 濟等基本信息。編製地名索引約40000條,以漢語拼音排列。 912世界地圖;世界市街圖 書名:利瑪竇世界地圖研究 作者:黃時鑒、龔纓晏 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 利氏傳教,開中西文化交流之門。輿地圖數種之繪製 ,擴張東亞學者視界。當時中土學者於其新地理說反 對者多,贊同者寡,而又每附會載籍,意欲調和中西 。是以利氏逝後,其地圖影響極微,乏人問津。 書名:世界地圖集 版次:2005年1月版 主編:范毅、周敏 編製出版:中國地圖出版社 本書介紹全球現今194國及33地區的地理行政概況。先敘述有關 世界的基本知識與重要的全球性問題;再繪製分洲圖、分國圖 、地區圖和城市圖。大部分地名加注外文拼寫,中文譯名按照 國家標準。文字說明簡述各國及各地區自然、社會、歷史、經 濟等基本信息。編製地名索引62000餘條,以漢語拼音排列。 913.3古代國家考古學 書名:中國古史的傳說時代 作者:徐旭升 出版:里仁書局 本書限定傳說時代範圍為炎黃時期至盤庚遷殷。反對以顧 頡剛為首的疑古學派毫無限度使用默證的治學方法,將古 史一概推翻。利用考古調查與傳世文獻相互印證,提出古 代三大集團說,探討解釋洪水傳說、徐偃王傳說、五帝起 源,考訂文獻記載的炎黃以前古史系統的真實性。 書名:五帝時代研究 作者:許順湛 出版:中州古籍出版社 作者根據傳世文獻,結合考古成果,考訂五帝時代的各個面向。 首先認為群藉徵引緯書:開闢至獲麟二百七十六萬歲的記載,與現代 考古學的結論大體接近。由緯書的說法,提出三皇五帝是不同時代的 代名詞,並非八個具體人物,族團首領名號都是世襲的。 經過分析比對,確定三皇為伏犧、燧人、神農。燧人氏的時代與伏犧 、神農重疊,炎帝八代五百餘年為神農時代的末期,是三皇時代與五 帝時代的過渡階段。蚩尤戰敗炎帝榆罔,自封炎帝;黃帝敗炎帝蚩尤 ,成為天下共主。 依照司馬遷的說法,確定五帝為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結 合《緯書集成‧春秋命歷序》、《竹書紀年》等書,定黃帝十世一千 五百二十年、顓頊九世三百五十年、帝嚳十世四百年、帝舜一世五十 年。少昊八世五百年與黃帝時代重疊,帝堯與其異母兄帝摯則歸入帝 嚳時代。說明有作為並受到後代祭祀的領袖,才得以列入若干世之內 。對於五帝時代的諸侯國及圖騰信仰作了總清理。 關於五帝族團的活動區域、後裔、對古代文明的貢獻等都有敘述。並 重點介紹蚩尤、少昊、祝融、共工、三苗、夏禹六個著名族團。 考察五帝時代與新石器文化年代的對應情況,四個重點聚落群及六個 古代文明的概況。 確定五帝時代是中國文明的初級階段,黃帝時代是部落聯盟或酋邦聯 盟,堯舜時期出現聯邦制王國,夏王朝開始世襲君主制王國時代。陝 西靈寶市陽平鎮黃帝鑄鼎原的聚落群團和昆侖傳說也都有探討。 正題名:龍脈尋「足宗」 副題名:中華遠古文明疑辨錄 作者:倉林忠 出版:寧夏人民出版社 本書主要探討我國在夏禹以前的遠古社會及遠古文明中的種 種文化現象。書中著重辨析了社會史文明史上的二十二個重 大問題針對當前社會文明史尤其是中華古文明史的若干流行 觀點,以科學的態度和冷靜的思考做了大量的考證辨析。 書名:商代地理與方國 作者:孫亞冰、林歡 出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本書考訂商代王畿四至,王朝政治疆域周邊四至,王 畿區和四土地名共一百零四條;敘述商代的經濟地理 及交通地理;考訂商代四方方國共一百五十八個。 ±915中國地理游記地方志等 書名:兩京新記輯校‧大業雜記輯校 輯校:辛德勇 出版:三秦出版社 《兩京新記輯校》五卷,唐 韋述 撰,民國 辛德勇 輯校 《大業雜記輯校》,唐 杜寶 撰,民國 辛德勇 輯校 韋氏記述唐兩京城坊宮室建置,唐代後期頗受 稱譽,傳於東瀛。北宋宋敏求撰《河南志》、 《長安志》,詳於韋書,韋書因是而佚。辛氏 以清末輯本校訂粗疏,為之重輯編次。 杜氏之書述隋煬帝即位至王世充降唐,十餘年 間軼事。其書久佚,辛氏以多有洛陽城記載, 亦為之重輯編次。 書名:漢唐方志輯佚 輯佚:劉緯毅 出版: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本書參考四十二種傳世古籍,輯錄兩漢 至五代一千一百餘年間方志佚書,合計 得四百四十種,略依成書年代排列。 書名:關中佚志輯注 輯注:陳曉捷 出版:三秦出版社 本書輯錄前漢至趙宋時期亡佚關中方志二十種。知名 作者六人,佚名作品十四種。大抵篇幅無多,每種各 錄數條而已;惟《(京兆)舊圖經》、《梁州記》收輯 稍多。注釋徵引文獻,結合實地考察,頗稱詳密。 書名:敦煌石室地志殘卷考釋 作者:王仲犖 出版:北京中華書局 本書收入王氏14篇敦煌地志殘卷的考釋文章。 書名:宋遼金元方志輯佚 輯佚:劉緯毅 等 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 本書參考各種傳世古籍,輯錄四百年間方志佚書,合計得宋794 遼4金28元179無考82種。編排方式:首為總志,郡縣志以現行省 (市、自治區)為單元組合;各單元下略依志書當時政區排列。 為避重複勞作,前人和今人已輯之佚志,本書不再輯錄和補輯。 書名:《范成大筆記六種》并《附錄》 作者:南宋 范成大 印行:北京中華書局 《攬轡錄》 《驂鸞錄》 《桂海虞衡志》 《吳船錄》 《梅譜》 《菊譜》 《攬轡錄》、《驂鸞錄》、《吳船錄》,其性質為遊記; 《桂海虞衡志》則為地方博物民族志。《攬轡錄》、《驂 鸞錄》、《桂海虞衡志》文字多有闕佚,以黃震《日鈔》 卷六十七節文作為附錄;馬端臨《文獻通考》亦有《桂海 虞衡志》佚文。李敖推許《吳船錄》為「遊記中的上品」 。《梅譜》、《菊譜》述范氏自植之品種,文字簡要。 正題名:光明之城 副題名:一個猶太人在刺桐的見聞錄 作者:Jacob DAncona 英文編譯:David Selbourne 中譯:楊民、程鋼、劉國忠、程薇 審校:李學勤 出版:臺灣商務印書館 本書記錄西元1271年,意大利Ancona港的猶太商人在刺桐(泉州)生活半年的 各種見聞,其中包括了幾場Jacob DAncona與當地士紳的辯論。全書宗教氣 息濃厚。因為書中大肆攻擊基督教,作者的後代為防範迫害臨身,秘藏本書 長達七世紀,如今才得以翻譯出來以嘉惠世人。 書名:《中華大帝國史》六卷 作者:西班牙 門多薩 中譯:孫家堃 出版:中央編譯出版社 本書除簡述中國的事情及中國的歷史外,還包括 三個傳教士的中國行紀及環球行紀。參考材料以 葡萄牙人克路士和西班牙人拉達的記敘為主。 書名:《利瑪竇中國札記》五卷并《附錄》 作者:意大利 利瑪竇 整理:比利時 金尼閣 中譯:何高濟、王遵仲、李申 出版:北京中華書局 本書第一卷概述當時中國各方面情況;第二至第五卷 記敘傳教士們(包括利瑪竇本人)在中國的傳教經歷。 本書對于研究明代中西交通史、關係史和耶穌會入華 傳教史,乃至明史,都具有彌足珍貴的史料價值。 書名:中國圖說 作者:德意志 Athanasirs Kicher 中譯:張西平 等 出版:大象出版社 本書通過歐洲傳教士在中國各地旅行的所聞所見,介紹了中國及亞洲 各地的宗教信仰,還有他們所見到的各種人文與自然的奇異的事物。 正題名:東域紀程錄叢 副題名︰古代中國聞見錄 作者:英吉利 裕爾 中譯:張緒山 出版:北京中華書局 本書中幾乎囊括了歐洲當時所知的有關東方歷史的全部 知識,是從事古代和中世紀遠東研究者的便覽手冊。 書名:《五岳游草‧廣志繹》十六卷,《附錄》一卷 作者:明 王士性 印行:北京中華書局 《五岳游草》十卷 《廣志繹》五卷 《王太初先生雜志》一卷 王氏遊歷天下,述為游記、記游詩。又注 意人文地理,實地考察,整理排比,於郡 國利病尤所致意。與《徐霞客遊記》並為 雙璧,清初諸儒若顧炎武輩均極推許。 書名:《徐霞客遊記》二十卷并〈年譜〉、〈索引〉 作者:明 徐弘祖 印行:上海古籍出版社 本書記徐氏遊歷名山大川見聞,尤詳於滇桂二省 。自萬曆四十一年三月至崇禎十二年九月,逐日 記載。雖頗有殘闕未盡處,實有益於地理之學。 書名:《裨海紀遊校釋》三卷并《附錄》 作者:清 郁永河 校釋:許俊雅 出版:國立編譯館 本書為作者來臺九個多月之記錄,內容詳及產物、風俗民情 、氣候、政事、地理變遷及原住民文化型態、體貌特徵等。 書名:1793乾隆英使覲見記 作者:英吉利 馬戛爾尼 中譯:民國 劉半農 出版:天津人民出版社 外國使臣在出使國,其禮節規範應按照出使國的習俗,還是該 依循自己國家的習俗?拿破崙認為必須按照出使國的習俗給出 使國行禮。是故,英國馬戛爾尼和阿美士德先後出使中國,拒 絕向中國皇帝下跪叩頭的舉動毫無道理可言,並且是對中國皇 帝的大不敬。然而中國內部盛極而衰之兆,亦為英人洞悉矣。 ±915.±002中國水 書名:《永樂大典本水經注》十五卷 原作:不詳 注:元魏 酈道元 整理:田奕 等 出版:萬卷出版公司 乾隆御令,四庫開館,蒐羅遺佚,僅自《永樂大典》輯出佚書,即有五百 餘種,《水經注》亦在其中也。然戴震校定《水經注》,是否見及《永樂 大典》並據以通校,學界頗有疑義;四庫本《水經注》多憑臆斷,增刪改 動,經注互易,不一而足。凡《永樂大典》本不誤者,四庫本改之反誤矣 。推究其因,《永樂大典》藏於深宮,不易得見,宋刻亡於明代中期,學 者讀書不解,以為書多錯謬矣。楊慎首發「八澤」,以議「經注混淆」; 全祖望復論「道元注中有注」;戴震援引經典,多用理校。諸家皆想當然 爾,非有別據。是四庫本《水經注》徒有「神明煥然,頓還舊觀」之名, 實則不堪卒讀,與酈氏本意相距甚遠。存世《永樂大典》印行已久,《水 經注》全本具在,而學者至今仍用戴震誤本,以為研究之資,良可嘆也。 書名:《合校水經注》四十卷 原作:不詳 注:元魏 酈道元 合校:清 王先謙 印行:北京中華書局 王氏輯錄明、清《水經注》近十家校文為一書 ,甚便讀者。唯以《全氏七校水經注》為偽作 而不採,又濫收孫星衍說,頗為學者所譏。 書名:《水經注校》四十卷 原作:不詳 注:元魏 酈道元 箋:明 朱謀「土韋」 校:民國 王國維 印行:新文豐出版社 朱謀「土韋」《水經注箋》校勘謹嚴,為顧炎武 所許。此後校勘《水經注》諸家,多所取資。清 朝前期校《水經注》名家者三,以戴震校本為最 善,然因剿襲案為世所非議。王氏於古史研究素 有心得,嘗校戴震武英殿聚珍本《水經注》矣。 感於初校「頗有漏略未盡處」,復取朱《箋》以 校。宋本殘卷及明本五種與朱《箋》之字句異同 ,纖悉畢具。王氏校聚珍本及校朱《箋》手稿均 見存於世,然前者闕第七冊,後者則完好無損。 書名:《楊熊合撰水經注疏》四十卷(注) 版本:手稿景印本 原作:不詳 注解:元魏 酈道元 纂疏、參疏:民國 楊守敬、熊會貞 印行:臺灣中華書局 《水經》作者,舊傳有前漢桑欽、東晉郭璞二說,清初考訂二說 皆非。戴震謂為三國時人作,余嘉錫駁之而採桑欽之說,楊、熊 師生乃詳舉證據,定為曹魏時人作。其書述域內百三十七水名稱 、源委、經過、分合會流、入海之道。記載過簡,識者病之。 郭璞嘗為《水經》作《注》,杜佑謂其「疏略迂怪」,後佚。酈 氏考正《水經》謬誤,廣蒐遺文逸事,引用文獻碑刻今多不傳, 與裴氏《三國志注》、劉氏《世說新語注》、李氏《文選注》並 稱佚書淵藪。 酈《注》以文藻瑰麗,頗為文士取資;其書地理之學,乏人問津 ,傳鈔頗稀,北宋初年亡佚五卷,後人分析以還舊觀。明代鈔刻 實眾,惟朱謀「土韋」《水經注箋》校勘謹嚴,異於當時學者妄 改古書之習性,而為顧炎武所許。清世校理亦夥,至王先謙乃綜 合各家校文為一書,頗便讀者。 清世欲為《水經注》撰《疏》者,亦有人矣,然非未能成書,則 雖已具稿而未刊。楊、熊師生,以朱《箋》為據,詳酈《注》出 處,博採經傳雅記,細按地記圖經,逾一甲子,麤能定稿。熊氏 臨終,復囑李子魁整理遺稿。其書抉擇精審,稽考綦詳,為汪辟 彊所極譽。至其稿楷法不茍,乃餘事也。 注:全書平裝十八冊,第六、八、十三、十五等冊各三卷,餘均 二卷。段熙仲、陳橋驛雖為《水經注疏》標點出版,然鉛印價值 不及手稿,固公論也。 書名:《水經注校證》四十卷 原作:不詳 注解:元魏 酈道元 校證:陳橋驛 出版:北京中華書局 作者依據戴震校武英殿本正文,刪去所有夾注,參 校目前可見《水經注》版本三十三種及地方志、其 他各種文獻。各卷均撰〈校證〉,略述各版字句異 同,兼及地名考證,并補入近代酈學研究成果;作 者所輯《水經注》佚文錄入各卷〈校〉文內。 ±915.±003中國防務 書名:《禹貢錐指》二十卷并《禹貢圖》一卷,《附錄》一卷 作者:清 胡渭 印行:上海古籍出版社 胡氏集解漢、唐以來疏釋《禹貢》,有所發明者 ,並發揮諸家未盡之義。備錄古今載籍之言,斷 以己見。逐句考訂,論證詳明。採地理沿革之法 ,探河流變遷,論水利興衰,議食貨情況。精密 過於先儒,號為清初《禹貢》集大成之撰述。 書名:禹貢研究論集 作者:高師第 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 本書收錄關於《禹貢》的論文十二篇。作者考證 《禹貢》的寫作時代,「最早當是唐堯而非虞舜 ,最晚也應當在春秋中期以前」。對於「戰國時 人所偽造」的說法,探討其可能性。《禹貢》裡 的專門術語用法、地理所在,也都有所辨證。 ±915.±004中國名勝古蹟 書名:《洛陽伽藍記校釋》五卷 作者:東魏 楊衒之 校釋:周祖謨 出版:北京中華書局 作者記洛陽佛寺大者四十餘所,兼述當時 朝廷變亂、人物往來、佛教流布。敘事簡 淨,文采華美。多可補正史之闕略。 書名:《洛陽伽藍記校注》五卷并《附編》一卷、《校注補》一卷 作者:東魏 楊衒之 校注:范祥雍 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 本書原有本文子注之別,劉知幾既已言之矣。後世抄 刻,本文子注混淆,難以區辨。或有試行分析者,未 愜人意。范氏採多聞闕疑之旨,不敢強行分別,是其 一短。雖然,校勘精嚴,注釋略備,為其所長。 書名:《洛陽伽藍記校箋》五卷 版次:2006年2月修訂版 作者:東魏 楊衒之 校箋:楊勇 出版:北京中華書局 本書剖析正文子注之體例為六,廣蒐版 本,博徵群言。注解整齊,校對詳密。 ±915.±01廣西地理 書名:《嶺外代答校注》十卷 作者:南宋 周去非 校注:楊武泉 出版:北京中華書局 范成大撰《桂海虞衡志》,敘述簡雅,考證 詳確,為世所稱。周氏以范書為本,益以耳 目見聞,以備異時訓方氏之所考。雖有編次 未當,議論偶謬,譯音舛訛等失,實為南宋 初期廣西史料所聚,中西交通史之寶典。 ±915.±05廣東地理 書名:異物志輯佚校注 作者:後漢 楊孚 輯注:吳永章 出版:廣東人民出版社 本書記敘了嶺南陸產水產的種類與嶺南植物 學、動物學和礦物學的第一手材料。它的學 術價值在嶺南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書名:《歷代嶺南筆記八種》二十五卷 出版:廣東人民出版社 《廣州記》一卷,西晉 顧微 撰,元 陶宗儀 輯 《南方草木狀》三卷,西晉 嵇含 撰 《始興記》一卷,劉宋 王韶之,清 曾釗 輯 《番禺雜記》一卷,唐 鄭熊 撰,元 陶宗儀 輯 《嶺表錄異》三卷,《補遺》一卷,《校勘記》一卷,《附錄》一卷,唐 劉恂 撰,民國 魯迅 校勘 《萍洲可談(節錄)》一卷,北宋 朱彧 撰 《楚庭稗珠錄》六卷,清 檀萃 撰,清 黃燾 編 《嶺南荔支譜》六卷,清 吳應逵 撰 八書內容為古代嶺南地區的山川、名物、風俗、掌故、傳說等。 ±915.±13西安地理 書名:《三輔黃圖校釋》六卷并《附錄》二種 校釋:何清谷 出版:北京中華書局 本書未題作者姓名,歷代學者考訂,以為東漢 末年初撰,唐代中葉增補。本以文字佐圖,今 圖佚文存,且間有闕誤。然記漢時長安建設略 詳,敘述有據,自如淳、晉灼以下皆重之。 書名:《三輔決錄‧三輔故事‧三輔舊事》四卷 原撰:後漢 趙岐 等 輯佚:清 張澍 注釋:陳曉捷 出版:三秦出版社 《三輔決錄》錄後漢長安軼事,《三輔故 事‧三輔舊事》記晉、唐長安城坊宮室建 置。三書皆久佚,陳氏據張輯本校注。 書名:三秦記輯注‧關中記輯注 原撰:後漢 辛氏、西晉 潘岳 輯注:劉慶柱 出版:三秦出版社 二書記漢、晉長安城坊宮室建置。 劉氏以舊輯闕誤甚多,重加輯注。 書名:《西京雜記》六卷附錄三種 鈔撰:晉 葛洪 校注:周天游 出版:三秦出版社 本書文字古樸雅麗,文士多取其語。所記西漢故 實,尤可與近世出土文物相證。或以作者之疑, 并其所述而不敢信,遂令奇書沉晦千載,謬矣。 ±915.±3187福建金門地理 書名:滄海紀遺校釋 作者:明 洪受 校釋:民國 吳島 出版:台灣古籍出版社有限公司 本書略述明朝穆宗以前浯洲(金門)沿革,舉山川、建置、人才、 風俗、賓祀、本業、物產、災變、詞翰等九項,殿以「雜記」。 ±915.±3474河南開封地理 書名:《東京夢華錄注》十卷 作者:宋 孟元老 注釋:民國 鄧之誠 出版:北京中華書局 東京者,趙宋舊都汴梁也。靖康之難,宋室南渡兩浙,西北耆老隨之。閒時必 談宣政故事、京師風物,而與論後生「往往妄生不然」。孟元老懼浸久失實, 故撰書追憶汴梁繁盛,唯記親身見聞。「自都城、坊市、節序、風俗及當時典 禮、儀槝,靡不賅載。雖不過識小之流,而朝章國制,頗錯出其間。」(《四庫 全書總目提要》)鄧氏謂:「通常敘事,但述太平景象,當時豫大豐亨,即天下 敗壞之由,竟不作一語點明,而使閱者試一回思,不覺涕漣,是謂白描高手。 」故《東京夢華錄》刊行後,南宋百餘年間,仿作繼踵,多所取資。 元老既非文學士,書中所述京瓦伎藝,今又不能悉詳,以致難施句讀。鄧氏惜 之,遂為之證聞、補遺、糾誤,以宋人雜記為斷,凡用力二十載以成此注。 書名:《東京夢華錄箋注》十卷 作者:南宋 孟元老 箋注:伊永文 出版:北京中華書局 民初,鄧之誠以《東京夢華錄》「難施句讀」,「多不 能曉」,發憤注釋。雖然,學者每憾其闕誤尚多。日本 京都大學《譯注》後出轉精,較之鄧氏,稍加周備。 伊氏此作,博考南宋時期涉及《東京夢華錄》內容諸書 以校元刊本;明、清以來校勘家意見亦為搜取。以圖配 文,資料繁複。二家已注而當者,則不取焉。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