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8文學類(四)
2012/11/25 15:59:20瀏覽121|回應0|推薦1
++812++.31三國六朝詩文合集


書名:《曹植集校注》三卷,《附錄》四篇
原作:魏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
校注:趙幼文
出版:明文書局


建安風骨,曹氏為宗。天下之才,子建八斗。
氣爽才麗,援牘如誦。文苑羽儀,五言入室。
詩文百餘,唐時散亡。嘉定翻刻,二百十篇。
自古無注,何晏始訂。陳思王集,自是可讀。
黃節、古直,相繼作注。其間錯謬,尚待正誤。



書名:《阮籍集校注》二卷
作者:曹魏 阮籍(210年─263年)
校注:陳伯君
出版:北京中華書局


阮氏現存文章,頗富思想性,風格具漢人遺意;《詠懷詩》
更為歷代學者所推重,至許以〈離騷〉後之絕作。顏延年、
沈約皆注《詠懷》;蕭統選阮文二首、《詠懷》十七首入《
文選》。《阮籍集》自古無詩文合注,有則自陳氏始。




書名:《陸士衡文集校注》十卷,《補遺》四卷,《詩文賦總評》一卷,《附錄》四卷
作者:西晉 陸機(261年-303年)
校注:劉運好
出版:鳳凰出版社


陸氏詩歌主於抒情贈別,承漢魏風骨,染洛下
清綺,辭藻華美,對仗工整;擬古往往襲取舊
作辭意,亦步亦趨。其小賦開拓題材,而主於
體物寫志;文章音律諧美,善於用典偶句。
陸氏作品迭經散佚,十僅存一;宋人輯佚,頗
有遺闕;前賢校輯,互有優劣。陸氏詩文未有
全注,尤其憾事也。劉氏注釋,力求詳備,詞
句段篇,解說悉盡。




書名:《陸士龍文集校注》十六卷
作者:西晉 陸雲
校注:劉運好
出版:鳳凰出版社


陸氏詩歌善作理語、情語與諛語,結構縝密、意象晶
瑩、典雅靈動。其賦藉物言理,因情造境。文章主於
自然,語、氣、體、格,一皆以「清」為依準。
陸氏作品迭經散佚,百不存一;宋人輯佚,頗有遺闕
;前賢校輯,互有優劣。陸氏詩文未有全注,尤其憾
事也。劉氏注釋,力求詳備,詞句段篇,解說悉盡。




書名:《陶淵明集校箋》十卷并〈附錄〉
作者:東晉 陶潛(約365年—427年)
校箋:楊勇
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


陶集注本無慮數十家,楊《箋》後出而轉精。闡發
淵明所讀書籍多誤本;辨〈五孝傳〉、〈四八目〉
非著述之體;以相傳淵明年壽為實,駁近世各家謬
說;仿仇兆鰲注《杜》例,採擇詩評入箋。




書名:《陶淵明詩文彙評》十一卷
出版:世界書局


楊《箋》雖錄前代詩評,特擇要附入耳,實未詳備。
本書則自宋至清,各家於淵明詩文評品無不採錄。




書名:謝靈運集校注
作者:劉宋 謝靈運(385年-433年)
校注:顧紹伯
出版: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年簡體字初版)
里仁書局(2004年繁體字修訂版)


謝氏為中國第一山水詩家,其詩特點:情、景、意融為一體,
清麗自然,境界開闊。其文章頗可補史書之闕。《謝靈運集》
亡於趙宋南渡前後,後人據《文選》、《宋書》、《藝文纇聚
》諸書輯佚,然皆有闕漏。顧氏重輯,得詩文一百三十九篇。




書名:《鮑參軍集注》六卷
作者:劉宋 鮑照(414年-466年)
原注:清 錢振倫
補注:民國 黃節
增補:錢仲聯
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


鮑氏樂府,杜甫推為俊逸之作,與庾信並舉;李白
、韓愈以下頗習其體。五古效謝靈運,或以為不及
謝之自然,與江淹並稱。七言詩下啟李唐風尚。文
章亦名重當世。著意社會現實,善摹山川邊塞,實
為南朝詩文作手。妹令暉亦有詩名,今存七首。
鮑氏詩見錄於《文選》者,唐代即有李善及五臣等
《注》;《玉臺新詠》所選者,清初始有吳兆宜《
箋注》,餘篇則向無解釋。錢振倫始加草創;黃節
繼踵,專意於詩。錢仲聯以二家皆有未盡,迻錄二
家注文,為之增補集說。




書名:《江文通集彙註》十卷,《佚文》一卷,《附錄》一卷
作者:蕭梁 江淹(444年—505年)
彙註:明 胡之驥
印行:北京中華書局


江氏文多為人代草,詩賦著重哀怨愁思,無齊梁體浮麗積
習,別樹一格;〈雜體〉三十首善摹前人,惟乏創意。蕭
統以下學者多所推許。胡氏《彙註》草創,多有疏謬。




書名:陶弘景集校注
作者:蕭梁 陶弘景(456-536)
輯注:王京州
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


陶氏文章前期主於描寫山水,抒發懷抱;後期辨別義理,分析
入微。大抵理辭並重,風格典雅。詩歌講求聲律,清新瀏亮。




書名:《謝宣城集校注》五卷并《附錄》四種
作者:蕭齊 謝朓(464年-499年)
校注集說:曹融南
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


謝詩多抒情述懷,主於友朋唱和、思念歸鄉、仕
隱矛盾。詠物寫景多比興,含蘊深厚。遣詞清亮
,音律諧協。沈約以後學者皆見歎美,為李白所
仿習。胡應麟評為精工流麗,開唐調之始。




書名:昭明太子集校注
原作:蕭梁 蕭統(501年—531年5月30日)
校注:俞紹初
出版:中州古籍出版社


蕭統詩崇尚古典,頗具境界。其文語言簡淨,見解
精辟。詩文今得六十首,為先唐殘存舊籍之一。




書名:《徐孝穆集箋》六卷
作者:陳 徐陵(507年-583年)
箋注:清 吳兆宜
備考:清 徐文炳
印行:世界書局


徐氏文章穠艷華美,梁陳間重要詔策文書,多出其手,為一代
文宗。其詩亦刻意經營,而內容貧弱。與庾信同為蕭梁宮體作
家,世稱「徐庾體」。雖然,學者或以為徐不如庾。
徐氏本集久佚,後人採掇成書。清初吳氏始為箋注,雖不甚考
訂史傳,而箋釋詞藻足備稽核,故四庫館臣著錄於《薈要》。
四庫館臣編修《薈要》,別集類首清初三帝詩文,後錄歷代本
集,始自徐、庾,繼《文選》也。




書名:《徐陵集校箋》十二卷,《附錄》四種并《年譜》
作者:陳 徐陵
校箋:許逸民
出版:北京中華書局


徐氏本集久佚,後人採掇成書。清初吳氏始為
箋注,雖不甚考訂史傳,而以箋釋詞藻足備稽
核,故四庫館臣著錄於《薈要》。許氏頗譏舊
輯未備,吳《注》亦謬漏過甚,是故另起爐灶
,重為輯錄箋釋。力求語必溯源,事必數典。




書名:《庾子山集注》十六卷
作者:北周 庾信(513年-581年)
注釋:清 倪璠
印行:北京中華書局


庾氏詩賦前期多綺麗纖弱,後期主蒼涼沉鬱;融合南北詩賦
之風。駢偶雖多應酬之作,而形式精美,集六朝之大成。詩
文辭賦皆啟唐初風尚,四傑以下多所取資。
庾氏本集於元朝後散佚,明代學者多有編輯。清初吳兆宜始
為《箋注》,漏略殊甚。倪《注》繼出,詳考諸史、旁採博
蒐。四庫館臣以倪《注》辨證精審,著錄於《薈要》。




書名:盧思道集校注
作者:隋 盧思道(535年-586年)
校注:祝尚書
出版:巴蜀書社


盧氏長於歌行,音節鏗鏘,詞意清切,為庾信所
歎美。其文議論深刻,舉證明確,足補史闕。




++812++.32三國六朝詩集


書名:曹子建詩注(外三種)‧阮步兵詠懷詩注
注釋:民國 黃節
出版:北京中華書局


黃氏取曹子建詩與樂府七十一首,魏武帝樂府十三首
,魏文帝詩與樂府二十一首,魏明帝樂府十首,加以
注釋。其有傳訛者、誤入者、疑存者、複增者、斷落
不完者,皆所不注。又注阮籍〈詠懷詩〉八十二首。
大抵引證豐富,取捨嚴謹,是影響較大的注本。




書名:《何遜集校注》三卷幷《佚詩》、《補遺》、《附錄》四種
版次:2010年1月修訂本
作者:蕭梁 何遜
校注:李伯齊
出版:北京中華書局


何氏詩歌多抒羈旅鄉愁,友朋酬答,重視審音鍊字,工偶
精對。杜甫習詩,自言「頗學陰、何苦用心」。宋人詩話
推重杜甫,因涉何氏亦夥。明、清評論,大抵譽多毀稀。




++812++.33三國六朝文集


書名:劉孝標集校注
作者:蕭梁 劉峻(462年—521年)
校注:羅國威
出版:貫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劉氏駢文,以作「文」之法寫「筆」
。精於事對,說理透闢,情感真實。




++812++.41唐五代詩文合集


書名:《駱臨海集箋注》十卷,《附錄》三卷
作者:唐 駱賓王(640年-684年)
箋注:清 陳熙晉
印行:世界書局


駱氏長於七言歌行,往往以賦入詩,氣勢開闊
;五言歌行及五律亦頗優擅。其文章為武后所
許。四庫館臣著錄於《薈要》。




書名:《王子安集註》二十四卷
作者:唐 王勃(650年-676年)
註釋:清 蔣清翊
佚文校錄:民國 羅振玉
校記:民國 羅振玉
年譜:民國 劉汝霖
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


王氏詩歌工於五律、五絕、長篇歌行,多寫景詠懷之作,
富社會生活氣息。駢文崇尚實用,敘事抒情,寫景狀物,
頗能感情深摯,曲盡其妙。堆砌典故,雕琢詞藻,為其詩
文之弊。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合稱「初唐四傑」。




書名:《張九齡集校注》二十卷并《附錄》一卷
作者:唐 張九齡(678年-740年)
校注:熊飛
出版:北京中華書局


張氏繼張說、蘇頲後主盟文壇,取陳子昂「興寄」、「風骨
」之說,崇尚樸實,力排靡豔。朝廷詔令制誥多出其手,頗
補史傳闕文;章疏駢散兼行,樸素切當;序祭情深意真,碑
銘實濟時用。詩歌擅五言,前期主於山水紀行,融情於景,
境界闊大,開清澹一派;後期頗憂國感事,反映現實。張說
、杜甫先後推重,劉熙載亦許其詩「為李、杜開先」。




書名:《王維集校注》十二卷,《附錄》六種
作者:唐 王維(701年-761年)
校注:陳鐵民
出版:北京中華書局


王氏詩前期多詠出塞游俠,揭露社會黑暗,詩風傾
於豪邁雄壯;後期擅繪山水田園,描景寫情,詩風
主於清新自然。蘇軾以下學者均所推重。其文則為
應酬之作,多用駢體。
明顧起經箋注《王右丞集》,僅注詩而不及文。四
庫館臣雖著錄顧《注》於《薈要》,後以患其分類
乖舛,注解漏誤,改以分體編排之趙殿成《箋注》
著錄於《全書》,顧《注》僅列存目焉。陳氏以趙
《注》為基礎,重新編年排比,匡謬補闕。




書名:《劉禹錫集箋證》三十卷,《外集》十卷
作者:唐 劉禹錫(772年-842年)
箋證:瞿蛻園
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


劉氏詩善用比興,清新精煉,於通俗中見深刻,
白居易許以詩豪,後代且並稱劉白,影響及於溫
庭筠、李商隱。其文長於說理,李翱以與韓愈、
柳宗元並舉。四庫館臣著錄其集於《薈要》。




書名:《元稹集校注》六十卷,《補遺》六卷,《續補遺》三卷,《附錄》一卷,《索引》二種
作者:唐 元稹
校注:周相錄
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


本書在借鑒前人成果的基礎上,力求校勘正確,繫
年得當,注釋簡明扼要。對於集外散佚詩文,在前
人輯佚的基礎上,續加補遺,並訂正前人的疏誤。




書名:《沈下賢集校注》十二卷
作者:唐 沈亞之(781—832)
校注:肖占鵬、李勃洋
出版:南開大學出版社


沈氏文章以韓愈為宗師,主文以明道,具史家
意識,敘事簡潔,務求險怪,善體物情。李商
隱、杜牧、賈島、張祜、李賀諸輩均與之遊。
近代汪辟彊編唐人傳奇,採錄沈氏作品數篇。




書名:《樊川文集校注》二十二卷
作者:唐 杜牧(803年-852年)
校注:何錫光
出版:巴蜀書社


書名:《杜牧集繫年校注》二十卷并《外集》一卷,《別集》一卷,《集外詩》三卷,《集外文》一卷
作者:唐 杜牧
校注:吳在慶
出版:北京中華書局


杜詩長於五古、七律;高古奧逸,頗
著意於君臣理亂、傷情哀感。古文縱
橫奧衍,切中世務,自成高格。




書名:《桂苑筆耕集校注》二十卷
作者:新羅 崔致遠(857年-?)
校注:党銀平
出版:北京中華書局


崔氏染於晚唐習尚,好為駢體,講究事典偶對,文風綺麗
不古,頗違新羅風尚,以是長期湮沒無聞。雖然,朝鮮三
國時代個人詩文僅存此集,集中所述唐末人事亦足補史闕
。韓國學界尊之為「漢詩學宗師」、「東國儒宗」。




++812++.42唐五代詩集


書名:《盧照鄰集校注》七卷,《補遺》一卷,《附錄》三種
作者:唐 盧照鄰(632年-695年)
校注:李雲逸
出版:北京中華書局


盧氏詩前期多宮體,精巧雅緻;晚
歲詩嚴峻悽苦。尤長七古、五排。




書名:《盧照鄰集箋注》八卷,《附錄》四種
版次:2011年10月增訂本
作者:唐 盧照鄰
箋注:祝尚書
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


盧氏詩批判模擬詩之流習,發揮新題,文學主張適
意為宗,反對永明聲律論。力求革除卑弱文風,開
啟風骨。唯其詩文題材以個人遭遇為主,社會面反
映較為狹窄;頻於用典,仍不脫齊梁以來習氣。




書名:《沈佺期宋之問集校注》十三卷并〈附錄〉等
作者:唐 沈佺期、宋之問
校注:陶敏、易淑瓊
出版:北京中華書局


上冊:《沈佺期集校注》五卷
下冊:《宋之問集校注》八卷


沈、宋詩多感遷謫,詩境渾融,語言精鍊而平實,上
承齊、梁,下啟盛唐。律體定型,二人實有大功。




書名:王昌齡詩校注
作者:唐 王昌齡(698年-756年)
校注:李國勝
出版:文史哲出版社


王氏長於五古、七絕,風格清逸,意
旨幽遠,當時有「詩家天子」雅譽。




書名:《李白集校注》三十卷,《附錄》六卷
作者:唐 李白(701年2 月8日-762年)
校注:瞿蛻園 等
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



李陽冰《草堂集序》盛讚太白詩,有曰:」自三代以來,《風》、《騷》之後,
馳驅屈、宋,鞭撻揚、馬,千載以來,唯公一人。」又言太白詩文原有萬卷,安
史亂後,「當時著述,十喪其九,今所傳者,皆得之他人焉。」太白一人爾,其
詩文竟達萬卷,其創作力可想。又數百年,學者搜求遺逸,纔得逾千篇爾。
太白雖與子美齊名,然宋、元以來號稱千家注《杜》;太白詩《注》,千年乃僅
四家,而清初王琦為後。琦輯南宋楊齊賢、元蕭士贇、明胡震亨三家《注》,雖
採摭宏富,考訂精確,遠過三家,而仍有謬誤疏漏處。瞿蛻園等校注《李白集》
,以王琦《輯注》為底本,並旁搜典籍及近人研究成果,補充訂正,頗便披覽。




書名:高適詩集編年箋注
作者:唐 高適(706年-765年)
箋注:劉開揚
出版:北京中華書局


高氏早年自傷不遇,其後得志,以敢言著稱;
關切民生,歌頌邊塞戰功。其詩「多胸臆語,
兼有氣骨」,尤工七古。杜甫與之交游,屢有
唱和;史傳許為唐代詩人唯一達者。




書名:劉長卿詩編年箋注
作者:唐 劉長卿(709年-780年)
箋注:儲仲君
出版:北京中華書局


劉氏長於五言,宋人以為可繼李白、杜甫。七律、排
律亦多佳作,乃中唐名手。專主情景,工於鑄意,不
失雅正,餘味不盡。大曆詩風轉變,劉氏實為關鍵。




書名:《草堂詩箋》四十卷附蔡夢弼集《草堂詩話》二卷
作者:唐 杜甫(712年2 月12日-770年)
會箋:南宋 蔡夢弼
印行:廣文書局


本書採用版本十三種,注解二十家。編年次序,全依魯
《杜工部年譜》。綴輯舊注,刪煩正誤,出之以己意,不
以掠人美為嫌。原書久佚,清末楊守敬自日本訪得以歸。




書名:《杜臆增校》十一卷
作者:明 王嗣奭
增校:民國 曹樹銘
出版:藝文印書館


王氏解杜,傚孟子「以意逆志」之法,以詩篇內容、主
題為主,章法、句法為次。明代注杜數十家,唯王氏最
具真知灼見,仇兆鰲、楊倫往往藉以取資。二氏所引《
杜臆》,往往溢出傳世稿本之外,見於傳世稿本之內者
字句亦或互異。曹氏為窺《杜臆》全貌,乃詳加校訂。




書名:《才子杜詩解》四卷
選評:清 金聖歎
印行:新文豐出版社


本書選錄杜甫二百餘首重要詩篇加以批評。此書延
承了金批《水滸傳》敢於批判的思想傳統。新見迭
出、體會深刻,受到後世杜詩研究者的高度評價。




書名:《杜詩詳注》二十五卷,《附編》二卷
作者:唐 杜甫
校注:清 仇兆鰲
印行:北京中華書局


元稹為杜工部作〈墓係銘〉,其序有云:「上薄《風》、《雅》,下該沈、
宋,言奪蘇、李,氣吞曹、劉,掩顏、謝之孤高,雜徐、庾之流麗,......
詩人以來,未有如子美者。」雖李白與子美齊名,然李實不能窺其堂奧。仇
兆鰲云:「宋人之論詩者,稱杜為『詩史』,謂得其詩可以論世知人也;明
人之論詩者,推杜為『詩聖』,謂其立言忠厚,可以垂教萬世也。使舍是二
者而談杜,如稹、愈所云,究亦無異於詞人矣。」
杜詩自宋以來,注解百餘,仇氏注《杜》,「每詩各分段落,先詮釋文義於
前,而徵引典故列於詩末。其中摭拾類書,小有舛誤者......然援據繁富,
而無千家諸註偽撰故實之陋習,核其大局,可資考證者為多,亦未可竟廢也
。」(《四庫全書總目》)




書名:《杜詩鏡銓附寧我齋自刻本讀杜心解合刊》三十二卷
作者:唐 杜甫
印行:頂淵文化


《杜詩鏡銓》二十卷,《年譜》一卷,《附錄》一卷,清 楊倫 鏡銓
《杜文註解》二卷,清 張溍 註解
《寧我齋自刻本讀杜心解》六卷,《首卷》二卷,清 浦起龍 心解


《鏡銓》以精簡著稱,不附會,不逞博,平正通達,無仇
氏《詳注》穿鑿之弊。
《心解》注重從考證歷史背景以解杜,學者雖或議其偏頗
,而能間糾舊注疏舛,突出表現浦氏研究杜詩獨到之功。




書名:《岑嘉州詩箋注》七卷并《附錄》四篇
作者:唐 岑參(715年-770年)
箋注:廖立
出版:北京中華書局


岑氏累佐戎幕,其詩擅寫邊塞風光,雖外
邦之民,亦皆諷誦,歷代皆與高適並稱。




書名︰《戴叔倫詩集校注》四卷并《附錄》六種
版次︰2010年05月版
作者︰唐 戴叔倫(732年-789年)
校注︰蔣寅
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


戴氏詩歌長於五言律、絕,反映現實矛盾,關心民生疾苦,亦有羈旅思鄉之作。




書名:《韋應物集校注》十卷,《拾遺》一卷,《附錄》六篇
版次:2011年9月增訂本
作者:唐 韋應物(737年-792年)
校注:陶敏、王友勝
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


韋氏詩歌師法陶潛,神韻天成,淡泊寧
靜,有出世之意。亦頗關懷現實,諷喻
時政。後代以與王維、柳宗元並舉。




書名:《王建詩集校注》十卷,《附錄》三種
作者:唐 王建(约767-约830)
校注:尹占華
出版:巴蜀書社


王氏新樂府「多作短章,以抑揚含意」,客觀
寫實,描繪細緻,後代以與張籍並舉。五律清
新,七律淺易;絕句多用俗語,往往紀實。




書名:《韓昌黎詩繫年集釋》十二卷,《附錄》一卷
作者:唐 韓愈(768年-824年)
集釋:民國 錢仲聯
出版:學海出版社


韓愈之文,自北宋歐陽、蘇氏推尊,千載貶辭甚稀;至若以文
為詩,則褒貶互見,針鋒相對。惟韓愈詩影響後代詩人甚大,
則少有異詞矣。
詩集單行舊注,可考者惟清代顧嗣立,方世舉二家,餘皆南宋
全集注本,明代亦惟蔣之翹一家。錢氏集釋諸說,為之校箋注
評,仿方氏詩注,繫年編排,成書二十八載復為補釋。




書名:《白居易詩集校注》四十卷
作者:唐 白居易(772年-846年)
校注:謝思煒
出版:北京中華書局


白氏詩取材現實生活、淺近通俗、題旨明
白、用典繁富、多援佛經。首倡諷喻詩、
亦多閒適綺靡之作。與元稹、劉禹錫並稱
,當時影響及於東亞文化圈。後代雖貶多
於褒,流傳始終不衰,詩人多所取材。
注家以白詩淺俗,未加著意。唯汪立名、
陳寅恪、朱金城諸人,於寫作背景、人事
地理稍有校箋,訓詁、名物、出典皆不能
備考。謝氏乃專意於此,其注詳明可信。




書名:李紳集校注
作者:唐 李紳(772--846)
校注:盧燕平
出版:北京中華書局


李紳首倡新題樂府,元稹、白居易相和從,以反映
人民疾苦,揭露弊政及不平為詩旨。晚年自編詩集
,則偏重追敘平生,抒發懷舊之情與盛衰之感。




書名:元稹集編年箋注(詩歌卷)
作者:唐 元稹(779年-831年)
箋注:楊軍
出版:三秦出版社


元微之、白樂天同倡新樂府,並稱元白,
其詩以輕俗為重,號元和體。二者互有優
長,而後世每以立身大節,揚白抑元。




書名:《賈島集校注》十卷
作者:唐 賈島(779年—843年)
校注:齊文榜
出版:人民文學出版社


賈氏詩歌長於近體,尤為致力五律,注
重苦吟推敲,著意自然清新。內容主於
交遊、摹景、自傷,兼涉社會寫實。與
孟郊並稱,蘇軾評為「郊寒島瘦」。




書名:《張祜詩集校注》十卷,《集外詩》一卷,《附錄》二卷
作者:唐 張祜(约785—849?)
校注:尹占華
出版:巴蜀書社


張氏詩歌體裁長於七絕、五律,題裁則以宮詞
及山水見稱。歌詠開元天寶遺事,多寓諷諭之
意。精通音律,所撰古題樂府每可入樂。對仗
精巧,不露痕跡。喜用典故,亦求對偶。其行
疏狂嗜酒,當時即為元稹、白居易所抑。




書名:《李賀詩注》
原作:唐 李賀(790年-816年)
印行:世界書局


《李賀詩解》四卷 明 曾益 釋
《李長吉歌詩彙解》四卷,《卷首》一卷,《外集》一卷 清 王琦 彙解
《昌谷詩註》四卷,《外詩》一卷 清 姚文燮 釋
《方扶南批本李長吉詩集》一卷,《後記》一卷 清 方世舉 批


《新唐書‧文藝下》:「李賀......辭尚奇詭,所得皆警邁,絕去翰墨畦徑,
當時無能效者。......與遊者權璩、楊敬之、王恭元。每撰著,時為所取去,
賀亦早世,故其詩歌世傳者鮮焉。」然據杜牧〈李長吉歌詩敘〉引沈子明之言
曰:「賀且死,嘗授我平生所著歌詩,離為四編」,李商隱〈李長吉小傳〉:
「長吉往往獨騎往還京雒,所至或時有著,隨棄之」是歌詩鮮傳之因,乃長吉
自棄之,不欲存世,非惟王楊輩取去也。
長吉詩多奇險,宋人目為鬼才、鬼仙,明人或謂此非定評。姚文燮以為「賀之
為詩,其命辭、命意、命題,皆深刺當世之弊,切中當世之隱。......以賀詩
為唐《春秋》可也。」
長吉歌詩注釋,明清二朝傳世者十餘,世界書局選錄四種,彙為一編。




書名:李商隱詩歌集解(增訂重排本)
作者:唐 李商隱(約812年或813年1— 約858年)
編著:劉學鍇、余恕誠
出版:北京中華書局



玉谿生詩喜用典,以穠致繁縟見長,與溫庭筠、段成式齊名,號「三十六體」
(三人均排行第十六)。辛文房《唐才子傳‧卷七》曰:「商隱詩自成一格,後
之學重者,謂『西昆體』也。」王安石以為善學杜甫,而讀者徒以「徵事奧博
,擷采妍華」目之,朱鶴齡以為「此不能論世知人之故。」
玉谿生詩箋注,自朱明錢龍惕始;滿清一朝注解,多至十餘;趙宋以降,評注
考證頗多。劉學鍇、余恕誠合為一編,列以校記、集注、箋評、按語;間有補
注、評斷、駁正、發揮前人箋釋。為玉谿生詩注集大成之作。




書名:《溫庭筠全集校注》十二卷并《附錄》
作者:唐 溫庭筠(812年-870年)
校注:劉學鍇
出版:北京中華書局


溫氏七古雖工辭章,而不逮義山之多名言;五、
七律或有警句,近於雅正。其詞作錄於《花間集
》者情致含蘊、辭藻濃艷。文章見存於《文苑英
華》;《太平廣記》等類書引錄其小說《乾[月巽]
子》。《花間集》評注甚眾,溫詩於明、清二代
僅有三家,其文章、小說則頗有散佚。




書名:《韋莊集箋注》十三卷,《附錄》六篇
作者:唐 韋莊(836年─910年)
箋注:聶安福
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


韋氏詩歌主於憂時傷亂,反映時局;而以懷
古、自傷、寫景為次。詩風清新淡遠,絕句
尤為後人所重。詞作情感真摯,筆調流暢。




書名:《鄭谷詩集箋注》四卷并《附錄》七種
作者:唐 鄭谷(851-910)
箋注:嚴壽澂、黃明、趙昌平
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


鄭氏詩歌反映時代苦難,思理深切,聲調悲涼;以自然
澹泊為宗,復求推敲琢磨,自成一家之體。因詩風清婉
明白,不俚不野,故風行於唐末宋初,童蒙往往習誦。




書名:唐女詩人集三種
原作:唐 李冶、薛濤、魚玄機
校注:民國 陳文華
出版:仁愛書局


本書收錄唐代三位女詩人詩作合計
一百五十五首,為之校注、集評。




++812++.43唐五代文集


書名:昌黎文錄輯校
原編:唐 趙德
輯校:劉真倫
出版: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文錄》為趙氏於韓昌黎生前所編詩文選集,
總七十五首。後韓氏於其詩文字句多有改易,
故《文錄》反映韓文早期面貌,可以考見其思
想演變。南宋時已未見傳本,今則佚矣。劉氏
鉤稽集本各版,參考唐宋史料,得六十四首。




書名:《韓昌黎文彙評》六卷
彙評:民國 葉百豐
出版:正中書局

馬氏校注韓文,詳於校訂音訓,次則名物史實,諸家評論則偶
及焉。雖有圈點,實未盡美。
本書乃葉氏遺著也。錄韓集名篇,得八十二首,「別擇諸家評
語之精粹者」,自李唐迄清末,凡六十四家。編次年餘,未竟
而終,門人乃「董理遺稿,補綴成書」。




書名:元稹集編年箋注(散文卷)
作者:唐 元稹(779年-831年)
箋注:楊軍
出版:三秦出版社


元氏制敕純厚明切,策表周密透徹,當時以為與三代同
風。餘文亦多名篇,足察當時風俗民生,亦可窺見元氏
交誼。不愧“文章合為時而著”,實古文運動之側翼。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uvw987&aid=7072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