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11/13 18:52:40瀏覽113|回應0|推薦1 | |
書名:《詩毛氏學》三十卷
故訓傳:前漢 毛公 作者:民國 馬其昶 印行:力行書局 本書篤信《毛詩序》,恪遵毛《傳》,無門戶之見, 按語主於闡發義理。博觀約取歷來注家見解,以疏通 《詩序》、《毛傳》精深奧義,為毛詩學集成之作。 書名:詩旨纂辭.變雅 作者:民國 黃節 出版:北京中華書局 本書為黃氏授課講義。《詩旨纂辭》五卷,起〈周南 ‧關雎〉止〈唐風‧采苓〉;《變雅》不分卷,起〈 六月〉止〈雨無正〉。大抵以毛《傳》為主,鄭《箋 》為輔,并博考諸家見解,附以己意。各詩夾注韻字 及所屬韻部,以顧炎武《唐韻正》為宗。迻錄先唐文 獻引《詩》記錄,摘錄先唐詩賦用《詩》典故文句, 考求各詩聯綿字,發前人所未發。未能竟業,惜哉! 書名:詩經朱傳斠補 斠補:民國 汪中 出版:學海出版社 汪氏以為朱《傳》崇毛、鄭之說而伸之,大 體可觀,然亦間有可說處,暇輒為之補綴。 書名:詩經今注 今注:高亨 出版:清華大學出版社 本書按照傳統的編排次序,對305篇作了簡明扼要的題旨說明和字 、詞訓釋。一些需要進一步考釋的字、詞和引證的史實,則在每篇 註後的附錄裡詳加說明。許多方面,均能蹊徑獨闢,道人未道,適 用於普及需要。引用前人之說往往不注出處而不便於研究,沒有與 民俗學研究相結合,濫用通假,附會政治內容,皆為其書之弊。 書名:詩經詮釋 詮釋:屈萬里 出版:聯經出版公司 本書無今古文或漢、宋門戶之見,以探求各篇本義為指歸。注語力 求簡明,義訓之習見者不著出處,取用諸家之說一般只著其結論。 書名:《詩經欣賞與研究》四冊 作者:民國 糜文開、裴普賢 出版:三民書局 第一冊周南至秦風,第二冊陳風至豳風及小雅,第三冊大雅及三頌。第四 冊收錄作者研究《詩經》相關論文,糜文開十一篇,裴普賢十篇。仿效方 玉潤《詩經原始》,定體例為小序、原詩、今譯、註釋、評解、古韻。 書名:《詩經評註讀本》二冊 作者:民國 裴普賢 出版:三民書局 《詩經》本文依十五國風、小雅、大雅,周、魯、商三頌順序排列, 各單位之前,冠以扼要之說明。各篇篇名之後,先作小序性之簡介。 然後於各章原文之後,加以註釋。註釋採集解態度,力求簡明,不做 詳細考證。註釋之後,附以歷代學者之評析。篇末並加一篇之總評。 書名:詩經注析 注析:程俊英、蔣見元 出版:北京中華書局 本書注釋運用歷代學者的研究成果,注意詞義的 演變。重視「就詩論詩」的原則,首創藝術分析 。加注韻讀,注音以直音為主,反切為輔。 書名:《詩經通詁》三十卷 通詁:雒江生 出版:三秦出版社 本書體例有五: 解題:揭明篇章作意。注:甄錄毛《傳》、鄭《箋》,旁及《三家詩》遺 說,以存古訓。釋文:甄錄陸德明《毛詩音義》及陳奐《毛詩音》,以與 古注參證。通詁:首列朱熹《詩集傳》,次及清代近世諸學者,以疏通其 訓詁;至於博物考證,多錄陸璣《詩疏》、李時珍《本草綱目》。韻部: 悉依王力《詩經韻讀》標明韻字之韻部。 作者守述而不作之旨,雖或間下己意,亦不作繁瑣考證,為初學讀《詩》 最佳讀本。 書名:詩經正詁 版次:2005年2月修訂二版 作者:余培林 出版:三民書局 本書探討詩義與章旨,力求去除門戶之 見。每一個注釋都注明出處,與民國以 來《詩經》注釋未著出處者皆異。 書名:《風》類詩新解 作者:元江 出版:湖南人民出版社 作者破除傳統「詩教」、「思無邪」以及馬克思主義 教條的束縛,重新對十五《國風》在考證基礎上進行 現代解讀,從而發現《詩經》時代普遍存在的母系社 會對偶婚制,解決了父系社會二千餘年來糾纏不休的 「淫詩」問題。本書基本不逐篇列舉〈詩序〉說法。 書名:《雅頌》類詩新解 作者:元江 出版:湖南人民出版社 作者破除傳統「詩教」、「思無邪」以及馬克思主義教 條的束縛,重新對《雅頌》類詩在考證基礎上進行現代 解讀,從而發掘出許多至今不為人知的周代史實。本書 各篇均列舉〈詩序〉說法,凡有謬誤者加以辨正。 書名:詩經研究 作者:李辰冬 出版:水牛出版社 《詩三百》在春秋時代,就被斷章取義,用作明志專對的工具。漢代說《詩》 者數家,皆以闡發「詩教」為宗旨,而體例不純,唯毛公以平實著稱,《毛詩 序》又被許以「善得風雅之旨」美名,故鄭玄依據《毛詩》作《箋》,另撰《 詩譜》以綱舉目張,自是諸家遂廢。 北宋疑古風氣大開,對《毛詩序》及《詩譜》發生懷疑,朱熹進而謂十五國風 「多出於里巷歌謠之作」。然《周語上》、《晉語六》唯言獻詩,《漢書‧藝 文志》始言采詩。若《詩經》果為民歌,姬周平民、女子教育如是發達,則仲 尼不得為平民教育第一人矣。 李辰冬以科學方法,打破十五國風、二雅、三頌次序,統計每一個字、每一條 成語、每一句詩,在《詩經》裡出現的次數及其意義,將詩篇全篇通釋。貫通 《詩經》全書,發現綱領詩與鑰匙詩,並從《竹書紀年》、金文所載史實,發 現《詩經》的作者。《詩經研究》收錄了十四篇相關論文,探討怎樣用科學方 法研究《詩經》。 作者另有《詩經研究方法論》,已絕版。 書名:詩經通釋 作者:李辰冬 出版:水牛出版社 既已發現《詩經》乃尹吉甫一人所作,非得重新解釋《詩經》不 可。李辰冬打破十五國風、二雅、三頌次序,每篇詩依撰作年代 、歷史事件歸類,析為三十編,各分為詩義關鍵、字句解釋、詩 篇連繫、詩義辨正四部分。解釋方法詳〈上冊補義〉十六頁。 書名:《毛詩鄭箋平議》十卷 作者:黃焯 出版:武漢大學出版社 本書詳細對比毛《傳》與鄭《箋》,綜合前人諸意見 ,辨是非,闡述《詩經》之本義,多有新見和發現。 書名:鄭氏詩譜訂考 原撰:後漢 鄭玄 訂考:馮浩菲 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 鄭氏撰《毛詩箋》,以子夏序《詩》僅有大序與篇序 ,統論各類詩之中序則未嘗及,故考訂《詩》之地域 、諸侯世及詩之次,以補其闕。避子夏《序》名,稱 《詩譜》焉。肯定詩歌言志抒情功能及美刺作用,提 出審樂知政之理論。「源流清濁之所處,風化芳臭氣 澤之所及」,具論不遺。其書久佚,唯孔穎達等《毛 詩正義》疏釋稍詳,自歐陽脩以下諸輯本,大抵以《 毛詩正義》為據。馮氏校訂各輯本文字、體例外,并 考論歷代學者在理解和詮釋鄭氏所衍生之疑難問題。 書名:鄭玄以禮箋《詩》研究 作者:梁錫鋒 出版:學苑出版社 本書考察了鄭玄以禮箋《詩》的學術淵源、思想基 礎與學術基礎,闡明了《詩》與禮的密切關係和鄭 玄對《詩》與禮關係的認識,鄭玄以禮箋《詩》的 體例、角度與方法。討論鄭玄《詩箋》與其他著述 的禮學矛盾以及由《詩箋》所引起的禮學爭論,歷 代對鄭玄以禮箋《詩》的批評和重新評價。 書名:詩經國風:英文白話新譯 作者:賈福相 出版:書林 本書參考二十五種《詩經》譯注,文字 依據屈萬里《詩經詮釋》。除遵循信達 雅之翻譯原則外,力求不違詩旨。 書名︰詩經︰漢英對照 英譯︰許淵沖 出版︰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本書英譯《詩經》全部作品。 書名:傅斯年詩經講義稿箋注 箋注:董希平 出版:當代世界出版社 本書簡述歷代《詩經》學發展,討論《周頌》、 《大雅》、《小雅》、《魯頌》、《商頌》、《 國風》的一些問題,對《國風》各詩做了解題, 關於《詩經》的時代、地理及藝術性也有研究。 書名:聞一多詩經講義稿箋注 箋注:呂明濤 出版:當代世界出版社 《詩經新義》原為聞氏計畫編纂《毛詩字典 》的一部分,重在對關鍵字詞的解釋,僅有 23條;《詩經通義》選講二南邶風詩31篇。 書名:詩三百篇探故 作者:朱東潤 出版:雲南人民出版社 本書收入的五篇有關《詩經》的論文,既揭示了 《詩經》的文學精神,也體現朱氏眼光的獨到。 其論證《國風》不出於民間,推翻漢儒采詩、朱 熹歌謠諸謬論,而不為當時學者重視,惜哉! 書名:金石簡帛詩經研究 作者:于茀 出版:北京大學出版社 本書除彙考金石簡帛與四家詩異文外,還對上海博 物館藏楚簡《孔子詩論》中有疑義的字作出考釋。 書名:先秦詩經學 作者:朱金發 出版:學苑出版社 本書簡述《詩經》的成書過程,檢討孔 子刪《詩》說,略言《詩》六義說。探 究春秋時期《詩》學思想的形成、展開 、成熟,以及戰國《詩》學理論發展。 書名:《楚辭通釋‧古詩評選‧唐詩評選‧明詩評選》三十二卷 作者:明 王夫之 出版:岳麓書社 《楚辭通釋》十四卷 《古詩評選》六卷 《唐詩評選》四卷 《明詩評選》八卷 《楚辭通釋》基本上依照王逸《楚辭章句》而刪去《七諫》以下 五篇,另加入江淹的《山中楚辭》、《愛遠山》及自作《九昭》 等三篇,共為四十四篇,各篇分段立釋。藉注釋屈賦,以寄託民 族思想。文字訓詁雖頗粗疏,探賾文心,揭櫫微旨,時有可採。 《古詩評選》收錄自漢至隋的諸體詩歌作品七百餘首,《唐詩評 選》收錄唐代諸體詩歌作品五百五十餘首,《明詩評選》收錄明 代諸體詩歌作品千餘首,每首詩都有王氏獨出機杼的評點,三選 本集中體現王氏的詩學思想。 書名:《楚辭燈》四卷 作者:清 林雲銘 印行: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林氏採王逸《章句》屈《賦》二十五篇成說,又從《史記》和黃文煥說 ,以《大招》、《招魂》為屈原所作,為之逐句詮釋,逐段分疏,最後 以總論概括全文。宋玉及漢以後之所謂「續離騷」概不收錄。重於疏通 文義而略於詮釋訓詁。四庫館臣詆為「鄉塾課蒙之本」,因列為存目。 書名:屈賦通箋‧箋屈餘義 作者:劉永濟 出版:北京中華書局 《屈賦通箋》五卷,對劉氏考定為屈原的十篇作 品(〈離騷〉、〈九辯〉、〈九歌(〈國殤〉獨立 )〉、〈天問〉及〈九章〉前五篇)都作出解題、 正字、審音、通訓和評文,並提出自已的見解。 《箋屈餘義》收錄劉氏關於屈《賦》的二十三篇 論文。 書名:《屈賦音注詳解‧屈賦釋詞》八卷 作者:劉永濟 出版:北京中華書局 《屈賦音注詳解》五卷 《屈賦釋詞》三卷 《屈賦音注詳解》為劉氏對十篇屈《賦》的注釋 。字解句釋、節分篇明。加注韻讀,便利初學。 《屈賦釋詞》取虛詞二十六、單用詞八十一、聯 綿複詞八十四、重疊複詞三十九、屈《賦》句例 十一、後人傚屈句例二,詳加考釋,引證賅博。 書名:《楚辭章句疏證》十七卷并〈附錄〉三種 章句:後漢 王逸 疏證:黃靈庚 出版:北京中華書局 《楚辭》注解無慮數十百種,而傳世者以王逸《章句》為最早。雖頗附會經義 ,以是時見紕謬,然其「博采異聞,斟酌是非,融會諸家」,訓故大抵可信, 故王書出而兩漢諸家注解皆佚矣。劉宋何偃嘗刪王逸《章句》,今不可見。李 善注《文選》,涉及《楚辭》諸篇號稱「全錄王逸《章句》」,黃氏疑其乃據 何偃刪注本。北宋洪興祖撰《補注》,於《章句》多補闕辯正,未稱完善。 《章句》鈔刻歷年,「舊本原貌,湮然莫考」。諸本字句歧異,若未加詳考, 往往以訛傳訛。黃氏乃決意董理《章句》:校文字、疏字義、考用韻、證典制 、補闕誤、通楚俗,「總以聲音、訓詁為管鑰」。四十餘載,方始成書。 書名:《楚辭集校》十七卷并〈附錄〉三種 章句:後漢 王逸 集校:黃靈庚 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 初,黃氏治《楚辭》,以劉師培考訂《楚辭》異文,每有遺漏誤錄;聞 一多、姜亮夫因循勦襲,不可為訓,乃撰《異文辯證》,欲糾三家之弊 。其書惟校《楚辭》正文,王逸《章句》則未及焉。又以《章句》需加 董理,遂撰《疏證》。此以訓詁義理為重,校勘亦惟《章句》注文,《 楚辭》正文闕而不論。《疏證》初出,黃氏竊意《楚辭》終有定本矣, 不意復得明、清《楚辭》善本十餘種,乃知《疏證》闕漏實多,亟需補 正。乃彙集諸本,考校《楚辭》正文、《章句》注文,以成《集校》。 正題名:屈賦 副題名:屈原南征反秦復郢史詩 作者:張中一 臺灣出版者:文津出版社 你知道嗎?屈原南下江南,並非是被楚懷王或楚頃襄王流放,而是有 任務在身的!任務為何?南征、反秦、復郢是也。張中一發現「《楚 辭》的句子不是由詞組組成,而是由一個個單詞(字)組成」(〈序二〉 15頁),以屈氏「世為莫敖」,掌軍事、外交、朝政(494頁),證明屈 原所作之賦五篇:〈天問〉、〈招魂〉、〈離騷〉、〈九歌〉、〈九 章〉,「全是楚國晚期的歷史文獻,不是純文學作品」(〈序二〉17 頁)。與其他傳統注釋《楚辭》或屈《賦》之書,解釋全然相異。 書名︰楚辭︰漢英對照 英譯︰許淵沖 出版︰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本書英譯屈原與宋玉的作品。 書名:焦氏易林詩學闡釋 作者:陳良運 出版: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本書上編為詩選,自《焦氏易林》全部四千零九十七首四言 詩中,選注四百八十一首,按其內容或表現方式分為八輯。 中編為詩論,除考證焦延壽的生平、《焦氏易林》的時代背 景、流傳情況外,還分析《焦氏易林》的擬情、哲理、寓言 等特點,討論其詩歌題材、“立象”思維、創意、修辭,與 漢初四言詩、《太玄》、王梵志詩的詩歌特點做了比較,並 敘述其在文學史的地位。下編考辨《易林》,確定傳世《易 林》作者為西漢焦延壽而非東漢崔篆或其他人,批判胡適的 考證方法;徵引聞一多對《易林》的評價;比較《易林》與 《諸世紀》的詩辭,斷言《諸世紀》所述均為1566年以前以 法國為中心的歐洲史;探討中國古代“立象”思維,辨析《 文心雕龍‧隱秀》之“隱”義,及其與《易林》的關係。 書名:《古詩十九首集釋》四卷 集釋:隋樹森 出版:世界書局 《古詩十九首》之名,始見梁昭明太子編《文選》。今世學者多 信其為劉漢時期無名氏作品。上承《詩三百》,下開魏晉擬作詩 風,實為五言詩草創時期代表作。 本書分〈考證〉、〈箋注〉、〈彙解〉、〈評論〉四部分。明清 各家關于《十九首》重要詮解收羅大備,頗便讀者。 ++811++.3三國六朝 書名:《六朝文絜箋注》十二卷 評選:清 許槤 箋注:清 黎經誥 印行:鼎文書局 本書選錄時代自晉陸機,迄隋楊暕,六甲子間文章七十二首 ,析為十八類。佳句輒為圈點,書眉有許氏批評。黎氏箋注 許書,依仿李善之注《文選》。 ++811++.4唐五代 書名:《全唐詩》九百卷,附《全唐詩逸》三卷 印行:上海古籍出版社 「詩至唐而眾體悉備,亦諸法畢該,故稱詩者,必視唐人為標準。」數百年間 ,雖頗有收錄,「未成一代鉅觀」,清聖祖為此惜之。乃命詞臣「蒐補缺遺」 ,「得詩四萬八千九百餘首,凡二千二百餘人」,唐詩至是乃得大備。 雖然,此編仍有漏收唐詩之弊,日本上毛河世寧雖輯逸數百,猶未盡也。 書名:《全五代詩》一百卷,《補遺》一卷 編者:清 李調元 補刻:清 李鼎元、李朝夔 點校:民國 何光清 出版:巴蜀書社 本書錄唐末宋初詩人所撰詩作數千首,「為五十二年典故之徵 」。先五代後十國,人物先官爵隱逸後歌謠樂章,詩體先樂府 古詩後律詩絕句。五代詩作幾備於是編。 書名:《河嶽英靈集注》三卷 編集:唐 殷璠 校注:王克讓 出版:巴蜀書社 殷氏選錄盛唐詩人二十四家,詩二百三十 四首,綸次品藻,以「贊聖朝之美」。標 舉風骨、興象,後人許其品題精愜。 書名:《夾注名賢十抄詩》三卷 原編:高麗 失名 夾注:高麗 釋子山 印行:上海古籍出版社 本書選抄晚唐詩人三十家七律,唐詩人二十六家,新羅 入唐詩人四家,每家十首。其唐人詩作百首,新羅人詩 作三十六首,《全唐詩》及諸補本皆失收,餘百六十四 首字句亦多異同。注文所引文獻今或散失,為輯佚寶庫 。數百年間不為世重,近年始有韓、中、日三地知音。 書名:《唐詩解》五十卷 作者:明 唐汝詢 印行:河北大學出版社 初,高棅輯《唐詩品彙》一百卷,選詩六千六百四十四首,力主格調,崇尚 盛唐,貶抑中晚唐。上繼嚴羽,下開前後七子。唐氏專以《品彙》為據,選 詩一千五百五十四首。博引群書,自發議論。其解淺近通俗,見解深刻。於 “移情”、“言志”、“緣情”之說尤為加詳。胡震亨輯《唐音癸籤》譏《 品彙》以於中晚唐人「真正本色一無所收」,唐氏之《解》既據《品彙》, 不免此弊。又其引注頗繁瑣:正注引本事以解之,互注溯流尋源,訓注字釋 句解。後人評其互注,往往譏為冗蕪繁穢,駢枝贅瘤,故此本盡刪互注焉。 書名:《唐才子詩集》八卷 選評:清 金聖歎 印行:廣文書局 本書選錄七律約六百首。基本不收眾所公認的名篇,專收批者以 為有深邃內涵或高明技巧的精彩詩作。批評具有個人獨特風格。 書名:《唐詩別裁集》二十卷 編選:清 沈德潛 印行:上海古籍出版社 本書乃為糾王士禛《唐賢三昧集》之偏頗而編選。選 詩一千九百二十八首,作者二百七十餘人。選例大抵 以李白、杜甫為宗,取其雄渾闊大;評注以溫柔敦厚 為則。後孫洙編《唐詩三百首》,實據沈編為底本。 書名:《唐詩三百首注疏》六卷 編選:清 孫洙 注疏:清 章燮 印行:廣文書局 本書是《唐詩三百首》的第一個注本。章氏廣徵博引,源流分 明,兼及諸家詩話,內容相當周備。且能注意辭義貫串,深入 淺出,簡要不煩,頗有特色。雖然,篳路藍縷,誤謬難免。 書名:《唐詩三百首》八卷 編選:清 孫洙 補注:清 陳婉俊 印行:北京中華書局 蘅塘退士孫洙〈唐詩三百首題辭〉: 「世俗兒童就學,即授《千家詩》,取其易於成誦,故流傳不廢 。但其詩隨手掇拾,工拙莫辨,且止五七律絕二體,而唐宋人又 雜出其間,殊乖體製。因專就唐詩中膾炙人口之作,擇其尤要者 ,每體得數十首,共三百餘首,錄成一編,為家塾課本,俾童而 習之,白首亦莫能廢,較《千家詩》不遠勝耶!諺云:『熟讀唐 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請以是編驗之。」 孫氏原注注重章法講解,讀者頗嫌其疏略。陳氏補注,但詮實事 ,或以為「字梳句櫛,考核精嚴」。各詩之義蘊意境,陳氏以「 讀者宜自領取」,闕而不論。 書名:唐詩三百首詳析 編選:清 孫洙 詳析:喻守真 出版:中華書局 本書各首詩均依董文渙《聲調四譜》注明聲調。“注釋” 側重典故和生僻語詞的疏解。“作意”是對作品中心題旨 的分析,言簡意賅,要言不煩。“作法”則從技法的角度 ,具體分析作品起承轉合的邏輯關系和詩眼的精彩之處。 書名:《唐詩三百首集釋》八卷 選編:清 孫洙 集釋:民國 嚴一萍 出版:藝文印書館 本書注釋,凡《唐宋詩舉要》選詩與《唐詩三百首》相同者,其詩即全採《舉要》 之注釋;其餘則網羅群書,加以詮解,並輯錄詩話詩說等資料,以助瞭解欣賞。 書名:《唐詩三百首》聲韵學析 作者:陳一鶴 出版: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本書以孫洙《唐詩三百首》為據,對三百十三首唐詩的聲韵、變格 分別進行了分析、闡述、歸納,以幫助讀者學寫、誦讀舊體詩。對 王力“三平調”的觀點作了詳細的舉例說明,又對王力“獨立句” 和“畸零句”的概念作了補充,并提出了“三韵聯”的概念。 書名︰唐詩三百首:漢英對照 英譯︰許淵沖 出版︰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本書英譯唐代詩歌三百首,,依主題分為十類。 ++811++.5宋 書名:《西崑酬唱集注》二卷,《附錄》二卷 編輯:北宋 楊億 注解:王仲犖 出版:北京中華書局 宋真宗二年九月,楊億等十餘人奉詔修撰《歷代君臣事 迹》(後名《冊府元龜》)凡九載。公餘之暇,以詩歌相 酬唱,遂編集成書,凡十七家,二百五十首,楊億、劉 筠、錢惟演三家共得二百二首。西崑詩宗法李商隱,「 取材博贍,練詞精整,非學有根柢,亦不能鎔鑄變化, 自名一家」(《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其初興也,頗思 諷諫懷舊;及於末流,漸失本真,惟形式是尚矣。 書名:《宋詩別裁集》八卷 編選:清 張景星、姚培謙、王永祺 印行:上海古籍出版社 張氏等編選之《宋詩百一鈔》,選詩六百四十五首,作 者一百三十七人。選例以“比興深婉”、“宮商協暢” 為主。沈德潛論詩厚唐薄宋,因是未選宋、元二朝詩歌 ,後人乃以《宋詩別裁集》代稱《宋詩百一鈔》。 書名:宋詩三百首 選注:金性堯 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 臺灣經銷: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本書錄宋詩三百三十七首,詩家凡一百十一人。注釋、說明及作 者介紹精確詳盡。 〈前言〉概略敘述宋詩的發展及流變,編選的體例,可以當作宋 詩導讀。 書名:《宋詩精華錄》四卷 評點:民國 陳衍 出版:廣文書局 本書共選宋129家詩685首,另附100條摘句,分列四卷之中 。四卷之分“亦略如唐詩,分初、盛、中、晚”。入選之詩 ,雖未必盡精,但有很多是眾口傳誦、風格不同的佳作。 ++811++.6遼金元 書名:《元詩別裁集》八卷并《補遺》一卷 編選:清 張景星、姚培謙、王永祺 印行:上海古籍出版社 張氏等編選之《元詩百一鈔》,選詩六百一十九首,作 者一百五十二人。選例以“比興深婉”,“宮商協暢” 為主。沈德潛論詩厚唐薄宋,因是未選宋、元二朝詩歌 ,後人乃以《元詩別裁集》代稱《元詩百一鈔》。 ++811++.7明 書名:《明詩別裁集》十二卷 編選:清 沈德潛、周准 印行:上海古籍出版社 本書之選,“欲上續唐人”。選詩一千一十餘 首,作者三百四十人。選例以“深造渾厚,和 平淵雅”為主,兼重宗旨、規格、神韻三長。 書名:明詩三百首 選注:金性堯 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 臺灣經銷: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本書錄明詩三百四十五首,詩家凡一百零七人。注釋、說明 及作者介紹精確詳盡。 〈前言〉概略敘述明詩的發展及流變,可以當作明詩導讀。 書名:《明人小品集》四卷 編輯:周作人 出版:金楓出版有限公司 本書選錄晚明小品文百首,按體裁分為 雜文書信、雜記、序跋、小傳四類。 書名:《晚明小品選注》十卷 選注:民國 朱劍心 出版:臺灣商務印書館 本書選錄神、光、熹、思四朝作家五十四 人,凡百五十九篇選文,按其體裁別為五 類。注釋力求簡明,其有不知則曰未詳。 ++811++.8清 書名:《清詩別裁集》三十二卷 編選:清 沈德潛、翁照、周准 印行:上海古籍出版社 本書選錄乾隆二十五年以前詩三千九百五十二首,作者 九百九十六人。初刻所選,頗重社會現實、人民疾苦; 晚年重訂,乃盡刪此類作品,改選歌功頌德劣作矣。 書名:《晚清四十家詩鈔》三卷 選評:民國 吳闓生 出版:浙江古籍出版社 本書收吳汝綸以下四十一家,錄詩六百四十四首。選詩 以不背李、杜、蘇、黃之學為主,體現桐城派詩風。 ++811++.9民國 書名:世紀才女詩文錦集 選譯:李珍 出版:譯林出版社 本書選輯林徽因、蘇雪林、陸小曼等八位二十世紀中國女 作家的經典詩文二十六篇。每篇譯文之後附有解析,閱讀 鑑賞之余亦能體驗譯事之妙,感受兩種語言轉換的樂趣。 書名:《中國現代文學經典1917~2000》四卷 主編:朱棟霖 出版:北京大學出版社 本書重點選錄大陸及台灣、香港、澳門四地 詩歌、戲劇、散文及中短篇小說,希望呈現 出20世紀中國現代文學發展的一個縮影。 書名:現代散文鑒賞辭典 主編:賈植芳 等 出版:上海辭書出版社 本書收錄新文化運動發生以來八十多年來的散文三百十 四篇,其中也包括台灣、香港、澳門和海外華裔作家的 作品。基本以狹義散文為選錄標準,酌收少量雜文、散 文詩。本書正文目次,按作者生年先後為序︰同一作者 的多篇作品,一般按作品寫作或發表時間先後排列。 書名:《英譯中國現代散文選》四卷 選譯:張培基 出版: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本書第一卷收錄五十二篇散文,第二卷收錄四十五篇散文,都是現代散 文的佳作;第三卷收錄四十篇散文,第四卷收錄四十二篇散文,納入當 代港台及海外華人的散文佳作。每篇文章均給出英譯,並加以注釋。 ++812++.2秦漢以前詩文合集 書名:揚雄集校注 作者:前漢 揚雄 校注:張震澤 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 揚氏大賦莊嚴鄭重,典雅古奧;小賦抒情言志,淺近自然。造連珠體, 假託眾物,陳義諷諫,後漢學者多加傚仿。餘文可略窺當時政教所繫。 書名:張衡詩文集校注 作者:後漢 張衡 校注:張震澤 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 張氏傳世文章,以賦為主。大賦規諷,小賦抒情。餘文 關懷時政,主張禮儀治國。詩歌感情真摯,詞采綺麗。 書名:《建安七子集》七卷,《附錄》四種 版次:2005年6月新一版 原作:漢 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 輯校:俞紹初 出版:北京中華書局 七子詩賦文章,各具特質。或反映民生,或抒志遣 懷。五言為之騰踊,漢賦轉以抒情,散文趨向駢化 。皆承前啟後,自成當時文風,曹丕以下多所雅重 。七子本集先後亡佚,明、清學者多有輯錄。俞氏 以各家輯本「蒐羅未備,勘理欠精」,乃重起爐灶 ,參稽古籍三十種,所錄佚文略備於前代輯本矣。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