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8文學類(一)
2012/11/13 18:45:36瀏覽250|回應0|推薦1
801文學原理


正題名:The Mirror and the Lamp
副題名:Romantic Theory and the Critical Tradition
版次:1971年版
作者:美利堅 Meyer H. Abrams
出版:Oxford University Press
經銷: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本書主要闡述浪漫主義文學理論,并涉及文學觀念接受的
歷史變遷。作者提出文學坐標四要素:ARTIST、AUDIENCE
、WORK、UNIVERSE及其互動關係;并提出文學批評四模式
:Mimetic Theories、Pragmatic Theories、Expressive
Theories、Objective Theories。其說法普遍為學界所接
受及採用,是西方文學理論的經典之作。




書名:MIMESIS:THE REPRESENTATION OF REALITY IN WESTERN LITERATURE(摹仿論:西方文學中所描繪的現實)
版次:1953年英譯本50周年版
作者:德意志 Erich Auerbach
英譯:Willard R. Trask
出版: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本書從美學的角度出發,用文學史家的眼光,對西方三千年來具有影
響的經典文學,如荷馬史詩、教會文學、騎士小說等做了精闢分析。




書名:Anatomy of Criticism(批評的剖析)
作者:加拿大 Northrop Frye
出版: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本書從文化和文學角度對“原型”作深入的闡釋,揭示文學對
應於神話的內在結構,試圖給予文學批評以獨立的地位,並研
究西方文學的原型圖式結構。是神話原型批評的巔峰之作。




書名:Notes to Literature(文學筆記)
作者:德意志 Theodor Ludwig Wiesengrund Adorno
英譯:Shierry Weber Nicholsen
出版: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作者在許多領域均有創見,特別是在哲學、美學以及文論領域,在西方社會具
有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力。但其文學批評并不屬于正統的批評理論,他的文本處
理方式既富有魅力,又幾乎無法闡釋,因而他的文學批評是複雜而多義的。




書名:Literary Theory : An Introduction
版次:2008年4月第3版
作者:不列顛 Terry Eagleton
出版:Univ of Minnesota Pr


本書以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為核心,系統介紹
二十世紀西方文學批評理論發展演變的脈絡。




802概論


書名:上古文學制度述考
作者:饒龍隼
出版:北京中華書局


本書利用各種文獻材料,引入中國固有的文學制
度觀念,用以描述考原上古文學的制度內涵──
主要是言用形態、用象形制、著述體例三項。




書名:中國文學七論
出版: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中國文學概論,劉麟生
中國散文概論,方孝岳
中國駢文概論,瞿兌之
中國小說概論,胡懷琛
中國詩詞概論,劉麟生
中國戲劇概論,盧冀野
中國文藝思潮,蔡正華


本叢書是較早對中國文學的系統論述,堪稱
現代形態的中國文學史學科的草創之作。




書名:中國文學批評.中國散文概論
作者:方孝岳
出版:三聯書店


《中國文學批評》探討從先秦到清代的中國文學
思想,涉及歷代文學批評家凡六十餘家。
《中國散文概論》將中國散文分屬儒家之文、名
家之文、縱橫家之文,作了簡明扼要的闡發。




803字典;詞典


書名:《詩詞曲語辭匯釋》六卷
作者:張相
出版:洪葉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本書匯集唐後詩詞曲習用口語一千一百餘條。各詞
語皆先釋義,次舉例證。明其流變,論說詳晰。




書名:中外童話鑒賞辭典
主編:任溶溶
出版:上海辭書出版社


本書共收錄中外有代表性的童話三百篇,作者二四八人,可說是一部集大
成的童話薈萃。全書試圖以史的眼光,展示多姿多彩的童話王國的概貌。
本書為每篇入選作品配上一篇賞析文章,希望能給讀者提供有益的參考。




書名:中學生實用文學常識辭典
主編:杜務
出版:延邊大學出版社


書中所收集的2000多個詞條,以向廣大中學生簡介中外作家、作
品為主要內容,囊括了教育部頒布的中學生必讀課外名篇所有篇
目及語文助讀課本內容。本書的編寫體例共分三大部分:一、中
國文學,二、外國文學,三、文藝思潮、創作方法、流派等。




書名:西洋文學辭典
主編:顏元叔
出版:正中書局


本書收錄古希臘至1980年代初期,重要
作家、作品、文學名詞,依照英文字母
先後排序。每條詞彙都有簡介性闡釋。




書名:A Glossary of Literary Terms(文學術語詞典)
版次:1999年第7版
作者:M. H. Abrams
中譯:吳松江 等
出版:北京大學出版社


本書詳細解釋215個二十世紀重要而流行
的文學術語。每個詞條後均列舉進階書目
。範圍廣泛,內容充實,查找便利。




804論文;講演錄


書名:精讀劉師培
選編:劉琅
出版:鷺江出版社


本書輯有作者評論古今學術思想和“小學”、經學、校釋群書
等方面的文章多篇,從多個方面體現了其學術思想和成就。




書名:中國古代文學史講義
作者:民國 傅斯年
出版:上海書店出版社


本講義有十二篇,對中國上古至近代時期的文學史作斷代研
究,論及詩、史、文、論,對某些專題還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并在宏觀上涉及文學史研究之方法論,頗具啟發之效。




書名:楊勇學術論文集
作者:楊勇
出版:北京中華書局


本書收錄楊氏論文十七篇。主要談韓愈
、陶淵明、《世說新語》的一些問題。




正題名:古代文獻的考証與詮釋
副題名:海峽兩岸古典文獻學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
主編:李浩、賈三強
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


本書選收56篇論文,內容涉及傳統的古典
文獻學原理的研究,古籍版本的考證,作
品箋注,還反映出目前新的研究動向等。




書名:月暗吳天秋雨冷
作者:金文明
出版:花山文藝出版社


大陸當代"歷史"散文名家的著作,不僅充滿文史上的常
識性錯誤,並且還為了行文方便,不惜竄改史實,嚴重
誤導讀者。作者細讀余氏最為暢銷的三部歷史散文集《
文化苦旅》、《山居筆記》、《霜冷長河》及專著《笛
聲何處》,找出多達220餘個錯誤,進行細密的考辨。




808修詞學;叢書


書名:《文鏡秘府論彙校彙考》六卷,附《文筆眼心抄》
編集:日本 遍照金剛(774年7月27日-835年4月22日)
校考:盧盛江
出版:北京中華書局


本書彙錄重編六朝隋唐詩文理論,綜論聲韻、
詩文作法、風體、對屬、詩文之病、寫作理論
技巧、用詞諸項。其中引錄文獻多散亡不存,
存者字句亦有異同。開日本悉曇之學,影響日
本歌體論、漢詩學。
《文鏡秘府論》注本自維寶撰《箋》始,日本
二百餘年研究不絕。中國則至清末方有接觸。




書名:《藝概注稿》六卷,《附錄》二卷
作者:清 劉熙載(1813年-1881年)
校注:袁津琥
出版:北京中華書局


劉氏遵循“通道必簡”的精神,本著“舉此以概乎彼,舉少以概乎多
”,寓“顯缺”於“隱備”的原則,概論七種文藝體裁。論述全面,
文字扼要,語言淺顯,論述精闢。龔鵬程以為“中國第一本藝術概論
”,當代學者頗加箋注矣。雖然,各家注釋均為選注,未嘗通觀,甚
非劉氏著書之旨。今袁氏通注全書,大抵以箋明典故、引文出處為主
。有所不知,注明俟考。採入《遊藝約言》以與《藝概》互補,選錄
八股文資料以與〈經義概〉參證。劉氏著書之旨,蓋得藉以略闚矣。




書名:漢魏六朝百三家集題辭注
題辭:明 張溥
注釋:殷孟倫
出版:北京中華書局


明末張溥以復社領袖,因張燮《七十二家集》增益為
《漢魏六朝百三家集》編撰而成,每集卷首各有題辭
,時有精彩評價。殷氏取張溥題辭,為之匡謬補闕。




書名:方志所見文學資料輯釋
輯釋:張廷銀
出版: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本書輯錄明、清、民國時期,見於各類方志的文論七
十八種,均加以釋評。藉由文論作者的民間身份和地
域特點,有助于我們對中國古代文學的全面了解。




書名:Critical Theory Since Plato(柏拉圖以來的批評理論)
版次:2005年第三版
主編:Hazard Adams & Leroy Searl
出版:Thomson Wadsworth
北京大學出版社


本書是按時間順序編排的文選,上起柏拉圖,下
迄20世紀末。收錄古今122位學者175篇選文。其
中70篇為全文,105篇為節錄。文學家的文學理論
以外,哲學家的著述中,有與文學相關的見解也
擇要收錄。西方文學批評理論的精華略具於此。




808.1修詞學 詩


書名:《詩品》三卷,《附錄》二卷
作者:蕭梁 鍾嶸
箋:民國 古直
集評:曹旭
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


古氏箋《詩品》,多具識力,精義疊出,學者
以為優於陳延傑《詩品注》。唯主於徵引典籍
,「釋事忘義」,紕謬偶見,為許文雨所譏。




書名:《鍾嶸詩品箋證稿》三卷
作者:蕭梁 鍾嶸
箋證:民國 王叔岷
出版:北京中華書局


本書專論五古,以「氣盛詞麗」為評定準據,
探討源流,品評優劣。自漢、魏至齊、梁,已
故者一百二十三家,分為三品,凡五千餘言。
始以形象語詞譬況詩風,謂聲律「使文多拘忌
,傷其真美」。是為中國文學批評開山之作。




書名:《詩品集注》四卷,《附錄》二種,〈綜合索引〉
版次:2011年10月增訂本
作者:蕭梁 鍾嶸
集注:曹旭
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


本書採用集校、集注並出以己意的方式,把古今中外
的研究成果匯於一帙,力圖反映《詩品》研究全貌。




書名:《詩品箋注》四卷
作者:蕭梁 鍾嶸
箋注:曹旭
出版:人民文學出版社


本書利用曹氏《詩品箋注》與《詩品研究》的部分成果
,融會曹氏自身的體會心得,加以校注箋說。每條品語
後設有詩例,使理論與創作關聯,詩歌與品評互釋。




書名:《詩式校注》五卷
作者:唐 釋皎然(720-804)
校注:李壯鷹
出版:人民文學出版社


本書標舉論詩宗旨,品評具體作品,分詩
體為十九。舉證之詩大抵為發明玄理之作
。司空圖、嚴羽諸人論詩多有參考。




書名:《二十四詩品》一卷
作者:唐 司空圖(837-908)
集解:民國 郭紹虞
出版:金楓出版有限公司



表聖以詩論詩,二十四篇皆為四言韻語各十二句。所列諸體畢備
,不主一格。清人論詩,頗受其影響。
郭氏集清人注解五家,間附己意,又附錄清人仿作九種。




書名:全唐五代詩格彙考
彙考:張伯偉
出版:鳳凰出版社


詩格屬於中國古代文學批評史的一種,其範圍包括以“詩格”、“詩式
”、“詩法”等命名的著作,其後由詩擴展到其他文類。本書整理三十
二種詩格類著作,為闡釋唐五代詩學向宋代詩學的演進奠定文獻基礎。




書名:《王灼集》十二卷,《輯逸》一卷,《附錄》一卷
作者:南宋 王灼
輯注:李孝中、侯柯芳
出版:巴蜀書社


《頤堂文集》五卷
《頤堂詞》一卷
《碧雞漫志》五卷
《糖霜譜》一卷


王氏詩文,自然生動,語言精工。憂國抨時,
潔身守志。《碧雞漫志》為首部詞學專論,詳
述曲調源流,主於發展、雅正。《糖霜譜》為
首部糖業專著,考察深入,證據確當。




書名:南北朝詩話校釋
校釋:鍾仕倫
出版:北京中華書局


本書當為南宋時期作品,其內容基本輯自正史,原輯
者不可考矣。鍾氏自《永樂大典》錄出,得151條,涉
及詩人119人。與傳世諸詩話風格大異其趣,反映詩歌
藝術與社會生活內在聯系。由於無其他鈔刻本,鍾氏
乃根據正史互校,並對詩話涉及之詩人進行注釋。




書名:懷麓堂詩話校釋
作者:明 李東陽(1447~1516)
校釋:李慶立
出版:人民文學出版社


李氏論詩主於法度音調,而極論剽竊摹擬之非,議論俱從閱歷
甘苦中來,當時奉以為宗。前七子崇尚古體,適中其所詆訶。




書名:《升庵詩話新箋證》十八卷
原撰:明 楊慎(1488 年-1559年)
編次:明 焦竑
新箋證:王大厚
出版:北京中華書局


《升庵詩話新箋證》十二卷
《《函海》本《詩話補遺》》一卷
《丁福保本增輯各條》一卷
《中華書局《歷代詩話續編》本附錄各條》一卷
《附錄》三卷


明代之博洽學者,楊氏稱第一焉;著作之富,亦為一代之冠。詩歌受
學於李東陽,論詩標舉三義:人人有詩,代代有詩;尊唐不可卑六代
;別裁偽體,轉益多師。蓋處處與李夢陽、何景明立異。探究詩史,
精研李、杜,校證詩歌字詞。其所考論,後世學人或加推廣,或頗辯
難,皆因楊氏之說,影響深廣也。王仲鏞始撰《箋證》,總六百一十
八條,嘗試探究楊氏詩學濫觴、立言宗旨。自以未愜人意,頗思重箋
,天不假年,命子大厚繼其遺志。原箋未及或已箋而未盡者,皆窮探
本源,注明出處。補輯原《詩話》條目,得一百五十一條;蒐錄楊氏
論詩之語見於他書者,復得三百九條。足稱前修未盡,後續轉詳矣。




書名:《靜志居詩話》二十四卷
作者:清 朱彝尊(西元1629~1709)
印行:人民文學出版社


朱氏輯《明詩綜》,錄朱明一代詩作三千四百餘
家,綴以詩話。「攷事務核,持論悉平」,雖間
有學者指其漏謬,實足以補史乘之未備,李敖謂
為詩話「範本」。姚柳依摘出詩話,別成一編。




書名:《帶經堂詩話》三十卷
作者:清 王士禛(1634 年-1711年)
輯錄:清 張宗柟
印行:人民文學出版社


王氏主盟海內詩壇,提倡神韻,重視妙悟,反
對模仿,時創新語。張之洞以為:「王詩雖專
一派,此編論詩,詳允無弊,便於學者」。




書名:論詩絕句
編著:周益忠
出版:金楓出版有限公司


陸機〈文賦〉,藉賦體以論文之首篇也;杜甫〈戲為六絕句〉,藉絕句以論詩
之祖也。元遺山、戴復古題以〈論詩〉,「論詩絕句」之名乃得確立。始創于
李唐、全盛于宋金、衰落于元明、復興于滿清。論詩絕句,其內容在闡說詩理
、品評詞家;其特徵為造句承襲、用意翻案、論人對比;其缺陷有篇幅短小、
語義模稜、時空隔絕、風味漸泯。其餘流衍派,有藉絕句以論詞、論曲、論畫
、論印、論古泉、論紙鈔、論藏書。
周益忠氏集杜甫以下,陳衍以上九十家之作,析為四期;並附以梁武帝一首,
以為醞釀之作。各人均有小傳,并解說詩意。附錄他人論文一篇,周氏自撰論
文二篇。




書名:歷代詩話精華
選錄:林正三
出版:文史哲出版社


本書自《歷代詩話》、《歷代詩話續編》所
收詩話中,摘錄其尤著而淺顯易懂之段落,
另選二書未收之詩格、詩話,合計52種。




書名:清詩話精華
選錄:林正三
出版:文史哲出版社


本書自《清詩話》、《清詩話續編》所收詩話
中,摘錄其尤著而淺顯易懂之段落,凡63種。




808.4修詞學 論文


書名:文賦集釋
版次:2002年9月修訂版
作者:晉 陸機
集釋:張少康
出版:人民文學出版社

〈文賦〉為第一篇文學理論批評專文.
杜甫〈醉歌行〉雖曰:「陸機二十作〈文賦〉」然而後人多持異說
張少康將此文分為十段,文前有序:
小序:寫作目的
第一段:創作前的準備
第二段:創作構思及構思過程
第三段:部署意與辭
第四段:文學創作的特點
第五段:創作的風格和體裁
第六段:藝術技巧三原則
第五段:分為四小段,寫作中的四個問題及解決方法
第六段:分為五小段,文章的五種弊病
第七段:申述小序
第八段:感嘆人的才能有限
第九段:創作靈感
末段:文章的社會功用




書名:文心雕龍札記
作者:黃侃
重輯:黃延祖
出版:北京中華書局


本書論述精到,剖析緻密,中國古代
文學批評史作為現代學科自此確立。




書名:《文心雕龍校釋(附徵引文錄)》五卷并《附錄》
校釋:劉永濟
出版:北京中華書局


《文心雕龍校釋》二卷
《文心雕龍徵引文錄》三卷


劉氏校字,以自身所見諸家未言者為主,前賢所校
文字異同不備引。釋義則發明彥和論文大旨,力求
不背原書之意。徵引文錄限於上卷十六篇,以經史
子詩歌樂府以外單篇文章為主,省卻讀者翻檢。




書名:《文心雕龍注訂》十卷
作者:蕭齊 劉勰
注訂:張立齋
出版: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張氏感於《文心雕龍》雖有注釋數種,黃、范、楊三氏之書皆
有漏誤,楊書尤為錯謬;劉書以文評為主,名物訓詁不甚措意
;李、黃以補正范《注》為宗,不載《文心雕龍》全文,未便
初學。撰作此編,欲「一以正諸本之譌失,與補其所未備」。




書名:文心雕龍考異
考異:張立齋
出版: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校勘之學,首重版本。版本愈多,校勘愈密,此定例也。雖然,苟
不得其人,雖多亦奚以為!張氏以楊氏《校注》、王氏《新書》,
所據《文心雕龍》版本之多,遠逾於己,而「二氏之作,於校讐則
每失,於論斷則頻誤」。撰作此編,於二氏之失誤,多所糾舉。




書名:《文心雕龍義證》十卷
作者:蕭梁 劉勰
義證:詹瑛
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


《梁書‧劉勰傳》:「勰撰《文心雕龍》五十篇,論古今文體,引
而次之。......既成,未為時流所稱。勰自重其文,欲取定於沈約
;約時盛貴,無由自達,乃負其書候約出,干之於車前,狀若貨鬻
者。約便命取讀,大重之,謂為深得文理,常陳諸几案。」
《文心雕龍》,中國首部論文專著,「觀其苞羅羣籍,多所折衷,
於凡文章利病,抉摘靡遺。綴文之士,茍欲希風前秀,未有可舍此
而別求津逮者。若其使事遣言,紛綸葳蕤,罕能切究」宋代辛處信
《注》亡佚,唯王應麟間有引錄。明代梅慶生《音注》、王惟儉《
訓故》,勝義多為清黃叔琳《輯注》所採,取代梅、王二《注》通
行至今。然彥和之使事,雖略加詳,其遣言亦難以深究。黃《注》
著意者,不過在校正句字,免別風淮雨之訛。黃《注》流傳二百年
,所注既未饜人心,所校亦或疏略,故屢有學者重注、新校。
本書匯錄歷代二十餘家注釋,參考近代學者新解,兼採折衷,無徵
不信,務求論證彥和本意。




書名:《增訂文心雕龍校注》十卷并《附錄》十卷
作者:蕭齊 劉勰
輯注:清 黃叔琳
補注:清 李詳
校注拾遺:楊明照
出版:北京中華書局


《宋史‧藝文志》有辛處信《文心雕龍註》十卷,其書早佚。明梅慶生《音
註》,麤具梗概,多所未備。黃氏門客撰為《輯注》,極論梅本之舛誤,篇
中所載,乃仍用梅本重為刪補,四庫館臣譏為自相矛盾,復謂其注多不得根
柢。然《輯注》於劉氏之學,發明有功,故通行於世,而為李氏所補正。
楊氏治《文心雕龍》,以《輯注》為本,附載《補注》,參校羣本,旁考文
獻。書未畢功,范文瀾《文心雕龍注》出,遂取其精義,正其疏誤,寫定為
《校注》。《校注》初出,學者多所推許,惟張立齋極不滿,譏為「掇拾者
少,而失檢者多,謬誤處甚於別本」。其後,楊氏補訂其書,命為《校注拾
遺》。又加以增訂,成《增訂文心雕龍校注》。治學終生不渝,足為後學楷
模矣;乃張氏所譏失檢謬誤之處,既未改易,復未辯駁者何也?




書名:增訂文心雕龍集校合編
作者:蕭齊 劉勰
校編:林其錟、陳鳳金
出版: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本書主要內容為《文心雕龍》傳世唐、宋、元三
大孤本的原貌影印與集校。彙聚古今學者的主要
校勘成果,具有很高的文獻價值與學術價值。




書名:文心雕龍彙評
彙評:黃霖
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


明、清評點之風盛行,劉氏《文心》評語
至二十餘家,實為文學批評史重要文獻。
近世學者校注此書,評語往往輕忽不論;
偶有採及,亦未能盡。黃氏蒐討諸家,錄
為一帙,章太炎、葉翰講稿附末焉。




書名:史傳通說
作者:汪榮祖
出版: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案劉勰歎「近代之論文者」「並未能振葉以尋根,觀瀾而索源」,故撰《文心
雕龍》,「彌綸羣言」、「擘肌分理」,千五百載以來為世推重,許為文學批
評專書之祖。而〈史傳〉「揚搉史籍,探究史理,若隱現劉子玄《史通》之縮
影。」(杜維運〈史傳通說序〉)錢鍾書以為若較於二劉,「後來論者,祇如餘
閏」。
「治中外史學於一爐,為當今史學之急務」。汪氏此書,經緯於劉勰之篇,立
二十四目,附說六則。「融通中外,參驗古今」(《史傳通說》313頁),「論其
異同,究其短長」(杜維運〈史傳通說序〉),實有開創之功。




書名:《史通評釋‧史通訓故‧史通訓故補》六十卷
評釋:明 郭孔延
訓故:明 王惟儉
補注:清 黃叔琳
印行:上海古籍出版社


本書「內篇皆論史家體例,辨別是非;外篇則述史籍
源流及雜評古人得失」(《四庫全書總目》)。雖頗以
詬罵詆訶為能,又述事引言或見疏漏,而論證多精當
,不愧史學開山。




書名:《史通通釋》二十卷并《附錄》五種
版次:2009年12月標點重印本
作者:唐 劉知幾
通釋:清 浦起龍
整理:王煦華
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


〈新唐書劉知幾本傳〉,王煦華 增注
《史通補釋》二卷,民國 陳漢章 補釋
《史通通釋補》,民國 楊明照 補
《史通增釋》,民國 彭仲鐸 增釋
〈浦起龍的生平及其著述〉,王煦華 撰


明李維楨初撰《史通評》,不出明人游談之習;郭孔延附評并釋,較有引據,
而不著出典,亦頗有舛漏。王惟儉讀《史通評釋》,嫌其未愜,撰《史通訓故
》多所糾正。清黃叔琳以《訓故》為善,為之刪繁補遺,成《史通訓故補》;
浦氏嫌《訓故》未能別徹,遂參考黃《補》,重新注釋。四庫館臣以浦《釋》
「大致引據詳明,足稱該洽」,著錄於《全書》;郭、王、黃三家列為存目。




書名:《史通》箋記
作者:程千帆
出版:武漢大學出版社


本書對《史通》作了詳細的註釋和闡述,在舊注之外,
別著《箋記》以申述,糾正諸家之疏失,增補諸家之未
及,新義迭見,是研究《史通》不可缺少的參考書。




書名:《文史通義校注》十一卷
作者:清 章學誠(1738-1801)
校注:民國 葉瑛
出版:北京中華書局


《文史通義校注》八卷
《校讎通義校注》三卷


章氏《文史通義》一書,分內外兩篇。內篇通議治學、論史、
論文。尤以〈言公〉、〈史德〉、〈文德〉、〈古文公式〉、
〈古文十弊〉諸篇,多有創見。外篇則為方志序跋、論議,以
《和州志》、《永清縣志》、《亳州志》為主。《校讎通義》
主部次條別,辨章學術,考鏡源流。
章氏治學批判經學、漢學、宋學,主另闢徯徑;論史主史意,
議一家著述,自以為與劉知幾截然兩途;論文譏歸有光、方苞
無學無識;又特撰〈婦學〉等三篇,深譏袁枚敗壞風俗;校讎
尊信《七略》、《漢志》,摘其互著、別裁之例專論其事。




書名:涵芬樓文談
作者:民國 吳曾祺
出版:臺灣商務印書館


本書仿《文心雕龍》體例,言作文四十法,不及詳者入於〈雜說〉。附
錄〈文體芻言〉分類十三,目二百一十三。通今致用,為論文者所貴。




書名:史學與史籍七種
作者:呂思勉
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


《歷史研究法》、《史籍與史學》、《中國史籍讀法》對研讀史書及研究
史學的方法做了簡要的敘述。
《史通評》、《文史通義評》逐篇評議二本名著,闡述自己的史學觀念。
《古史家傳記文選》選錄四史傳記十七篇,加以註釋及評述。
《史籍選文評述》選錄關於歷史的詩文五十篇,加以評述。
附錄《新唐書選註》,只錄選目及註釋,不錄正文。




書名:《周秦道論發微‧史學三書平議》十八卷
作者:張舜徽
出版: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周秦道論發微》將思想史與文獻學結合起來,考論周秦道論為人君南面術,見解獨
到。並疏證《老子》以及被當代部分學者認為屬於稷下道家的《管子》四篇。
《史學三書平議》將《史通》、《通志》、《文史通義》中有關史學思想、史家素養
、史書體裁、撰寫方法等方面的見解,擇其要加以疏證,對會通思想闡發尤其深刻。




正題名:史學三書新詮
副題名:以史學理論為中心的比較研究
作者:林師時民
出版:臺灣學生書局


本書以《史通》、《通志》、《文史通義》為比較
研究對象,探討作者生平、史學思想、史學理論、
史學方法論。三書之天命思想、時局之故,以至三
書史學之缺失、對後代之影響,也都有討論。




正題名:中國傳統史學的批評主義
副題名:劉知幾與章學誠
作者:林師時民
出版:臺灣學生書局


本書以《史通》、《文史通義》為論述中心,分
史評、事評、人評三方面。審視二書透過史學批
評的總結、批判和創新,建立其批評史學。




書名:陳騤《文則》新論
作者:蔡宗陽
出版:文史哲出版社


本書為我國首部修辭專著。討論修辭五項原則、二
十一項技巧,并涉及風格與文體,影響後代修辭學
至深。蔡氏除校注《文則》本文外,還闡述了《文
則》所提及的所有原則、技巧、風格與文體。




書名:中國修辭學
作者:楊樹達
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


楊氏以民初治修辭者,論述輒取資歐洲,其弊在
削足適履,貶己媚人。於是乃鉤稽本國典籍例證
,分類排比,務求體現漢語修辭之民族性。




書名:古書修辭例
編錄:張文治
出版:北京中華書局


本書採錄二百餘種古籍內關於修辭之文,
得七百餘則,析為六編,各略以時代相次
。時附按語,兼具注釋評論之特點。




書名:《歷代賦話校證》三十卷
作者:清 浦銑
校證:何新文、路成文
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


《歷代賦話》十四卷
《歷代賦話續集》十四卷
《復小齋賦話》二卷


以“賦話”名書者自古無有。雖北宋王銍首標“賦話”
一詞,其書實未見也。然宋、元、明三代,論賦文字頗
眾矣。清乾隆時,浦氏輯錄正史所載歷代辭賦作者本傳
中有關史料,并各類書籍所載賦論資料,又“博綜諸體
而歸於論律”,創賦話一書,而為袁枚所賞。書成後二
年,李調元亦撰成《賦話》十卷,論者以為遜於浦書。




書名:《四六叢話》三十三卷并〈附錄〉四種
作者:清 孫梅
印行:人民文學出版社


本書匯輯了明代以前有關駢文的批評理論資料,大致清晰地
描繪了自先秦至清中葉駢文的發展軌跡;在作者對駢文發展
史的描述中,始終貫串著“以意為主”的駢文本體觀念。




書名:《中國歷代文論選》四卷
主編:郭紹虞
副主編:王文生
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


本書選錄文論約二百篇列為正文,大致依時
代為次。每篇詩文均有註釋,著重闡釋各文
論的理論內容;說明則與註釋互為補充。另
選文論約七百篇,作為附錄,散於各正文之
後,以類相從,不作註釋及說明。




書名:中國文論:英譯與評論
作者:美利堅 宇文所安
中譯:王柏華、陶慶梅
出版: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本書先選取先秦典籍中文論相關段落8段(附王弼〈周易略例‧
明象〉1段),再擇要選錄歷代文論相關篇章或著作12種(附2種
),總分為11章。各種著作均劃分段落,各段落均先引用原文,
後英譯,再解說。英譯大致採取寧拙勿巧的直譯方式,某些特
定術語並標注拼音。每章章後均有注釋。書末附錄〈術語集釋
〉、〈參考書目類編〉、〈引用書目〉。中譯除翻譯解說、注
釋及附錄為中文外,還在相關頁碼下加了一些附注。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uvw987&aid=7043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