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4語文學類(四)
2012/10/04 22:55:20瀏覽395|回應0|推薦3
書名:二程語錄語法研究
作者:黃錦君
出版:四川大學出版社


本書分析《二程語錄》語法。包括稱代十八種、助
詞十四種、造句三種;與禪宗燈錄《祖堂集》的語
法比較。附釋《二程語錄》詞語二百四十五條。




書名:《朱子語類輯略》語法研究
作者:吳福祥
出版:河南大學出版社


本書以張伯行輯《朱子語類輯略》(叢書集成本)為考
察對象,對其語法作了比較全面、詳盡的描寫和分析
。探討了指代詞三次類、助動詞三次類、數量詞、副
詞八次類、介詞八次類、連詞二次類、助詞五次類;
述補結構、處置式、被動式、疑問句等語法。




書名:《金瓶梅詞話》語法研究
作者:許仰民
出版:北京中華書局


《金瓶梅詞話》為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白話
長篇小說,是斷代的近代漢語語法研究重要
的、不可或缺的語料庫。本書收錄27篇論文
,對該書的11類詞以及7種句式有所探討。




++426韻律學


書名:《廣韻三家校勘記補釋》五卷
校勘:清 惠棟、段玉裁、顧廣圻
補釋:范祥雍
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


范氏原意,僅為單純整理清代三家校勘《廣韻》文字。
後來發現問題,於是增做補釋。主要是補充校記的例證
及根據,比較段氏見解的先後歧異,徵引近代新發現的
隋唐韻書,訂正三家引書的錯誤,補正三家的說法等。




書名:韻鏡校箋
作者:不詳
校箋:楊軍
出版:浙江大學出版社


作者參考《韻鏡》寫刻本近十種,對於龍宇純、李
新魁二家校勘及其他各家學說有所取捨。對照唐五
代韻書及《廣韻》《集韻》韻目列字異同,尤其重
視《韻鏡》與鄭樵《七音略》的韻目列位關係。




書名:廣集韻譜
版次:2006年10月第二版
編纂:顏森
出版:江西人民出版社


本書為重排《廣韻》、《集韻》全部4679個小韻次序
而編。依照十六韻攝〉開合口韻〉四聲〉四十聲類次
序。《廣韻》、《集韻》歸字互異者各依本書。




書名︰黑水城出土音韻學文獻研究
作者︰聶鴻音、孫伯君
出版︰文物出版社


本書就1909年在內蒙古額濟納旗西夏黑水城遺址發現的四種漢語音
韻學資料給予詳盡的校勘,包括:《廣韻》(北宋本殘卷)、《平水
韻》(宋本殘卷)、《韻格簿》半葉、《解釋歌義》(金本殘卷)。




書名:韻圖考
作者:潘文國
出版: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自瑞典高本漢為古漢語擬音,中國音韻學始離經學而
獨立,擬音之法亦蔚然成風。等韻學地位雖因之突出
,留意探討等韻理論者稀焉。蓋高氏之時,學者均重
《切韻指掌圖》,以此為等韻圖最古之本,《韻鏡》
乃擬古之作。高氏構擬之中古漢語系統,亦據《切韻
指掌圖》。後經考訂,《韻鏡》時代實先於《切韻指
掌圖》,然高氏體系已深入人心,雖議者紛紛,未有
疑其根本者矣。潘氏詳考現存三部韻圖,以為韻圖起
自唐代,並試圖復原古韻圖,動搖高氏等韻理論。




書名:宋代古音學與吳棫《詩補音》研究
作者:張民權
出版:北京商務印書館


六朝學者讀《詩》,韻腳有與當時讀音不合者,輒改讀以求押
韻。徐邈取韻,沈重協句,陸德明撰《經典釋文》,《毛詩》
音雖採錄九家,而以徐、沈為主。六朝諸家音義雖頗有「口十
」韻之說,今亦唯徐、沈二家稍可考焉。陸德明雖言「古人韻
緩,不煩改字」,實難守己說也。遞及唐、宋,此事大行,至
有為「口十」韻而改字之事,於是先秦兩漢之書幾不可讀矣。
宋室南渡,學者承北宋疑經改經之風氣,古音研究於是蜂起。
或考據文獻,或注釋「口十」音,肇其端緒者實為吳棫。吳氏
《韻補》五卷,考訂古韻為九類,雖參錯牴牾,為陳第所駁、
顧炎武所正,導夫先路,功不可沒。《詩補音》十卷,則為駁
陸德明「韻緩」之說而發。博徵漢、魏詩文,以證《詩經》古
音如此,而非「口十」音如此。至於名物訓詁,則不甚措意。
當時楊簡、王質、朱熹頗採其說。後朱熹之學著為功令,《詩
補音》由是亡佚矣。今張氏研究宋代古音學,以《詩補音》為
其開端,因而輯錄其書,加以彙考校注。




書名:叶音研究
作者:汪業全
出版:岳麓書社


本書概述叶音研究史及討論相關問題,根據叶音的古音成分及非古音成分
,闡述叶音性質為泛古音,說明可利用叶音考定上古音、中古音及近代音
。以朱熹《詩集傳》為例,探討叶音與通假、校勘的關係,理清其與吳棫
《詩補音》叶音的聯繫,比較《詩集傳》八卷本與二十卷本叶音的異同。




書名:朱熹《詩》韻研究
作者:陳鴻儒
出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本書客觀辨正《詩集傳》叶音,重點論證《詩集傳》叶音
是朱熹心目中的古;朱熹《詩》韻及朱熹的古韻觀念和學
術成就;比較《詩集傳》叶音與吳棫、陳第、顧炎武、江
永《詩》音,探討朱熹在中國古韻學史上的學術地位。




書名:詩經韻譜
作者:王顯
出版:北京商務印書館


本書由三部分組成:韻例說明,主張文字概括法和符號描寫法二者
結合。詩譜本文,旨在充分展示《詩經》韻式全貌。古音輯要,按
照上古韻部、韻類、聲類的順序,類聚《詩經》韻字的七家擬音。




書名:詩經異讀
作者:趙帆聲
出版:河南大學出版社


本書考釋《詩經》通假字及古今字,參考古
今釋音訓詁之作,探求《詩經》正確音讀。




書名:淮南子用韻考
作者:張雙棣
出版:北京商務印書館


《淮南子》駢散相間,其中韻語反應漢初語音面貌,是非常可貴的資料。王
念孫有《淮南子韻譜》,其稿未完成,頗失於簡略,故張氏重新加以考察。




書名:聲韻學表解
作者:民國 劉賾
印行:文史哲出版社


本書列今音表二十三,古音表十三。作者為黃
侃學生,故本書以黃說為主,參合眾家而成。




書名:中國聲韻學通論
作者:林尹
注釋:林炯陽
出版: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林氏治聲韻,師法黃侃之學,定古聲類為十九紐,
古本韻為二十八部,《廣韻》聲類為四十一紐。復
考《廣韻》韻類為二百九十四,《廣韻》韻攝為二
十二。強調審音、正名、明變、旁徵,詳述反切方
法及弊端。陳新雄承林氏之說而考訂加密焉。




書名:聲韻學
作者:陳新雄
出版:文史哲出版社


作者對陳澧的切語上下字補充條例各作出補例,並
依據黃侃之說,定《廣韻》聲紐為四十一,參照林
尹之說,析《廣韻》韻類為二百九十四,對《廣韻
》聲紐及韻母訂出音讀,近代學者的《廣韻》聲紐
分析諸說也有評價。介紹等韻學,附入《韻鏡》、
《七音略》、《四聲等子》、《切韻指掌圖》、《
經史正音切韻指南》五種韻圖。上古音部分先介紹
及評價清初以來各家學者的韻母、聲紐、聲調研究
,並考定古韻母為三十二部,提出群紐古歸匣說。




書名:《對韻合璧》三十四卷
編注:周淵龍
出版:湖南大學出版社


《聲律啟蒙》三卷,清 車萬育 撰,附錄佚名《學對歌訣》一卷
《訓蒙駢句》二卷,明 司守謙 撰
《對類》(摘要)一卷,明 佚名 撰
《聲律發蒙》一卷,明 楊林蘭 撰
《笠翁對韻》二卷,清 李漁 撰
《聲律指南》二卷,民國 熊穎湄 撰,熊尚鴻 注
《中藥對韻》一卷,民國 蘇友章 撰
《時古對類》一卷,民國 佚名 撰
《韻律例對》一卷,陳華棠 撰
《對韻初階》一卷,熊尚鴻 撰并注
《新編通俗對韻》二卷,劉亦山 撰
《對韻全璧》二卷,楊天材 撰并注
《對韻全璧續編》二卷,楊天材 撰并注
《聲律初步》二卷,嚴家驥、胡術林 撰
《新聲律啟蒙》一卷,靳中人 撰并注
《新編韻對》一卷,蕭玉蒼 撰
《聯韻新編》三卷,蔣蘭實 撰并注
《新四聲對韻》一卷,郁犁 撰
《藥學聯韻》二卷,徐平 撰
《對仗練習辭》一卷,陸偉廉 撰
《紅豆情深鼓子歌》一卷,李雲蔚 撰


本書匯集明代至今對韻作品二十一種,是鑒賞和撰
寫詩詞、對聯、駢文必不可少的工具書和參考書。




++427方言


書名:《揚雄方言校釋匯證》十三卷,《附錄》七種及《筆畫索引》
作者:漢 揚雄
注解:晉 郭璞
匯證:華學誠
出版:北京中華書局


周代《爾雅》,世許為最早百科詞書。其〈釋詁〉、〈釋言〉
、〈釋訓〉三篇,匯集方俗殊語古今異言,釋以雅言。而於各
國方音之異,未嘗著意。揚雄欲令人主窺知天下風俗,乃仿《
爾雅》之例,詳載海內絕遐異俗之語,辨析古今詞義,備釋地
理區隔。論轉語,造奇字。首開獨力調查,成果獨步天下。
郭璞既注《爾雅》,復解《方言》。「觸事廣之,演其未及」
,每以晉時方言為本。有所不知,注以「未詳」。後代以《方
言》及郭《解》並為「縣之日月不刊之書」。
隋代騫師嘗注《方言》,其書亡佚不存。自唐迄明,雖抄刻不
絕,研治甚稀。清戴震始為《疏證》,校證討論寖眾。學者多
以周祖謨《校箋》考證詳密,素為推許。而勇於改字,或致訾
議;其說亦時有可商。
華氏廣蒐宋代以來版本及學者論議,并以當世方言為證。考察
精細,校勘謹嚴。有所不知,注以「未詳」。




書名:《吳下方言考校議》十二卷
作者:清 胡文英
校議:徐復
出版:鳳凰出版社


本書收吳中方言詞九百九十三條,依韻排列,
考證源流,是繼楊雄《方言》之後的別開生面
之作。是我國較早的釋義、考源的方言詞典。




書名:《《蜀方言》疏證補》二卷
作者:清 張慎儀
疏證補:紀國泰
出版:巴蜀書社


初,明代李實撰《蜀語》,錄詞語五百六十餘條,基
本以古蜀方言為主。其間詞語泰半來歷不明,記載從
闕,張氏深為不滿,遂以《蜀方言》欲糾《蜀語》之
謬漏。援古證今,備注來歷;俗字俗語,不見記載,
概從屏棄。凡錄詞語八百二十四條。紀氏以張氏此舉
,實成買櫝還珠:所錄詞語乃多雅言通語,而與蜀地
專有語詞無涉矣。較之李實,不進反退。雖然,《蜀
方言》別名《今俗俚語類錄》、《俗語考字》,以《
俗語考字》論其內容,則本書價值又當別論。




書名:章太炎《新方言》研究
作者:孫畢
出版: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本書將《新方言》和以《漢語方言大詞典》、《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為
主的各種方言文獻對比,考察了《新方言》的詞匯、語音、同詞異字、求
本字等專題。既訂正了《漢語大字典》、《漢語方言大詞典》一些立目、
釋義、書證方面的訛誤,又確立了《新方言》的漢語方言學史地位。




書名:閩南方言與古漢語同源詞典
作者:林寶卿
出版:廈門大學出版社


本詞典以《說文》、《韻書》等字詞典和浩
如煙海的古籍為語源,考證出音准義同的閩
南方言本字和古漢語同義的詞條約2000條。




書名:《臺灣語典》四卷,附《雅言》
作者:連橫
印行:金楓出版有限公司


《臺灣語典》收單音詞及雙音詞一千一百八
十二條,大抵以類相從。各詞皆為釋義,有
證則舉,無證則闕。所收皆高尚典雅,粗獷
、淫穢、訾罵、侮人之言俱在屏棄之列。
《雅言》條述臺灣語言之風土人情。




++428教科書


書名:修身老課本
作者:民國 方鈞
出版:遼寧教育出版社


民國五年,中華書局在原有《中華初等小學修身教科書》基礎上,重
新編輯出版《新式修身教科書》,,以“誠”為宗旨,從學校、家庭
、自身、社會及國家五個方面,采用德目主義和人物主義相結合的方
式進行編寫。課文既有敬師睦鄰、祭祖守業的傳統訓導,也有衛生科
學、國民道德和自由平等的新內容,體現社會變革時期的文化面貌。




書名:共和國教科書
出版:新星出版社


共和國教科書‧初小部分(新國文四冊、新修身兩冊),民國 莊俞、沈頤
共和國教科書教授法‧初小部分(新國文教授法上下、新修身教授法),民國 秦同培
共和國教科書‧高小部分(新國文三冊、新修身兩冊),民國 高鳳謙、包公毅、沈頤
共和國教科書教授法‧高小部分(新國文教授法上下、新修身教授法),民國 莊慶祥


本書由商務印書館於民國元年撰寫。按編纂者的本意,教人識字之
外,還要教給生活及百科知識,培養較為完善的人格德量、倫理觀
念和處世原則。原書為線裝繁體豎排(後期因版次太多,改為普通
裝訂),如今依照原樣修復再版。與之配套的教授法與教科書的內
容對應一致,方便對照閱讀及輔導,如今再版改為平裝簡體橫排。




書名:民國老課本
作者:中華文化大講堂 等
出版:團結出版社


這套書是由三部分組成:
《啟蒙國文》(原名《新國文》)由商務印書館於民國元年出版
,適用初等小學階段四年。它非常全面地介紹了幼兒識字、歷史
、地理、動物、植物、生活器具、生活常識等內容。在介紹知識
的同時融入了倫理道德做人的教育,始終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
《修身國文》(原名《中華初等小學修身教科書》)由中華書局
於民國二年出版。主要教育兒童如何提升自己的道德修養,在教
學內容方面,首重孝行,從孝行培養一個人的道德。
《女子國文》(原名《中華女子國文教科書》)由商務印書館於
民國三年出版,適用於高等小學階段三年,是為適應高等小學男
女分班學制而專門撰寫。將女子“四德”的教育融入到課文。




書名:開明常識課本(小學初級學生用)
作者:民國 傅彬然
出版:開明出版社


本書由開明書店於民國二十一年撰寫,專供初等小學學生常識科的教學
之用。既教知識又教做人,從自然常識到到生活常識再到社會常識。




書名:世界書局模範公民訓練冊
作者:民國 陸伯羽
出版:貴州人民出版社


本書原名《規範公民(公民訓練小冊)》,由世界書
局於民國二十二年出版。本書督促初等小學學生按規
範的思想、道德和行為標準而生活,成為健全公民。



書名:國文百八課
主編:民國 夏丐尊、葉紹鈞
出版: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本教材原定編寫六冊,每冊十八課,因對日抗戰而告中
斷,故實際僅有四冊七十二課。內容安排有文話、文選
、文法或修辭、習問四項。選文總共一百四十四篇,其
中語體八十六篇,文言五十八篇,是當時選錄語體文比
例最大的教材。編者以選文均為傳誦之作,加上有辭書
可以利用,因而不附注釋,反而成為本教材最大缺點。




書名:開明國文講義
作者:民國 夏丏尊、葉聖陶、宋雲彬、陳望道
出版:人民文學出版社


本書在民國二十三年十一月由開明函授學校出版,開明書店印行
,供青少年自學中學語文而編纂。選文由淺及深,文白並重,兼
顧文學性和情趣性,在當時是貧困青年不可多得的自學讀物。




書名:開明新編國文讀本
作者:民國 葉聖陶、郭紹虞、周予同、覃必陶
出版:人民文學出版社


本書分為甲種本及乙種本,於民國三十五年八月至三十
七年八月由開明書店陸續出版,甲種本專選白話文,乙
種本專選文言文。乙種本側重明清作品,並以短篇記敘
文為主,還酌情選入近現代作家、學者的文言短制。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uvw987&aid=6917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