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9/27 13:24:27瀏覽173|回應0|推薦3 | |
書名:《說文解字》十五篇,附音序筆畫檢字
原作:後漢 許慎 校定:北宋 徐鉉 等 印行:北京中華書局 書名:《說文解字繫傳》四十卷,《校勘記》三卷,附筆畫檢字 作者:南唐 徐鍇 印行:北京中華書局 《後漢書‧儒林傳》: 「許慎字叔重,汝南召陵人也。性淳篤,少博學經籍,馬融常推敬之, 時人為之語曰:五經無雙許叔重。為郡功曹,舉孝廉,再遷除洨長。卒 於家。初,慎以五《經》傳、說,臧否不同,於是撰為《五經異義》, 又作《說文解字》十四篇,皆傳於世。」 “十四篇”者,不數〈敘〉也;《五經異義》宋時亡佚。 〈說文解字敘〉曰:「粵在永元,困頓之季,孟陬之月,朔日甲申。」 此書作於漢和帝永元十二年(100A.D.)正月甲申日也。「今敘篆文,合 以古籀,博采通人,至於小大,信而有徵。稽譔其說,將以理群類,解 謬誤,曉學者,達神恉。分別部居,不相雜廁,萬物咸睹,靡不兼載。 」「立一為耑」,「畢終於亥」,為中國首部以六書析字之字書。 許慎子沖「至安帝十五年,始奏上之。而隸書行之已久,......六經舊 文,相承傳寫,多求便俗,漸失本原。」雖屢有學者稱引,而《說文》 幾廢。唐大曆間,「李陽冰篆跡殊絕,獨冠古今,......刊定《說文》 ,修正筆法,學者師慕,篆籀中興。然頗斥許氏,自為臆說。」南唐徐 氏兄弟,頗不以陽冰為然。弟鍇先作《說文繫傳》,頗有發明;入宋, 兄鉉復奉詔校定《說文》。世稱鉉所校定者為「大徐本」,《繫傳》為 「小徐本」。 南宋李燾,依《集韻》二百六部,改編許書,撰《說文解字五音韻譜》 ,「分別部居」之原式不復現,元、明之世,唯知李氏,大、小徐《說 文》遂致沉寂,未嘗刊行。清乾嘉時,朱筠刊舊本《說文》,歷經諸儒 校定,大徐本始家置一編。道光年間,祁寯藻刊舊本《繫傳》,小徐本 亦得為世所知。 《說文解字》浮沉千九百年矣。叔重本真,不得復見,唯大、小徐《說 文》存世最早。雖互有優劣,而不能偏廢。習許書者,必當合購。 書名:《說文解字(現代版‧附贈光盤)》十五卷 新勘:王宏源 出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全書經過精細校對,無人工造字。字頭前綴的篆字經 過重新謄寫;所有內文中出現的籀文、或體、古文等 ,都首次給出對應楷體漢字,必要時在字後手工加注 原始字形寫法。全書9833個字採用八位數字逐字編碼 管理,圖書數據庫支持Unicode和超大漢字字符集。 書名:《說文繫傳校錄》三十卷 作者:清 王筠 印行:廣文書局 《繫傳》流傳既久,文字多誤,朱文藻嘗為撰《 校錄》以匡正之。王氏以朱書朱書體例未當,別 為此書以糾謬。讀此可略知大、小徐之異同。 書名:《說文廣義》三卷 作者:明 王夫之 出版:岳麓書社 本書主旨,在根據六書準則,闡明文字之正確書寫,以匡謬糾俗,納 書法於正軌,實為清代字學開山。然有明一代,字學不振,始一終亥 之《說文》原本隱晦不彰,學者唯見南宋李燾改編之《說文解字五音 韻譜》,又誤以為北宋徐鉉所定。《韻譜》部居一從《集韻》,始東 終甲,王氏所據亦為此本,故所引《說文》與今日所見許書多不同。 書名:《說文校議》三十卷 作者:清 嚴可均 印行:廣文書局 本書詳舉徐鉉校定之失,大抵精密。黃侃稱清代 治《說文》者,唯「桂馥、嚴可均為文無害」。 書名:《新添古音說文解字注》三十二卷并《附錄八種》、《索引》二種 原作:東漢 許慎 注解:清 段玉裁 印行:洪葉文化出版 段氏之注,雖間有武斷錯謬,創見疊出,悉有左 證,當時共推為《說文》第一功臣,匡訂箋正者 甚眾。今於經韻樓原刻本篆字上方,標注現代國 音符號及上古聲類韻部。聲類採陳新雄古音正聲 十九紐說,韻部亦採陳新雄古韻三十二部說。 書名:《段氏說文注訂》八卷 版本:鈕氏非石居本(光盤) 作者:清 鈕樹玉 印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段玉裁注《說文》,積四十載之力始成,創見疊 出,悉有左證。王念孫序其書,以為「千七百年 來無此作矣」,當時學者共推絕學。鈕氏則舉段 《注》與許書不合之處六端,有此六端,段《注 》「迥非許書本來面目」亦可知矣。乃「專以《 玉篇》諸書,參校異同」,訂正段氏誤謬。 書名:《說文段注訂補》十四卷,附嚴可均《說文訂訂》一卷 版本:光緒十四年胡氏刻本(光盤) 作者:清 王紹蘭 印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本書旁徵博引,資料豐富,論斷大多確鑿可信。引述雜 亂,歸字欠周,聲韻通轉之說亦未明晰,為其書之弊。 書名:《說文解字注箋》十四卷 版本:甲寅京師補刊本(光盤) 作者:清 徐灝 印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本書為匡弼段《注》而作,旁徵博引,悉有 佐證。論證精審,補正繁夥,獨具卓識。 書名:《說文解字注匡謬》十五卷 版本:寒松閣抄本(光盤) 作者:清 徐承慶 印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段玉裁晚暮始就其《說文解字讀》刪要而成《說 文解字注》,精力既衰,又急於求速,遂多漏略 。「凡治許書者群起而正之」。徐氏小學治許氏 ,經學宗鄭氏。嘗輯鄭氏佚書,成《鄭氏學》。 復匡正段《注》訛謬,凡得十五例,舉二千四百 六十七字焉。宋翔鳳作〈徐謝山先生家傳〉,以 為《匡謬》「心平而氣和,辭達而理舉」。 書名:《說文解字段注考正》十四卷 版本:清稿本(光盤) 作者:清 馮桂芬 印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馮氏考正段《注》,著眼於辨析大、小徐 及群籍所引許書文字異同,補訂段氏引書 闕略訛謬。大抵資料翔實,細致入微。 書名:《說文釋例》二十卷 作者:清 王筠 印行:北京中華書局 王氏歸納《說文》條例,得六書二十八例(未計六書總說 ),析為九卷;說解十三例,二卷餘;又撰臆說十例,述 脫文、衍文、誤字及篆文之補、刪、迻、改,觀文、糾 徐、鈔存,二卷餘;存疑六卷,自出己見以難許慎、段 玉裁。參以各家之說,條分縷析,疏通詳確,能據金石 文字訂正《說文》訛誤,實為研讀《說文》之門徑。 書名:《說文解字句讀》三十卷 作者:清 王筠 印行:北京中華書局 王氏既撰《釋例》以發明許書條例,復以《說文》傳 寫多非其人,乃就當世六家之說,博觀約取,間下己 意,創刪篆、一貫、反經、正雅、特識五例。欲刪篆 文及說解於其外圍加框,說解中補改乙轉者,皆較正 文字體小一號。校勘嚴謹,解說透闢,去取精當,無 師心自用之弊,實為初習《說文》最佳入門書。 書名:《說文解字引經考》十六卷 作者:馬宗霍 出版:臺灣學生書局 許氏深通經學,時人號為「五經無雙」,而無經注傳 世;《五經異義》,兼採古今文家說,而又散佚。故 《說文》之引經,實欲窺許氏經學之要籍者也。其書 亦兼錄古今文本,與流傳經書相較,文字多有異同。 是得藉之以字攷經,以經攷字,其為功也大矣。 書名:《說文解字集注》十五卷并〈檢字〉 集注:蔣人傑 審訂:劉銳 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 丁福保纂錄《說文解字詁林》,彙集百八十二種《說文》之著作,檢一字 而頃刻即得,得一字而各說咸備。于右任頗為推重,張舜徽深致不滿。劉 銳以其繁重,不便初學研習,欲取其精華,成《說文詁要》。其徒蔣氏秉 承師意,力求去蕪取精、去偽存真。張世祿讀其草稿,以為當有甲、金文 等資料,於是復搜求《甲骨文編》、《金文詁林》數書,十載而成。 書名:《說文解字校箋》三十卷 校箋:王貴元 出版:學林出版社 清世樸學大盛,治《說文》學者無慮數十,校勘專著乃有十餘 種。雖然,清儒因時地所限,未得多見唐卷宋刻:唐宋引及《 說文》文獻遺漏尚夥,故校勘成果多未盡善。王氏此書對校今 日可見宋以前所有《說文》版本,集錄今日可見宋以前所有《 說文》引文,出校所有異文,偶而箋釋涉及異文取舍之語詞。 書名:《說文解字考正》三十卷 考正:董蓮池 出版:作家出版社 本書以清儒以至近代學者研治古文字的成果, 考釋文字本義,糾正許慎因時代限制所發生的 說解字義的錯誤。每個篆文均加注漢語拼音。 正題名:基礎漢字形義釋源 副題名:《說文》部首今讀本義 版次:2007年8月修訂本 作者:鄒曉麗 出版:北京中華書局 書中以《說文》部首為綱,將漢字基礎理論融會在紮實 的字形、字音、字義的深入考證與淺近的闡釋之中。 書名:《說文》重文研究 作者:王平 出版: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本書以大徐本《說文》正篆後所附錄的音義相同而形體不同 的字(即王筠《說文釋例》所稱的“同部重文”)為研究範圍 。經統計,傳世大徐本《說文》重文總數為1275字,採用九 種呈現方式。討論《說文》重文結構方式的變化,《說文》 重文的結構成分換用,以及《說文》重文結構數量的增省和 位置的變化;調查《說文》重文在魏晉南北朝石刻中的使用 情況,《說文》重文在《宋本玉篇》中的貯存形式。 書名:《黃侃手批說文解字》字詞關係研究 作者:韓琳 出版: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本書先概述字詞關係研究的歷史,再探討黃侃 的字體分類、字際關係及字詞關係理論。最後 說明黃侃字詞關係研究成果的貢獻和不足。 書名:《大廣益會玉篇》三十卷 原撰:蕭梁 顧野王 增字:唐 孫強 重修:北宋 陳彭年 等 印行:北京中華書局 自許慎編纂字書,以「分別部居,不相雜廁」為準則, 其後仿作代起,《玉篇》其一也。改易《說文》部首次 序,定為五百四十二部;以楷書為主體。每字先注以反 切,後釋字義;多引書證,間加案語。後經增字、重修 ,收字雖多數千,然書證、案語皆被刪去,釋義亦有減 省。顧氏原書已佚,四庫館臣著錄重修本於《薈要》。 書名:原本玉篇殘卷 印行:北京中華書局 清末,黎庶昌、羅振玉先後於日本發現原本卷子《玉篇 》殘卷。其釋義完備,書證豐富,並有顧野王案語,皆 證重修者之無識。 書名:原本玉篇文字研究 作者:朱葆華 出版:齊魯書社 本書討論《原本玉篇》的合并字、新增字 、異體字、常用字,以及其他相關問題。 書名:《篆隸萬象名義》研究 作者:呂浩 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 本書對《篆隸萬象名義》字頭、注音和釋義的得失,義 項、准義項、字頭同例及避諱例等問題,進行了詳細的 研究考辨。對於借助《名義》校訂《說文解字》、《玉 篇》,考察中古文字、語音,完善現代辭書的編撰,具 備獨特的重要作用。附有《名義》重文及校勘記。 書名:《篆隸萬象名義校釋》三十卷并〈部首檢字表〉,《附錄》五種 作者:日本 空海 校釋:呂浩 出版:學林出版社 本書列部五百四十二,錄字萬六千餘。大抵以顧野王 原本《玉篇》為據而有所別裁,其間釋義頗補《原本 玉篇殘卷》之闕遺。然字頭往往重出,又音有意省簡 ,文字訛錯非一,檢索實有未便。本書出版於《《篆 隸萬象名義》研究》之後。校勘內容以簡要為本,部 分字頭附有注釋說明文字之間的關係或文獻佐證。 書名:《篆隸萬象名義》聲系研究 作者:鄭林嘯 出版:河北大學出版社 本書對《名義》的注音材料進行窮盡式的研究,開發了 首例用于聲母統計的軟件,據此運用算數、概論、數理 等三種統計法,統計《名義》所有反切上字,得出《名 義》聲母共29個,其聲系特徵代表了南朝雅音的特點此 一結論。分析了《名義》聲系內部語音分化的不平衡性 ;《名義》全濁聲母與全清聲母的混切現象和全濁聲母 的讀音問題。初步討論了《名義》音系的性質。 書名:《類篇》四十五卷 編撰:北宋 司馬光 等 印行:北京中華書局 本書收三萬一千三百一十九文,分部次 序依《說文》,收字依韻排列。闡明古 今字形,詳載異讀異義,改易歸部。 書名:類篇考索 作者:蔣禮鴻 出版:山東教育出版社 本書為蔣氏遺稿。考訂俗字、誤字、假借字、古今 字。訂正錯誤,比較同異,溯厥根源,補所未及。 書名:《六書故》三十三卷,《六書通釋》一卷 作者:南宋 戴侗 印行: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是編大旨主於以六書明字義,謂字義明則貫通群籍,理 無不明。歸字大抵以類相從,盡變《說文》部分。吾邱 衍譏其書文字皆從鐘鼎,鐘鼎無字則以小篆足之,謂為 「形古字今,雜亂無法」。四庫館臣雖亦患其「非今非 古,頗礙施行」,亦頗許其苦心考據,有所發明云。 書名:助語辭集注 出版:北京中華書局 《助語辭集注》,元 盧以緯 撰,王克仲 集注 《助語辭補》,清 魏維新 增補,清 陳雷 輯註 《助語辭補義附錄》,清 王鳴昌 原論,清 魏維新 摘訂 盧氏《語助》取助詞百三十六而釋之。雖其義理未 全,辨析不明,引證無有,然助詞之有專書自此始 矣。明胡文煥易書名為《助語辭》,沿用至今。 書名:虛字說 作者:清 袁仁林 注說:解惠全 出版:北京中華書局 袁氏取虛詞百四十三而說之,解氏以為精當處勝 於《助字辨略》及《經傳釋詞》。當時村學家塾 以之啟發童蒙,馬建忠撰《文通》頗納其說。 書名:《助字辨略等六種》二十八卷 印行:世界書局 《助字辨略》五卷,清 劉淇 撰 《經傳釋詞》十卷,清 王引之 撰 《經傳釋詞補》一卷,清 孫經世 撰 《經傳釋詞再補》一卷,清 孫經世 撰 《經詞衍釋》十卷,《補遺》一卷,清 吳昌瑩 撰 「實字易訓,虛字難釋」漢人《傳》、《注》,僅得粗發其例。 雖向有《說文》系、《爾雅》系字書,虛字訓釋亦為稀見。逮及 元末,盧以緯《語助》始取助詞百三十六而釋之。清康熙末,劉 淇專取助字四百七十六辨之。嘉慶初,王引之承其家學,取經傳 虛詞一百六十而釋之。孫經世嘗取其中十二字詳補之,又取其中 四字再補之。吳昌瑩本王氏書,撰書十卷,復取王氏「略而未釋 之詞」二十三,「補遺於卷末」。此有清一代釋詞之作也。 書名:《助字辨略》五卷 作者:清 劉淇 校注:民國 章錫琛 出版:北京中華書局 劉氏刺取舊籍詩文,得助字四百七十六 ,依韻編列。助字之類別為三十。助字 而有實義,悉未載入。辨析舉正,精審 或未能過高郵王氏;然亦時有可觀。 書名:《經傳釋詞》十卷,《附錄》七卷并《詞目索引》 作者:清 王引之 印行:江蘇古籍出版社 王氏取古書語詞虛字一百六十,按聲紐七音 列次。疏釋詞義,博考群言,辨正誤謬,多 具創解。章炳麟、黃侃、裴學海有所箋正。 書名:《詞詮》十卷 作者:楊樹達 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 本書首別詞類,次明義訓,末詳例證。 凡虛詞五百二十三,例證六千八百三十 九。學者多許其闡釋為平正可信。 書名:《詞詮校議》十卷,《附錄》二篇 校議:張在雲、李運啟、楊勵、張弼 出版:雲南教育出版社 《詞詮》雖然由於許多特點,流傳甚廣,影響極大。然其引例錯誤太多, 又作者本人及各出版機構也從未針對《詞詮》做過徹底的校勘,因而造成 一些不良的後果。為免以訛傳訛,成立了《詞詮》校勘小組,以上海古籍 出版社《楊樹達文集》所收版本為據,經數年研究,校出誤例九百餘條。 書名:《古書虛字集釋》十卷 作者:民國 裴學海 出版:北京中華書局 裴氏取周秦兩漢古書語詞虛字二百九十, 按章炳麟古韻二十三部列次。訓釋以《經 傳釋詞》為主,并博考群言,辨正誤謬。 書名:《古籍虛字廣義》十卷 作者:王叔岷 出版:北京中華書局 本書收虛字二百三十一個,以王氏自身 的創見為主,並藉以訂補前賢說法的疏 漏。為王氏四十餘年校釋古籍的成果。 書名:論孟虛字集釋 作者:倪志僩 出版:臺灣商務印書館 本書彙集《論語》、《孟子》虛字二百二十一個,以筆畫多寡排 列;筆畫數木相同者,以部首次序排列。講解以關係詞(介詞跟 連詞)和語氣詞(助詞跟歎詞)為主體,並兼及一些指稱詞(代 名詞)和限制詞(副詞)。汎濫群言,博採眾說,時下己意。 書名:《荀子》虛詞研究 作者:黃珊 出版:河南大學出版社 本書剖析《荀子》內約二百八十個虛詞。包括十類副 詞、五類介詞及介詞詞組與複合詞、八類連詞及連詞 詞組、二類助詞、三類語氣詞、二類嘆詞、象聲詞。 書名:《史記》虛詞通釋 通釋:吳慶峰 出版:齊魯書社 本書收錄《史記》虛詞494條,遵循傳統收詞原則,分成 助動詞、代詞、副詞、介詞、連詞、語氣詞、嘆詞八類。 書名:《論衡》虛詞通釋 作者:吳慶峰 出版:齊魯書社 本書收錄《論衡》虛詞434條,遵循傳統收詞原則,分成助動詞 、數詞、代詞、副詞、介詞、連詞、助詞、語氣詞、嘆詞十類。 書名:常用國字標準字體筆順手冊 版次:中華民國九十一年修訂二版 編輯出版: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 本手冊以教育部公布「常用國字標準字體 」楷書四八○八字為準,按部首──筆畫 先後為次,將其筆順逐筆析寫於國字之下 。書末有部首及總筆畫兩種檢字索引。 書名:字辨 作者:民國 顧雄藻 出版:台灣商務印書館 本書列舉義辨七種、音辨七種、體辨十一種、詞辨五種。注音採直音及 反切,附載四聲,不取注音字母。義辨、音辨項下列舉成文詞用法。 書名:常用國字辨似 版次:中華民國八十九年修訂版 編輯出版: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 本書根據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辨似資料 加以編輯,以辨明常見之易混字、詞的用法為 目標。以現代單字用法為主,不考慮古典文獻 通假互用情形。收錄辨似資料1293條,以注音 符號第一式排序。書末有音序及筆畫總索引。 書名:錯別字例釋 版次:2008年4月新一版 作者:趙克勤 出版:北京商務印書館 本書舉例說明產生錯字及別字的原因各有四項。引證《 說文解字》對於漢字字形演變的論述,說明漢字的正確 寫法;辨析意義相近的易混詞語,藉以確定別字與非別 字的界限。書末辨析一百十七則常用成語中的別字。 書名:《俗書刊誤》十二卷 作者:明 焦竑 印行:藝文印書館 本書刊正訛字,略記字義、駢字、字始,辨析音義同 字異、音同字義異、字同音義異,集錄俗用雜字,論 字易訛之處。大抵以可施用於俗,無害於古者為主。 書名:漢語俗字研究 版次:2010年1月增訂本 作者:張涌泉 出版:北京商務印書館 本書講解俗字的定義、古今各種俗字、俗字的十三類型及 五項特點、與傳統文獻整理及大型字典編纂的關聯、考辨 俗字的五種方法研究俗字的四項條件、俗字要籍簡述等。 書名:疑難字考釋與研究 作者:楊寶忠 出版:北京中華書局 本書界定音義不全的字為難字,音義完備但具有構 形理據不明、形義關係不切、形音關係不諧、形用 關係不合、首見與收錄時代相差過遠五種情況之一 ,皆可定為疑字。《考釋》篇以國家級大型字書《 漢語大字典》為主要線索,并涉及《中華字海》, 對中古以來字書貯存的1650個疑難字進行考釋,字 頭排序依據《中華字海》。張涌泉《漢語俗字叢考 》已做出完全考釋的疑難字不再收入。《研究》篇 擇取355個疑難字,敘說字書源流,剖析疑難字的五 種來源,講解疑難字的五種考釋方法,闡明疑難字 考釋與研究的理論及實踐意義。 書名:《文源》十二卷 作者:民國 林義光 出版:中西書局 作者以為《說文解字》只就篆字說解,不足以 探文字制作之源,因采輯鐘鼎遺文,審察六書 ,以定本形、本義。雖有臆說,亦多創見。 書名:劉賾小學著作二種 印行:武漢大學出版社 《初文述誼》 《小學劄記》三卷 《初文述誼》將初文、準初文分類輯錄,總得四百二 十三字,逐字闡述其形體旨趣及其音義的關系。《小 學劄記》則是將劉氏治小學中的研究心得匯集成冊。 書名:尚書異文彙錄 彙錄:屈萬里 出版:聯經出版公司 屈氏以吳美乃《尚書二十八篇集校》、朱廷獻《尚書異文集證》二書為藍 本,參以各家論著,董理刪訂而成,於《尚書》文字之辨正或有裨益焉。 書名:敦煌寫卷《春秋經傳集解》異文研究 作者:李索 出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本書根據敦煌寫卷《春秋經傳集解》38件,就其異文4000 餘處(另有“也”字增減而形成之異文1100餘處不計),考 定其存留古文15個,本字──借字31組,源字14例,孳乳 字23例,本字──同源通用字22組,正體──異體字324個 (異寫字221個,異構字98個,異位字5個)。另外從750餘處 異詞中選取98例加以考證。 書名:漢語異文字典 作者:陳荊長 出版:廈門大學出版社 所謂異文,就是通假字和異體字的統稱。本書以傳世材料為主,不涉 及出土文獻。單字條目外,重點選錄多字條目。附錄169個異體詞組。 書名:中國文字學概要.文字形義學 作者:楊樹達 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國文字學概要》為楊氏授課講稿。 介紹漢字知識,詳細分析六書,大致詳 密。後來改編為《文字形義學》,然定 本原稿佚失,修改本亦僅存其前半焉。 書名:文字學概說 作者:林尹 出版:正中書局 本書為林氏以授課講稿整理而成。舉例詳述六書 要義,並說明字形演進、字音分析、字義訓詁。 書名:簡明中國文字學 版次:2009年2月修訂版 作者:許進雄 出版:北京中華書局 本書主要討論文字體系,書寫方向,主要書體,文字的結構、分類、 創意、字型演變通例,以及漢字的複雜性。最後提出中國文字學的八 種應用價值。修訂版增加附錄:古文字根(非形聲的表意字)。 書名:訓詁學概要 作者:林尹 出版:正中書局 本書為林氏以授課講稿整理而成。說明 訓詁的意義、起因、用途、方式、次序 、條例、術語;訓詁與文字、聲韻的關 係。詳細介紹十種訓詁學的根柢書籍。 書名:漢語同源字詞叢考 作者:殷寄明 出版:東方出版中心 本書收錄單字2071字,同源詞條271組,涉及聲符126個。每 一詞條包含繫源、推源兩部分。在研究方法上,本書汲取「 聲訓」和「語轉說」流派的精髓,在推源分析時,根據聲符 字的音義線索,系聯非形聲結構的文字或聲符不同的形聲字 所表語詞,與成組的書面形成表現為形聲字的同源詞相參、 互證,從而體現整個系源工作在文字層面上以形聲字帶動非 形聲字、兼顧各種結構類型的文字的基本原則。 書名:形聲多兼會意考 作者:黃永武 出版:文史哲出版社 本書簡述歷代形聲多兼會意說發展, 彙錄前人所釋之例凡一千有十五,並 另行提出形聲多兼會意之例九十三。 書名:古代漢語通假字大字典 編纂:王海根 出版:福建人民出版社 本書收錄古籍兼及碑刻中存在之通假字,凡五千六百 有餘。書證之排列按時代先後為序,通假字頭基本按 部首筆劃排列。以單音節通假字為主,雙音節組成的 複合詞基本上作一個通假看待,按「附見」處理。 書名:古文字通假字典 作者:王輝 出版:北京中華書局 本書彙集殷周至漢初的古文字通假例證,所收資料發表時 間截至於2004年。共立5443字頭,依王力《古代漢語》所 列古韻三十部排序,同韻部者再依王力《同源字典》所列 古聲母三十二母排序。正文條目古文字注明其聲紐、韻部 及漢語拼音,主要依據唐作藩《上古音手冊》,唐書所無 之字則加以推定;上古聲調以尚無定論而從闕。通假例證 儘量採用公認說法;異說甚多而無公認說法者,只取作者 認為理由較充分的一說,一般情況下不備列眾說。 書名:韓國漢文古文獻異形字研究之異形字典 作者:呂浩 出版:上海大學出版社 本書是韓國歷史漢字研究領域的新成果。“異形字典” 的編撰是在從周邊看中國的學術大背景下,把漢字構形 學理論運用於域外歷史漢字異形字字樣分析與研究。 正題名:女書 副題名:世界唯一的女性文字 原作:高銀仙、義年華、胡池珠 編著:宮哲兵 出版:婦女新知基金會 在湖南省江永縣上江墟鄉,關於女書的起源有四種說法,兩種祇說是“古 時候”,另兩種則明言是起於趙宋時期。 江永縣婦女使用女書的時機:宗教祭祀、讀唱娛樂、結拜姊妹、信件往來 、訴苦寫傳、記事記史、敘事長詩。 在一九八五年九月以前,女書文字總數約有六百餘個,筆劃不超過二十劃 。它借用並改造了大量的意音文字──漢字,以弧筆為基本筆畫,形成表 音文字。它主要記錄江永縣上江墟鄉的方言,具有楚文化的美學特徵,一 定的學術價值。 一九五八年前後,一個偶然的機緣下,一位江永縣會寫女書文字的婦女到 了北京,女書因而初次進入學者的視野。女書開始受到重視,卻要等到一 九八二年以後。 由於女書文字的流行區域在近百年內不超過兩個縣,而且此區域間的婦女 ,一向有人死燒書的傳統,女書作品難以代代相傳。 本書所收女書原件三十二組,是宮哲兵等人探訪江永縣婦女,蒐集五年的 成果,並已全部譯為漢字。然而到一九九○年為止,中國大陸尚未有彙編 女書原作成書的計劃。婦女新知基金會得到宮哲兵的授權出版《女書》, 首開直接出版中國大陸原始稿件的先例。 書末附有〈女書字編〉。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