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1哲學類(三)
2012/09/06 21:04:44瀏覽249|回應0|推薦2
++113++.3列子


書名:《列子選輯三種》十九卷
印行:自由出版社


《張湛注列子》八卷
《列子鬳齋口義》二卷,南宋 林希逸 口義
《列子沖虛真經》八卷并《音義》一卷,明 閔齊伋 評批


本書選錄《道藏》中重要的《列子》版本。




書名:列子集釋
作者:周 列禦寇
集釋:楊伯峻
出版:北京中華書局


劉向〈列子新書目錄〉有言:「列子者,鄭人也,與鄭缪公同時,蓋有道者也
。其學本於黃帝、老子,號曰道家。道家者:秉要執本、清虛無為,及其治身
接物,務崇不競,合於六《經》。」柳宗元〈辨列子〉以為「鄭缪公」,缪當
為繻。《戰國策‧韓策二》載史疾「治列圉寇之言」,知楚考烈王時,《列子
》已為一家之言。前漢中期,遺落民間,故劉向尋求各篇文義,以為《列子》
「不似一家之書」。
漢末變亂,簡帛散亡。今本《列子》八篇,張嶷蒐求各處,「參校有無,始得
全備」。嶷孫湛,始注其書,謹嚴有法,為世所稱。南宋高似孫,以《莊子‧
天下》未言列圉寇,始疑其人,兼及其書。至民國初年,梁任公發為奇論,以
為《列子》乃張湛自編自注,非也。
《列子》至唐,天寶元年詔為「沖虛真經」,先是有盧重玄奉詔作《解》,而
後有殷敬順為之《釋文》。宋世宏揚道教,《列子》注解乃數十家;清初唯校
異文,未有箋釋。
楊氏集張氏《注》、盧氏《解》、殷氏《釋文》,輔以清儒校訂,偶下己意。




++113++.4莊子


書名:《南華真經注疏》十卷
作者:周 莊周
注解:晉 郭象
義疏:唐 成玄英
印行:北京中華書局


《世說新語‧文學第四》言郭象竊向秀《莊子注》,以為己
書;《晉書‧郭象傳》則云郭象《莊子注》乃依向秀《注》
述而廣之。二說頗異,千古聚訟。向秀書今佚,今世學者或
採《世說》說法,稱舊題郭象之《注》為向、郭《注》。自
向、郭《注》出,並時眾注皆致沒落,以至亡佚。雖向、郭
之後千餘年間,新注紛出,皆未能超越向、郭。
唐時《莊》注,亦有多家,今唯存成玄英《疏》矣。郭《注
》、成《疏》,千古流傳,其價值自不待言。




書名:《莊子義集校》十卷并《附錄》一卷
作者:周 莊周
義:北宋 呂惠卿
集校:湯君
出版:北京中華書局


初,宋神宗陛對呂氏,論《莊子》性命之理。以言及他事,未
得盡理,呂氏乃退撰《莊子義》,一年,進上其內七篇七冊,
外雜篇後亦成書。呂氏積極用世,其精神與莊周相悖,注《莊
》實乃借題發揮,申說己意。李彥平稱「其《老》、《莊》二
解,獨冠諸家」,朱熹亦許呂氏義理有在郭象之上者;褚伯秀
、焦竑頗採其文。乃《宋史》無識,定呂氏為姦臣,其數百卷
著述以是湮滅,傳世極稀。黑水城出土文獻,內有《莊子義》
殘卷,陳任中據以補輯,時處亂世,稱者甚寡。今湯氏獲見其
金刻完本,乃加校點;呂氏政治學術思想,始得稍顯於世矣。




書名:《莊子鬳齋口義校注》十卷
作者:周 莊周
口義:南宋 林希逸
校注:周啟成
出版:北京中華書局


林氏引用儒、佛,評析文字血脈,考訂概念,通俗
易解。雖未能洗去向、郭之陋,實迥異當時存世諸
《注》。東瀛林羅山甚重此書,而其思想與朱子學
不合則未嘗深究。周氏注解林氏所用儒、佛典故。




書名:《莊子因》六卷
作者:周 莊周
評註:清 林雲銘
印行: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林氏身經苦難,透徹生死之原。其解《莊》也,評以
時藝,注以性命。本書取徑,在「以虛無為本,以因
循為用」。天地、萬物、自然,皆為人類所因依。




書名:《莊子獨見》三十三卷
作者:周 莊周
獨見:清 胡文英
印行: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胡氏解《莊》,不離文章家法,貫通《莊
》、《騷》,兼得今古文、漢宋學之長。




書名:《莊子雪》三卷
作者:清 陸樹芝
印行: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本書以字詞解詁為基礎,串解句意,推揣章意、篇意。採錄諸家
評釋,視《莊子》全書為整體。藉《易》明《莊》,會通儒道。




書名:《莊子集釋》十卷
注解:西晉 郭象
釋文:陳 陸德明
義疏:唐 成玄英
集釋:清 郭慶藩
印行:世界書局


本書不僅詳細辨析歷朝各古本異文的謬誤之處,同時輯錄郭象《注》、
成玄英的《蔬》與陸德明的《音義》,更增補了明清兩代著名學者的訓
詁考證和相關校勘內容,並揉合集釋者與其叔父郭嵩燾的觀點與意見,
將莊子思想從形而上的個人精神層次追求,帶入形而下的生活落實。




書名:《莊子集解‧莊子集解內篇補正》十五卷
作者:周 莊周
出版:北京中華書局


《莊子集解》八卷,清 王先謙 集解
《莊子集解內篇補正》七卷,民國 劉武 補正


「清季王先謙的《莊子集解》,集納了前人注《莊》的許多成果,又提出了
自己的一些新解,要言不煩,便於披覽」,劉武「就《莊子》中最重要的『
內篇』部分對《集解》做了許多補充訂正,頗有參考價值。」




書名:《莊子新義》三卷
新義:民國 朱文熊
出版: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本書承明清論文緒餘,以字詞解詁為基礎,串解句意,推揣章意
、篇意。欲收籠莊、儒而會歸大道,與民初治《莊》諸家異趣。




書名:《莊子發微》五卷
作者:鍾泰
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


莊周為道家,乃漢代以來通說也。雖韓愈據〈田子方〉篇,謂
莊周之學源出子夏;蘇軾以〈天下〉篇未論孔子,云莊周乃尊
孔子者,然二家之說未行於世。鍾氏考傳世三十三篇,稱孔之
言倍於引老,稱謂復有重輕之別;又許孔子為魯哀公時唯一儒
者,敘六經於百家之上,尊孔之情昭然。鍾氏再觀書中屢述孔
顏問答,其言皆深微精粹,遂定莊周實儒非道,其學乃傳自顏
回之徒。至三十三篇文辭,除〈盜跖〉、〈漁父〉等篇出於其
末流假託,其餘大抵或莊周手著,或門徒所述,要皆莊周思想
之所繫。鍾氏病歷代注家「繳繞之以玄言,錯亂之以訓詁」,
未能究莊書旨趣,因「比附六經之義,亦兼采老子之說,為之
疏通而詮釋之」,欲「使內聖外王之道不終湮沒於世」。




書名:莊子纂箋
作者:民國 錢穆
出版:九州出版社


本書以清馬其昶《莊子故》為藍本,旁採古
今解《莊》逾一百五十家。兼顧義理、辭章
、考據,學者以為「從古注書之上品」。




書名:《蘦硯齋襍著兩種》二卷
作者:民國 范耕研
出版:文史哲出版社


本書包括《莊子章旨》及《莊子音》,為范氏教學講稿。




書名:《莊子詁義全稿》十卷
作者:民國 范耕研
出版:文史哲出版社


本書解字義,明義理,旁徵博引,輒下己意,多有新解。




書名:莊子詮評
版次:2007年5月增訂版
作者:方勇、陸永品
出版:巴蜀書社


本書試圖打破今人注釋古籍的慣例,除適當對莊文思想
內容探微抉精而外,還對莊文藝術特點予以簡明揭示。
古今中外學者的獨到見解或考釋文字也有適當援引。




書名:莊子奧義
作者:張遠山
出版:江蘇文藝出版社


《漢志》載《莊子》五十二篇,晉代注者數家,唯司馬
彪、孟氏備具全篇,其他皆以意去取;傳世者,郭象《
注》三十三篇爾,餘十九篇因而散亡,良可歎已!郭《
注》雖向有剽竊疑案,其持「名教即自然」之儒學成心
以注《莊》,故自陸德明、成玄英以下學者皆所稱許,
無有異辭;鍾泰至謂莊周實儒非道,意欲發微,皆郭《
注》有以啟之也。
張氏首揭《莊子》內七篇之奧義,在於「痛詆專制」。
寓言文本主體,卮言義理核心;支離其言,誨藏其旨以
避禍。又時見隱攻公孫,暗諷孟軻之處。張氏復論證郭
象為曲解莊學奧義,乃棄精取劣,刪除不利其謬注之十
九篇;餘三十三篇則重排次序,竄改文辭,以成己之私
意。莊學奧義,以此沉埋千古,至今乃得復彰於世矣!




書名:莊子天下篇注疏四種
編輯:張丰乾
出版:華夏出版社


〈莊子‧天下篇〉講疏,民國 顧實 撰
讀〈莊子‧天下篇〉疏記,民國 錢基博 撰
〈莊子‧天下篇〉箋證,民國 高亨 撰
〈莊子‧天下篇〉述義,馬敘倫 撰
附錄:
〈莊子‧天下篇〉的作者問題,嚴靈峰 撰
〈莊子‧天下篇〉的作者和時代,張恆壽 撰


〈莊子.天下篇〉可能是中國最早評論春秋戰國諸子學說
得失的文獻,然而有關此篇的許多疑問,自古以來聚訟不
休。本編選錄二十世紀相關箋疏四種,以供讀者參考。




++113++.5文子


書名:《文子疏義》十二卷
注解:唐 徐靈府
疏義:王利器
出版:北京中華書局


先秦傳世典籍,唯韓非語及文子其人其書,而其所載文
子思想,他書歸於詹何,陳奇猷以為田文。劉向雖言《
墨子》書有文子,今則無由考見。班固見九卷之本,王
充、劉勰甚稱之,張湛、李暹先後為《注》。而其姓名
籍里,始見裴駰《史記集解》引《范子》。
其書流傳,複雜至極,北魏之時有十二卷本,唐代採以
為經,而其書駁雜不純,乃為柳宗元所議。是後學者多
信其言,而以《文子》為剽竊之作。1973年定州竹簡《
文子》出土,其中內容有可對應今本《文子》者數處,
丁原植始疑今本為六朝唐初道士重編。
王利器信馬驌之論,以為「《淮南》,《文子》之疏義
也」。遂以《道藏》徐靈府《通玄真經注》為據,引秦
漢子書之文及舊《注》以證《文子》。丁原植不以「疏
義」說為然。




書名:《文子》新論
《文子》資料探索
《淮南子》與《文子》考辨
作者:丁原植
出版: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雖然1973年定州出土了竹簡《文子》,但其釋文要等二十餘年後才公佈
。丁氏為釐清文子在先秦道家的地位,分辨《文子》與《淮南子》之間
的關係,耗時數年研究,撰成三書。《文子》新論:論文集;《文子》
資料探索:以今本《文子》十二卷文字為主,證以《淮南子》及他書相
對應的部分;《淮南子》與《文子》考辨:以今本《淮南子》有文字見
於《文子》的十七篇為主,證以《文子》及他書相對應的部分。




++113++.6其他


書名:《鬻子箋證》二卷并《附錄》
作者:周 鬻熊
箋證:張京華
出版: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書名:鬻子校理
作者:周 鬻熊
原注:唐 逢行珪
校理:鍾肇鵬
出版:北京中華書局


〈史記‧三代世表〉:「鬻熊事(周)文王。」張京華以為
歷事武王、成王,三朝凡十年。其書論人君南面之術,〈漢
書‧藝文志〉著錄於道家。自南宋黃震論為「戰國處士假託
之辭」,明胡應麟辨其「非道家言」,「體兼儒雜」,楊慎
、王世貞詆其文章淺陋無可取,清四庫館臣更說為唐代好事
者「撰為贗本」,《鬻子》地位一落千丈。雖學者辨偽全無
根據,乃近世泛論周秦諸子,《鬻子》率皆擯棄勿述。




書名:《老子翼‧莊子翼》十七卷
輯注:明 焦竑
眉評:日本 服部宇之吉
印行:新文豐出版社


焦氏取韓非以下注《老》六十四家,支遁、郭象以下注《
莊》四十四家,傚裴駰、李鼎祚注書之例,採摘諸家精語
。焦氏《筆乘》涉及老、莊者亦附焉。主於闡發玄言,務
明清淨自然之理。四庫館臣許其引據博洽,去取精審。




書名:《老子衍‧莊子通‧莊子解》三十五卷
作者:明 王夫之
印行:北京中華書局


《老子衍》一卷,清 王敔 纂注
《莊子通》一卷
《莊子解》三十三卷,清 王敔 增注


王氏解釋老子思想,採取推衍歸謬法,試圖暴露老子
思想的荒謬性,將其看成是社會禍害的總根源,並力
求肅清其毒害。雖因混淆《老子》本文及歷代注說,
所釋往往流於詭辯,然歷代誤注亦得藉之以廓清。
王氏解釋莊子思想,主於去莊子之玄,以通君子之道
。批判佛、道思想,並藉用佛、道兩家經典,發明儒
家正學、挽救世道人心。三十三篇作者之辨析,亦為
王氏釋《莊》著力處,雖其結論非是,頗影響後學。




書名:黃帝陰符經集注
點批:常秉義
出版:中央編譯出版社


該書雖僅有四百多字,但言簡意玄,內涵博大精深,觀
物洞察深邃,可謂獨一無二、空前絕後的微型經典。本
書選收十七種注本,以注文神似、獨到為取捨標準。




書名:《馬王堆漢墓帛書《黃帝書》箋證》五卷
作者:魏啟鵬
出版:北京中華書局


1973年,馬王堆漢墓帛書出土45種著作,其中《經法》、《經
》、《稱》、《道原》等四種,一般認為即《漢書‧藝文志》
所著錄的《黃帝四經》。其入世思想與傳世道家文獻相異,漢
初黃老之學得以窺見,《鶡冠子》真偽之疑亦藉以釐清。另一
出土帛書《九主》,李學勤以為即《漢書‧藝文志》所著錄的
道家書目之首《伊尹書》佚篇,為伊尹學派形名說重要文獻。




書名:黃帝四經
版次:2006年修訂版
注釋:余明光
英譯:張純、馮禹
出版:岳麓書社


本書是1993年出版的《黃帝四經今注今譯:中英對照》的
修訂版。原文與譯文相互對照,注釋集中編排於書後。




書名:《王弼集校釋》七卷,附韓康伯《周易注》
作者:魏 王弼
校釋:民國 樓宇烈
出版:華正書局


史載王弼著作六種,傳世者三種:《老子注》、《周易注》、
《周易略例》。《老子指略例》、《論語釋疑》及含《錄》之
《王弼集》皆佚。《周易略例》與《周易大演論》為何種關係
亦無從釐清。
民國王維誠輯〈老君指歸略例〉、〈老子微旨略例〉二文,併
為《老子指略》,以為即王弼《老子指略例》。樓宇烈據梁皇
侃《論語義疏》、宋邢昺《論語疏》,輯得《論語釋疑》注文
,凡四十七條,與《老子注》、《老子指略》、《周易注》、
《周易略例》同為校釋。王弼注《易》,惟卦辭、爻辭、文言
、上下彖辭、上下象辭。晉韓康伯乃續注上下繫辭、說卦、序
卦、雜卦。樓氏錄韓康伯《注》,不為校釋。《周易略例》舊
有唐邢「王壽」《注》,樓氏散入校釋各條。




書名:湯用彤魏晉玄學講義
作者:湯用彤
出版:天津古籍出版社


本書搜集了作者在抗日戰爭時期的講課提綱及學生的聽
課筆記,其中,關於“貴無”之嵇康、阮籍、張湛、道
安等重要論述,是湯用彤的其他著作中很少涉及的。




書名:王士源亢倉子研究
作者:陳茂仁
出版:文津出版社


《亢倉子》者,王氏欲以用世之作也。大抵鎔鑄前文,歸
本於道,要旨在「全用政,君臣賢,訓農兵」,蓋於時政
有所針砭云。開元、天寶間興衰治亂,可得而略窺焉。




++114++.1墨子


書名:《墨子閒詁》十九卷
版本:2009年1月《孫詒讓全集》本第1版
作者:周 墨翟
閒詁:清 孫詒讓
出版:北京中華書局


自畢沅全注《墨子》,學者始知討論墨學,二甲子間乃有
九家,然皆札記形式,無有成書。孫氏採錄此十家之說,
考校文字,徵引文獻,訓詁名物,積十載而刊布,又十九
載始著為定本。雖頗議其少見異本,不若其後之吳毓江《
墨子校注》,然《墨子》文字自《閒詁》出,始得號稱「
盡還舊觀」,「咸秩無紊」。現代墨學復活,實賴《閒詁
》以為先導,故梁啟超評孫氏一生著述,以此書為第一。




書名:《校補定本墨子閒詁》三十五卷
作者:周 墨翟
閒詁:清 孫詒讓
校補:民國 李笠
出版:藝文印書館


漢魏以降,墨學不為世重,雖有一二注本,皆佚失不存
。簡編爛脫,訛文錯簡遍滿全書。清代墨學復興,始為
校注討論,至孫氏之書出,《墨子》文字始得號稱「盡
還舊觀」,「咸秩無紊」。雖然,其書失誤之處亦復不
少。李氏乃取初印聚珍本以與定本對校,旁及眾本。




書名:《墨子校注》十五卷,《附錄》五種
版次:2006年2月二版二刷
作者:周 墨翟
校注:民國 吳毓江
出版:北京中華書局


吳氏搜討唐鈔卷子本及明、清諸鈔刻,清世及民初
校注,合三十種。以畢沅校本為底本,糾正畢沅、
孫詒讓訛誤千餘處。校勘細緻,保存異文極多。初
版刊行後續有增補,增補遺稿因故至今始得再版。





書名:《墨子集詁》十卷
作者:周 墨翟
集詁:王煥鑣
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


本書以《墨子閒詁》為底本,選取其中三十六篇論說文,
集錄孫詒讓以後八十餘年間學者治《墨》成果。辨明思想
、訂正文字、疏通文句,尤重協韻。十載書成,《墨辯》
六篇及城守等十一篇原擬另為二編,未及草而卒。




書名:英譯墨子全書
英譯:李紹崑
出版:北京商務印書館


該書翻譯了《墨子全書》的五十篇文章,並附有相應的中文版本,
做到了“信、達、雅”的翻譯標準,全面展示了墨子在軍事、政治
、哲學、機械制造、物理學、數學、宇宙論等方面的思想及成就。




書名:墨辯發微
作者:譚戒甫
出版:北京中華書局


本書分析《墨子》書中《經上》、《經下》、《經說上
》、《經說下》、《大取》、《小取》等六篇辯學論式
,以為其中除名、墨二家之說外,別有形名家言。辨明
《經》例、疏通論式;參考近世說法、旁證泰西學術。




書名:《墨經校詮》五卷
作者:周 墨翟
校詮:高亨
出版:清華大學出版社


本書廣泛參考古今各家成說,結合自己的體悟,創獲極
多。其〈墨子經說表〉比之他家旁行表,自言有四善。




書名:墨經正讀
主編:王讚源
出版:上海科技文獻出版社


本書是海峽兩岸共同合作的研討成果。不認《墨經》為後期墨家
之學,而視《墨子》全書為一整體。聲類以黃侃“古聲十九紐”
為準,韻部則兼用曾運乾“古韻三十攝”及王力“古韻三十部”
。虛詞解釋參考裴學海、楊樹達、許世瑛之說。注釋遵循“不輕
率更改原文、訓詁義理並濟、不牽強附會、言必有據”四原則。




++115++.1鄧析子


書名:《鄧析子五種合帙》七卷
作者:周 鄧析
印行:廣文書局


鄧析無厚之論,言天地一體,刑名之前人人平等;
轉辭兩可兩然之說,重循名責實。反對禮治,重視
刑典。為名家、法家先驅。影響及於戰國諸子。




++115++.3其他


書名:中國古名家言
作者:民國 伍非百
出版:四川大學出版社


本書注釋民初時期學術界公認的先秦名家著述六種,並輯錄散見
於諸子的名家言論。認《鄧析子》為偽書,做為附錄加以辨偽。




++116雜家


書名:《尸子》二卷并《存疑》一卷,《集評》一卷
作者:周 尸佼
輯佚:清 汪繼培
整理:黃曙輝
出版: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劉向言尸佼初與衛鞅共治秦,鞅死,佼亡逃入蜀,遂造書二十篇,大抵「
非先王之法,不循孔氏之術」。其書於南宋時亡佚,清世輯本四家,汪輯
最後出,呂思勉許以最善之本。今本之文屢稱堯舜,引孔子語,與子政之
說互異,劉咸炘疑今本醇語皆後人所續,呂思勉則以子政之說為偽物。




書名:《呂氏春秋新校釋》二十六卷,《附錄》四篇
編纂:周 呂不韋
注解:後漢 高誘
校釋:陳奇猷
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


秦使呂不韋滅東周後,不韋集賓客於咸陽,使人人著所聞,欲備
天地萬物古今之事。陳氏考其書實以陰陽學說為宗,各家學說為
輔。凡百六十篇,十四萬餘言,今佚去一篇。四庫館臣雖許以「
是書較諸子之言獨為醇正」,「持論頗為不苟」,仍未錄於《薈
要》者何也?
自高誘後千餘年,其書更無注本,清初畢沅始為校正。此後討論
寖多,凡百二十餘家,散在群籍。陳氏博採前人校說,指明是非
;又悉論各篇所屬家派,令讀者明瞭文章真意。




書名:《呂氏春秋注疏》二十六卷
編纂:周 呂不韋
注解:後漢 高誘
疏:王利器
出版:巴蜀書社


陳奇猷博採清代民國以來校說,撰成《呂氏春秋
校釋》(後修訂為《呂氏春秋新校釋》),著重呂
書原文校釋;而於高誘《注》文甚少留心。王氏
以高誘為漢之大儒,學有師承,其《注》頗依先
師舊訓,大有可觀。於是歷覽群籍,廣蒐博採,
原書之所出,舊注之所本,均考訂詳明。




書名:先秦諸子考佚
考佚:民國 阮廷焯
出版:鼎文書局


阮氏以清季輯佚之業雖盛,先秦丙部諸家輯本詳略既殊,優劣以判
,要之皆有疏漏、附會、謬誤之弊。於是為之苴補釐訂,勼集成編
,凡八家十五種,力求博見、有識、明辨,欲以匡前賢,扶微學。




書名:淮南子證聞‧鹽鐵論要釋
作者:楊樹達
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


《淮南子證聞》七卷,版本據劉文典《集解》
,條舉文句。以訓詁為基礎,以聲韻之學化訓
詁之膠滯,繼而繩之文法與修辭以求真義。
《鹽鐵論要釋》版本據徐德培《集釋》,條舉
文句。自文字音韻入手,訂正先儒校注《鹽鐵
論》之謬誤,闡明《鹽鐵論》原義。




書名:新輯本桓譚新論
作者:後漢 桓譚
輯佚:朱謙之
出版:北京中華書局


桓氏習古文五經,博學多通。時今文博士解經,多徵讖緯,桓氏以不信圖
讖,喜非毀俗儒,由是多見排抵。晚歲著書,號曰《新論》,「論世間事
,辯照然否,虛妄之言,偽飾之辭,莫不証定」,為王充所識。王充以後
,學者未重其書,不知何時亡佚,然據全祖望引錢謙益之言,《新論》明
季尚存,朱謙之信從之。清代輯本三家,朱氏以未愜人意,故重加輯錄。




書名:《論衡校釋(附劉盼遂《集解》)》三十卷,《附編》六種
作者:後漢 王充
校釋:民國 黃暉
出版:北京中華書局


書名:《論衡校箋》三十卷,《附錄》二種
作者:後漢 王充
校箋:楊寶忠
出版:河北教育出版社


自董生倡言天人相感,稍後群儒推演陰陽災異,讖緯
由是盛行。東漢初建,學者偶議圖讖之謬,王氏始全
面批判天人相感、陰陽災異之妄誕。道性命、說天人
、談人鬼、疾虛妄、論賢佞。漢、唐之世視為偉著,
兩宋之際譏以離經叛道,明、清以降毀譽參半。




書名:《論衡校注》三十卷并《附錄》
作者:後漢 王充
校注:民國 張宗祥
標點:鄭紹昌
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


《論衡》校注,民初已有劉盼遂、黃暉二家。張氏之書出其
後,詞約意明,不若二家論證繁複。然張氏本精於考據校勘
之學,校注往往精當,亦頗能抉隱發微。楊寶忠撰《校箋》
之際,張氏《校注》尚未出版,故楊氏未能徵引張說。




書名:《劉子校釋》十卷,《附錄》四種
校釋:傅亞庶
出版:北京中華書局


《劉子》出入儒道,強調個人修身,寄託治國
安邦之道。書名或題為《新論》,乃後人所命
。作者舊題蕭梁劉勰,歷代學者或疑為他人所
撰,而以北齊劉晝說最盛,傅氏亦主之。
唐袁孝政為《劉子》作《注》,後人或譏其疏
漏紕繆。趙宋奚克讓復撰《音義》、《音釋》
,殘闕不全。清代以來,斠證討論,十有餘家
。傅氏《校釋》後出,全錄袁《注》、奚《音
》,參考群言,辨正是非。




書名:《增訂劉子校注》十卷并《卷首》一卷
校注:楊明照
增訂:陳應鸞
出版:巴蜀書社


楊氏初治《劉子》,「詞求所祖,事探其原」,考訂版本異
同,援引類書,定《劉子》作者為北齊劉晝。《劉子校注》
發表於燕京大學《文學年報》,積五十年未嘗梓行。後為駁
林其錟、陳鳳金「《劉子》作者為劉勰」之論證,方始正式
出版。後欲加增訂,搜集資料粗具矣,天不假年,未及動筆
而歿。陳氏繼其師遺志,增益資料,二年半而成書。




書名:《隋唐子書十種》五十八卷
印行:世界書局


《顏氏家訓》二十卷,《考證》一卷 北齊 顏之推 撰、南宋 沈揆 考證
古今家訓之祖,撰于隋代,自署北齊。

《文中子中說注》十卷 舊題 隋 王通 撰、北宋 阮逸 注
記王通及其門人對問之書,語言、事蹟皆摹擬《論語》。其書于史實多有謬誤,
宋咸、洪邁皆疑之。《四庫總目》以為雖實有王通其人,而此本乃中唐以後偽撰
,成書于阮逸作《注》以前。因其「大旨要不甚悖於理」,故《四庫全書》「錄
而存之」。通孫勃,善屬文,為初唐四傑之一。

《續孟子》二卷 唐 林慎思 撰
「慎思以為《孟子》七篇非軻自著書,而弟子共記其言,不能盡軻意,因傳其說
演而續之。」(《崇文總目》)

《伸蒙子》三卷 唐 林慎思 撰
惟上卷《喻時》一篇,釋仲尼「小天下」之義,詞不近理。其餘皆持論醇正,非
唐時《天隱》、《無能》諸子所可彷彿。《崇文總目》列之儒家,蓋為不忝。」
(《四庫總目》)

《素履子》三卷 唐 張弧 撰
「詞義平近,出於後代,不能與漢、魏諸子抗衡,......然其援引經史,根據理
道,要皆本聖賢垂訓之旨,而歸之於正,蓋亦儒家者流也。」(《四庫總目》)

《長短經》九卷 唐 趙蕤 撰并注
「此書辨析事勢,其源蓋出於縱橫家,故以「長短」為名。雖因時制變,不免為
事功之學,而大旨主於實用,非策士詭譎之謀。」(《四庫總目》)

《兩同書》二卷 唐 羅隱 撰
「以老子修身之說為內,孔子治世之道為外,會其指而同原。」(《崇文總目》)

《玄真子》三卷,《碑》一卷 唐 張志和 撰、顏真卿 碑
「其言略似《抱朴子‧外篇》,但文釆不及其藻麗耳。」(《四庫總目》)

《天隱子》一卷 唐 司馬承禎 撰
「修鍊形氣,養和心靈,長生久視,無出此書。今觀其言,蓋與坐忘論相表裏。
」(《直齋書錄解題》)

《旡能子》三卷 唐人撰,不著撰人名氏
「其書多竊《莊》、《列》之旨,又雜以釋氏之說,詞旨頗淺。第以唐代遺書漸
少,姑以舊本錄之耳。」(《四庫總目》)




書名:《無能子校注》三卷
校注:王明
出版:北京中華書局


本書抨擊君主制度,提倡道教修煉,並宣揚儒家仁
義及佛教「無心」。否定君臣名分,譴責聖人,鄙
棄名利,反對忠孝倫理道德,為唐末子學要籍。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uvw987&aid=6824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