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9/06 20:57:05瀏覽170|回應0|推薦1 | |
++111易經
書名:周易鄭氏學闡微 作者:林忠軍 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 鄭氏解《易》,象數、人事並重,人事參於史、禮。發明《易 》之三義,探原陰陽興衰;尋繹《易》之起源及成書,由天道 推及人道。囊括今古、融合諸家。王弼盡掃象數,漢《易》漸 次散失,鄭氏《易》最後亡。王應麟以下群儒多有輯佚。 書名:王弼注易用老子疏證 疏證:鄭成海 出版:華正書局 王弼解《易》,不顧流俗,掃除漢《易》五行災異 說,而以老莊觀點來解釋。本書疏證首錄《老子》 ,再錄群籍,是為了說明王弼注《易》學術淵源。 書名:《周易集解纂疏》十卷 集解:唐 李鼎祚 纂疏:清 李道平 印行:廣文書局 始皇焚書,卜筮不燒。漢興之初,傳受不絕。 宣、元之時,《易》雜象數。陰陽災異,遍注全書。 孟、京先聲,鄭、荀發揚。虞氏後起,漢《易》集成。 輔嗣入玄,盡掃象數。玄風大暢,鄭義式微。 孔氏《兼義》,疏解王、韓。《集解》所錄,三十五家。 漢人遺說,嘗鼎一臠。六朝注釋,亦有可觀。 書名:《孫氏周易集解》十卷 輯佚:清 孫星衍 印行:廣文書局 李鼎祚集漢、唐《易注》,存先儒遺說,功莫 大焉。然李氏所未錄,見於群書所引者尚有不 少。其中精義往往而在,不宜以棄餘視之也。 孫氏此書,專輯李氏未錄之漢、唐《易注》。 書名:王安石《易》學研究 作者:楊倩描 出版:河北大學出版社 本書除輯錄《荊公易解鉤沉》276條外,並考述《臨川集》 中三篇《易》學文獻,并藉此討論王安石的政治思想及早期 世界觀和方法論。最後敘述王安石《易》學的影響及評價。 書名:《周易義海撮要》十二卷 原編:北宋 房審權 撮要:南宋 李衡 印行:廣文書局 初,房氏集鄭玄以下至王安石《易》說,專明人事者 百家編為《周易義海》。李氏以房書去取失當,乃刪 其煩冗,益以伊川、東坡、漢上三家《易傳》,附以 群儒雜論。引用體例不純,或唯舉姓,或但舉名。北 宋前期解《易》諸家姓名具存者,不及三十。雖然, 所引之書大率亡佚,多賴是書得窺其略。 書名:《學易記》九卷 作者:元 李簡 印行:廣文書局 本書集子夏以下諸儒《易》說六十四家,而以程頤為主, 郭雍、楊萬里次之。兩宋《易》學遺說,藉是得以稍窺。 書名:《周易本義附錄纂注.大易象數鉤深圖》十八卷 印行: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周易本義附錄纂注》十五卷,南宋 朱熹 本義,元 胡一桂 纂注 《大易象數鉤深圖》三卷,元 張理 撰 胡氏注《易》,去取別裁,惟以朱熹為斷。 故或採朱熹文集、語錄之及於《易》者附之 ,或取諸儒《易》說之合於《本義》纂之。 張氏承宋代圖書解易一派,雜取陳、邵及周 、劉之說;匯輯宋代許多易圖,為研究宋代 圖書之學提供條件。 書名:《周易原旨‧易源奧義》九卷 作者:元 保巴 印行:北京中華書局 《周易原旨》八卷 《易源奧義》一卷 本書發揮王弼“言不盡意”說,提出“言不盡意,以心會心” 的認識論觀點和“寂則能感,定則能應”的感應“心法”。吸 取宋代理學成果,形成作者自己的宇宙本體論思想,並創立自 己的先天圖式說。此外本書還反映作者忠君濟民的政治思想。 書名:《周易會通》十四卷 作者:元 董真卿 印行: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董氏嘗受學於胡一桂,故《會通》乃以胡氏《纂疏》為本,而廣及諸家 。董氏以為諸家之《易》,途雖殊而歸則同,故兼搜博釆,不主一說, 務持象數、義理二家之平。苟說有可採,雖朱熹不取,亦加以甄錄。 書名:《來註易經圖解》十六卷 圖註:明 來知德 印行:武陵出版社 自王弼掃象,註《易》諸儒皆止言其理,《易》象不 傳久矣。來氏乃推闡〈繫辭〉錯綜其數之義,「其註 皆先釋象義、字義及錯綜義,後加一圈,方訓釋本卦 、本爻正意。象數言於前,義理言於後」,附《易》 圖百三十八幅。冥心力索,二十九年方始成書。 書名:《周易外傳鏡詮》七卷 作者:明 王夫之 鏡詮:陳玉森、陳憲猷 出版:北京中華書局 本書主要是針對“道”、“釋”,及在《易》學問題上的方士術數之 說加以批判。向人們提供一種“立於易簡以知險阻”的人生哲學。肯 定陰陽之外無太極,認為一切事物的生成變化都根源於事物的內部矛 盾。提出“主動”、“尊生”的觀點,論證道隨器變的進化史觀。 書名:《田間易學》四卷 作者:清 錢澄之 印行:黃山書社 錢氏治《易》,不廢象數,批判圖書。以王弼、 韓康伯、孔穎達、程頤、朱熹《易》說為主,輔 以歷代《易》註精義。謂蔡清「專主《本義》」 ,為明人《易》註極精者,「故採錄最多」。上 承《誠齋易傳》以史解《易》之法,暗喻時局。 書名:《周易淺述》八卷 作者:清 陳夢雷 印行:大孚書局 本書所解以明象為主,持論多切於人事。不取朱熹卦變之 說、來知德錯綜之論,四庫館臣許其「頗能掃除轇轕」。 書名:《周易函書》六十五卷并《附錄》二卷 作者:清 胡煦 印行:北京中華書局 正編: 《周易函書約存》十五卷,《卷首》三卷 《周易函書約注》十八卷 《周易函書別集》十六卷 附編: 《卜法詳考》四卷 《葆璞堂詩集》四卷 《葆璞堂文集》四卷 《召對錄》一卷 胡氏研思《易》理,平生精力盡在此書。其持論酌於漢 學、宋學之間,與朱熹頗有異同。議卦變、錯綜之誤, 發明體卦主爻說,以象數推闡天人合一之旨。牟宗三以 胡氏與焦循並舉,稱為清代易學二大家;又推重其宇宙 生成哲學之嚴密精深,言中國學者足當西方哲學名目者 ,唯公孫龍、胡氏二人爾。熊十力亦頗稱之。原本一百 十八卷,以艱於剞劂,故擇其要義,約為五十二卷。 書名:《周易述》三十卷 作者:清 惠棟 印行:臺灣中華書局 《周易述》二十一卷,清 惠棟 撰 《周易述補》四卷,清 江藩 撰 《周易述補》五卷,清 李林松 撰 本書採用自注自疏方式,注與疏中主要是引述、發揮漢儒之學 。注中簡要說明卦辭、爻辭或傳文的意義,又在疏中說明注文 所採之義從何而出,並引各種材料進行字句名物的考證訓釋。 他採有虞翻、荀爽、鄭玄、馬融、京房、宋咸、干寶、范長生 及《易鑿度》諸家《易》說,以納甲、卦變、卦氣等體例解釋 《周易》。又在融會易漢學的基礎上,用漢易之理自行訓釋經 傳文,於《周易》象數學有所發明。四庫館臣以為「引據古義 ,具有根柢,視空談說經者則相去遠矣」。 本書目錄共四十卷,卷八及卷二十一闕卷,卷二十四以後有目 無文,實得二十一卷,蓋未成之書也。江氏李氏各有補作。 書名:《周易易解》十九卷 印行:育林出版社 《周易易解》十卷,《周易示兒錄》三卷,《周易說餘》一卷,清 沈紹勳 撰 《周易孟氏學》三卷,附《補遺》一卷,《孟氏易傳授考》一卷,清 沈袓緜 撰 沈氏在書中旁徵博引,盡取象、數、理三家之長 ,而不墜於穿鑿附會之弊。章炳麟、蔣維喬、唐 文治、李詳、金天羽、馬一浮諸學者皆極稱許。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