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怎樣正確認識白帶異常
2007/09/12 21:46:34瀏覽321|回應0|推薦1

怎樣正確認識白帶異常

在正常情況下,陰道和外陰經常有少量分泌物以保持濕潤,稱之謂白帶;是由陰道粘膜滲出物、宮頸腺體及子宮內膜分泌物組成,且含陰道上皮脫落細胞、白細胞。正常白帶呈白色、無氣味,其量、質與身體生理狀況變化有關。如分泌量增多或性狀異常,則稱為病理性白帶、白帶異常。
白帶異常可能是以下疾病造成的:
黴菌性陰道炎
患黴菌性陰道炎時,白帶色黃或白,多數質地粘稠,有時也可質地稀薄,典型的白帶呈豆腐渣樣或乳凝塊狀;
黴菌性外陰炎的臨床症狀為瘙癢、灼熱感及小便痛(併發尿道炎),許多婦女主訴性交疼痛。外陰周圍常發紅、水腫。表皮的變化多種多樣:可發生很淺的水皰丘疹,成群出現;亦可形成濕疹狀糜爛,局限於外陰或向周圍擴展至會陰、肛門周圍及股生殖皺襞,直至大腿內側,外表完全類似急性或亞急性濕疹,陰脣之間及陰蒂附近粘膜增厚,互相接觸的皮膚表面潮紅糜爛;個別可引起微小的白色膿皰,嚴重時發生潰瘍,患處疼痛,局部淋巴結發炎。
滴蟲性陰道炎
滴蟲性陰道炎的白帶為稀膿樣,色黃,有泡沫,或如米泔水樣,色灰白,白帶味臭;
滴蟲性外陰炎常繼發於滴蟲性陰道炎。女性的陰道毛滴蟲多寄生於陰道、尿道、前庭大腺及膀胱。前庭大腺受累者罕見。陰道毛滴蟲是一種鞭毛蟲,比多形核白細胞大許多,呈梨形,頂端有鞭毛四條,尾部有軸柱凸出,可以寄生在人體內而不引起臨床症候。某些細菌可誘致滴蟲活躍而產生症狀,但體內抗體又可以直接或間接傳播,主要通過浴池、浴具、游泳池、或未徹底消毒的醫療器械等途徑間接傳播。直接傳播可以通過性交,從男性泌尿系統傳來,患者的尿液及糞便也可能是來源。
潛伏期為4~28天,陰道粘膜有紅色小顆粒或瘀點。pH值較正常高。陰道有多量黃綠色或灰色泡沫分泌物流出,有腥臭味,有時混有少許血液或為膿性,分泌物刺激外陰而有癢感。外陰發紅,甚或出現炎性潰瘍,有的因濕潤及擦傷所致,可蔓延至生殖股皺襞。性交時疼痛,並可有尿痛,尿頻等症狀。
宮頸糜爛
宮頸糜爛時白帶一般色黃,質粘如膿涕,多無味;
宮頸由於炎症的刺激程度不同,宮頸處粘膜柱狀上皮生長較慢,上皮平坦,外表光滑,即為單純性糜爛;柱狀上皮生長速度快,形成腺體增生時為腺樣糜爛。如果腺體擴張則可為濾泡型糜爛,同時伴間質增生,形成小的突起,被覆柱狀上皮不均,則形成乳頭狀糜爛。上述類型常可混合發生。宮頸糜爛是婦科疾病中最常見的一種。
主要症狀為白帶增多,常呈膿性。可有下腹及腰 部墜痛及膀胱刺激症狀;糜爛面較重的病人可伴不同程度淡血性分泌物,典型者在性生活後有血性分泌物,宮頸粘稠膿性分泌物,不利精子通過,造成不孕。
淋病
淋病的白帶則為黃膿樣;
淋病是由淋病奈瑟菌(淋菌)感染引起的泌尿生殖道化膿性炎症,主要發生在尿道和子宮頸粘膜,也可累及眼、咽、直腸和盆腔。淋菌偶爾也可從粘膜進入血循環,引起廣泛的病變,稱為播散性淋菌感染(DGI)。成人淋病主要通過性交傳染。性接觸的傳播途徑也存在,例如接觸被帶菌分泌物污染的衣物和在分娩時新生兒通過母親感染的產道。淋病是我國最常見的性病之一。
子宮內膜炎
其感染可以由性傳播性疾病引起,但有時也可以沒有明顯的誘因。
主要為細菌感染,感染細菌的種類有:葡萄球菌、大腸桿菌、鏈球菌、厭氧菌,此外還有淋菌。此外還有支原體等病原體感染。
按照感染的致病菌可以分為結核性和非結核性兩種。
結核性子宮內膜炎是由於結核桿菌感染引起的,多繼發於輸卵管結核。
非結核性子宮內膜炎較為多見,由一般病原菌感染引起,常見於月經期、流產及分娩後:如分娩時胎盤和胎膜殘留、月經期性交、長期子宮出血、不完全性流產感染、消毒不嚴的婦科檢查、子宮腔內操作如人工流產及各種陰道式手術的上行感染、子宮頸炎、陰道炎的上行感染、子宮內膜息肉或黏膜下肌瘤壞死引起的感染。
子宮內膜炎是由於細菌沿陰道,宮頸上行或沿輸卵管下行以及經淋巴系統到達子宮內膜所引起的。多數為從陰道,宮頸上行引起。
在正常情況下,女性陰道呈酸性環境,宮頸有粘液栓,這是人體的生理屏障,可以抵禦細菌的侵入。但是,在特殊情況下,如經期,分娩,流產後及各種宮腔操作時,這種屏障作用減弱甚至消失,易引起細菌的侵入,造成子宮內膜炎,另外,不注意個人衛生,經期性交及與患有性病的異性性交,也易發生此病,老年婦女由於體內雌激素下降,陰道內酸度下降及宮頸粘液栓減少,易出現老年性陰道炎,並進一步發展為子宮內膜炎。
患輸卵管癌時,由於腫瘤刺激輸卵管上皮滲液及病變組織壞死,會出現水樣白帶,綿綿不斷。
當出現某些感染或炎症後,白帶可驟然增多。如感染的是淋病雙球菌,那麼無疑是患了性病,但如是黴菌、滴蟲或其他的感染,就不能說患了性病。目前,雖然將陰道的黴菌或滴蟲的感染歸於性傳播疾病之中,但這兩個病是可通過性傳播或非性傳播的,如通過性交或其他性行為傳播,我們也可以叫它性病。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t5031884&aid=1227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