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民間傳統健身 踢毽子
2014/05/19 20:53:35瀏覽405|回應2|推薦31

踢毽子是中國民間傳統健身項目之一

根據史料記載和出土文物證明,它起源於中國漢代,唐宋時期開始盛行,在民間流傳極廣,集市上還出現了專門製作出售毽子的店鋪;明代開始有了正式的踢毽比賽;清代達到鼎盛時期,在毽子的製作工藝和踢法技術上,都達到空前的程度。清代踢毽的技藝已相當高,也為古代婦女所喜愛。清初著名詞人陳維崧曾讚美女子踢毽,說女子踢毽比踢足球還巧妙,比下棋還有趣味。

踢毽子運動在我國普及得很廣,是老少咸宜的健身方式。首先,毽子製作簡便。只需用一小塊布,包上一枚銅錢和一小截下端剪成十字形開口的鵝毛管子,用針線縫牢,成為底座;再在未剪開的鵝毛管子上端裡,插上七八根雞毛就做成了。雞毛最好是雄雞的,又長又好看,也好踢些。我小時候製作的毽子更簡便,用廢電池正極那端的帶孔的蓋子來代替銅錢了。那感覺也蠻不錯的。商店里或地攤上有現成的毽子賣,不過,其底座往往是橡皮的,彈性大,踢重了穩定性差。其次,活動便於開展。它對場地要求不高,只需一小塊比較平坦的空地,五六平方米,三四平方米均可,越是技藝高的對場地條件要求越寬,就是在室內也是可以的。再其次,踢法多種多樣,趣味性很強。既可以比次數,也可以比連踢的時間,還可以比踢的花樣。

踢毽子對全身肌肉和骨胳的保健都有好處,尤其是對下肢肌肉的協調運動效果最為顯著。蹬、磕、拐、盤,轉身穩步,起跳抬腿,前合後仰,在他人看來,就像欣賞跳舞。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等,以縱軸為中心擺動,帶動遠端供血最困難、動作難度最大的部位,增強了肌肉的力量和相應關節的柔韌性。盤、拐、繞等動作,縫匠肌、膕肌、股肌等腿部肌肉得到鍛煉;而錛、磕、落等,足背肌、足底肌的作用必不可少。

至於花毽兒的一些高難度動作,像“霧裡看花”、“蘇秦背劍”、“倒掛紫金冠”、“外磕還龍”、“朝天一炷香”等等,頭頂、後背、腳跟、腳麵等部位,毽子上滾下翻,滴溜儿亂轉。這時,腰肌、髖肌、臀肌,甚至胸肌、腹肌等都要參與。骨骼肌的動靜脈短路枝大量開放,下肢血流的動力性平衡得到維持。

既增強了肌肉、骨骼的運動功能,又有效地預防了一些血液回流障礙性疾病,尤其是辦公族易患的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等疾病。

辦公室一族,長期低頭伏案,頸椎前傾,疏於活動,容易得頸椎病;胸、腰等部位脊椎的生理彎曲失常,久之則拱腰駝背,成為所謂“辦公室型體態”。踢毽子時,隨著毽子的起落,脊椎各關節屈伸有節、有度,椎體的深、淺層肌及頸前、頸後肌等一張一弛的功能鍛煉,避免了椎關節的僵化,增強了關節的穩定性,預防了頸椎病,修整了腰肢體態。踢毽兒時雙上肢有節律地擺動,運動了肩、背部肌肉、關節,對中老年人罹患的肩周炎,也有較好的防治作用。

踢毽子還可以防治“亞健康”狀態。

踢毽子要求人的思想高度集中。瞬間完成踢的動作,技術到位,動作準確,毽子才能遂心著意。大腦皮層勢必建立起新的興奮灶,轉移思維,換換腦子,對於調節高級神經活動、化解心理壓力也十分有益。 (河南 張曉峰)

本文轉載自網路

( 興趣嗜好收藏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sung239&aid=13462404

 回應文章

九里安西王(Julian)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9/03 09:49

從此以後,我就成了武林盟主,"天下第一毽",不論何時,或是在校園何處,都會有陌生的同學在後面叫我,「喂!請問你現在能踢到幾下?」或是有人直接向我下戰書挑戰。

華山論'毽'

http://blog.udn.com/JulianCWang/9092052


多硯坊 (休)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5/20 09:11

小時候除了電視
幾乎沒什麼娛樂
下課總在走廊踢毽子
幾乎全班都是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