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2/01 02:53:31瀏覽866|回應0|推薦9 | |
茶與桂花的對話 現場並有茶染及茶皂的DIY,這是一場茶香、花香的響宴。 午後,一群又一群的茶客,或聚在觀雲君,或在桂花樹下,或在南港茶葉製造示範場畔,或在古道的木棧道上,擺起一席又一席的茶席,享受假日難得的下午茶。 在全省各地茶山中,以南港茶山所種的桂花是最多的,尤其是一大片已成林的桂花樹,在其它各地尚屬罕見,桂花林之名不脛而走,在八月桂花香的季節,置身於桂花林中,享受寧靜的品茗樂,也是一種難得的體驗。 這一席泡南港包種茶,那一席則拿出高山烏龍茶來茗戰,武夷岩茶也出籠,一時之間的茶山,也儼然是一場鬥茶賽,熱絡無比。 仿照昔日大樹下乘涼,聽阿公、阿嬤來講古的意境,這是這次舉辦茶山論茶的精神之一,更希望能帶來全家大小、三代同堂等享受難得的體驗大自然及全家一起品茗樂趣。 在大樹下的茶席,南港的老茶農及耆老們,也敘說著昔日南港茶山走過的巔峰。 東南亞的泰國,迄今仍可看到遠在老茶行以台北的「南港」二字做為商標,日據時代,南港包種茶就已盛名遠播。已九十歲高齡的南港老茶行第三代掌門人賴全,保留父親在日據時代勇奪一等賞獎狀及金、銀牌獎章,為昔日風光留下最佳見證。 在往南港觀光茶園山路中途的叉路上,走入一片高聳的老茶樹後,山腰中座落一棟三合院古厝-賴家的祖宅。日據時代,南港共成立四家茶葉公司,其中南港茶葉公司成立於昭和五年(民國十九年、西元一九三0年),就是由賴全的父親賴添創建經營,其公司及製茶廠就在不遠處山坡平坦處,可惜已倒塌,僅剩部分遺蹟,倒是祖厝保留完整,僅一邊護龍倒塌。正如大稻埕大茶商陳天來豪華的別莊般,茶葉世家全盛時期的盛況,由裝潢、屋脊上雕飾到安山岩的石牆,處處可見一斑。 民國九年出生的賴全繼承了父業,目前仍在南港區最古老的市街中南街一百一十號經營茶行,早已升級為師傅級製茶師,不知傳授出多少徒弟,甚至連徒孫都已「出師」,賴全說,他的徒弟近年來在南港、汐止農會舉辦的茶葉比賽經常得獎,而這家座落在老街的老店也已有四十餘年歷史,老茶桶、泛黃的獎狀,每個角落及文物都有一段故事。 其中,有張一等賞獎狀是日據大正十一年(民國十一年)於「台灣製茶品評會」獲得。賴全回憶指出,還有另二個大正十二年、十三年勇奪「台北州七星郡街州聯合製茶品評會」金、銀牌賞獎章,重三兩四,為鍍銀、鍍金質料,獎章背面刻的是現在的監察院建物,當時是做為日據時代台北州辦公廳舍。 南港在日據時代隸屬「七星郡內湖庄」,曾連續三年勇奪台北州「粗製包種茶」三個一等賞,印證其製茶技術冠於當時,而南港茶在昔日也可說是品質一流的保證,也難怪直至今日,泰國仍有老茶行是以南港為名號。 現今,南港觀光茶園種茶景觀是一片凋零景象,幾乎僅剩一些老茶人靠著「老人工」多少賺一點,大部分年輕人都外移到都會區及市中心區了。 海拔約兩百到三百公尺的土壤中含有砂壤,是南港區茶山在早期種出好茶的條件。賴全回憶,那時整個南港茶區面積達六百甲,連中華技術學院附近山丘陵地也曾是茶園,放眼望去,都被青青茶樹所包圍,如今僅剩十多甲,已難復見昔日的鼎盛。 除了舊莊,栳寮設茶葉講習所,聚集全省各地茶農到南港舉行包種茶講習會外,大稻埕的茶商、茶販更穿梭於茶山收購,並外銷東南亞等地區,連帶也影響附近鄉鎮,文山區的深坑、石碇、木柵、新店一帶廣植包種茶,如今是文山包種茶的天下,南港包種茶確有今非昔比的感慨! 依據日據時期「內湖庄庄勢一覽」記載,南港茶葉最興盛時期有四家大型的茶葉公司,光是賴添的南港茶葉公司,每年春茶約採收一千八百斤;第二家是大坑茶葉株式會社,由魏靜時、魏成根、王水錦在舊莊路二段經營,於日據昭和六年五月廿五日成立。第三家是山豬窟茶葉株式會社,由余金松、余金柏兄弟經營,日據昭和六年十一月廿五日成立,現今在南港區山豬窟福音山莊園區內,仍可發現該公司的石頭柱遺蹟。第四家是開元茶葉株式會社,由王玉慶於日據昭和八年成立經營。其餘大小茶廠、茶販少,幾乎全大坑居民都經營茶或與茶相關產業,說是「茶葉之鄉」一點也不為過。 光復後,煤礦業逐漸興盛,茶樹、茶園被砍伐改植相思樹,取得礦坑所需的木炭,茶農轉而從事礦工,雖風險相當大,但工資也高。南港山豬窟另一位耆老林進來就說,挖礦的風潮無法擋,包種茶漸趨沒落,茶山上到處是礦坑,此時文山包種茶趨勢崛起。漸取代南港包種茶。現今已愈來愈少人知道南港包種茶曾是台灣包種茶的始祖,這是南港茶山上大部分老茶農的感嘆。 |
|
( 創作|另類創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