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二十九、張光晟登場
2014/08/27 12:23:00瀏覽4|回應0|推薦0
唐德宗 (父親為唐代宗,即廣平王李俶) 建中四年 (公元七八三年),「涇原兵變」爆發。涇原地方將士發動兵變,擁立前涇原節度使朱泚為主帥,攻入首都長安。唐德宗最後倉皇出走奉天,史稱「奉天之難」。

張光晟 (陝西盩厔人) 於「涇原兵變」中曾參與擁立朱泚。他之所以能走進歷史舞台,竟和授馬給王思禮有關。

且說哥舒翰兵敗潼關時,王思禮的坐騎中流矢而斃。當時擔當騎卒的張光晟,義無反顧將自己的馬匹讓給王思禮。思禮本來打算詢問其姓名,卻因光晟早已走遠而不得要領。

初,潼關之敗,思禮馬中矢而斃,有騎卒盩厔張光晟下馬授之,問其姓名,不告而去。(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一)

王思禮後來暗自憶記張光晟之面容,並派人到處查訪,可惜遍尋不獲。

思禮陰識其狀貌,求之不獲。(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一)

直至思禮抵達河東,有人譖告代州刺史辛雲京,適逢光晟在雲京麾下,替雲京思量解困之法。思禮於是有機會與光晟再度相遇。

及至河東,或譖代州刺史河西辛雲京,思禮怒之,雲京懼,不知所出。光晟時在雲京麾下,曰:「光晟嘗有德於王公,從來不敢言者,恥以此取賞耳。今使君有急,光晟請往見王公,必為使君解之。」雲京喜,即遣之。(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一)

觀乎光晟「光晟嘗有德於王公,從來不敢言者,恥以此取賞耳。今使君有急,光晟請往見王公,必為使君解之」一番說話,其頗能盡忠於辛雲京,又不好追名逐利。孔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又曰:「為人謀而不忠乎?」。張光晟的行事準則,可說是儒家思想的一種體現、一種落實。

思禮驟見光晟來謁,大為歡喜。其不僅流涕曰:「吾之有今日,皆子力也,吾求子久矣」,而且決定與光晟約為兄弟,並捨棄對辛雲京的追究 (雲京之過失其實不輕,思禮的做法無疑是以「人治」凌駕「法治」)。

光晟謁思禮,未及言,思禮識之,曰:「噫!子非吾故人乎?何相見之晚邪!」光晟以實告,思禮大喜,執其手,流涕曰:「吾之有今日,皆子力也,吾求子久矣。」引與同榻坐,約為兄弟。光晟因從容言雲京之冤。思禮曰:「雲京過亦不細,今日特為故人捨之。」(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一)

光晟即日更被擢用為兵馬使,贈予豐厚的金帛、田宅 (王思禮當時任職「潞沁節度使」,兼「太原尹」,充「北京留守」、「河東節度使」)。

即日擢光晟為兵馬使,贈金帛田宅甚厚。(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一)

(乾元二年,公元七五九年,七月) 丁亥,以潞沁節度使王思禮兼太原尹,充北京留守、河東節度使。(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一)

補充資料:淺談「涇原兵變」

「安史之亂」期間,唐室為了盡快平息叛亂,竟批准安史降將出任「節度使」的職位。其中,田承嗣 (魏博節度使)、李懷仙 (盧龍節度使)、李寶臣 (成德節度使) 勢力最強,稱為「河北三鎮」(又名「河朔藩鎮」)。

「河北三鎮」往往截留賦貢,且指定繼任人,中央無權過問,稱為「留後」。德宗即位後,有意大力打擊藩鎮之跋扈。其於是拒絕李惟岳 (李寶臣之子) 繼承父親位置的要求,引發李惟岳聯合魏博節度使田悅 (田承嗣之姪兒)、淄青節度使李正己、山南東道節度使梁崇義一同舉兵謀反,史稱「四鎮之亂」。

「四鎮之亂」爆發後,德宗命幽州留守朱滔、淮西節度使李希烈等率兵平亂 (安史亂後,唐室已無可用的常規軍隊,只有宦官手上的中央禁軍及地方藩鎮之職業軍隊可用)。乿事不久被平息,但朱滔、李希烈因向唐室求地不遂,聯合田悅、李納 (李正己之子) 起兵叛唐,戰亂於是再起。

建中四年 (公元七八三年) 八月,李希烈發兵三萬,圍攻襄陽。九月,德宗欲解襄城之圍,詔令涇原節度使等各道兵馬援救襄城。十月,涇原節度使姚令言率領五千士卒抵達長安。

由於天氣寒冷,士兵飢寒交迫,希望得到朝廷優厚的賞賜。可是,德宗一無表示之餘,竟命京兆尹王翔賞賜粗飯予眾士兵。涇原士兵期望落空,心有不甘,於是發動嘩變,攻入首都長安,揭開「涇原兵變」的序幕。

姚令言嘗試勸解涇原士兵,未能成功。德宗急令賞賜士兵布帛二匹,反激起士兵的憤怒。士兵後來與李忠臣、張光晟等擁立朱泚 (朱滔兄) 為主帥,攻入長安。德宗倉皇出走奉天。

在李晟等將領的努力下,「涇原兵變」於一年後被平定。自此以後,唐室的中央權力進一步下降,對地方更是無力控制 (張光晟後來投降李晟,被德宗下詔處死。「一不做,而不休」一語,據說出於光晟臨刑之時)。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s88lai&aid=8803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