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08/05 19:09:18瀏覽178|回應0|推薦0 | |
在「不斷斷」的實踐中,體證到「一念無明法性心」,再由此「一念心」於存有論上圓具三千世間法。因「一念心」就是法性 (法之性,空如) 即於無明 (從法性處一骨碌即是無明) 而為心,故云「性具」(法性即於無明而圓具三千世間法)。 「一念三千」又可稱為「理具」。「理」者即「中道實相理」。此「中道實相」的「中」是「圓中」,「即空即假即中」之中而復具備著十法界 (三千世間法) 以為中,非「即空即假即中」之中而已,後者只是一觀法之通式。從十法界 (三千世間法) 的角度,十法界 (三千世間法) 趣空趣假趣非空非假之中,「一切法趣中,是趣不過」,即是圓中。「中道實相理」即於而且具備著十法界 (三千世間法) 而為「中道實相理」,遂名曰「理具」。 有一點值得注意,「理具」不是指「中道實相理」是一實體性的本體 / 實有能生起萬法,而是指:在「一心三觀」(即空即假即中),體證出一切法趣空趣假趣非空非假 (一切法趣中),「中道實相理」即於而且具備著一切法而為「中道實相理」。「性具」之「(法) 性」也不可視為實體性的本體。「理具」/「性具」俱不失《般若》與《中論》之規範 (即般若學無自性、無本體的大前提)。 「一念心」既是「一念無明法性心」,「真心」在哪裡?如何呈現?曰:在「不斷斷」之解脫中依詭譎方式呈現。《起信論》和華嚴宗則是依分解方式先肯認一真常心,以為一切法之源,然後在「緣理斷九」(以真如理為依靠為條件,由此而斷掉九界,此即九界與佛界不能相即,由是無明與法性不能同體,而是異體。真心隨緣還滅之時,以真如之理斷掉九界、亦斷掉無明,方顯佛界、方顯法性) 之還滅中再恢復之。 「一念心」具十法界 (三千世間法)。十法界 (三千世間法) 未經開權顯實,即三道流轉法。經過開權顯實,「三道即三德」,「德」者,「性德三軌」也,分為:真性軌、觀照軌、資成軌。吳汝鈞解釋:「這是天台智者論覺悟的三個面相。軌即是軌範之意......又若以三軌與佛性來比配,則真性軌相應正因佛性,觀照軌相應了因佛性,資成軌相應緣因佛性」。 「性德三軌」又名「修德三軌」,因其含有修德之可能。緣因佛性成就解脫之果德,了因佛性成就般若之果德,正因佛性成就法身之果德 (解脫、般若、法身為「究竟三軌」)。三果德完全成就,真心 (「解心無染」之佛心) 即完全呈現。 最後,作一簡單總結。 華嚴宗義理系統的前提如下: I. 緣起性空; II. 毗盧遮那佛法身。 其所因之前提是: I. 空不空但中之理 (靈知真心); II. 隨緣起現。 天台宗義理系統的前提如下: I. 原初的洞見 - 不斷斷。 II. 一念無明法性心 - 無住本。 III. 一切法趣空、趣色、趣非空非色。 - - - - - **附錄** 荊溪湛然《始終心要》解 夫三諦 (道理) 者。天然之性德也。中諦者,統一切法;真諦者,泯 (泯滅) 一切法;俗諦者,立一切法。舉一即 (圓融相即) 三,非前後也。含生本具 (眾生本來具備這三個諦),非造作之所得 (後天經驗構作而來) 也。 悲夫!秘藏不顯,葢三惑 (三種困惑) 之所覆 (對世界的了解有所障蔽) 也。故無明 (愚昧無知) 翳 (隱蔽) 乎法性,塵沙 (很微細、很多的小煩惱) 障乎化導,見思 (見解思慮) 阻乎空寂。 然茲三惑,乃體上 (存有層面上) 之虛妄 (不真實) 也。 於是大覺慈尊 (指佛陀),喟然嘆曰:「真如 (真正就是如此這樣,簡稱真如) 界 (領域) 內,絕生佛之假名 (沒有眾生和佛的假名,即無語言文字的虛構)。平等慧中 (主體心靈世界的平等智慧),無自他之形相 (即無分別相)。但以眾生妄想,不自證得,莫之能返 (迷失) 也。」 由是立乎三觀 (空觀、假觀、中觀),破乎三惑 (見思惑、塵沙惑、無明惑),證乎三智 (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成乎三德 (般若、解脫、法身)。 空觀者,破見思惑,證一切智 (明白一切皆空、無定性、無定相的智慧),成般若德;假 (借助、方便、施設、憑藉) 觀者,破塵沙惑,證道種智 (明白有各種可供具體實踐修行的途徑的智慧),成解脫德;中觀者,破無明惑,證一切種智 (空有並觀、不著兩邊、超越執中的智慧),成法身 (以法為身,藉身顯法,法指真理) 德。 然茲三惑、三觀、三智、三德,非各別也,非異時也。天然之理,具諸法故。 然此三諦,性之自爾。迷茲三諦,轉成三惑。惑破,藉乎三觀;觀成,證乎三智;智成,成乎三德。從因至果,非漸修也。說之次第,理非次第。大綱如此。綱目可尋矣。 案: 《始終心要》是天台宗義理之總綱、撮要 (summary)。 眾生本來具有三諦 (「一念心」原則上是佛),卻因種種妄想 (一骨碌而為無明),生出三惑 (開三道流轉法)。 唯有通過「一心三觀」(於一心中觀空、假、中三諦圓融) 修行工夫 (觀行的「不斷斷」),三惑才可被破除,證道種智 (資成軌 / 緣因佛性)、一切智 (觀照軌 / 了因佛性)、一切種智 (真性軌 / 正因佛性),成就般若、解脫、法身三德。真心全幅呈現,便是真正的佛。 - - - - - [主要參考資料] 1. 牟宗三,《佛性與般若》。 2. 吳汝鈞,《佛教的概念與方法》。 3. 陳沛然,<唐君毅先生論華嚴宗與天台宗之圓教義>。 4. 陳沛然,《始終心要與天台宗》系列演講。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