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生活處處有計量 安全便利永續
2013/05/24 17:12:31瀏覽97|回應0|推薦1
上一張下一張
「2013年世界計量日論壇」由陳介山(中)主持,王正忠(左起)、陳曼麗、吳家誠、董傳中、段家瑞、楊文豪共同出席。

標準接軌國際 永續守護民眾

陳介山:標準檢驗局主管全國度政業務,同時也是國際計量組織的一份子,由於「計量」和庶民生活,以及科技、工業與經貿等領域發展息息相關,更是文明社會體系運作不可或缺的基礎,為了彰顯其重要角色,每年此時我們都會與全球同步慶祝「520世界計量日」,藉由舉辦各種活動向各界展現計量標準與技術的重要性,期望民眾因瞭解計量而支持計量發展。

當然計量日是源自1875年5月20日各國所簽訂的「米制公約」,國際單位制(SI)的制定,如今幾乎所有的國家皆已立法採用,其最大的意義就是,各國在計量單位上有了標準的共識,就無需經過複雜的換算,如此一來,在科學、技術與貿易發展上,就能大幅簡化並打破國與國間的藩籬,實現地球村的無國界生活。

今年世界計量日以「生活處處有計量」(Measurements in daily life)為主題,具有深刻的意義。看看日常生活中,我們對公尺、公斤、公升…等度量衡單位的使用已經像呼吸空氣一樣習以為常,甚至像反射動作一樣「習焉不察」,事實上這些度量衡的應用已經和每個人食衣住行育樂的相關活動形影不離,也成為全球溝通的基礎工具。

而這些衡量萬物的計量標準,卻是經過人類漫長的努力所產生。光是一個長度單位「公尺」,從最初以地球極地到赤道長度的一千萬分之一定義公尺長度,到現在是以光在真空中行走3億分之一秒距離的物理定義來實現,度量衡的發展也代表人類生活的進步,我們的生活從「米」進步到「奈米」的尺寸,讓我們隨時享受高科技產品的便利與舒適。

想想看每個人一天的生活循環是如何在計量鋪設的軌道上運行,舉例而言,從早上起床按掉鬧鈴,就感受到「時間」的壓力,在分秒必爭的生活型態下,時間的掌握與管理成為關鍵,我們卻不知道時間的單位「秒」的定義是由銫133原子的躍遷周期而來,因為這些科學定義與標準的維持都可以交給國家時間與頻率標準實驗室負責,民眾只要放心地搭飛機、坐高鐵,就能讓精準的時間計量系統引導交通工具準時出發和抵達。即使外出旅遊,所使用的Google地圖、GPS導航系統,也都是由國家度量衡標準實驗室提供標準作為依據,因此大家才能隨心所欲抵達所設定的目的地。這些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事務皆與「計量」密不可分。

隨著科技的發展,計量的準確度與可靠度需要持續不斷地改進,這是所有計量標準領域工作者努力的目標。目前,我國的計量標準分別由度量衡標準實驗室、時頻標準實驗室、游離輻射標準實驗室建立與維持,都已具備完整的能量,並與國際接軌,對內提供產業追溯,對外參與國際活動與比對。我們相信有精準的計量標準做為後盾,才能真正給予民眾生活永續的守護。這也是世界計量日所強調的,計量對科技與生活的貢獻。

落實正確計量 真正守護健康

段家瑞:「計量」一直高居於一個「品質」鏈的金字塔頂端,是維繫國家的國防、經濟、科技、環境、甚至國人健康福祉所不可或缺的工作,國際間共同的努力迄今已138個年頭,卻不是廣為人知,因此,從2004年起,計量界在520這個世界計量日的日子,賦與一個主題,做為推廣的領域,如環境、運動、貿易、科技創新、化學、安全等,今年更延伸到「生活」,呼籲大眾認識與切身息息相關的各種量測數據,該如何解讀,如何真正了解數字的正確與否與意義。

舉例來說,大家耳孰能詳的塑化劑,含量有一定的標準,檢定的儀器準確否?是否有做定期檢驗;最近熱門的H7N9,體溫是檢驗的參考指標之一,量體溫的耳溫計、額溫計、甚至我們國家度量衡標準實驗室開發,目前正在國內各大入口機場服務的「熱像儀」等,所顯示的數據都會影響判讀的結果,因此,準確度影響結果,不得不慎。

又如今年的一個實際案例,就是今年年初法國有一則新聞,報導法國兩位醫生和一位放射科醫師被以誤殺罪判刑18個月,原因就是因為放射線過量,導至12人死亡,數十人病情嚴重。劑量的誤差所造成之後果的嚴重性,相信核能研究所最了解。

不論是產業製造過程中的儀器、或是前面所說的耳溫計、放射線治療儀器等,樣樣都應該定期檢驗,保持量測結果的正確才能守護國人的健康,達到醫療的目的。

76年5月國家度量衡標準實驗室(NML)歷經4年規劃與籌建終於落成啟用,正式開始對國內業界提供儀器的檢校服務,今年的5月5日開放服務滿26年。這26年來,國家度量衡標準實驗室建置了長度、電量、電磁量、光輻射、動態、奈米與力、醫學與化學,及流量與能源研究室;論及這些標準與民眾生活的關聯性,如道路導航的GPS、電廠或手機基地台的電磁波、LED燈光、環境噪音、奈米產品、血壓計、血糖儀、加油、用電等,都是日常生活中,大家極為關心的事情。

國家標準實驗室一方面參與國際活動,以確保與國際標準的一致性,再利用數值的傳遞,將「標準」傳遞到二級實驗室、製造業的生產線、國防儀器、高科技的研發等;另一方面,協助政府公權力的執行,如酒駕檢測用的酒精呼吸器、超速駕駛的雷達測速計的定期校正。

在今年「生活處處有計量」的主題下,我們也希望提醒國人認識與自己的生活品質息息相關的「數字」,要求「數字」真能吐實,不再馬虎了事,守護自己的健康和生活。

拉近性別隔閡 縮短生活差距

陳曼麗:自從1875年5月20日開始有了「米制公約」,世界走入了相同的計量秩序。經過一百多年,我們也漸漸適應有計量的生活,即便還是有些地方性的計量方式,例如在台灣,我們會用「台斤」,但我們也知道1台斤是600公克,也就是0.6公斤。所以在跟國際連結時,我們還是可以換算成國際通用的計量單位。

台灣最近十年,最熱門的議題之一,就是性別(Gender)議題。每一項政策都要評估看看是否因不同的性別,產生不同的差異。一般人認為,女性在數理科技表現不如男性,所以這方面的人數較少。從統計大專院校理工科系的畢業生來看,2008年女性只有28%,似乎印證台灣的科系有分流,以致在就業後也有分流的現象。但是經過國中小和高中的教育引導,父母栽培方式的改變,在2010年從理工科系畢業的女性已經到達31%,可見教育的方向還是有努力的空間。

學以致用,將學業和工作結合,經驗累積最多,以致能源計量、化學計量、科技量測、環境量測等,可能是男性經常的工作領域,看起來男性非常熟悉。但隔行如隔山,不同的領域也需要不同的專長來解讀。 從生活中來計算長度、寬度、高度、重量,女性都很有概念,甚至量血壓計、溫度計也都沒問題,但是碰到超出生活的範圍,很多女性就有些混亂了。例如:表達溶液濃度是ppm(百萬分之一)和ppb(十億分之一),相差一千倍;表達放射性劑量的計算單位,1毫西弗等於1000微西弗,相差也是一千倍。從生活中的需要來學習,是比較實用和快速的。

本來,關心水資源的婦女們就會開始注意到水中含磷的濃度(ppm),關心農藥的婦女會送蔬果去檢驗是否安全?台灣在2011年討論美國牛肉含瘦肉精萊克多巴胺(Ractopamine)的影響,尤其是對小孩、老人、孕婦、心血管疾病的人,要減免到最低,最好要趨近於零,而萊克多巴胺也是用ppb來表達。在日本發生福島核災事件後,大家也開始熟悉核輻射劑量的單位:毫西弗和微西弗。在台灣生活的女性會觀察到生活的計量,在其他國家亦復如此。

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生長在二十一世紀,由於女性在職場和生活中發揮敏感度,從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中發現問題,在網路系統蓬勃發展的當下,要搜尋相關資訊,不再是困難的事,也造就女性學習的熱情,遇到困難,不恥下問。唯有男女縮小知識性的差異,彼此在對話討論中,比較容易溝通,互相學習。對於有興趣的知識,不斷挖掘,勤能補拙,拉近性別的隔閡。在計量的世界裡,遠距的落差,在生活的距離裡漸漸拉近。

發揮民生化學計量極限 減少環境衝擊

吳家誠:民生化學計量用於多方面的科學與技術,它可被運用於食品、醫學、藥物、化妝品、材料、礦物、冶煉、能源、環保等領域,甚至軍事國防相關的發展。它也 是用於各相關產業的原料篩選、製程開發、品質維護、安全保障以及其他相關經濟面考量的重要工具,在各個環節之中絕不可缺。

在各個不同產業領域的發展日新月異的情況下,加上本土、區域以及國際間相關的產業經濟競爭日趨劇烈的情況下,民生化學計量的實質原理極限、技術性極限、執行性極限、可信度極限,以及表達性極限,都是相關產業長短期發展成功與否的關鍵。民生化學計量中的不同專業領域,都有其專長以及實質能力上的不同需求;大致而言,這些相關人才的專業專長以及能力,都不容易在學校教育階段完整培養,每個相關產業與各級學校之間的互動合作,以便能積極培養更多的民生化學計量人才,是一個相當重要的課題。

民生產品的生產除了品質與成本是關鍵因素之外,安全與環保相關的因素更是必須仔細考量的關鍵;因為安全因素牽涉及長、短期的健康與環境效應,即便以產品有限的生命週期評估,也常常無法達到完整的產品安全及環保考量目的。有太多的實際例子告訴我們,人類過去所開發出的民生產品,即使在產品短暫生命週期已經完全結束之後,也可能持續地對於我們的健康安全,以及地球環境造成持續性的衝擊及影響,所造成的傷害甚至是不可逆的,超過我們使用這些相關產品時所得到的效益及享有的便利性,實在有違經濟成本效益原則。

例如,從最重要的產品安全的角度而論,民生產品的化學成份只要能在人體23對染色體中,DNA接近兩萬五千對基因內,少數基因中的極少數的遺傳碼造成傷害或改變,甚至便可能造成人體免疫系統,對這些少數微小的改變,不易自我察覺,以致產生免疫及修復上的困難,如此基因毒性便可能造成人體健康上,長短期的傷害與疾病發生。同樣的情況與過程,也可能影響到其他的生物以及物種,甚至如不少以往及現有例子,造成環境生態上的改變。嚴格上來說,民生化學計量的極限,未來勢必要達到所謂分子細胞生物所觀察的單一細胞,甚至單一胞器受單一化學分子影響狀態的規格。

所以,如何進一步開創以及發揮民生化學計量的各方面極限,以減少對環境安全衝擊及影響,並保障大眾健康的無虞,長期將一定是一件科學與技術面上十分重要的課題。

管制游離輻射 劑量檢校成關鍵

董傳中:現代醫學的進步相當程度得力於游離輻射的貢獻。近年來,各大醫院的放射診斷科、放射治療科、核子醫學科,不斷精進儀器設備與技術方法,提供病患最精密的診斷與最有效的治療,其中多切電腦斷層掃描、數位減法血管攝影、強度調控放射治療、加馬刀放射手術、質子治療、正子斷層攝影、放射標靶治療等,更已成為高階診療的進步象徵。

然而,游離輻射除了可以造福國民健康外,另一方面也可能增加國民致癌的風險。雖然低劑量游離輻射的致癌機率極微,遠低於游離輻射醫療應用的利益,但是為了興利除弊,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及國際放射防護委員會(ICRP)均建議,世界各國應實施「醫療曝露品質保證」。我國游離輻射防護法第十七條規定,醫療機構使用經主管機關公告應實施醫療曝露品質保證之放射性物質、可發生游離輻射設備或相關設施,應依醫療曝露品質保證標準擬訂醫療曝露品質保證計畫,報請主管機關核准後始得為之。

對於放射診斷的病患而言,品質保證不但可以提高影像品質、確保正確的診斷結果,而且可以降低病患劑量、抑低癌症誘發的機率。對於放射治療的病患而言,品質保證則可以提高腫瘤劑量、提升癌症治療的控制率,同時又可以降低正常組織劑量、避免各種併發症的產生。因此不論是診斷或治療,評估病患劑量乃是實施品質保證的第一要務。

因為人們的五官無法察覺游離輻射的存在,因此劑量評估必須依靠儀器的度量,而所有度量儀器都必須定期檢校,否則讀數不準很可能造成身體傷害。又因醫療曝露是游離輻射直接對人體的照射,稍一不慎其後果通常更為嚴重,故對於醫療曝露度量儀器的檢校,國家游離輻射標準實驗室應負起最上層的把關工作。游離輻射的劑量檢校是一非常專業的工作,必須依靠精密的儀器、細心的操作、充分的研發,才得以建立及維持國家級的標準,政府每年編列預算支應國家標準實驗室的業務與研發,是此一工作不可或缺的關鍵因素。

自從日本福島發生核子事故之後,國人開始體驗到游離輻射檢測的重要性,政府除了加強環境(空氣、水、動植物、食品等)中游離輻射的監測之外,同時也在機場與港口等地設置檢查站,監測入境的人員與物品。相較於核子事故的意外本質,醫療曝露是每天都在發生的事情,而且幾乎每個國民都受其影響,因此理應更受到國人重視,另一方面醫療院所也應更加慎重其事。

連結國際計量 建構安全防護網

王正忠:距日本311大地震引發海嘯造成福島事故已屆滿2年,台灣人民的擔憂不但沒有隨著時間流逝,反而更關心有關的輻射知識和核能議題。其實,游離輻射時刻圍繞在我們身邊,天然輻射更非科技的產物,地球上的生物體自誕生即與之共存並繁衍。而民眾擔心輻射,是因為它看不見、聞不著、摸不到,只知曝露於輻射中會帶來健康風險。哪些是日常中應該避免的「有害」輻射?輻射單位到底是甚麼,為甚麼這麼複雜?種種游離輻射的疑問與日常生活連結緊密,有賴可靠及準確的計量技術和量測標準為磐基,以確保人民健康和環境安全。

生活中的游離輻射依來源可分為天然輻射和人造輻射。天然輻射的輻射劑量貢獻包括宇宙射線和地表及建物輻射的體外曝露,以及經空氣吸入、食物和水嚥入的體內曝露(主要是氡氣和鉀四十),一般考慮核爆落塵(人造輻射),亦計為環境即時監測的背景輻射。背景輻射與地域、緯度和高度有關,一般每上升約1500公尺輻射量約多一倍,而高空飛行也會額外增加輻射劑量。人類對所謂的背景輻射僅具有居住地和個人活動的選擇權。

根據聯合國原子輻射效應科學委員會(UNSCEAR)2008年的研究報告,全球背景輻射平均值為2.4 毫西弗/年,美國為2.6毫西弗/年,而台灣的評估為1.6毫西弗/年,毫西弗即為不同游離輻射對人體組織影響程度的劑量單位。在環境背景輻射的研究與監測上,目前國家游離輻射標準實驗室已提供充分的輻射劑量標準,透過各二級校正實驗室,將標準傳遞至各式環境級輻射偵測儀器。

至於醫療、工業、研究領域的輻射應用和核能產業則屬於生活中的人造輻射,應用相當廣泛,為滿足生活優質化、便利性和安全性而發展,以輻射作業正當性、輻射防護最適化和個人劑量限制之準則來管制和保障民眾健康。放射醫學領域與健康照護及生命延續相關,從常見的牙科口腔攝影、胸腔X光檢查、乳房攝影、電腦斷層掃描等檢查、到癌症腫瘤常用的高能光子放射治療、國內即將問世的質子治療、籌建中的重粒子治療等不一而足。

其他民生應用還包括我們所熟知的核能發電、及居家生活相關的火警偵煙警報器、螢光錶等,和工業應用上的消毒殺菌、液位偵測、非破壞檢測,奈米製程電子材料的游離輻射耐受性測試等。於必要接觸時,應掌握時間短、距離長、適當屏蔽等防護法則。國家游離輻射標準實驗室透過量測標準的精進、維持與傳遞,支援廣泛型態與能量的輻射量測標準,對國內游離輻射防護法規執行相關的輻射安全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

生活安全與良好的計量量測息息相關,提供具信任價值的國際計量連結,就是建構一層安全防護網,保障人民安全。游離輻射計量技術的發展能支持各項環境評估、民生、科技、產業、法令等活動的需求,以確保游離輻射的準確度量,提供安全、安心與放心的生活環境。

未來時間計量 智慧網路成功關鍵

楊文豪:日常生活中,時間計量的重要往往不被察覺,但實際上卻無所不在;無論農牧漁獵、股匯交易、電信通訊、導航定位、工業製造自動化、甚或宗教祭典、國家節慶的舉辦,都需要一套標準時間(曆法)系統的運作,以在對的時間,同步做最有效率的事。

美國軍方維護的全球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 System, GPS)GPS已全面滲透至人們一般生活中,除軍事用途及民用導航外,物流管理、地理資訊、電信、電力時鐘等都有廣泛用途。GPS系統的順利運作仰賴每顆GPS衛星上2-3部原子鐘及地面控制中心的數百部原子鐘的時間計量模型,由於光速約每秒30萬公里,GPS時間每奈秒的預測誤差意味30公分以上的定位誤差。

維持GPS時間系統的美國海軍天文台(US Navy Observatory, USNO)擁有全世界最多的原子鐘群,頻率穩定度優於5E-16,如此才可維持GPS系統精準的定位能力。同樣GPS接收系統也必須有穩定的頻率,才能得到最精確的定位。

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委託中華電信研究院辦理之國家時間與頻率標準實驗室擁有台灣最精準穩定的時間系統,長期頻率穩定度可達2E-15,所維持的國際導航衛星服務(International GNSS Service, IGS)觀測站TWTF(TWTF為IGS登錄站名),其長期定位精度可達毫米等級。也因此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將TWTF列為全國一等GPS衛星控制站之一;臺灣地區1997大地基準(TWD97)及參考座標系統2010成果(TWD97@2010)也以TWTF為主要參考基準站,全國地籍量測、地形變化、地震研究都基於這套座標系統。經濟部水利署亦利用TWTF為參考站,監測全台地層下陷情形,可量測每年0.1公分的變化。

對一般生活而言,時間計量的重要更不勝枚舉。電視、廣播電台節目準時播出;捷運、高鐵的準點發車;航空站的飛航管制都需要秒以內的準確時間;金融交易、網路資料庫系統的時序則需要毫秒以內的時間同步。台灣電力網路交流電60Hz之正弦波輸出頻率偏移必須保持2.8E-3以內;手機、電話網路的頻率母鐘必須將其頻率偏移保持在1E-11以內。這些都有賴標準時間體系及其計量體系之順利運作,才能使大眾順利過著每天理所當然的生活。

隨著未來世界走向自動化及智慧化,各種智慧終端及節點皆需即時取得量化之數據及其時間紀錄,以作為預測或診斷智慧網路之依據,這種新型態之量測技術,將是各種智慧網路的成功關鍵,也是未來時間計量體系的發展重點。

2013年世界計量日論壇

時  間:102年5月22日(星期三)14:30–16:30
地  點:經濟部標準檢驗局第2會議室(台北市濟南路1段4號7樓)
主辦單位:經濟部標準檢驗局 
執行單位:工業技術研究院量測技術發展中心 
主持人 :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局長 陳介山
出席專家:工業技術研究院量測技術發展中心主任 段家瑞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董事長 陳曼麗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化學系教授 吳家誠 
     長庚大學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教授 董傳中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副組長 王正忠
     中華電信研究院無線通信研究所所長 楊文豪

( 時事評論媒體出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op1isking&aid=7666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