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佛教天龍八部
2018/05/30 21:01:56瀏覽1868|回應0|推薦6

佛學經論 天龍八部, 研討這部份學說 首先要對 皈依 與 業果 這兩部份精進及依善知識正見淨信深信業果並生恭敬心,不能有絲毫的不敬心, 否則 墮落三惡道中,  非常可惜 !

由於八部眾們 一心想學佛聖教尚未退失,正知見本身在,而尸羅 軌則 淨命 正見 四中 未能圓滿清淨, 尸羅增上所感各業果故趣入八部中.
天龍八部又稱天龍八將, 衪們也必須精進於佛法 可直趣入大乘, 否則福報享盡時, 一樣有可能墮落.


八部概述:

八部眾為 天、龍、藥叉(夜叉)、健達縛(乾達婆)、阿素洛(阿修羅)、揭路荼(迦樓羅)、緊捺洛(緊那羅)、莫呼洛伽(摩睺羅迦稱為天龍八部

一’ 天 
天人又稱天眾、天部,音譯為提婆,佛教傳說中,指住於欲界及色界諸天界之有情。 
有時「天人」的意思指是是天界與欲界人間的有情,因此也稱作「人天」,因為人間與天界同屬於善處,須無犯重罪戒者方能生於此間。持守五戒能於後世保有人身,不墮惡道之中;若再加行十善業者,死後將生欲界天,成為欲界天人。若再精進修者,則可往生色界天,成為色界天人。
天人居於天界,為輪迴中的六道之一,眾生因修上品十善,所以離開五道,投生於天趣。其中若是未修禪定,不能離於地者,為地居天。夜摩天以上四天,因禪定力故,不依於地,居於空中。但因其定力未到,即未能入根本禪定,所以還未能脫離欲界。即如端坐攝身,調和氣息,泯然澄靜,身如雲影,虛豁清淨,而猶見有身心之相,便名為欲界定,是為欲界諸天所修之定。如能修根本禪,離欲界之粗散,便生於色界。

*二’ 龍
佛教傳統的 那伽(龍族)概念,在亞洲具有佛教淵源的國家和地區,民眾對於 那伽 也並不陌生,原屬於印度的 那伽 形象經常和漢地傳說中的相似生物(尤其是巨蛇或巨龍)混同起來。在西藏,人們將那伽和當地傳說中的「魯」等同, 是一種居住在湖泊底部或地下水中的生物,而且像西方傳說中的龍一樣守衛寶物。而漢傳佛教通常將 那伽 翻譯為「龍」;當然佛教的龍並不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龍。
佛教認為,龍是所謂天龍八部中的一支。天龍八部是佛教的護法神,尤其龍部眾生均以誓衛佛法為己任。當有人真正修行佛教時,龍部眾生會被派遣下來保護修佛的人。不過,佛教也提到了有「不順法行」的龍一樣有可能墮落三惡道。

三’ 夜叉
夜叉又譯為藥叉, 本義「以鬼為食的神」, 佛教中屬於鬼道, 意譯為「能啖鬼」、「捷疾鬼」、「勇健」、「輕捷」等; 男性夜叉形象多變,有時被描述為迅速、怖人的武士,有時又被描述為腹部下垂的侏儒。女性夜叉, 稱夜叉女, 母夜叉.

佛教認為夜叉有三種,《維摩經》註:「什曰:夜叉有三種:一、在地,二、在空虛,三、天夜叉也。」在佛教中,北方毗沙門天王即率領夜叉八大將,「維護眾生界」。願意護持佛教的夜叉神稱為執金剛神,領袖是密跡金剛。

四’ 乾闥婆,
在佛教傳說中,乾闥婆是天界的樂神 ,居住在須彌山上,侍奉帝釋天 ,為八部眾之一 。追逐香氣為食 ,或說其本身就會散發香氣 。
在記載中,乾闥婆有 陰、陽 或 男、女 二種分別 。有數位王者,如四乾闥婆王 ,或童籠磨王 。有說法認為,乾闥婆為東方持國天王的部眾 。在六道中,乾闥婆有屬於鬼道,或是屬於阿修羅,兩種說法存在 . 
在古印度沙門傳統中,認為有情眾生在死後,其神識會繼續投胎輪迴,這個投胎神識,也被稱為乾闥婆。佛教也承襲了這個說法 。說一切有部發展出中有學說,認為乾闥婆即是中有的異名 。分別說部則發展出結生心、有分等學說。

五’ 阿修羅,
阿修羅( Asura),直譯為「非天」,意思是「果報」似天而非天之義。在佛教中是六道之一,是欲界天的大力神或是半神半人的大力神。阿修羅易怒好鬥,驍勇善戰及妒嫉,但阿修羅也奉佛法,是佛教護法神天龍八部之一 ., 不同經論對阿修羅的說法略有差異, 亦有說六道均有阿修羅,但大部份採用六趣說。
在佛教中, 法華經序品列有四個阿修羅王,
即婆稚阿修羅王;婆稚,意為勇健,是阿修羅與帝釋天作戰的前軍統帥 ,每位阿修羅王都統領千萬名阿修羅,稱為阿修羅眾,或稱阿修羅眷屬。
佉羅騫馱阿修羅王;佉羅騫馱,意為吼聲如雷,亦名寬肩,因其兩肩寬闊,能使海水洶湧,嘯吼如雷鳴. 
毗摩質多羅阿修羅王;毗摩質多羅,意為花環,其形有九頭,每頭有千眼,九百九十手,八足,口中吐火. 
羅侯阿修羅王;羅侯,意為覆障,因其能以巨手覆障日月之光。
出生為阿修羅的業因為何?佛教諸經論多說為瞋、慢、疑三種。《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卷1列舉十種能令眾生得阿修羅報之業因︰
1. 身行微惡,
2. 口行微惡,
3. 意行微惡,
4. 起憍慢,
5. 起我慢,
6. 起增上慢,
7. 起大慢,
8. 起邪慢,
9. 起慢慢,
10. 迴諸善根向修羅趣。

*六’ 迦樓羅,
迦樓羅(天城體:garuḍa),漢譯大鵬金翅鳥或金翅鳥,。佛教吸收此鳥為天龍八部之一,其形象隨佛教傳入東亞,在中亞和南西伯利亞受到藏傳佛教影響的地區也存在此鳥的神話。
佛教認為,迦樓羅是護持佛的天龍八部之一,有種種莊嚴寶象,金身,頭生如意珠,鳴聲悲苦,每天吞食一條龍王和五百條毒龍 。隨著體內毒氣聚集,迦樓羅最後無法進食,上下翻飛七次後,飛往金剛輪山,毒氣發作,全身自焚,只剩一個純青琉璃心。天下有無數迦樓羅,由威德、大身、大滿、如意四大迦樓羅王統領。 同時,迦樓羅也是觀世音的護法之一,觀世音形象萬千,也可以化身為迦樓羅。在密宗的體系中 迦樓羅 是五方佛中北方羯摩不空成就佛的坐騎,人面鳥身,寓意法王攝引一切,無不歸者。
在漢地 迦樓羅結合了古代傳說中的大鵬形象,成為釋迦佛的坐騎之一。中國西南的白族將迦樓羅崇拜和自身的金雞崇拜結合在一起,為鎮水患之神,作為自己的圖騰之一。

*七’ 緊那羅,
關於緊那羅,緊那羅的形象通常表現為半人半馬;或者人頭馬身,或者馬頭人身,額上常有獨角。男性緊那羅擅長音樂,女性緊那羅美麗動人擅長舞蹈。他們住在吉羅娑山上俱毗羅的樂園裡,是俱毗羅的伴神, 佛教在六道中,緊那羅被歸屬於畜生道 , 如正見修持佛法可趣入大乘,「不順法行」一樣有可能墮落三惡道。
在漢地 : 緊那羅在少林寺作為武僧的崇拜主神之一,是「棍術」之神,並且有在少林寺中有緊那羅王殿。這裡有一個緊那羅王顯靈的記載。依據《河南府志》記載,元代至正初年,少林寺有一位負責廚房雜務的頭陀行者,蓬頭裸背赤足,常手持燒木棍,勤勞盡責。到了至正十年(1350年),劉福通等率紅巾軍軍圍攻少林寺,於最危急關頭,這位負責廚房雜務的行者卻手提燃燒的木棍,化成身高數十丈的緊那羅王,站在山峰上。紅巾軍見此異象大驚,即落荒而逃,少林寺從而倖免於難。寺僧方知是緊那羅王顯靈,遂建緊那羅殿,供奉其為護法伽藍。以後的禪宗廟宇往往奉祀之,稱 護法監齋使者大聖緊那羅王菩薩。

*八’ 摩睺羅伽 ,
摩睺羅伽(Mahoraga),佛教傳說中的蟒蛇之神,也是音樂神,《維摩經略疏》稱其為地龍,為無足腹行神,受世間神廟所供酒肉,是佛教神祇的天龍八部之一。該神原本是腹行類,但由於其智力較低而無知,反而能得道挽回前因,擺脫腹行類的命運,脫胎換骨成為神祇。其形象多為人身蛇首或蛇面,或者是人臉,但以一頂繪有蛇形的帽子表示,一手持笙,一手持鼓棒,腰上結有小鼓。

華嚴經共四十部類世主包含三十九類「華嚴聖眾」(佛教108位菩薩,也就是護法)。《三國遺事》中經常出現類似的華嚴聖眾的形象,如描述四天王、忉利天(三十三天)、閻魔天、兜率天等諸天王,和天龍八部、神兵、四十聖眾、道場神、華嚴神眾等神現身並獲信仰等事,在法華經的靈山會上,天龍、乾闥婆、阿修羅....等  八部神集會時,其他的大乘經典神眾也隨之出現,因此「華嚴聖眾」也稱作「天龍八部」。但衪們也必須精進於佛法,否則福報享盡時,一樣有可能墮落三惡道。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onwhay&aid=112209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