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行歷史
從史前時代,人類就已經觀察了鳥的飛行,渴望模仿他們,但是沒有能力去做。在邏輯上來說,如果鳥這麼小塊肌肉可以讓他們飛到天空,那麼像人類更強大的肌肉就應該能夠複製這一壯舉。當時沒有人知道讓鳥飛行的錯綜複雜的網狀肌肉,肌腱,心臟,呼吸系統和現代飛機的設備像襟翼、擾流板等沒有什麼不同。然而,數千年來,無數的人在嘗試像鳥一樣飛行的試驗中失去生命。
誰最先裝了翅膀從懸崖上飛躍而下的「鳥人」已不可考。但是每一次失敗總是帶給人們更多的問題,像是翅膀上的擾流板哪裡錯了?哲學家,科學家和發明家提供名種解決方案,但沒有人可以真正在人體上裝個翅膀像鳥兒一樣翱翔。16世紀時達芬奇的筆記本充滿飛行器的建議草圖,但他的想法大都是有缺陷的,因為他堅持鳥類翅膀的想法。[圖 1-1] 到1655年,數學家,物理學家和發明家羅伯特胡克總結說人體是不具備啟動人工翅膀的力度。他認為人類飛行需要仰賴某種形式的人工推進。
人類追求飛行的探險也引導一批實踐者往另一個方向走。1783年,由 Joseph 和 Etienne Montgolfier 打造首次載人熱氣球在天上飛行了23分鐘。10天後,Jacques Charles 教授飛了第一個充氣的氣球。氣球飛行迷抓住了公眾的想像力,飛行愛好者也在當時把他們的專長放在輕於空氣的飛行。但至終氣球只不過是由一堆吹滿氣的布去做一個單方向之旅。
氣球雖解決了上升這個問題,但這也只是人類飛行眾多的問題之一。氣球駕駛者始終無法控制速度和方向。解決這問題的方法就在兩千年來一個東方小孩子的玩具上,而這玩具直到十三世紀才被介紹到西方。風箏,一個被用在載人空中觀測,測試航海風向,無人信號裝置和玩具的東西,對重於空氣的設備上升到空氣中,提供了許多的答案。
(TBD, 08/27/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