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膠蟲樹
2020/04/16 15:00:55瀏覽4567|回應1|推薦5

清晨到黃金海岸的親水公園散步,發現有一排不認識的植物,喬木,高約 8公尺,樹皮灰黑色,帶有不規則裂片剝落;葉互生,有著明顯的三出葉(每枝末端都有三片葉子),葉形為廣圓卵形,葉面平滑,背面有毛;正面濃綠,背面淺綠,不是開花季節所以沒看到花,回家後透網路查詢,才知道是「膠蟲樹」於是對它做進一步的探討。

        膠蟲樹命名的由來,有種叫膠蟲的昆蟲會所分泌的物質叫「蟲膠」,曾經是很常用的膠料和製作顏料的來源,而膠蟲樹的花也可當做紅色或黃色染料,這是膠蟲樹和膠蟲共同的特徵:二者都是來自於東南亞,而且都是鮮豔紅色顏料的來源,或許這便是膠蟲樹命名的由來吧。膠蟲樹喜歡生活在陽光充足的地方下,英文名字為Flame-of-the-forest,「森林的火焰」,美哉。據說,佛經稱此樹「葉青色,花三色」,意指日出之前,花是黑色;日照之時,花赤紅色;日沒之時,花變黃色。 在印度、斯里蘭卡,此樹被視為神聖的宗教植物。印度少數民族Santals人會將膠蟲樹的種子磨粉後,敷療傷口。

     膠蟲樹的 用途有:1.染料:花可作紅色或黃色染料。本種是一經濟價值較大的樹種,是紫膠蟲的主要寄主之一。花可作紅色或黃色染料;其生產的紫膠,質地優良,是航空製造業上的重要粘合劑。2.藥用:從樹皮中的流出的紅色液汁,乾後變成赤膠,醫藥上用作收斂劑;種子可用於殺蟲。印度少數民族Santals人會將膠蟲樹的種子磨粉後,敷療傷口。

      雲南南部的西雙版納、西南部的耿馬,廣西西南部的甯明(夏石)有栽培。臺灣於 1930 年代引進,台灣中南部的家庭庭園及校園有零星栽培,偶而可見,膠蟲樹是彰化縣和美鎮的鎮樹。

膠蟲樹是一種落葉喬木,樹高可達 8 公尺,樹皮灰黑色,常有不規則裂片剝落。

葉互生,三出葉(每枝末端都有三片葉子),葉形為廣卵形,葉面平滑,背面有毛;正面濃綠,背面淺綠。

膠蟲樹              英文名稱: Palas、Flame-of-the-forest、Dhak

科名: 豆科(Fabaceae)膠蟲樹屬(Butea) 別名: 紫礦(本草綱目),波羅奢樹

台灣中南部的家庭庭園及校園有零星栽培,偶而可見;膠蟲樹是彰化縣和美鎮的鎮樹。這是一棵膠蟲樹,倒下來後再分成四枝主幹向上生長,很特殊。
每年3至5月開花,花色是橙紅或橙黃,花序為聚繖花序。據說,佛經稱此樹「葉青色,花三色」,意指日出之前,花是黑色;日照之時,花赤紅色;日沒之時,花變黃色。開花不久後就下掉落。

地上落花遍地。

花橙紅或橙黃色,長約 6~8 公分,花形線條虹弧形,花蒂絨黑色。

地上掉滿未成熟的果為莢。

果實初為綠色成熟後變成黃褐色,刀形或有兩個側突的扁翅狀薄片,上面布滿毛茸。

種子長在果實的根部,棕褐色,扁平。

( 興趣嗜好自然園藝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nwinsto&aid=132534101

 回應文章

機車人
2022/04/17 05:09
這麼剛好兩年後的今天我也遇見膠蟲樹!
只是它的果莢長的不多,幾乎都還在開花,不然就剛凋謝,有看到小小的迷你果莢,今年果期可能晚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