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斷裂與再生」二二八事件六十週年紀念特展參觀心得
2007/07/17 01:07:21瀏覽1438|回應0|推薦1

「斷裂與再生」二二八事件六十週年紀念特展參觀心得



作者: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博物館研究所 陳亦良



原台灣教育館現再利用為國家級二二八紀念館,並推出二二八事件六十週年紀念展。以「斷裂與再生」做為展示主題劃分兩大區,「斷裂」由「終戰與接收1945」、「殺戮1947」、「噤聲四十年1947-1987」與「公義/和平/新台灣1987-」次主題構成。「再生」由「二二八國家紀念館」與「二二八國家紀念館成立宗旨與意義」構成。當我們看到這些展示標題時,隱約中其實也透露出何種史觀作為展示敘事為主軸。



並 非刻意要涉及政治議題,只是當我們要討論文化層面時,確必須從這樣的角度做檢討。該特展訴求能夠讓台灣人重新認識台灣歷史,何況二二八事件又是台灣史中重
要一環,藉由展示讓觀眾理解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也讓受難家屬得到心靈慰藉,甚而能夠為現在社會獲得改善的啟發。這樣的宗旨與市立二二八紀念館是大同小異 的,我們也贊同這樣紀念館的成立,只是面對政治因應選票不斷以此為議題,傷口灑鹽動作頻繁,反漸形失焦其原意。
 



我 不是相當清楚二二八事件整個歷史的發展,不敢有過於主觀的評價,但此展敘事上史觀的選擇卻略顯不夠全面。由上述標題就能感受陳述該事件發生原因、過程、由
誰導致及死傷人數結果等等議題,在此當然並非要批評還原所謂的真相是不對的,只是歷史發生過程必然是參雜過多不確定的因素,歷史書寫本就因不同時空影響, 有其主觀意識的限制。做為策展人在選擇展示素材更是如此,當我們面對一個紀念展,一個創傷議題的展示,有必要思考到歷史轉型時,放到更大脈絡、更多視野,
思考為何有這樣的創傷事件產生,放置博物館應如何呈現。真相是必要,但做為紀念、弔念的展示,有無可能在歷史過程基礎上,如同國外浩劫
(猶太人)博物館模式,再提高到(引發)如何寬恕過去種種的議題。不只是清楚二二八事件發生對台灣的傷害與影響,也進一步可以與受難家屬面對過去歷史,讓社會大眾記取教訓,避免這樣的事情再發生。 



除了「斷裂」的歷史敘事可以再全面外,「再生」此展區雖以一些藝術作品詮釋二二八的悲傷與愛,但卻著重於二二八國家紀念館成立這件事上,獲得國家重視固然值得嘉許,但對於「再生」後的社會思考似乎是侷限的。 



在 展示設計上以彎曲木條作為空間意象,層層類似瓦楞紙疊成史料的裝置,以及依年代構成出清楚的故事線與動線,其實都是不錯的設計。在最後一區還有以緬懷詩句
的平台,弔念台上受難者的名字,並有相關影片讓觀眾感受當時氛圍,沒有過多殺戮血腥影像,整個展場色度算是溫和的。只是史觀陳述層次與視野或許可以再更 高,或許這樣的紀念館,這樣的事件,就不會僅僅是某一黨派的人參觀
(留言板略可透露出來),應是不分黨派都是接受的陳述方式,重視歷史真相,也學習寬恕彼此,這或許才是國家設置此館/策展的使命。 




於博物館所學生這未嘗也是我們的使命,技術隨著時代潮流一直更新,要設計什麼感覺、意象都相當容易,但如何站在歷史(詮釋)高度思考展示議題,以過去最高 水平看待過去,而非以現代標準看待過去,藉此思考更多元敘事方式與設計意象,這都是我們研究所在學習理論學理時,必要激發出的思考。博物館學理論是重要
的,博物館誌調查蒐集也同樣重要,實務經驗是可以不斷累積的,但當博物館人才不斷直接被有無豐富實務經驗檢驗時,那麼我們跟只會搞行政管理的人
(公務員)有無差別呢?我們跟只是訓練技術人才的學校有何不同?(非貶技術人員,而是從一個研究所訓練的角度思考問題)博物館又如何永續發展與經營呢?又如何讓大眾感受到博物館的重要呢?



發表於2007/04/04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Hotmail網路平臺。



網址﹕http://tnuamuseum.spaces.live.com/?_c11_BlogPart_BlogPart=blogview&_c=BlogPart&partqs=cat%3d%25e5%25b1%2595%25e7%25a4%25ba%25e5%2588%2586%25e6%259e%2590





*
如欲引用此文章﹐請標明出處。如欲轉載﹐請與版主聯絡﹐謝謝。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nuamuseum&aid=1095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