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0/13 12:00:13瀏覽544|回應2|推薦3 | |
近來臉書(facebook)走紅,虛擬網路社群的強大功能移植到台灣,卻變成網路遊戲的天堂。大家在虛擬國度扮演農夫角色,在開心農場”辛勤”耕耘,不時還要到好友的田地偷菜、抓蟲,增加自己的金幣。 虛擬世界的遊戲之所以好玩,是因為可以嘗試實體社會中無法體驗的刺激。到好友的菜園偷菜也是同樣的心理,偷了菜還有金幣可以增加,期待不勞而穫的人性渴望,在網路遊戲中可以獲得滿足。 孩子可以分清楚虛擬和實體社會的行為差異嗎?網路盛行一來,歐美國家都曾發生年輕學子持槍掃射所造成的校園流血事件,有些專家學者歸因於現代電玩的暴力遊戲,學子沈溺在打打殺殺的遊戲中,弄不清楚虛擬和現實的分界。這就是令人擔心的問題。 偷竊會有快感,可以不勞而穫,但這些行為在現實生活中是不被允許的。那麼在網路遊戲中就可以大辣辣的大人小孩一起玩嗎?孩子在遊戲的過程中,有成人教導正確的社交行為?有成人強調虛擬和實體社會的差異嗎?即使有,孩子確定分的清楚界線嗎?答案不得而知。 反對這派說法的人,認為不需執著在”偷竊”的行為上,應該從正面思考遊戲的正當性。幫好友抓蟲,也有金幣可得,也可以促進友人的互動。答辯的不錯,但這是成人的思維,成人可以控制自己的行為,但,孩子呢?當孩子覺得拿別人東西沒有關係,偷竊沒有不對時,師長要如何矯正孩子的偏差行為和想法? |
|
( 心情隨筆|雜記 ) |